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湿巾加热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9790发布日期:2020-12-01 11:4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湿巾加热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居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湿巾加热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卫生问题也愈加重视。湿巾由于使用便捷,且可以实现卫生清洁、消毒杀菌以及皮肤护理等作用,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冰冷的湿巾有时会给人们带来糟糕的使用体验,尤其是对于皮肤敏感的用户(例如皮肤娇嫩的婴儿等)而言,这样的槽糕体验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湿巾加热包,可以有效地对湿巾进行加热,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湿巾加热包,包括第一包体单元、第二包体单元以及发热元件,所述第一包体单元与所述第二包体单元相对设置,以形成包体腔,所述包体腔用以容纳湿巾袋,所述发热元件用以加热湿巾袋的湿巾,所述湿巾加热包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包体单元的边缘设置,以环绕于所述第一包体单元,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二包体单元的边缘设置,以环绕于所述第二包体单元,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一包体单元包括第一保温保湿层,所述第二包体单元包括第二保温保湿层,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包体腔形成为闭合的保温保湿腔;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拆开时,所述第一包体单元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包体单元掀开,以供所述包体腔内湿巾的取出使用。

所述第一包体单元还包括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一保温保湿层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保温保湿层为内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为外层;所述第二包体单元还包括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温保湿层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二保温保湿层为内层,所述第二保护层为外层。

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一保温保湿层之间,且所述发热元件包覆有硅胶保护层。

所述发热元件包括若干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并排设置,以形成加热面。

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有供电插口,所述供电插口与所述发热元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包体单元背离于所述包体腔的侧面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移动电源。

所述第一保温保湿层以及所述第二保温保湿层均为铝箔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均为牛津布层。

所述第一包体单元呈方形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一拉链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包体单元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一拉链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包体单元的其余侧边缘;相应地,所述第二包体单元呈方形状,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弯折部以及第二拉链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包体单元的一侧边缘,且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拉链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包体单元的其余侧边缘。

