一种排版机构和排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7444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版机构和排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版机构和排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板材进行加工成型时,对于大型板材通常需要进行划分,再对划分后的子板材进行诸如焊接等处理工序。

然而,由于划分后直接得到的子板材,其沿着划分轨迹相对设置,不利于后期排版,因此需要对子板材进行转向处理,以使子板材的划分轨迹的朝向相同,便于后续进行集中处理,进而提高加工速度。

而现有的排版机构尚且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见,目前缺少对划分后的子板材进行有序排版的机构,以用于提高板材在划分后排版的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版机构和排版装置,可以较为方便地对划分后的子板材进行转向处理,进而实现对子板材的排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排版机构,用于对掰分而成的第一子板材和第二子板材进行排版,所述排版机构包括:第一接料组件,用于接取所述第一子板材;第二接料组件,相邻所述第一接料组件设置,用于接取所述第二子板材;以及转向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接料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接料组件转向;其中,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被掰分后,所述第一子板材的划分轨迹与所述第二子板材的划分轨迹相对、且朝向相反,所述转向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接料组件转向,使得所述第一子板材的划分轨迹与所述第二子板材的划分轨迹的朝向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包括第一接料件,用于接取所述第一子板材;所述第二接料组件包括第二接料件,用于接取所述第二子板材;其中,所述转向驱动件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接料件和/或所述第二接料件进行转向。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变距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接料组件靠近或远离对方,以调节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所述第二接料组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转向驱动件,另一个连接所述变距驱动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所述第二接料组件中的一个同时连接所述转向驱动件和所述变距驱动件,另一个不连接所述转向驱动件或者所述变距驱动件;其中,所述转向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变距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接料件或者所述第二接料件设置在所述转向驱动件的输出端;或者,所述变距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转向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接料件或者所述第二接料件设置在所述变距驱动件的输出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所述第二接料组件中的一个同时连接所述转向驱动件和所述变距驱动件,另一个仅连接所述转向驱动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所述第二接料组件同时连接所述转向驱动件和所述变距驱动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接料组件,所述第二接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所述第三接料组件之间,所述转向驱动件用于驱动相邻两个所述接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转向;

其中,对掰分而成的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进行排版时,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和所述第二接料组件分别接取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或者,所述第二接料组件和所述第三接料组件分别接取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变距驱动件,用于驱动相邻所述接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靠近或远离对方,以调节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之间的距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的又一解决方案是:

一种排版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排版机构,还包括:上游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运送至所述排版机构中;下游组件,用于提取自所述排版机构转向后的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其中,划分轨迹相对、且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经由上游组件搬运至所述排版机构中,由所述排版机构对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进行转向,使得所述第一子板材的划分轨迹和所述第二子板材的划分轨迹朝向相同,转向结束后,所述下游组件提取划分轨迹朝向相同的所述第一子板材和所述第二子板材。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出一种排版机构和排版装置,通过设置了并排设置第一接料组件和第二接料组件,且两个接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转向驱动件,转向驱动件可以驱动对应的子板材转向,以调整子板材的划分轨迹的朝向。本申请中的排版机构可以较为方便地对划分后的子板材的划分轨迹的朝向进行排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有关板材划分的过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排版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排版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排版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排版机构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排版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排版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中有关板材划分的过程示意图。具体地,板材10在划分前,需要通过激光等设备进行预处理,以在板材10上产生便于掰分的划分轨迹13。在板材10被沿该划分轨迹13掰分后,进而获得初始状态下沿划分轨迹13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即,在初始状态下,刚被掰分为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相对设置、且朝向相反。以图1中指示的方向为例,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在第一子板材11的右边界,而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在第二子板材12的左边界。

后续在对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边界进行处理时,如果以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所处一侧为统一朝向,则需要对第二子板材12进行180°转向,以使转向后的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同样位于第二子板材12的右边界;如果以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所处一侧为统一朝向,则需要对第一子板材11进行180°转向,以使转向后的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同样位于第一子板材11的左边界。

