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8474发布日期:2021-03-30 21:2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屏蔽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人为“莫列斯有限公司”、申请日为2018年9月26日、申请号为2018111251035、发明名称为“屏蔽罩组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蔽罩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具备散热构造及导光构造的屏蔽罩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450707y(对应美国专利号us6373699)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其公开一扣具容置于叶片体的穿槽中且紧贴于基座的顶面,该案是应用于晶片领域的散热构造。在具有金属屏蔽壳的高速连接器领域下,需要构思出不同的构造及在该领域的基础构造下创造出散热效率更高的散热效果。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094764b(对应美国专利号us9793648)公开了一种鳍片设置在传热板上的连接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863499u公开了一种热管固定于散热片下方的电连接器。但上述两件现有技术无论其散热构造都仅限于金属屏蔽壳或连接器的范围内,因此散热效果有所局限。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0920006325.5(对应美国专利号us7601021)公开一种连接器总成,其公开了散热片扣具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凹槽,导光柱对应凹槽的位置处分别具有一圆柱体以套设入该凹槽,该凹槽的板面方向为面对前后的方向,因此会阻挡了前后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影响了散热效率。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120303406.9公开一种连接器,用于固定导光柱的凸片是设在上底板(壳体的顶壁)上,凸片的板面方向为面对前后的方向,因此会阻挡了前后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影响了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至少一缺点的屏蔽罩组件。

于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含一金属屏蔽壳,以及一散热模块。该金属屏蔽壳由金属板构成,该金属屏蔽壳包括多个壁,以及由所述多个壁界定的一沿着一前后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具有一朝向前方的前端插口。该散热模块组装于该金属屏蔽壳的其中一壁,该散热模块包括一散热基件、一设于该散热基件的顶部的第一散热件,以及至少一个被限位地夹置于该散热基件与该第一散热件之间的扣具,该扣具扣接于该金属屏蔽壳,该散热基件的底部覆盖该金属屏蔽壳的组装该散热模块的该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屏蔽壳的组装该散热模块的该壁上形成有一连通于该容置空间的开口,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设于该散热基件的底部且经由该开口伸入该容置空间的热源接触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散热基件具有一覆盖于该金属屏蔽壳的组装该散热模块的该壁的传热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散热件具有多个呈板状且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排布地相互连接的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连接在该传热板的顶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散热件具有一设于该传热板顶面的板体,以及多个一体构造的自该板体的顶面延伸形成且平行于该前后方向的散热鳍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屏蔽壳包括位于组装该散热模块的该壁两侧的侧壁,该散热基件还具有一设于该传热板的框架,该框架具有一设于该传热板顶面的框体,以及两个自该框体两侧缘延伸形成且平行于该多个侧壁地邻靠于多个侧壁的外侧的侧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传热板具有一设于该金属屏蔽壳的组装该散热模块的该壁且朝后延伸至该壁的后侧缘的第一段,以及一自该第一段朝后延伸出该金属屏蔽壳后方的第二段,该第一散热件是自该第一段延伸至该第二段地设于该传热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设于该传热板的第二段处的底面的第二散热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散热件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对应地容置该扣具的底部凹槽,该扣具限位在该底部凹槽与该传热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散热基件具有一覆盖该金属屏蔽壳的组装该散热模块的该壁的板体,以及多个自该板体的顶面延伸形成的散热鳍片,该第一散热件具有一散热管,该散热基件的板体与散热鳍片共同界定出一沿着该前后方向延伸且用以容置该散热管的安装槽,以及至少一个对应地容置并限位该扣具的顶部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板体具有一设于该金属屏蔽壳的组装该散热模块的该壁且朝后延伸至该壁的后侧缘的第一段,以及一自该第一段朝后延伸出该金属屏蔽壳后方的第二段,多个散热鳍片是自该第一段延伸至该第二段,且该散热基件还具有多个自该板体的第二段处的底面延伸形成的散热鳍片。

