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系统、报知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以及调整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54909发布日期:2020-04-17 23:2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加热烹调系统、报知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以及调整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识别被加热物的烹调状况的加热烹调系统、报知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以及调整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加热烹调器的火力调节是根据锅底的温度而进行的。锅底的温度是利用设置于板的下方的温度检测元件来检测的。然而,在锅内的温度与锅底的温度之间产生温度差的情况下,从锅内向锅底的温度传递发生延迟,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精度降低。例如,即使由于向锅内投入食材而使锅的温度降低,如果锅底的温度维持较高,则使锅内的温度返回原来的温度也需要时间。此外,例如,即使锅内的温度急剧成为高温,如果锅底的温度维持较低,则降低锅内的温度也需要时间,有时会发生烧焦等、火力调节不稳定。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加热烹调器中,配置有能够相对于管道拆装的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能够与加热烹调器进行通信,从上方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

专利文献1的加热烹调器使用在配置于上方的温度检测元件中搭载的红外线元件来调整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位置。在配置于加热烹调器的板的下方的多个通信部中接受从红外线元件照射的红外线。根据各个通信部中的受光量的不同来计算温度检测元件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64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加热烹调器中,在多个通信部的任意通信部上例如放置烹调容器等而切断红外线通信时,将无法适当地计算温度检测元件的位置。其结果是,无法进行温度检测装置的位置调整。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课题,从上方检测加热烹调器的顶板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加热烹调系统具有顶板、发热部、温度检测部、控制部、报知部。所述顶板载置有收容了烹调对象的容器。所述发热部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温度检测部从上方检测所述顶板上的温度分布。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根据所述顶板上的所述温度分布,判定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于所述温度检测部的视野范围内。所述报知部报知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的判定结果。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报知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所述加热烹调器具有:顶板,其载置收容烹调对象的容器;以及发热部,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该方法包含从上方检测所述顶板上的温度分布的检测步骤。该方法包含判定在所述温度检测部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局部的发热区域和局部的冷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步骤。该方法包含报知在判定步骤中输出的判定结果的报知步骤。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调整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所述加热烹调器具有:顶板,其载置收容烹调对象的容器;以及发热部,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该方法包含从上方检测所述顶板上的温度分布的检测步骤。该方法包含判定在所述温度检测部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局部的发热区域和局部的冷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步骤。该方法包含根据所述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输出引导所述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变更的引导信息的引导步骤。

发明的效果

由此,在本公开中,从上方检测加热烹调器的顶板温度的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加热烹调器的俯视图。

图3是以侧面示出加热烹调系统的设置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示出顶板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主体的控制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主体的控制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规定区域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规定区域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规定区域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由方向偏离的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偏离的修正引导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由方向偏离的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偏离的修正引导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由方向偏离的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偏离的修正引导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由方向偏离的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偏离的修正引导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1是示出由方向偏离的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2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偏离的修正引导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3是示出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下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顶板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5是示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6是示出顶板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7是示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8是示出顶板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9是示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0是示出顶板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1是示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3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4是示出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下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5是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系统的立体图。

图3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7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8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9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0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1是示出便携终端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2是示出便携终端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3是示出便携终端中的烹调状况识别部的偏离的修正引导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4是烹调状况识别部被安装于墙壁的情况下的加热烹调系统的侧视图。

图45是示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6是烹调状况识别部被安装于墙壁的情况下的加热烹调系统的侧视图。

图47是示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8是示出加热烹调系统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49是示出顶板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0是示出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1是示出加热烹调系统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52是示出加热烹调系统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具有顶板、发热部、温度检测部、控制部、报知部的加热烹调系统。所述顶板载置收容烹调对象的容器。所述发热部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温度检测部从上方检测所述顶板上的温度分布。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根据所述顶板上的所述温度分布,判定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于所述温度检测部的视野范围内。所述报知部报知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的判定结果。

也可以向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输入规定区域信息,该规定区域信息预先规定在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所述视野范围内配置所述发热部的区域。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也可以对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定区域信息进行对照,其中,该位置信息表示所述顶板上的所述温度分布中包含的所述发热部的位置。

所述发热部也可以是从下方对所述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

所述发热部也可以是从下方对所述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烹调系统也可以具有:线圈控制部,其对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量进行控制;以及容器检测传感器,其检测载置在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的所述容器。所述控制部也可以将引导信息输出到所述报知部,其中,该引导信息引导用户在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所述容器。也可以是,在所述容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容器的载置的情况下,所述线圈控制部开始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表示所述温度分布中包含的所述发热部的所述位置的所述位置信息也可以对应于所述温度分布中包含的所述容器和所述容器内的所述烹调对象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信息。

所述控制部也可以在初次的电源接通时设定与通常的烹调模式不同的调整模式。在所述调整模式中,所述温度检测部也可以检测所述顶板的被加热的区域。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也可以根据所述被加热的区域是否存在于所述视野范围内,来判定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于所述视野范围内。

所述加热烹调系统也可以具有操作输入部,该操作输入部受理与通常的烹调模式不同的所述温度检测部的调整模式的设定。在所述操作输入部受理了所述调整模式的所述设定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顶板上的被加热的区域。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也可以根据所述被加热的区域是否存在于所述视野范围内,来判定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于所述视野范围内。

所述控制部也可以将引导信息输出到所述报知部,该引导信息引导将人体的一部分载置于预先规定的区域。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可以根据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温度分布中包含的所述人体的所述一部分的温度信息,判定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于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所述视野范围内。

所述加热烹调系统也可以具有:烤架烹调部,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烹调对象进行加热;以及排气口,其排出在所述烤架烹调部内产生的空气。所述发热部也可以是所述排气口。

所述加热烹调系统也可以具有加热线圈,该加热线圈从下方对所述容器进行加热。所述发热部也可以是与所述加热线圈不同的检测用发热体。

所述温度检测部也可以设置于烹调状况识别部。所述烹调状况识别部也可以具有通信部,该通信部能够利用无线通信向便携终端发送信息。所述通信部也可以构成为将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顶板上的所述温度分布的信息发送到所述便携终端。

所述加热烹调系统也可以具有:驱动部,其调节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方向;以及驱动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中的至少一方。所述驱动控制部也可以根据所述加热区域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计算所述驱动部的所述驱动方向和所述驱动量中的至少所述一方,并进行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控制。

所述控制部也可以根据所述发热部是否处于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所述视野范围内的所述判定结果,生成引导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方向的引导信息并输出到所述报知部。