所述包体腔内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锁紧湿巾袋。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包覆部,两所述包覆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包体单元朝向于所述包体腔的侧面,两所述包覆部之间设置有两弹性紧固件,两所述弹性紧固件之间形成抽取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第一包体单元、第二包体单元以及发热元件。由于第一包体单元与第二包体单元相对设置,以形成包体腔,且包体腔用以容纳湿巾袋。这样,发热元件即可用以加热湿巾袋的湿巾,使湿巾带有温度,对皮肤的刺激更小,即使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使用湿巾,也可以有较佳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湿巾加热包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第一包体单元的边缘设置,以环绕于第一包体单元,第二连接部沿第二包体单元的边缘设置,以环绕于第二包体单元,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式连接,第一包体单元包括第一保温保湿层,第二包体单元包括第二保温保湿层。这样,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包体腔即可形成为闭合的保温保湿腔,在实现对湿巾加热的基础上,还能实现对湿巾的保温保湿,确保湿巾的水分不会因温度的升高而导致水分流失。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拆开时,第一包体单元可相对于第二包体单元掀开,以供包体腔内湿巾的取出使用,使用十分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湿巾加热包具体可以是手抓包,方便用户对湿巾的外带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放置有湿巾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一种便携式湿巾加热包,包括第一包体单元1、第二包体单元2以及发热元件4,所述第一包体单元1与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相对设置,以形成包体腔3,所述包体腔3用以容纳湿巾袋,所述发热元件4用以加热湿巾袋的湿巾,所述湿巾加热包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1以及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连接部11沿所述第一包体单元1的边缘设置,以环绕于所述第一包体单元1,所述第二连接部21沿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的边缘设置,以环绕于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一包体单元1包括第一保温保湿层12,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包括第二保温保湿层22,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连接时,所述包体腔3形成为闭合的保温保湿腔;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拆开时,所述第一包体单元1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掀开,以供所述包体腔3内湿巾的取出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第一包体单元、第二包体单元以及发热元件。由于第一包体单元与第二包体单元相对设置,以形成包体腔,且包体腔用以容纳湿巾袋。这样,发热元件即可用以加热湿巾袋的湿巾,使湿巾带有温度,对皮肤的刺激更小,即使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使用湿巾,也可以有较佳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湿巾加热包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第一包体单元的边缘设置,以环绕于第一包体单元,第二连接部沿第二包体单元的边缘设置,以环绕于第二包体单元,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式连接,第一包体单元包括第一保温保湿层,第二包体单元包括第二保温保湿层。这样,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包体腔即可形成为闭合的保温保湿腔,在实现对湿巾加热的基础上,还能实现对湿巾的保温保湿,确保湿巾的水分不会因温度的升高而导致水分流失。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拆开时,第一包体单元可相对于第二包体单元掀开,以供包体腔内湿巾的取出使用,使用十分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湿巾加热包具体可以是手抓包,方便用户对湿巾的外带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体单元1还包括第一保护层13,所述第一保护层13与所述第一保温保湿层12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保温保湿层12为内层,所述第一保护层13为外层;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还包括第二保护层23,所述第二保护层23与所述第二保温保湿层22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二保温保湿层22为内层,所述第二保护层23为外层。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实现保温保湿的同时,还能实现对保温保湿层以及湿巾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4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13与所述第一保温保湿层12之间,且所述发热元件4包覆有硅胶保护层5。这样,由于第一保温保湿层和第一保护层的设置,确保湿巾和用户的手部均不会直接接触到发热元件,从而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并且,发热元件还包覆有硅胶保护套,进一步避免加热温度过高或烫伤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由于将发热元件设置在第一保护层与第一保温保湿层之间(即设置在第一包体单元上),使得发热元件有针对性地对湿巾袋顶部的湿巾进行加热,避免发热元件对所有湿巾进行加热,进而避免湿巾水分的流失。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4包括若干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并排设置,以形成加热面40,有效地对湿巾进行面加热,使发热元件能够覆盖整张湿巾进行加热,确保单张湿巾不会出现局部被加热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13设置有供电插口14,所述供电插口14与所述发热元件4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背离于所述包体腔3的侧面设置有容置腔24,所述容置腔24用于容纳移动电源。使用时,可将移动电源放置在容置腔内,通过移动电源电连接于供电插口,从而使移动电源可以对发热元件供电,使发热元件工作,携带、使用方便。其中,供电插口可以是5v/2a的dc(directcurrent,直流电)电源插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温保湿层12以及所述第二保温保湿层22均为铝箔层,铝箔层具有较好的保温保湿性能;所述第一保护层13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23均为牛津布层,牛津布层具有较好的保护性能;结构简单、可靠,有效地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体单元1呈方形状,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弯折部111以及第一拉链部112,所述第一弯折部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包体单元1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一拉链部112设置在所述第一包体单元1的其余侧边缘;相应地,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呈方形状,所述第二连接部21包括第二弯折部211以及第二拉链部212,所述第二弯折部211设置在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的一侧边缘,且所述第二弯折部211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1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拉链部212设置在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的其余侧边缘。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第一包体单元可以与第二包体单元翻折相对,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其中,第一包体单元的一个侧边缘为第一弯折部,其余的三个侧边缘均为第一拉链部;第二包体单元的一个侧边缘为第二弯折部,其余的三个侧边缘均为第二拉链部。其中,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连接的交汇处设置有挂绳,以便于用户的携带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包体腔3内设置有锁紧装置6,所述锁紧装置6用于锁紧湿巾袋,确保湿巾袋在包体腔内不会发生移位。具体地,所述锁紧装置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包覆部61,两所述包覆部61设置在所述第二包体单元2朝向于所述包体腔3的侧面,两所述包覆部61之间设置有两弹性紧固件62,两所述弹性紧固件62之间形成抽取空间63。使用时,湿巾袋的两端插入于包覆部内,并且配合弹性紧固件的弹性锁紧,实现湿巾包的锁紧固定。同时,湿巾袋的抽取口应当落入于抽取空间内,以便于用户对湿巾的抽取使用。其中,弹性紧固件可以是弹性绳、松紧绳等。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