于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含一金属屏蔽壳,以及一散热模块。该金属屏蔽壳由金属板构成,该金属屏蔽壳包括多个壁,以及由多个所述壁界定的一沿着一前后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具有一朝向前方的前端插口。该散热模块组装于该金属屏蔽壳的其中一壁,该散热模块包括一覆盖地连接于该金属屏蔽壳的组装该散热模块的该壁的热板,该热板具有一覆盖于该顶壁且朝后延伸至该壁的后侧缘的第一段、一自该第一段后侧朝后延伸出该金属屏蔽壳后方的第二段,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设于该热板的顶面且自该第一段延伸至该第二段的第一散热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屏蔽壳的组装该散热模块的壁上形成有一连通于该容置空间的开口,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设于该热板的底面且经由该开口伸入该容置空间的热源接触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散热件具有一设于该热板顶面的板体,以及多个一体构造的自该板体的顶面延伸形成且平行于该前后方向的散热鳍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散热件具有多个呈板状且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排布地相互连接的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连接在该热板的顶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屏蔽壳包括位于组装该散热模块的该壁两侧的侧壁,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设于该热板的框架,该框架具有一设于该热板顶面的框体,以及自该框体两侧缘延伸形成且平行于该多个侧壁地邻靠于该多个侧壁的外侧的两个侧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设于该热板的第二段处的底面的第二散热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散热件具有一设于该热板的板体,以及多个自该板体的底面延伸形成且平行于该前后方向的散热鳍片。

于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含一金属屏蔽壳、一散热模块,以及至少一导光件。该金属屏蔽壳由金属板构成,该金属屏蔽壳包括多个壁,以及由所述多个壁界定的一沿着一前后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具有一朝向前方的前端插口,该金属屏蔽壳的其中一壁上形成有一连通于该容置空间的开口,且该金属屏蔽壳还包括至少两个沿一左右方向并排地位于该开口左右两侧处并朝上延伸且板面方向平行于该前后方向的第一安装片。该散热模块局部伸入该开口地组装于该金属屏蔽壳的形成该开口的该壁。该至少一导光件设于该金属屏蔽壳,该导光件具有至少一导光管,以及连接于该导光管且安装于该第一安装片的第一安装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屏蔽壳还包括一位于该前端插口相反侧的后端面,以及至少两个位于该后端面且朝后延伸的第二安装片,该导光件还具有连接于该导光管且安装于该第二安装片的第二安装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屏蔽壳包括位于形成该开口的该壁两侧的侧壁,多个第二安装片分别从该金属屏蔽壳的两侧壁的后缘一体朝后延伸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导光管具有一位于该第二安装柱后方的入光端,且该入光端与该第二安装柱间隔一段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安装片形成有一榫接槽,该第一安装柱具有一对应卡合于该榫接槽的卡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安装片呈长条片状,该第二安装柱形成有一供该第二安装片对应插接的插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安装片形成有一榫接槽,该第二安装柱具有一对应卡合于该榫接槽的卡榫。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由于该散热模块直接夹带有用于扣接在该金属屏蔽壳的该扣具,使该散热模块与该金属屏蔽壳的组装更为方便与快速。此外,通过该热板的第一段及朝后延伸出该金属屏蔽壳后方的该第二段,使设于该热板的该第一散热件的尺寸能够增加,并使该热板的第二段的底面能装设该第二散热件,以通过热板快速导热到热源之外的区域上的该第一散热件与该第二散热件,以增加散热效率。另外,通过板面方向平行于该前后方向且位于该开口两侧处的多个第一安装片,减少沿着前后方向流动之空气流的所受阻力,提升散热效率。并且通过自该金属屏蔽壳一体朝后延伸的第二安装片供导光件安装,在该金属屏蔽壳的后端面不需要开设开孔,以维持该金属屏蔽壳的电磁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技术效果,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由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中省略该第一实施例的金属屏蔽壳;

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散热件;

图6是一沿图2中a-a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8是该第二实施例以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图;

图9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俯视图;

图10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11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基件与热源接触板;

图12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中省略该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

图13是图12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14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5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16是由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模块;

图17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8是该第四实施例由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图;

图19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0是由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模块;