所述报知部也可以使用字符和图像中的至少一方来输出可视的显示。

所述报知部也可以使用声音、光和振动中的至少一方来进行报知。

也可以是,能够经由通信网络从服务器得到所述规定区域信息。

所述温度检测部也可以具有在平面上排列的64像素以上的像素数的摄像面。

从所述温度检测部到所述顶板的距离也可以为600mm以上且2000mm以下。

所述温度检测部也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和热图像照相机中的至少一方。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报知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所述加热烹调器具有:顶板,其载置收容烹调对象的容器;以及发热部,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该方法包含从上方检测所述顶板上的温度分布的检测步骤。该方法包含判定在所述温度检测部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局部的发热区域和局部的冷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步骤。该方法包含报知在判定步骤中输出的判定结果的报知步骤。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调整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的方法,所述加热烹调器具有:顶板,其载置收容烹调对象的容器;以及发热部,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该方法包含从上方检测所述顶板上的温度分布的检测步骤。该方法包含判定在所述温度检测部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局部的发热区域和局部的冷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步骤。该方法包含根据所述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输出引导所述温度检测部的设置状态变更的引导信息的引导步骤。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加热烹调系统100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加热烹调系统10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另外,在图中,x轴方向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表示前后方向,z轴方向表示高度方向。此外,设x轴的正方向为右方,设x轴的负方向为左方。设y轴的正方向为后方,设y轴的负方向为前方。

如图1所示,加热烹调系统100具有加热烹调器1和烹调状况识别部19。加热烹调器1具有主体3、以及作为主体3的上侧部的载置容器cr的顶板5。在容器cr中例如收容有作为炖菜等烹调对象的被加热物tc。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加热烹调器1是感应加热烹调器。如图1所示,在顶板5中的载置容器cr的区域(以下称作容器载置区域)的下方、且主体3的内部,配置有加热线圈7a、7b、7c作为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部。表示容器载置区域的环状的标记8a、8b、8c分别被印刷于对应的加热线圈7a、7b、7c的上方的顶板5上。加热线圈7a~7c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容器cr进行加热。线圈控制部10对加热线圈7a~7c提供高频电流而进行容器cr的加热。此外,线圈控制部10控制流向加热线圈7a~7c的电流量。

此外,在俯视图中,在加热线圈7a、7b、7c各自的外侧,呈环状地发光的发光部6a、6b、6c配置于顶板5。发光部6a、6b、6c例如当在对应的各个加热线圈7a、7b、7c中流过电流时发光。发光部6a~6c分别例如具有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发光基板。

在加热烹调器1的顶板5的前侧,配置有用于供用户分别操作加热线圈7a~7c的多个操作输入部9a、9b、9c。操作输入部9a~9c例如可以是触控键,也可以是触摸面板。此外,操作输入部9a与加热线圈7a对应,操作输入部9b与加热线圈7b对应,操作输入部9c与加热线圈7c对应。线圈控制部10根据操作输入部9a的操作指示,对加热线圈7a的加热的开始或停止进行控制。此外,线圈控制部10根据操作输入部9a的操作指示,例如以4个阶段对加热线圈7a的加热等级进行调节。

此外,主体3具有报知部4,该报知部4报知与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有关的信息。报知部4具有显示部11和声音输出部15。显示部11配置于加热烹调器1的顶板5的前侧,显示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等级。显示部11例如具有在顶板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带形状。显示部11是黑白的液晶面板,但也可以是彩色的液晶面板。此外,声音输出部15配置于加热烹调器1的前表面侧,对用户输出声音引导。声音输出部15例如是扬声器。

另外,设定部13设置于加热烹调器1的主体3的前表面侧,以便用户详细地设定基于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设定部13能够放入主体3中和从主体3拿出,具有:设定键13a,其用于详细设定基于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以及设定显示部13b,其显示该设定内容和加热线圈7a~7c的详细的状态等。通过该设定部13例如设定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此外,加热烹调器1具有烤架烹调部14、以及排出在烤架烹调部14内产生的空气的排气口16。烤架烹调部14例如具有通过电来加热的烤架加热器(省略图示)。烤架烹调部14在其仓内空间通过烤架加热器对烹调对象进行加热。烤架烹调部14的仓内空间的热气从排气口16向主体3的外部排出。

在加热烹调器1的上方配置有排油烟机17。排油烟机17经由设于下部的罩部分17a将加热烹调器1的上方的空气吸入内部,并从与室外连通的排出口排出。

此外,加热烹调器1具有从上方识别顶板5上的被加热物tc的烹调状况的烹调状况识别部19。烹调状况识别部19配置在从顶板5分开的位置,例如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排油烟机17的罩部分17a的中央部拆装。具体而言,烹调状况识别部19例如利用磁铁、粘接材料、或夹子等进行安装。

烹调状况识别部19具有从上方检测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的温度检测部19a。温度检测部19a是检测视野范围中的温度分布的温度传感器,例如,是红外线传感器或热图像照相机。视野范围是温度检测部19a能够会聚红外线的范围。温度检测部19a检测到的热图像包含与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有关的信息。温度检测部19a只要被设定成适当的摄影方向,则能够从上方对顶板5整体进行拍摄。另外,烹调状况识别部19除了配置于排油烟机17以外,也可以配置于换气扇、管道、天花板或墙壁。

从温度检测部19a到顶板5的距离例如为600mm以上且2000mm以下。此外,温度检测部19a具有在平面上排列的64像素以上的像素数。实施方式1的温度检测部19a具有摄像面,作为一例,摄像面具有纵16像素×横16像素的256像素。

主体3具有通信部21,且烹调状况识别部19具有通信部23,以用于主体3与烹调状况识别部19之间的无线通信。通过通信部23发送由温度检测部19a检测到的热图像,通过通信部21在主体3接收该热图像。通信部21、23分别具有天线,例如通过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或ble(bluetoothlowenergy:低功耗蓝牙)等无线通信而进行无线连接。另外,也可以代替具有通信部21、23而以有线的方式连接主体3和烹调状况识别部19。

加热烹调器1在主体3的内部具有控制部25和存储部27。控制部25例如是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微处理器等处理装置,构成为通过执行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硬盘、ssd(solidstatedrive:固态硬盘)等存储部27中存储的程序而实现各种功能。

控制部25具有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和引导信息输出部25b。加热区域判定部25a根据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判定作为发热部的加热线圈7a~7c各自的区域是否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从报知部4向用户报知判定的结果。由此,用户能够知晓烹调状况识别部19是否被设置为正确的方向。即,用户能够识别温度检测部19a的设置状态是正常还是异常。

参照图5和图6,对加热线圈7a~7c各自的区域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的情况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顶板5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通过温度检测部19a检测到的热图像19aa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图5中,顶板5上为与环境温度相同的30℃,通过加热线圈7a、7b、7c分别被加热的加热区域29a、29b、29c为50℃。由于未从烤架烹调部14排出热气,因此,排气口16为与环境温度相同的30℃。加热线圈7a~7c分别具有电阻成分,因此当流过电流时,分别进行发热。通过发热的加热线圈7a~7c,顶板5中的各个加热线圈7a~7c的正上部分被加热。这些加热部分是加热区域29a~29c。

各加热区域29a~29c与加热线圈7a~7c的区域对应,因此,如果通过温度检测部19a检测到的热图像中的各加热区域29a~29c存在于规定的位置,则能够判定为加热线圈7a~7c各自的区域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

图6是适当配置了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情况下的、作为热图像的基准热图像19aa。在以下说明的热图像中,白点表示从30℃到39℃的区域。此外,与各加热区域29a、29b、29c分别对应的基准热图像19aa上的加热区域31a、31b、31c分别被检测为从50℃到59℃的区域。