基于此,请结合图1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排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排版机构100用于对上述板材10进行排版。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10可以为光伏电池片、pcb电路板或者其他片材、板材等,在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以板材10为光伏电池片为例,在分片工艺中,需要将一整片、大的电池片掰分为两个小片。电池片对半分成两片后,电池片被掰分的位置存在划分轨迹,刚掰开的两个小片的划分轨迹相对、且朝向相反。对小片进行排版时,根据工艺要求,需要将小片的划分轨迹调整至朝向一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100可以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接料组件110和第二接料组件120,第一接料组件110和第二接料组件120用于对掰分后的板材10进行排版。其中,板材10包括由上游组件(未示出)掰分后形成的、且沿划分轨迹13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第一接料组件110和第二接料组件120分别承接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并在对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进行排版后,传递至下游组件(未示出)。

为了便于调整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使得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排版机构100可以包括转向驱动件140。其中,在一实施例中,转向驱动件140可以与第二接料组件120连接,转向驱动件121用于驱动位于转向驱动件140上的第二子板材12进行转向,以使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向驱动件140还可以与第一接料组件110连接,或者转向驱动件14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与第一接料组件110和第二接料组件120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可选地,第一接料组件110包括用于承接第一子板材11的第一接料件112,第二接料组件120包括用于承接第二子板材12的第二接料件122。其中,第一接料件112和第二接料件122可以为吸嘴,用于分别将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吸附住,以避免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在排版过程中发生掉落。

具体地,参阅图2,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转向驱动件140与第二接料组件120连接,第二接料件122可以设置在转向驱动件140的输出端,而第二接料组件120上的第二接料件122承接的是第二子板材12。因此,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以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所处一侧为统一朝向,在将位于第二接料组件120上的第二子板材12以预设角度进行转向后,可以使得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预设角度为180°。当然,第一接料件112和第二接料件122还可以是吸盘、夹板等结构,只要能够承接板材,并在排版时能够控制其承接的板材、避免板材掉落即可。

考虑到第二子板材12在转向过程中可能出现与第一子板材11间距过小,导致转向失败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100还可以包括变距驱动件130。其中,变距驱动件130可以与第一接料组件110连接,且第一接料件112设于变距驱动件130的动力输出端,用于驱动第一接料件112靠近或远离第二接料件122移动,进而调节第一子板材11与第二子板材12之间的距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变距驱动件130还可以与第二接料组件120连接,或者变距驱动件1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第一接料组件110和第二接料组件120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具体地,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转向驱动件140与第二接料组件120连接,第二接料件122可以设置在转向驱动件140的输出端;变距驱动件130与第一接料组件110连接,且第一接料件112设于变距驱动件130的输出端。此时,变距驱动件130可以在第二子板材12转向前,驱动第一子板材11远离第二子板材12移动,进而为第二子板材12的转向留有足够的空间。第二子板材12完成转向后,变距驱动件130进一步驱动第一子板材11靠近第二子板材12移动,以调节第一子板材11与第二子板材12的间距,可以为后续转移至下游组件时,提供间距相同且划分轨迹13朝向一致的子板材阵列。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转向驱动件140可以为旋转气缸,变距驱动件130可以为伸缩气缸。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料组件110和第二接料组件120还可以分别包括第一基座113和第二基座123。其中,变距驱动件130设于第一基座113上,转向驱动件140设于第二基座123上,以便于调整第一接料件112和第二接料件122至同一高度。第一基座113和第二基座123可以固设在操作台上;或者,第一基座113和第二基座123也可以设于相互平行的滑轨,以配合其他工序或加工机构的操作。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100通过设置了两个相邻的第一接料组件110和第二接料组件120,且在第二接料组件120的第二基座123上设置了转向驱动件140,转向驱动件140可以驱动位于第二接料件122上的第二子板材12转向,进而调整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使得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与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100还通过在第一接料组件110的第一基座113上设置了变距驱动件130,变距驱动件130可以调整第一子板材11与第二子板材12的间距,从而使得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在经过排版机构100排版后,形成了划分轨迹13朝向相同且间距相等的子板材阵列,便于下游组件处理。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转向驱动件140和变距驱动件130的设置位置仅仅为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向驱动件140和变距驱动件130的设置位置可以加以组合,并做适应性调整。

例如,请结合图1并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中的排版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排版机构200的第一接料组件210与转向驱动件240连接,而第二接料组件220与变距驱动件230连接。具体地,第一接料件212设置在转向驱动件240上,转向驱动件240设置在第一基座213上;第二接料件222设置在变距驱动件230的动力输出端,变距驱动件230设置在第二基座223上。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转向驱动件240设置在第一基座213上,因此,转向驱动件240用于驱动位于第一接料件212上的第一子板材11进行转向,以使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与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变距驱动件230设置在第二基座223上,因此,变距驱动件230用于驱动位于第二接料件222上的第二子板材12靠近或远离第一子板材11移动,以调节第一子板材11与第二子板材12的间距。