图21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五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中省略散热模块;

图22是图21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3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六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4是该第六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5是由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六实施例的散热模块;

图2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六实施例的散热基件的框架与第一散热件;

图27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七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七实施例的散热基件的框架;

图29是图28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0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八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31是该第八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2是由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图,图中省略该第八实施例的散热模块;

图33是图32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4是图32的一俯视图;

图35是沿图34中b-b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36是沿图34中c-c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37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九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38是该第九实施例的导光件的一立体图;

图39是本发明屏蔽罩组件的一第十实施例的一立体图;以及

图40是该第十实施例的导光件的一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屏蔽罩组件

1:金属屏蔽壳

11:顶壁

111:开口

12:底壁

13:侧壁

14:后壁

141:后端面

15:脚部

16:容置空间

161:前端插口

17:扣接凸片

18:第一安装片

181:榫接槽

19:第二安装片

191:榫接槽

2:散热模块

21:散热基件

211:传热板

211a:第一段

211b:第二段

212:板体

212a:第一段

212b:第二段

212a:穿孔

212b:通孔

213:散热鳍片

213a:散热鳍片

214:侧板

215:安装槽

216:顶部凹槽

217:容置槽

218:热板

218a:第一段

218b:第二段

219:框架

219a:框体

219b:侧板

219c:穿孔

219d:通孔

219e:主架件

219f:副架件

22:第一散热件

221:散热鳍片

221a:扣合凸部

221b:扣合孔

222:底部凹槽

223:散热管

224:板体

224a:穿孔

224b:通孔

225:散热鳍片

226:侧板

227:容置槽

228:顶部凹槽

23:扣具

231:固定段

232:扣接段

232a:扣接孔

24:热源接触板

25:第二散热件

251:板体

252:散热鳍片

3:导光件

31:导光管

311:入光端

312:出光端

32:第一安装柱

321:卡榫

322:延伸段

323:安装段

33:第二安装柱

331:插孔

332:延伸段

333:安装段

334:卡榫

34:连接柱

35:卡扣柱

351:卡扣凹槽

4:连接件

41:本体

42:卡扣凸条

43:上容置孔

44:下容置孔

d1:上下方向

d2:左右方向

d3:前后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图1至图6为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一实施例,参阅图1与图2,该第一实施例包含一金属屏蔽壳1,以及一散热模块2。

参阅图2与图3,该金属屏蔽壳1由金属板构成且用以容置电子模块(包括插座及插头,图未示),该金属屏蔽壳1具有多个壁,以及由多个所述壁构成的一容置空间16,多个壁包括一顶壁11、一与该顶壁11沿一上下方向d1间隔相对的底壁12、两个沿着一左右方向d2彼此间隔相对并分别连接于该底壁12与该顶壁11两侧的侧壁13、一连接于该顶壁11,以及一连接于该顶壁11与多个侧壁13后侧缘且具有一后端面141的后壁14,且该金属屏蔽壳1还包括多个自该多个侧壁13朝下延伸且适用于固定在一电路板(图未示)上及/或连接到接地轨迹的脚部15,该顶壁11、该底壁12、该两侧壁13与该后壁14共同界定沿着一前后方向d3延伸的该容置空间16,该容置空间16具有一朝向前方且与该后壁14位于相反侧的前端插口161,且该顶壁11形成有一连通于该容置空间16的开口111。该金属屏蔽壳1的容置空间16后段用以罩盖在电路板上的一插座、前段用以插入一插头。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金属屏蔽壳1以具有一个容置空间16为例作出说明,但是能够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金属屏蔽壳1也可以是具有两个以上容置空间16的结构。