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将由温度检测部19a检测到的热图像与存储部27中存储的规定区域信息进行对照。这里,规定区域信息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27的信息,后面详细叙述。即,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判定所检测到的热图像上的加热区域31a~31c是否与规定区域信息中的各区域分别一致。由此,能够判定加热线圈7a~7c各自的区域是否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

接着,参照图7~图9,对进行调整以使加热线圈7a~7c的区域包含于温度检测部的视野内的方法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8和图9是示出主体3的控制部25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烹调状况识别部19安装于排油烟机17的罩部分17a,通过用户接通电源。由此,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调整步骤开始。

在步骤s1中,进行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通信部23与主体3的通信部21的连接处理。在该连接处理中,还包含通信部23、21之间的连接请求发送接收和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温度检测部19a与主体3的控制部25之间的状况确认。

在步骤s2中,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通信部23与主体3的通信部21的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在步骤s2中,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通信部23与主体3的通信部21的连接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s1。

在步骤s3中,温度检测部19a取得温度信息。作为温度信息,例如取得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的热图像。

在步骤s4中,温度检测部19a将所取得的温度信息经由通信部23、21发送到主体3的控制部25。

在发送了温度信息后,在步骤s5中,切断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通信部23与主体3的通信部21的连接。由此,能够降低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消耗电力。另外,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再次实施从步骤s1起的处理,将每隔规定时间的温度信息从烹调状况识别部19发送到控制部25。

接着,参照图8对主体3的控制部25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在主体3中初次接通电源时设定了调整模式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选择了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的情况下,实施以下的处理步骤。调整模式是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调整模式,是与执行烹调的通常的烹调模式不同的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模式是由用户借助设定键13a进行输入来设定的。

步骤s11中,经由通信部21、23来实施主体3的控制部25与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温度检测部19a的连接处理。

在步骤s12中,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通信部23与主体3的通信部21的连接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从显示部11和声音输出部15输出主体3与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通信连接失败的引导。通过该引导,用户能够确认烹调状况识别部19是否接通了电源。在从输出了通信连接失败的引导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再次从步骤s11开始实施处理。

在步骤s12中,在主体3的控制部25与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温度检测部19a的连接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控制部25从显示部11和声音输出部15报知主体3与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通信连接成功的引导。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25判定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初始设置设定是否完成。在如步骤s15的“是”那样,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初始设置设定完成的情况下,进入使用温度信息检测烹调对象的其他处理步骤l。

在如步骤s15的“否”那样,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初始设置设定未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控制部25从显示部11和声音输出部15报知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初始设置设定未完成的引导。在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初始设置设定未完成的情况下,控制部25实施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调整模式的处理。控制部25对线圈控制部10指示调整模式。

在步骤s17中,线圈控制部10利用调整模式中的输出来控制加热线圈7a~7c。由此,加热线圈7a~7c分别被加热,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加热区域29a~29c被加热至比环境温度至少高5℃以上。接着进入处理步骤m。

接着,参照图9对步骤s17以后的步骤进行说明。在步骤s18中,控制部25判定在从线圈控制部10使加热线圈7a~7c输出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是否完成了温度检测部19a取得的温度信息的接收。

在如步骤s18的“否”那样,温度信息的接收还未完成的情况下,控制部25以规定时间等待从温度检测部19a送来温度信息。如步骤s18的“是”那样,控制部25确认到来自温度检测部19a的温度信息的接收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19中,控制部25从存储部27取得规定区域信息。

这里,参照图10至图12,对规定区域信息进行说明。图10至图12是分别示出规定区域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规定区域信息是对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的、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线圈7a~7c的配置区域进行规定的信息。规定区域信息是根据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线圈7a~7c的布局而不同的信息。规定区域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27。

例如,在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线圈7a~7c的布局的情况下,作为规定区域信息的一例,举出图10所示的如下信息,该信息在由温度检测部19a取得的热图像的图像区域19b中,规定区域a、区域b和区域c这3个区域,该区域a被规定在后部,该区域b被规定在左前部,该区域c被规定在右前部。相对于图像区域19b的这些区域a~c的位置信息包含于规定区域信息。

在这些区域a~c中分别存在1个比顶板5的温度高的温度区域的情况下,加热区域判定部25a能够判定为加热线圈7a~7c正确地包含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

此外,作为规定区域信息的其他例子,举出图11所示的如下信息,该信息在热图像的图像区域19b中,规定区域e、区域f和区域g这3个区域,该区域e被规定在后部且具有4×4像素,该区域f被规定在左前部且具有5×5像素,该区域g被规定在右前部且具有5×5像素。相对于图像区域19b的这些区域e~g的位置信息包含于规定区域信息。

在这些区域e~g中分别存在比顶板5的温度高的温度区域的情况下,加热区域判定部25a能够判定为加热线圈7a~7c正确地包含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在该例的情况下,能够使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更适当地朝向加热线圈7a~7c的区域。

此外,作为规定区域信息的其他例子,如图12所示,可举出如下信息,在热图像的图像区域19b中,区域e~g位于使得各自外周与图像区域的外端之间至少分开1个像素的位置。该例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加热线圈7a~7c周边的高温区域。由此,例如,在发生从容器溢出的情况下,能够在区域e~g各自的外周的像素处检测溢出。

加热区域判定部25a从存储部27取得规定区域信息后,在步骤s20中,将规定区域信息与从温度检测部19a接收到的温度信息进行对照。通过该对照,加热区域判定部25a能够判定加热线圈7a~7c的区域是否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

在步骤s21中,在从温度检测部19a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例如与图12所示的规定区域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即,在规定区域信息与温度信息的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从报知部4报知对照成功。此外,在步骤s23中,控制部25在存储部27中登记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初始设置设定的完成。在初始设置设定的完成登记后,可以结束处理,也可以直接进入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下的处理步骤l。

参照图13至图22,对在步骤s21中从温度检测部19a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与规定区域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温度检测部19a的检测方向偏离的情况下的、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热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4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偏离的修正引导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示出温度检测部19a的检测方向向前方偏离的情况下的热图像33。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在温度信息与规定区域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检测从规定区域信息所规定的各区域向热图像中的各高温区域偏离的偏离方向和偏离量。例如,在图13中,通过模板匹配等图像处理,检测到4×4像素的高温区域33c从图12的规定区域e向前方偏离了9个像素。

根据检测到的偏离方向和偏离量,引导信息输出部25b向报知部4输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对用户引导消除偏离的方向。例如,在如图13那样向前方偏离的情况下,在显示部11中显示向后的箭头,该向后的箭头以使烹调状况识别部19朝向后方的方式进行引导。

图15示出温度检测部19a的检测方向向右方偏离的情况下的热图像35。加热区域判定部25a例如通过模板匹配等图像处理,将规定区域信息中的5×5像素的区域g检测为图15中的5×3像素的高温区域35b,并检测出区域g的右侧缺失。根据该检测结果,引导信息输出部25b例如如图16那样,在显示部11中显示向左的箭头,该向左的箭头以使烹调状况识别部19朝向左方的方式进行引导。