例如,请结合图1并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中的排版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排版机构300的第一接料组件310同时连接转向驱动件340和变距驱动件330,而第二接料组件320上仅设有第二接料件322。具体地,第一接料件312设置在转向驱动件340的输出端,转向驱动件340设置在变距驱动件330的动力输出端,而变距驱动件330设置在第一基座313上;第二接料件322直接设置在第二基座323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料件312还可以设置在变距驱动件330的输出端,变距驱动件330设置在转向驱动件340的输出端,转向驱动件340设置在第二基座上323。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变距驱动件330设置在第一基座313上,因此,变距驱动件330用于驱动位于第一接料件312上的第一子板材11靠近或远离第二子板材12移动,以调节第一子板材11与第二子板材12的间距。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转向驱动件340设置在变距驱动件330的输出端,而转向驱动件340设置在第一基座313上。因此,转向驱动件340用于驱动位于第一接料件312上的第一子板材11进行转向,以使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与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300在排版过程中,变距驱动件330驱动第一接料件312及其上的第一子板材11远离第二子板材12,进而调节第一子板材11与第二子板材12之间的距离,至第一子板材11能够自由旋转后,转向驱动件340再驱动第一子板材11实现转向。在此过程中,第二子板材12可以保持静止。

例如,请结合图1并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中的排版机构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排版机构400包括第一转向驱动件440和第二转向驱动件450。其中,第一接料组件410同时与第一转向驱动件440和变距驱动件430连接,而第二接料组件420与第二转向驱动件450连接。具体地,第一接料件412设置在第一转向驱动件440上,第一转向驱动件440设于变距驱动件430的动力输出端,变距驱动件430设置在第一基座414上;第二接料件422设置在第二转向驱动件450上,第二转向驱动件450设置在第二基座423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料件412还可以设置在变距驱动件430的动力输出端,变距驱动件430设置在第一转向驱动件440的输出端,第一转向驱动件440设置在第一基座414上。

或者,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料组件410与第一转向驱动件440连接,第二接料组件420同时与第二转向驱动件450和变距驱动件430。其具体的设置方式类似上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第一转向驱动件440和第二转向驱动件450,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让第一转向驱动件440动作,驱动第一接料件412及其上的第一子板材11转向,使得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与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或者,让第二转向驱动件450动作,驱动第二接料件422及其上的第二子板材12转向,使得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与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以提高整个排版机构的适用性。

又或者,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向驱动件440设置在第一基座414上,第二转向驱动件450设置在第二基座423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向驱动件440可以与第二转向驱动件450配合,不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转向的预设角度必须为180°情况。也就是说,区别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需要以第一子板材11或者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为统一朝向,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接料组件410和第二接料组件420分别设置了第一转向驱动件440和第二转向驱动件450,可以任意设置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的统一朝向,从而使得排版机构400适配更多的使用场景。

例如,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子板材11与第二子板材12沿划分轨迹13相对设置,第一转向驱动件440可以沿顺时针方向带动第一子板材11转向90°,第二转向驱动件450可以沿逆时针方向带动第二子板材12转向90°,这样同样可以使得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和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变距驱动件430设置在第一基座414上,因此,变距驱动件430用于驱动位于第一接料件412上的第一子板材11靠近或远离第二子板材12移动,以调节第一子板材11与第二子板材12的间距。

进一步,请结合图1并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中的排版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500除了包括第一接料组件510和第二接料组件520,还包括第三接料组件530,第一接料组件510、第二接料组件520以及第三接料组件530依次间隔设置,第二接料组件520设于第一接料组件510和第三接料组件530之间。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500还包括第一变距驱动件540、第二变距驱动件560以及转向驱动件550。