另配合参阅图4至图6,该散热模块2设于该金属屏蔽壳1,该散热模块2包括一散热基件21、一位于该散热基件21上方地设于该散热基件21的顶部的第一散热件22,以及一个被限位地夹置于该散热基件21与该第一散热件22之间的扣具23。该扣具23扣接于该金属屏蔽壳1的两侧壁13,通过该扣具23的弹性使该散热基件21被限位地夹置于该金属屏蔽壳1与扣具23之间,以使该散热基件21的底部可接触地覆盖该金属屏蔽壳1的顶壁11。由于该散热模块2直接夹带有用于扣接在该金属屏蔽壳1的该扣具23,整个散热模块2能够通过扣具23直接扣组在金属屏蔽壳1上,使该散热模块2与该金属屏蔽壳1的组装更为方便与快速。另外,该散热模块2还包括一设于该散热基件21的底部且经由该开口111伸入该容置空间16的热源接触板24,通过伸入该容置空间16以与发热源的插头接触的热源接触板24,使该插头的热能能经由热源接触板24传导至该散热基件21,以加强该散热模块2的散热性能。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散热基件21具有一覆盖于该顶壁11的传热板211,该传热板211可以为铜、铝或具有高热传导效率的材料多个的金属实心板体,该传热板211与该热源接触板24能够为一体构成。但在一变化实施方式中,该传热板211也可以替换为热板(thermalplate),热板又称为热导板(vaporchamber)或均温板(thermalplate)。所述热板的板体由高热传导效率的金属材料(例如铜)制成,其内部具有填充有作动流体(例如纯水)的封闭腔体,通过封闭腔体内作动流体持续循环的液汽二相变化,使该热板呈现快速均温的特性而达到快速导热的作用。该金属屏蔽壳1还包括四个分别自多个侧壁13朝外突伸的扣接凸片17,该扣具23具有两个夹置于该散热基件21与该第一散热件22之间并呈条状的固定段231,以及自多个固定段231两端朝下延伸并扣接于该金属屏蔽壳1的两侧壁13的扣接段232,该扣接段232形成有四个分别供该金属屏蔽壳1的多个扣接凸片17对应卡固的扣接孔232a。该第一散热件22具有多个概呈板状且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排布地相互扣合地连接的散热鳍片221,每一散热鳍片221分别具有形成于上缘与下缘的多个扣合凸部221a,以及多个形成于上缘与上缘且供邻接的散热鳍片221的扣合凸部221a扣合的扣合孔221b,以使多个散热鳍片221依序地彼此扣合固定,而进一步地,在同一列的各扣合凸部221a与扣合孔221b的扣接处可以通过压制施加一道压痕,以加强各散热鳍片221之间的结合强度。该第一散热件22的底部,也就是各散热鳍片221的底缘,可以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该传热板211的顶面,且该第一散热件22的底部形成有两个对应地容置并限位该扣具23的固定段231的底部凹槽222,在第一实施例中,各散热鳍片221的底部共同构成底部凹槽222,以使该扣具23夹置限位于该底部凹槽222与传热板211之间。在一变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散热件22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导热性的黏着剂接合于该散热基件21,不以此限制。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传热板211具有一设于该顶壁11且朝后延伸至该顶壁11后侧缘(即为该后壁14处)的第一段211a、一自该第一段211a后侧沿着该前后方向d3朝后延伸出该金属屏蔽壳1后方的第二段211b,该第一散热件22的散热鳍片221是自该第一段211a延伸至该第二段211b地设于该传热板211。此种延伸至该金属屏蔽壳1的后壁14后方的构造,能够增加该传热板211与多个散热鳍片221的散热面积,进而增加该散热模块2对于该金属屏蔽壳1的散热性能。

图7至图13为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二实施例,参阅图7至图11,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散热基件21具有一可接触地覆盖该顶壁11且一体连接该热源接触板24的板体212,该板体212具有一设于该顶壁11且朝后延伸至该顶壁11后侧缘的第一段212c,以及一自该第一段212c后侧沿着该前后方向d3朝后延伸出该金属屏蔽壳1后方的第二段212d,该散热基件21还具有多个自该板体212的顶面一体构成朝上延伸且平行于该前后方向d3并自该第一段212c延伸至该第二段212d的散热鳍片213、多个自该板体212的第二段212d处的底面一体构成朝下延伸且平行于该前后方向d3的散热鳍片213a,以及两个自该板体212的两侧缘沿着该上下方向d1一体构成地延伸形成并平行于多个侧壁13且并自该第一段212c延伸至该第二段212d的侧板214,多个侧板214分别邻靠于该多个侧壁13的外侧,通过该板体212的第二段212d、延伸至该第二段212d的多个散热鳍片213、多个散热鳍片213a与多个侧板214增加散热面积,进而增加该散热模块2对于该金属屏蔽壳1的散热性能。该第一散热件22具有一散热管223,且该散热模块2具有两个扣具23,每一扣具23具有一固定段231及两个扣接段232。