图17示出温度检测部19a旋转偏离的情况下的热图像37。例如,加热区域判定部25a通过模板匹配等图像处理,检测到图17的热图像37中的各高温区域37a、37b、37c位于规定区域信息的各区域e~g进行了顺时针旋转后的位置。根据该检测结果,引导信息输出部25b例如如图18那样,在显示部11中显示逆时针方向的箭头,该逆时针方向的箭头以使烹调状况识别部19逆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引导。

图19示出温度检测部19a与顶板5的距离远的情况下的热图像39。即,是温度检测部19a所设置的高度位置(以下称作设置高度)高的情况。图19的热图像39中的高温区域39a是规定区域信息的区域f、g合并的区域。这样的状态的图像存储于存储部27,加热区域判定部25a通过模板匹配等图像处理检测到是距离远的状态。根据该检测结果,引导信息输出部25b例如如图20那样显示2个箭头对置的图像,从而进行引导使得烹调状况识别部19接近顶板5。

图21是示出温度检测部19a与顶板5的距离近的情况下的热图像41。即,是温度检测部19a的设置高度低的情况。图21的热图像41中的高温区域41a~41c的像素数比分别对应的规定区域信息的各区域e~g的像素数多。据此,加热区域判定部25a通过模板匹配等图像处理检测到是温度检测部19a的距离近的状态。此外,根据该检测结果,引导信息输出部25b例如如图22那样显示使2个箭头朝向相反方向的图像,从而进行引导使得烹调状况识别部19远离顶板5。

接着,参照图23对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下的烹调中的、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位置偏离检测的流程进行进行说明。在烹调中,周期性地判别温度检测部19a的检测方向是否未偏离。因此,在步骤s24中,控制部25判别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如步骤s24的“否”那样,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再次实施步骤s24的判定。

如步骤s24的“是”那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控制部25对温度检测部19a进行温度信息取得的请求,从温度检测部19a取得温度信息。接着,在步骤s26中,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实施规定区域信息与温度信息的对照。

这里,参照图24至图31,对温度检测部19a在烹调中取得的温度信息进行说明。图24是示出顶板5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5是示出通过温度检测部19a针对图24的顶板5检测到的热图像45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图24中,在加热线圈7a~7c上分别载置有容器43a~43c。例如,顶板5的温度是30℃,容器43a~43c各自的内部的被加热物的温度是50℃,容器43a~43c的侧壁是40℃。

容器43a~43c的侧壁分别与外部气体接触,因此温度低于容器43a~43c的内部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图25中示出通过温度检测部19a针对这样的状态的顶板5取得的热图像45。

在热图像45中,各高温区域45a~45c的中心区域检测到50℃的热,检测到周围区域的温度低于中心区域的温度。

另外,在烹调中,在加热线圈上仅载置1个容器的情况下,可以对未载置容器的加热线圈进行加热也可以不进行加热。在检测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位置偏离的步骤中,在对未载置容器的加热线圈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不仅能够确认正在使用的加热线圈是否适当进入视野范围,还能够确认未使用的加热线圈是否适当进入视野范围。此外,在不对未载置容器的加热线圈进行加热的情况下,能够仅针对正在被加热的容器简单确认是否适当地进入到了视野范围。

图26是示出顶板5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在图26中,在加热线圈7a和7b上的顶板5的加热区域29a和29b未载置容器,并且加热线圈7a和7b被加热,从而温度分别上升至40℃、45℃。此外,在加热线圈7c上的顶板5载置有容器43c。例如,容器43c内部的被加热物的温度是50℃,容器43c的侧壁的温度是40℃。图27中示出通过温度检测部19a针对这样的状态的顶板5取得的热图像47。

在图27所示的热图像47中,检测到作为温度信息的3个高温区域47a~47c,因此,通过与规定区域信息进行对照,能够进行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详细的位置调整。

图28是示出顶板5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在图28中,在加热线圈7a和7c上的顶板5的加热区域29a和29c未载置容器,并且加热线圈7a和7c未被加热,各自的温度是与环境温度相同的30℃。此外,在加热线圈7b上的顶板5载置有容器43b。例如,容器43b内部的被加热物的温度是50℃,容器43b的侧壁的温度是40℃。图29中示出通过温度检测部19a针对这样的状态的顶板5取得的热图像49。

在图29所示的热图像49中,检测到与加热线圈7b上的容器43b对应的高温区域49b,因此,通过将温度信息所示的高温区域49b与对应的规定区域信息进行对照,能够进行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简单的位置确认。由于将要确认是否包含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内的区域限定为当前正在使用的加热线圈,因此,能够简单且快速地进行确认。

图30是示出顶板5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在图30中,在加热线圈7a和7b上的顶板5的加热区域29a和29b未载置容器,并且加热线圈7a和7b未被加热,各自的温度是与环境温度相同的30℃。此外,在加热线圈7c上的顶板5载置有容器43c。并且,在顶板5的下方未配置有加热线圈的区域上载置有容器43d。另外,设为容器43d是在加热中途进行了移动的容器。

容器43c内部的被加热物的温度例如是50℃,容器43c的侧壁的温度是40℃。此外,容器43d内部的被加热物的温度是40℃,容器43d的侧壁的温度是30℃。图31中示出通过温度检测部19a针对这样的状态的顶板5取得的热图像51。

在图31所示的热图像51中,检测到与加热线圈7c上的容器43c对应的高温区域51c,因此,通过对作为温度信息的该高温区域51c与对应的规定区域信息进行对照,能够进行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简单的位置确认。由于将要确认是否包含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内的区域限定为当前正在使用的加热线圈,因此,能够简单且快速地进行确认。此外,关于在中途从加热线圈进行了移动的容器43d,能够通过参照时间序列的热图像信息来进行追踪,能够防止由于容器43d而错误地输出对照结果。

在步骤s27中,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28中,引导信息输出部25b向报知部4报知对照成功的引导。然后,再次实施步骤s24。此外,在步骤s27中,在对照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29中,引导信息输出部25b向报知部4报知对照失败的引导。然后,返回步骤s24,再次重复处理。