具体地,第一接料组件510包括第一接料件512,第一接料件512设于第一变距驱动件540的动力输出端,第一变距驱动件540用于驱动第一接料件512朝向或远离第二接料组件520移动;第二接料组件520包括第二接料件522,第二接料件522设于转向驱动件550上,转向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接料件522转向;第三接料组件530包括第三接料件532,第三接料件532设于第二变距驱动件560的动力输出端,第二变距驱动件560用于驱动第三接料件532朝向或远离第二接料组件520移动。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500中相邻两个接料组件可以分别接取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进行排版。例如,当第一接料组件510和第二接料组件520分别接取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时,转向驱动件550能够通过驱动第二接料组件520及其上的第二子板材12转向,使得第二子板材12的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与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或者,当第二接料组件520和第三接料组件530分别接取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时,转向驱动件550能够通过驱动第二接料组件520及其上的第一子板材11转向,使得第一子板材11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与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相同。同时,由第一接料组件510和第二接料组件520分别接取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时,第一变距驱动件540能够驱动第一接料组件510及其上的第一子板材11远离第二子板材12、预留转向空间,并在转向结束后,驱动第一子板材11靠近第二子板材12至预设距离;或者,由第二接料组件520和第三接料组件530分别接取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时,第二变距驱动件560能够驱动第三接料组件530及其上的第二子板材12远离第一子板材11、预留转向空间,并在转向结束后,驱动第二子板材12靠近第一子板材11至预设距离。也就是说,由于本实施例中排版机构设有了三个接料组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将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选择性由第一接料组件510和第二接料组件520或者第二接料组件520和第三接料组件530承接,以满足划分轨迹13不同的朝向要求。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料组件510和第三接料组件530也可以与对应的转向驱动件550连接,第二接料组件520也可以设有对应的变距驱动件,只要满足相邻两个接料组件中,至少有一个能转向,且至少有一个能变距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适应性的组合和调整,但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请结合图1并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中的排版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排版装置600包括上游组件610、排版机构620和下游组件630。其中,上游组件610用于对板材10进行掰分处理并将掰分完成的子板材传递给排版机构620;排版机构620对多个子板材进行排版(包括调节多个子板材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以及间距),在排版完成后传递至下游组件630;下游组件630从排版机构620处提出已经完成转向以及间距调整后的多个子板材,并对子板材进行后续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上游组件610包括掰片机构611和输送机构612。掰片机构611用于提取板材10,并将板材10掰分为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而输送机构612连接并驱动掰片机构611朝向排版机构620运动。一实施方式中,掰片机构611提取板材10后,输送机构612即可朝向排版机构620传送掰片机构611及其上的板材10,在传送过程中,掰片机构611将板材10掰分,由此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容易理解的,掰片机构611将板材10掰分为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后,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在上游组件610中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排版机构620承接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时,需要保证第一接料组件621和第二接料组件622的相对位置与之对应,便于输送机构612传送掰片机构611到位后,第一接料组件621直接承接第一子板材11,而第二接料组件622直接承接第二子板材12。

在本实施例中,排版机构620包括第一接料组件621和第二接料组件622,分别承载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其中,与第一接料组件621连接的变距驱动件6211用于调节第一子板材11与第二子板材12的间距,与第二接料组件622连接的转向驱动件6221用于调节第二子板材12的划分轨迹13的朝向。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620的技术特征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对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完成排版后,排版机构620将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传递给下游组件63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下游组件630包括承载部631以及驱动机构632,驱动机构632能够驱动承载部631靠近至承接排版机构620中的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也能够驱动承载部631及其承接的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离开排版机构620朝向下游设备运动。可以理解地,为了在上游组件610和下游组件620之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中的排版机构620中的第一接料组件621和第二接料组件622可以设置在一滑轨上,滑轨的方向与板材10的传输方向相同,使得排版机构620可以较为方便在从上游组件610处接取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然后,在沿滑轨朝向下游组件620运动的过程中,将第一子板材11和第二子板材12进行排版和调节间距。由此,本实施例中的排版装置可以节省排版过程占用时间,提高对板材10的处理速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排版机构和排版装置,通过设置了并排的第一接料组件和第二接料组件,且第一接料组件和第二接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转向驱动件,转向驱动件可以驱动对应的子板材转向,以调整子板材的划分轨迹的朝向;此外,本申请中的排版机构还通过在至少一个接料组件连接了变距驱动件,变距驱动件可以调整多个子板材的间距,从而使得多个子板材在经过排版机构排版后,形成了划分轨迹朝向相同且间距相等的子板材阵列;进一步,本申请中的排版装置通过设置上游组件和下游组件,上游组件用于对板材进行划分,下游组件用于完成排版后的子板材进行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