该散热基件21还具有一由板体212与散热鳍片213共同界定出并沿着该前后方向d3延伸且用以容置该散热管223的安装槽215、两个由该板体212与多个散热鳍片213共同界定出并沿着该左右方向d2延伸且对应地容置并限位多个扣具23的固定段231的顶部凹槽216,以及四个形成在该板体212且供多个扣具23的扣接段232向下穿伸的穿孔212a,该四个穿孔212a分别邻靠于该两顶部凹槽216的两端处。

参阅图9、图10、图12及图13,此外,该金属屏蔽壳1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开口111左右两侧处并朝上延伸且板面方向平行于该前后方向d3的第一安装片18、以及两个沿着该前后方向d3朝远离该后壁14的后端面141一体朝后延伸且位置分别靠近两侧壁13的第二安装片19;如图所示的第一安装片18的位置可以是靠近该两侧壁13且位于该开口111侧边外侧处,但是也可以是自该开口111侧边缘朝上延伸,该两个第二安装片19是分别自该两侧壁13的后缘延伸出且该两个第二安装片19的板面方向平行于该前后方向d3。该散热基件21还具有两个沿着该前后方向d3延伸且分别偏靠于该两个侧板214的容置槽217,以及四个对应于该两容置槽217地形成在该板体212且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安装片18与多个第二安装片19的通孔212b。该屏蔽罩组件100还包含两个设于该金属屏蔽壳1且分别部分容置于多个容置槽217的导光件3,每一导光件3具有两个导光管31、一第一安装柱32,以及一第二安装柱33。该两导光管31沿该上下方向d1并排且容置于对应的容置槽217,每一导光管31略呈l型且具有一面朝下且位于该后壁14后方的入光端311,以及一面朝前且靠近该前端插口161的出光端312。多个导光管31用以把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图未示)所发出的光线从入光端311导引到出光端312,需要说明的是,导光管31的数量视需求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每一入光端311位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柱33后方且与该第二安装柱33间隔一段距离,借此绕过该板体212的第二段212d以面对前述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该第一安装柱32连接于该两导光管31偏靠该出光端312处且穿伸通过对应的通孔212b以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安装片18,该第二安装柱33连接于该两导光管31偏靠该入光端311处且穿伸通过对应的通孔212b以安装于对应的第二安装片19。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每一安装片18形成有一榫接槽181,每一第一安装柱32具有一对应卡合于榫接槽181的卡榫321,每一第二安装片19呈长条片状,每一第二安装柱33形成有一供该第二安装片19对应插接的插孔331。每一第一安装柱32具有一自该两导光管31向下延伸且具有该卡榫321以安装于该第一安装片18的安装段323,每一第二安装柱33具有一自该两导光管31向下延伸且具有该插孔331的安装段333。通过该第一安装柱32与该第二安装柱33使多个导光件3固定于该金属屏蔽壳1。通过板面方向平行于前后方向d3且位于该开口111两侧处的多个第一安装片18,减少沿着该前后方向d3流动的空气流的所受阻力,提升散热效率。并且通过从该金属屏蔽壳1一体朝后延伸的第二安装片19供导光件3安装,如此在该金属屏蔽壳1的后端面141不需要开设开孔,能提高该金属屏蔽壳1的电磁屏蔽效果。