根据以上内容,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具有:顶板5,其载置有收容了作为烹调对象的被加热物tc的容器cr;加热线圈7a~7c(本公开的发热部的一例),它们设于顶板5的下方;温度检测部19a,其从上方检测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其根据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判定加热线圈7a~7c是否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以及报知部4,其报知加热区域判定部25a的判定结果。因此,用户能够理解加热线圈7a~7c是否适当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能够适当地测定烹调中的被加热物的温度。此外,即使在顶板5上未载置在内部收容有被加热物tc的容器cr,也能够实施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位置调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加热区域判定部25a输入规定区域信息,该规定区域信息预先规定在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配置加热线圈7a~7c的区域。规定区域信息例如是图6所示的基准热图像19aa或图10、图11所示的图像信息。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将表示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所包含的加热线圈7a~7c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与规定区域信息进行对照。由此,加热区域判定部25a能够判定加热线圈7a~7b是否包含在视野范围中的更适当的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部是从下方对容器cr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7a~7c。由此,可以不是仅为了调整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而设置发热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在初次的电源接通时设定与通常的烹调模式不同的调整模式。然后,在调整模式中,温度检测部19a检测顶板5的被加热的区域。加热区域判定部25a通过判定在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被加热的区域,来判定加热线圈7a~7c是否存在于视野范围内。由此,加热烹调系统在初次的电源接通时,能够促使用户调整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手动地设定调整模式,但是,也可以在电源接通时自动地设定调整模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有操作输入部,该操作输入部受理与通常的烹调模式不同的温度检测部19a的调整模式的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输入部是设定键13a。操作输入部不限于设定键13a,例如也可以是操作输入部9a~9c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或显示部11。在设定键13a受理了调整模式的设定的情况下,温度检测部19a检测顶板5上的被加热的区域。加热区域判定部25a通过判定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被加热的区域,来判定加热线圈7a~7c是否存在于视野范围内。由此,加热烹调系统能够在初次的电源接通时,促使用户调整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根据加热线圈7a~7c是否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的判定结果,生成引导温度检测部19a的检测方向的引导信息,并将该引导信息输出到报知部4。由此,加热烹调系统能够促使用户适当调整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报知部4使用字符和图像中的至少一方来输出可视的显示。由此,报知部4能够通过可视的显示来输出引导信息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报知部4利用声音报知引导信息。除此以外,报知部4也可以代替声音或与声音一并地使用光和振动中的至少一方来报知引导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部19a具有在平面上排列的64像素以上的像素数的摄像面。由此,温度检测部19a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温度分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温度检测部19a到顶板5的距离为600mm以上且2000mm以下。由此,温度检测部19a能够利用通用的温度传感器或热图像照相机等来检测温度分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部19a是红外线传感器和热图像照相机中的至少一方。由此,温度检测部19a能够容易地检测温度分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报知加热烹调器1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19a的设置状态的方法,该加热烹调器1具有:顶板5,其载置收容烹调对象tc的容器cr;以及加热线圈7a~7c,它们设于顶板5的下方。该方法包含从上方检测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的检测步骤。该方法包含判定在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局部的发热区域和局部的冷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步骤。此外,在该方法中,包含报知判定结果的报知步骤。另外,温度检测部19a不仅能够检测局部的发热区域,还能够检测局部的冷却区域。由此,加热烹调系统能够促使用户调整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即设置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调整加热烹调器1中使用的温度检测部19a的设置状态的方法,该加热烹调器1具有:顶板5,其载置收容烹调对象tc的容器cr;以及加热线圈7a~7c,它们设于顶板5的下方。该方法包含从上方检测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的检测步骤。该方法包含判定在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局部的发热区域和局部的冷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步骤。该方法包含根据该判定结果而输出引导温度检测部19a的设置状态变更的引导信息的引导信息输出步骤。由此,加热烹调系统能够更具体地促使用户调整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即设置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部27、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引导信息输出部25b分别配置于主体3,但是,也可以是存储部27、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引导信息输出部25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配置于烹调状况识别部19。此外,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和引导信息输出部25b可以由装置或电路等硬件构成,也可以由软件构成。此外,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引导信息输出部25b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与线圈控制部10共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报知部4配置于主体3,但是,报知部4也可以配置于烹调状况识别部19。或者,报知部4也可以配置于主体3和烹调状况识别部19双方。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32对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系统61进行说明。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系统6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经由通信部21、23在主体3与烹调状况识别部19中发送接收温度信息。是否进入视野范围的判定是由主体3的控制部25实施的。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系统61中,主体63和烹调状况识别部65未被连接。另外,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系统61的以下记载的事项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相同。

实施方式2的烹调状况识别部65具有操作输入部67、控制部69、存储部71、和报知部73。操作输入部67例如由按钮或触控键构成。控制部69具有加热区域判定部69a和引导信息输出部69b。报知部73具有显示部73a和声音输出部73b。显示部73a例如是液晶面板。声音输出部73b例如是扬声器。

控制部69例如是cpu或微处理器等处理装置,构成为通过执行rom、ram、硬盘、ssd等存储部71所存储的程序而实现各种功能。控制部69具有与控制部25同样的功能。

接着,参照图33~图34,对实施方式2中进行调整以使加热线圈7a~7c的区域包含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内的方法进行说明。图33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65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34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65的控制部69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在对烹调状况识别部65接通电源后,在步骤s41中,烹调状况识别部65的控制部69判定初始设置设定是否完成。在初始设置设定完成的情况下,在存储部71中进行初始设置设定的登记。因此,控制部69判定是已经进行了初始设置设定的登记还是未进行初始设置设定的登记。

如步骤s41的“是”那样,初始设置设定完成的情况下,向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即处理步骤n进行转移。如步骤s41的“否”那样,初始设置设定未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42中,控制部69的引导信息输出部69b向报知部73输出初始设置设定未完成的引导。从报知部73的声音输出部73b利用声音输出引导,或者,从报知部73的显示部73a利用字符或符号输出引导。

在步骤s43中,控制部69的加热区域判定部69a取得存储部71中存储的规定区域信息。在存储部71中,存储有与加热烹调系统61的主体63的种类相应的规定区域信息。用户例如通过从烹调状况识别部65的操作输入部67输入主体63的型号,从而能够选择与主体63的加热线圈7a~7c的布局对应的规定区域信息。

在步骤s44中,温度检测部19a取得主体63的顶板5上的温度信息。在步骤s45中,加热区域判定部69a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规定区域信息与温度信息进行对照。在步骤s46中,规定区域信息与温度信息的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47中,从报知部73报知对照成功。此外,在步骤s48中,控制部69在存储部71登记烹调状况识别部65的初始设置设定的完成。在初始设置设定的完成登记后,可以结束处理,也可以直接进入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下的处理步骤n。

在步骤s46中,从温度检测部19a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与规定区域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对照失败的情况下,从报知部73报知对照失败。然后,从步骤s44起执行处理。

接着,参照图34对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中的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位置偏离检测的流程进行说明。在烹调中,控制部69周期性地判别温度检测部19a的检测方向是否未偏离。因此,在步骤s50中,控制部69判别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如步骤s50的“否”那样,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再次实施步骤s50的判定。

如步骤s50的“是”那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51中,控制部69对温度检测部19a进行温度信息取得的请求,从温度检测部19a取得顶板5上的温度信息。接着,在步骤s52中,加热区域判定部69a实施规定区域信息与温度信息的对照。

在步骤s53中,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54中,引导信息输出部69b向报知部73报知对照成功的引导。然后,再次实施步骤s50。此外,在步骤s53中,对照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55中,引导信息输出部69b向报知部73输出对照失败的引导。然后,返回步骤s50,再次重复处理。

如果是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系统61,则即使未连接主体63和烹调状况识别部65,也能够利用烹调状况识别部65单体向用户报知是否包含于视野内。由此,即使是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也能够以后安装的方式设置烹调状况识别部。

在实施方式2中,主体63也可以具有报知部4和控制部64。报知部4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有声音输出部15和显示部11。控制部64也可以具有引导信息输出部64a。控制部64是或微处理器等处理装置,通过执行rom、ram、硬盘、ssd等存储部27中存储的程序而实现各种功能。

此外,主体63也可以具有检测加热线圈7a~7c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主体63的温度检测部也可以独立于烹调状况识别部65的温度检测部19a而配置。例如控制部64可以输入加热线圈7a~7c的温度和输出中的至少一方,并通过引导信息输出部64a来输出引导信息。

引导信息例如是所检测到的温度或输出、向用户催促接下来的操作的信息、或者表示温度或输出的异常的信息等。从引导信息输出部64a输出的引导信息可以在显示部11中利用字符或符号等进行输出。或者,从引导信息输出部64a输出的引导信息可以在声音输出部15中利用声音进行输出。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35、36对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系统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经由通信部21、23在主体3和烹调状况识别部19中发送接收温度信息。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系统81中,烹调状况识别部83和便携终端93经由通信部91、95而被连接,因此,能够通过便携终端93的报知部99确认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位置偏离。即,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系统81包含加热烹调器、烹调状况识别部83、便携终端93。另外,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系统81的以下记载的事项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和2的加热烹调系统100、61相同。

实施方式3的烹调状况识别部83具有温度检测部19a、控制部85、存储部87、报知部89、通信部91。控制部85具有加热区域判定部85a和引导信息输出部85b。报知部89具有显示部89a和声音输出部89b。显示部89a例如是液晶面板。声音输出部89b例如是扬声器。

控制部85例如是cpu或微处理器等处理装置,构成为通过执行rom、ram、硬盘、ssd等存储部87中存储的程序而实现各种功能。控制部85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25同样的功能。

便携终端93例如是智能手机或平板型终端。便携终端93具有通信部95、控制部97、报知部99、存储部101。控制部97具有加热区域判定部97a和引导信息输出部97b。报知部99具有显示部99a和声音输出部99b。显示部99a例如是液晶面板。声音输出部99b例如是扬声器。

控制部97例如是cpu或微处理器等处理装置,构成为通过执行rom、ram、硬盘、ssd等存储部101中存储的应用程序而实现各种功能。控制部97具有与控制部25同样的功能。

接着,参照图37~图42,对实施方式3中进行调整以使加热线圈7a~7c的区域包含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内的方法进行说明。图37是示出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在对烹调状况识别部83接通电源后,在步骤s61中,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控制部85判定初始设置设定是否完成。在初始设置设定完成的情况下,在存储部87中进行初始设置设定的登记。因此,控制部85判定是已经进行了初始设置设定的登记还是未进行初始设置设定的登记。

如步骤s61的“是”那样,初始设置设定完成的情况下,向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即处理步骤p进行转移。如步骤s61的“否”那样,初始设置设定未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62中,控制部85的引导信息输出部85b向报知部89输出初始设置设定未完成的引导。从报知部89的声音输出部89b利用声音输出引导,或者,从报知部89的显示部89a利用字符或符号输出引导。然后,进入使用便携终端93来修正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位置偏离的处理步骤r。

如图38所示,在步骤s63中,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控制部85经由通信部91、95来与便携终端93的控制部97实施连接处理。如步骤s64的“否”那样,连接失败时,如步骤s65那样,从报知部89报知通信连接失败,再次返回步骤s63,实施烹调状况识别部83与便携终端93的连接处理。如步骤s64的“是”那样,连接成功时,如步骤s66那样,从报知部89报知通信连接成功,进入接下来的处理步骤r。

当烹调状况识别部83与便携终端93的连接成功时,在步骤s67中,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温度检测部19a取得热图像作为顶板5的温度信息。所取得的温度信息经由通信部91、95而发送到便携终端93。在便携终端93中,通过加热区域判定部97a对所发送的温度信息与规定区域信息进行对照。对照结果从便携终端93发送到到烹调状况识别部83。在步骤s69中,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控制部85判定有无来自便携终端93的对照成功的通知。

如步骤s69的“否”那样,没有来自便携终端93的对照成功的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70中,从报知部89报知对照的失败。然后,从步骤s67起再次进行处理。如步骤s69的“是”那样,存在来自便携终端93的对照成功的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71中,从报知部89报知对照的成功。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

如图39所示,在处理步骤m中,在步骤s71中,通过加热区域判定部97a判定为对照成功的情况下,从便携终端93发送规定区域信息,因此在步骤s72中,烹调状况识别部83接收规定区域信息。

在步骤s73中,接收的规定区域信息存储于存储部87。此外,在步骤s74中,控制部85在存储部87中登记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初始设置设定的完成。在初始设置设定的完成登记后,可以结束处理,也可以直接进入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下的处理步骤p。

另外,也可以是,在图37、图38的步骤s62、s65、s66、s70、s71中,通过便携终端93的引导信息输出部97b输出引导信息,根据所输出的引导信息从报知部99报知各种引导。或者,也可以从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报知部89和便携终端93的报知部99双方报知各种引导。

接着,参照图40对利用温度信息的烹调模式中的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位置偏离检测的流程进行说明。在烹调中,控制部85周期性地判别温度检测部19a的检测方向是否未偏离。因此,在步骤s75中,控制部85判别是经过了作为判别周期的规定时间。如步骤s75的“否”那样,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再次实施步骤s75的判定。

如步骤s75的“是”那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76中,控制部85对温度检测部19a进行温度信息取得的请求,从温度检测部19a取得温度信息。接着,在步骤s77中,加热区域判定部85a实施规定区域信息与温度信息的对照。

在步骤s78中,加热区域判定部85a进行的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79中,引导信息输出部85b向报知部89报知对照成功的引导。然后,再次实施步骤s75。此外,在步骤s78中,加热区域判定部85a进行的对照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80中,引导信息输出部85b向报知部89输出对照失败的引导。然后,由于发生了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位置偏离,因此,使用便携终端93实施处理步骤r。

通过实施步骤s63到步骤s71的处理步骤r,再次使用便携终端93修正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位置偏离。在修正完成且通过步骤s71报知了对照成功后,代替处理步骤m而返回到处理步骤p,周期性地判定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方向。

接着,参照图41和图42,对便携终端93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在步骤s91中,用户起动便携终端93的存储部101中存储的烹调状态检测的应用程序。在步骤s92中,便携终端93的控制部97与烹调状况识别部83进行连接处理。如步骤s93的“否”那样,连接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从报知部99进行连接失败的引导,用户确认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电源是否接通等。在连接失败的情况下,实施步骤s92中的与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连接处理。如步骤s93的“是”那样,便携终端93与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进入处理步骤t。

接着,参照图42。在便携终端93与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连接成功的情况下,从烹调状况识别部83向便携终端93发送温度信息,因此,在步骤s94中,便携终端93的控制部97判定温度信息的接收是否完成。如步骤s94的“否”那样,温度信息的接收未完成的情况下,等待规定时间并再次实施步骤s94的判定。如步骤s94的“是”那样,温度信息的接收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95中,加热区域判定部97a取得存储部101中存储的规定区域信息。

存储部101中存储的规定区域信息预先从互联网107取得。控制部97访问互联网107,从服务器下载与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布局相应的规定区域信息,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101。

在步骤s96中,加热区域判定部97a对所取得的规定区域信息与接收到的温度信息进行对照。此时,在步骤s97中,加热区域判定部97a生成规定区域信息与温度信息的对照图像。在步骤s98中,加热区域判定部97a根据对照图像来判定对照是否成功。