参阅图14至图16,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散热模块2的该散热基件21具有一热板218,并且该热板218与该热源接触板24在本第三实施例中为分开制作再结合,该热板218具有一覆盖于该顶壁11且朝后延伸至该顶壁11后侧缘的第一段218a,以及一自该第一段218a后侧沿着该前后方向d3朝后延伸出该金属屏蔽壳1后方的第二段218b。该散热模块2具有两个扣具23,每一扣具23具有一固定段231及两个扣接段232。该第一散热件22可通过铝挤制一体成型制成,该第一散热件22具有一设于该热板218顶面且底部形状与该热板218相对应的板体224、多个自该板体224的顶面朝上延伸且平行于该前后方向d3的散热鳍片225、两个自该板体224的两侧缘沿着该上下方向d1延伸形成并平行于多个侧壁13的侧板226,以及两个自该板体212底部形成且对应地容置并限位多个扣具23的固定段231的底部凹槽222。并且,该散热模块2还具有一设于该热板218的第二段218b处的底面的第二散热件25,该第二散热件25具有一设于该热板218的板体251,以及多个自该板体251的底面朝下延伸且平行于该前后方向d3的散热鳍片252。通过自该热板218的第一段218a朝后延伸至该金属屏蔽壳1后方的该第二段218b,使设于该热板218的该第一散热件22的尺寸能够增加,且通过热板218快速导热到热源(即金属屏蔽壳1)之外的区域上的该第一散热件22与该第二散热件25,能够增加散热效率。

在本第三实施例中,还包含两导光件3,该金属屏蔽壳1还具有供该两导光件3装设的两个第一安装片18、两个第二安装片19,所述结构与该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此外,该第一散热件22还具有两个沿着该前后方向d3延伸且分别偏靠于该两侧板226并用以容置该两导光件3的导光管31的容置槽227,以及四个形成在该板体224且分别供多个第一安装片18与多个第二安装柱33穿伸的通孔224b。

参阅图17至图20,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四实施例与该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多个扣具23是在该散热基件21与该第一散热件22组装连接后,自该散热基件21与该第一散热件22上方将该散热基件21与该第一散热件22一起扣接于该金属屏蔽壳1上,也就是说,在本第四实施例中,该散热基件21与该第一散热件22是夹置于多个扣具23的固定段231与该金属屏蔽壳1的顶壁11之间,且该第一散热件22具有两个由该板体224与多个散热鳍片225共同界定出并沿着该左右方向d2延伸且对应地容置并限位多个扣具23的固定段231的顶部凹槽228,以及四个形成在该板体且供多个扣具23的扣接段232向下穿伸的穿孔224a,该四个穿孔224a分别邻靠于该两顶部凹槽228的两端处。

另外,在本第四实施例中,该屏蔽罩组件100还包括一设于多个导光件3的连接件4,每一导光件3还具有一连接于该两导光管31邻靠入光端311处之间且内侧处形成有一卡扣凹槽351的卡扣柱35,该连接件4具有一本体41、两个分别自该本体41两侧处一体延伸出且卡固于多个卡扣凹槽351的卡扣凸条42、四个分别形成于该本体41顶面且用以容置该四个导光管31的入光端311的上容置孔43,以及四个分别形成于该本体41底面且用以容置前述发光元件(图未示)的下容置孔44。多个上容置孔43分别与多个下容置孔44连通,以使发光元件的光线能够经由该连接件4传输至多个导光管31的入光端311,以确保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能经由多个导光管31传输。

参阅图21与图22,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五实施例与该第四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金属屏蔽壳1的每一第二安装片19呈矩形片状且形成有一榫接槽191,每一导光件3的第二安装柱33的安装段333具有一对应卡合于该榫接槽191的卡榫334,以使多个导光件3的第二安装柱33安装于该金属屏蔽壳1的多个第二安装片19。