如步骤s98的“否”那样,对照失败时,引导信息输出部97b例如如图43所示在显示部99a中显示引导图像111,该引导图像111引导对照图像109和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位置偏离的修正。此外,也可以从声音输出部99b输出声音引导。用户按照引导来修正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位置偏离。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或根据用户对便携终端93的输入指示,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温度检测部19a取得顶板5上的温度信息。然后,返回步骤s94,再次实施步骤s94的判定。

步骤s98中,对照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99中,便携终端93的控制部97向烹调状况识别部83通知对照成功。此外,在步骤s100中,存在来自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规定区域信息的请求的情况下,从存储部101向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存储部87发送规定区域信息。在步骤s100中,不存在来自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规定区域信息的请求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101中发送了规定区域信息后,在烹调状况识别部83中实施初始设置设定登记。在此期间内,在步骤s102中等待经过规定时间,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结束处理。

如果是实施方式3的加热烹调系统,则由于便携终端与烹调状况识别部83被连接,因此能够在手边确认烹调状况识别部83的配置方向。此外,在便携终端与服务器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取得与顶板5的加热线圈布局有关的规定信息,因此能够应对各种加热烹调器。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烹调状况识别部19具有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向便携终端93发送信息的通信部91。通信部91构成为将温度检测部19a检测到的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的信息发送到便携终端93。由此,在便携终端93中判定在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局部的发热区域和局部的冷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此外,能够在便携终端93中输出引导温度检测部19a的设置状态变更的引导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经由通信网络从服务器得到规定区域信息。由此,能够取得与各种加热烹调器对应的规定区域信息。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44至图47对实施方式4的加热烹调系统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将烹调状况识别部19安装于排油烟机17。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4的加热烹调系统122中,烹调状况识别部19被安装于位于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后方的墙壁121。另外,实施方式4的加热烹调系统122的以下记载的事项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相同。

参照图44和图45。图44示出将温度检测部19安装于墙壁121的情况下的加热烹调系统122的侧视图。图45是示出通过温度检测部19检测到的热图像123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44所示,在烹调状况识别部19被安装于墙壁121的情况下,当安装位置未充分远离顶板5时,有时温度检测部19a会检测容器cr的侧壁的温度,而未检测容器cr内侧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在图44中示出如下状态,即,与被加热物tc接触的容器cr的侧壁的温度是50℃,未与被加热物tc接触的容器cr的侧壁的温度是40℃。

在图44所示的状态下,当从横向检测容器cr的温度时,得到热图像123。在这样的状态的情况下,加热区域判定部25a通过与存储部27中存储的预先在高度较低的位置处得到的热图像之间的模板匹配等而检测到高度较低,引导信息输出部25b引导将烹调状况识别部19安装到更高的位置。

此外,如图46所示,在墙壁121上以适当的高度配置了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情况下,如图47所示,所得到的热图像125中的容器cr内侧的被加热物tc的温度区域125a~125c成为矩形或椭圆形。在存储部27中,存储有烹调状况识别部19被配置于墙壁121的若干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的规定区域信息。因此,加热区域判定部25a通过所得到的热图像与这些规定区域信息的对照,能够判定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设置高度位置、以及该高度位置是否适当。此外,也可以是,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在与从正上检测的规定区域信息e~f不完全一致、且各高温区域被收容于规定区域信息e~f的内侧时,判定为对照成功。

(实施方式5)

接着,参照图48到图50对实施方式5的加热烹调系统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通过检测加热线圈7a~7c、或在各加热线圈7a~7c的正上被加热的容器cr的位置,检测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位置偏离。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5的加热烹调系统126中,如图48所示,将专用于检测位置偏离的发热体127配置于顶板5的下部。另外,实施方式5的加热烹调系统126的以下记载的事项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相同。

发热体127例如是小型的电阻体,通过流过电流而发热。流向发热体127的电流由线圈控制部10控制。图49是示出顶板5的温度状况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49所示,顶板5上的加热区域129通过发热体127而被加热。加热区域129是温度比周围的顶板5的温度高的区域。例如,顶板5上为与环境温度相同的30℃,由发热体127加热的加热区域129为50℃。

配置于换气扇128的烹调状况识别部19取得对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进行检测而得到的热图像。加热区域判定部25a判定该热图像是否是图50所示那样的烹调状况识别部19被适当配置的情况下的基准热图像131。在热图像上的高温区域与规定区域131a一致的情况下,烹调状况识别部19被适当地配置。这样也能够判定烹调状况识别部19是否被适当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烹调系统126具有与加热线圈7a~7c不同的发热体127(本公开的检测用发热体的一例)。由此,能够通过对最低必要限度的区域进行加热来判定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

(实施方式6)

接着,参照图51对实施方式6的加热烹调系统13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烹调状况识别部19通过用户修正了其位置偏离。与此相对,实施方式6的烹调状况识别部134具有修正其位置偏离的驱动部135。另外,实施方式6的加热烹调系统132的以下记载的事项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相同。另外,在图51中,烹调状况识别部134设置于墙壁121,在烹调状况识别部134的下方配置有换气扇133。

烹调状况识别部134具有调节温度检测部19a的检测方向的驱动部135、以及控制驱动部135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的驱动控制部137。驱动控制部137根据加热区域判定部25a的对照结果来计算驱动部135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即,驱动控制部137计算由温度检测部19a取得的热图像中的高温区域和规定区域信息中的区域之间的偏离方向和偏离量。驱动控制部137还根据计算出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进行驱动部135的驱动控制。驱动部135例如具有能够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旋转的2轴伺服电机。

由此,烹调状况识别部134的方向偏离被自动地修正,因此,能够减轻用户的与位置调整有关的负担。

根据以上内容,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系统132具有调节温度检测部19a的检测方向的驱动部135、以及控制驱动部135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中的至少一方的驱动控制部137。驱动控制部137根据加热区域判定部25a的判定结果,计算驱动部135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中的至少所述一方,进行驱动部135的驱动控制。另外,驱动控制部137也可以与其他的控制部(例如控制部25)一体。

(实施方式7)

接着,参照图52对实施方式7的加热烹调系统140进行说明。实施方式7的加热烹调系统140在顶板5的中心部具有温度传感器141。另外,实施方式5的加热烹调系统140的以下记载的事项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系统100相同。

温度传感器141检测顶板5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41与线圈控制部10连接。在调整模式中,温度传感器141检测到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线圈控制部10停止各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由此,能够提高在加热线圈7a~7c的空烧状态下实施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位置调整时的安全性。

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141作为红外线传感器而与发光部(未图示)一起设于各加热线圈7a~7c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下方,从而能够使温度传感器141作为容器检测传感器而发挥功能。如日本特开2011-204362号公报那样,发光部发出的光在顶板5上未载置容器cr的情况下,仅是透过顶板5。然而,在顶板5上载置有容器cr的情况下,发光部发出的光被容器cr反射而入射到温度传感器141。控制部25或控制部64在温度传感器141的受光量为某个受光量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在顶板5上载置有容器cr。

控制部25、64从报知部4、99进行报知,使得在加热线圈7a~7c的上方的顶板5的加热区域载置容器cr。在温度传感器141检测到载置有容器cr后,线圈控制部10开始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加热区域判定部25a、85a也可以根据容器cr和容器cr内的烹调对象中的至少1个的温度区域,判定加热线圈7a~7c的区域是否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

并且,作为容器检测传感器,也可以如日本特开2012-14839号公报那样,在顶板5的下方设置重量传感器,来检测是否载置有容器cr。此外,也可以如日本特开2014-186813那样,检测加热线圈7a~7c中流过的电流或电压,从而检测是否载置有容器cr。

根据以上内容,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系统152中,发热部是从下方对容器cr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7a~7c。加热烹调系统152可以具有对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量进行控制的线圈控制部10、以及对载置于加热线圈7a~7c的上方的容器cr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141(本公开的容器检测传感器的一例)。该情况下,温度传感器141与发光部一起被使用。

控制部25向报知部4输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引导用户在加热线圈7a~7c的上方载置容器cr。在温度传感器141检测到容器cr的载置的情况下,线圈控制部10开始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示出温度分布所包含的加热线圈7a~7c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对应于温度分布所包含的容器cr和容器cr内的烹调对象tc中的至少1个的温度信息。由此,能够提高在加热线圈7a~7c的空烧状态下实施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位置调整时的安全性。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如下变形而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调整模式中对加热线圈7a~7c进行加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不使用加热烹调器1进行加热的物体载置于加热线圈7a~7c的正上的顶板5的区域。此外,也可以将温度比环境温度低的物体例如冰载置于加热线圈7a~7c的正上的顶板5的区域。即,加热区域判定部25a也可以不判定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局部的加热区域,而是判定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局部的冷却区域。在判定为存在局部的加热区域和局部的冷却区域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由于在温度检测部19a的热图像上检测到与环境温度不同的温度区域,因此也能够与规定区域信息进行对照。

此外,也可以代替被加热的物体或冰,而将人体的一部分例如手置于加热线圈7a~7c的正上的顶板5的区域,由此,将其检测为发热体。温度检测部19a例如能够识别35℃的手的区域、和例如30℃的环境温度的顶板5的区域。加热区域判定部25a、69a、85a、97a基于热图像上的人体的一部分的温度区域,判定在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与规定区域信息一致的加热线圈7a~7c的区域。当进入调整模式时,从报知部4向用户引导将人体的一部分载置于规定的位置。

即,加热烹调系统的控制部25也可以向报知部4输出引导信息,该引导信息引导将人体的一部分载置于预先规定的区域。加热区域判定部25a也可以根据温度检测部19a检测到的温度分布中包含的人体的一部分的温度信息,判定加热线圈7a~7c的加热区域是否存在于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由此,即使不对加热线圈7a~7c进行加热,也能够检测温度检测部19a的设置状态。

(2)上述实施方式中,同时对3个加热线圈7a~7c进行加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烹调状况识别部和线圈控制部10协作,依次对加热线圈7a~7c进行加热,依次实施与各个加热线圈7a~7c对应的区域和规定区域信息的对照。由此,能够减少顶板上的高温区域,因此减轻用户的负担。

(3)上述实施方式中,规定区域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或通过互联网107来下载规定区域信息,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用户在便携终端93的画面上描绘或配置规定区域从而生成规定区域信息。例如,如果是带照相机的便携终端93,则也可以由用户在拍摄顶板5得到的图像上指定加热区域29a~29c,由此,便携终端93的控制部97生成规定区域信息。

(4)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加热线圈7a~7c作为发热体而实施了烹调状况识别部19的位置偏离调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排气口16作为发热体。该情况下,规定区域是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的排气口16所位于的区域。

即,加热烹调系统也可以具有设于顶板5的下方且对烹调对象进行加热的烤架烹调部14、以及排出在烤架烹调部14内产生的空气的排气口16。而且,发热部也可以是排气口16。该情况下,加热区域判定部25a能够根据顶板5上的温度分布来判定在温度检测部19a的视野范围内是否存在排气口16。由此,即使不对加热线圈7a~7c进行加热也能够检测温度检测部19a的设置状态。

(5)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具有显示部和声音输出部的报知部输出了各种引导,但不限于此。例如,报知部也可以是产生振动的振动器或发光部6a~6c。能够通过各种振动或发光图案向用户传达各种引导。

(6)上述实施方式中,烹调状况识别部19具有1个温度检测部19a,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具有多个温度检测部19a,并对顶板5上进行分割而检测温度分布。由此,即使是像素数低的红外线传感器也能够进行温度检测。

另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各自所具有的效果。

本公开参照附图并与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充分进行了记载,但是,对于熟练该技术的人们而言,当然可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正。这样的变形和修正只要没有偏离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本公开的范围,则应该理解为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此外,各实施方式中的要素的组合和顺序的变化能够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思想地实现。

标号说明

1:加热烹调器;3:主体;4:报知部;5:顶板;6a、6b、6c:发光部;7a、7b、7c:加热线圈;8a、8b、8c:标记;9a、9b、9c:操作输入部;10:线圈控制部;11:显示部;13:设定部;13a:设定键;13b:设定显示部;14:烤架烹调部;15:声音输出部;16:排气口;17:排油烟机;17a:罩部分;19:烹调状况识别部;19a:温度检测部;19aa:基准热图像;19ab:热图像;19b:图像区域;21:通信部;23:通信部;25:控制部;25a:加热区域判定部;25b:引导信息输出部;27:存储部;29a、29b、29c:加热区域;31a、31b、31c:加热区域;33:热图像;33c:高温区域;35:热图像;35b:高温区域;37:热图像;37a、37b、37c:高温区域;39:热图像;39a、39c:高温区域;41:热图像;41a、41b、41c:高温区域;43a、43b、43c、43d:容器;45:热图像;45a、45b、45c:高温区域;47:热图像;47a、47b、47c:高温区域;49:热图像;49c:高温区域;51:热图像;51c、51d:高温区域;61:加热烹调系统;63:主体;64:控制部;64a:引导信息输出部;65:烹调状况识别部;67:操作输入部;69:控制部;69a:加热区域判定部;69b:引导信息输出部;71:存储部;73:报知部;73a:显示部;73b:声音输出部;81:加热烹调器;83:烹调状况识别部;85:控制部;85a:加热区域判定部;85b:引导信息输出部;87:存储部;89:报知部;89a:显示部;89b:声音输出部;91:通信部;93:便携终端;95:通信部;97:控制部;97a:加热区域判定部;97b:引导信息输出部;99:报知部;99a:显示部;99b:声音输出部;100:加热烹调系统;101:存储部;103:路由器;105:局域网;107:互联网;109:对照图像;111:引导图像;121:墙壁;122:加热烹调系统;123、125:热图像;125a、125b、125c:温度区域;126:加热烹调系统;127:发热体;128:换气扇;129:加热区域;131:基准热图像;132:加热烹调系统;133:换气扇;134:烹调状况识别部;135:驱动部;137:驱动控制部;140:加热烹调系统;141:温度传感器;cr:容器;tc:被加热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