参阅图23至图26,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六实施例与该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散热基件21包含该覆盖于该顶壁11的热板218,以及一设于该热板218且能通过铝挤制一体成形的框架219,该框架219具有一设于该热板218顶面且中央形成有供该第一散热件22通过以连接于该散热基件21的热板218的框体219a、两个自该框体219a两侧缘延伸形成且平行于多个侧壁13地邻靠于多个侧壁13的外侧的侧板219b、四个分别形成于该框体219a且供多个扣具23的扣接段232向下穿伸的穿孔219c,以及四个形成于该框体219a且分别供多个第一安装片18与多个第二安装柱33穿伸的通孔219d。该第一散热件22与该第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该第一散热件22具有多个概呈板状且彼此平行排布地相互扣合地连接的散热鳍片221,且该第一散热件22的底部形成有两个对应地容置并限位多个扣具23的固定段231的底部凹槽222。更详细地说,在本第六实施例中,该框架219的框体219a是以焊接方式设于该热板218的顶面,且该第一散热件22的各散热鳍片221的底缘亦是以焊接方式设于该散热基件21的热板218的顶面。

参阅图27至图29,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七实施例与该第六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框架219为一组合框,且该框架219具有主架件219e,以及两个设于该主架件219e的副架件219f,该主架件219e与多个副架件219f共同构成该框体219a与多个侧板219b,在本第七实施例中,该主架件219e与多个副架件219f是以铜板材弯折而成,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主架件219e与多个副架件219f也可以是以其他金属板材弯折而成,不以此为限制。另外,该主架件219e与多个副架件219f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主架件219e与多个副架件219f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通过具有导热效果的黏着剂或是相配合的组装结构等方式连接。

图30至图36为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八实施例,参阅图30与图31,该散热模块2具有散热基件21以及将该散热基件21固定于该金属屏蔽壳1的该扣具23,该散热基件21的散热鳍片213为鳍柱式且平均地分布地自该板体212朝上延伸而成,该扣具23的固定段231是横跨于多个散热鳍片213之间。

参阅图32至图36,此外,该屏蔽罩组件100仅具有一导光件3,该导光件3具有一沿着该前后方向d3延伸并介于多个散热鳍片213之间的导光管31、两个连接于该导光管31偏靠该出光端312处两侧且分别安装于多个第一安装片18的第一安装柱32,以及两个连接于该导光管31偏靠该入光端311处两侧且分别设于多个第二安装片19的第二安装柱33,每一第一安装柱32还具有一沿该左右方向d2延伸并连接于该导光管31的其中一侧与该安装段323之间的延伸段322,每一第二安装柱33还具有一沿着左右方向d2延伸并连接于该导光管31的其中一侧与该安装段333之间的延伸段332,且该第二安装柱33的安装段333是自多个延伸段332末端向前延伸而成,多个第一安装柱32的延伸段322是穿伸于多个散热鳍片213(见图30)之间。

参阅图37与图38,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九实施例与该第八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导光件3是具有两个沿着该左右方向d2并列的导光管31,且该导光件3还具有多个连接于多个导光管31之间的连接柱34,另外,该两第一安装柱32与该两第二安装柱33皆是分别从两个导光管31延伸而成。

参阅图39与图40,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的第十实施例与该第八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导光件3是具有四个沿着该左右方向d2并列的导光管31,且该导光件3还具有多个连接于多个导光管31之间的连接柱34,另外,该两个第一安装柱32与两个第二安装柱33皆是分别自多个导光管31中位于外侧处的两者延伸而成。综上所述,本发明屏蔽罩组件100通过该散热模块2直接夹带有用于扣接在该金属屏蔽壳1的该扣具23,使该散热模块2与该金属屏蔽壳1的组装更为方便与快速。此外,通过该热板218的第一段218a及朝后延伸出该金属屏蔽壳1后方的该第二段218b,使设于该热板218的该第一散热件22的尺寸能够增加,并使该热板218的第二段218b的底面能装设该第二散热件25,以通过热板218快速导热到热源之外的区域上的该第一散热件22与该第二散热件25,以增加散热效率。另外,通过板面方向平行于该前后方向d3且位于该开口111两侧处的多个第一安装片18,减少沿着前后方向d3流动的空气流的所受阻力,提升散热效率。并且通过自该金属屏蔽壳1一体朝后延伸的第二安装片19供导光件3安装,在该金属屏蔽壳1的后端面141不需要开设开孔,以维持该金属屏蔽壳1的电磁屏蔽效果,故确实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