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9901发布日期:2020-11-13 12:5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然对流散热器。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向高集成化、高密度、高功率方向发展,使得电子发热元器件的发热量和热流密度急剧增加,以及高温环境温度,导致元器件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仪器设备精度和运行稳定性。目前,电子领域主要是用压铸铝散热器和挤压铝散热器进行散热,但是这类散热器具有诸多缺点,如由于工艺限制,翅片厚度大,体积笨重,成本高。如中国专利cn203105037u公布的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散热的压铸铝散热器和中国专利cn208886732u公布的一种压铸铝散热器,这两项专利均采用压铸工艺,翅片厚度大,所以导致整个散热器的重量特别大;中国专利cn110310935a公布的一种小功率变频器的igbt散热器,采用挤压工艺,同样由于工艺限制,导致翅片厚度不能进一步减薄,重量还是很重;中国专利cn207555497u公布的一种带散热翅片的车灯结构,虽然翅片采用冲压结构,厚度比前面的专利有所减薄,但是厚度还是有减薄的空间,而且翅片与底板之间通过铆接工艺连接,影响了热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质量轻、成本低的钎焊式自然对流散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然对流散热器,组成元件包括底板、翅片、安装孔以及受热面,所述组成元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底板一面是受热面、受热面吸收发热电子元件的热量,底板另一面是翅片,底板四周设有用于固定电子元件的安装孔,底板与翅片通过钎焊形式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翅片的形状为矩形或三角波。

所述三角波翅片顶部是尖状,底部是平面。

所述翅片厚度小于0.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翅片由薄板成型再与底板钎焊,所以散热器做得比较轻,从而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材料成本,重量比现有散热器低10-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然对流散热器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然对流散热器的矩形翅片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然对流散热器的三角形翅片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翅片1,底板2,受热面3,安装孔4,矩形翅片顶部5,矩形翅片底部6,三角形翅片顶部7,三角形翅片底部8,顶部宽度d,底部宽度l。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然对流散热器的一个实例。包括翅片1、底板2、受热面3和安装孔4。底板2上面设有翅片1,下面设有用于吸收来自发热电子元件热量的受热面3,底板四周设有用于固定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安装孔4。翅片1与底板2通过钎焊组合在一起。翅片1与底板2使用钎焊工艺组合,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接触热阻,确保更高的散热效果。同时,翅片1厚度薄,质量轻,整个散热器重量比相同散热功率的压铸式散热器轻10-30%。

实施例2

图2为自然对流散热器的矩形翅片结构的剖视图。该矩形翅片是由薄板通过成型机制作而成,矩形翅片顶部5和矩形翅片底部6均为平面,矩形翅片顶部5宽度小,而矩形翅片底部6宽,该种特点是,底部宽度大有利于与底板2的贴合,更容易钎焊,矩形翅片顶部5的关键作用是连接左右两侧的翅片,使左右两侧翅片能够相互支撑,确保薄薄的翅片不会倒伏,强度更高,上窄下宽大间距的结构更利于空气的自然对流散热。其中,顶部宽度d尺寸在1-3mm,底部宽度l尺寸在4-7mm。翅片厚度小于0.3mm。

实施例3

图3为自然对流散热器的三角形翅片剖视图。与图2类似,三角波翅片底部8也是平的,不同之处在于图3的三角波顶部7是尖状,目的让整个翅片更加牢固,同时从底到顶逐渐加宽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从而散热效果更佳。

工作原理及过程:

自然对流散热器通过安装孔固定在电子发热元器件所在的pcb板上,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受热面与电子发热元器件发热面相贴合。电子发热元器件把热量传导给自然对流散热器,热量通过底板传递到翅片表面,被翅片附件的冷空气带走,形成换热过程。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应当视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然对流散热器,组成元件包括底板、翅片、安装孔以及受热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元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底板一面是受热面、受热面吸收发热电子元件的热量,底板另一面是翅片,底板四周设有用于固定电子元件的安装孔,底板与翅片通过钎焊形式形成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然对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翅片的形状为矩形或三角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然对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三角波翅片顶部是尖状,底部是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然对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翅片厚度小于0.3mm。


技术总结
一种自然对流散热器,组成元件包括底板、翅片、安装孔以及受热面,所述组成元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底板一面是受热面、受热面吸收发热电子元件的热量,底板另一面是翅片,底板四周设有安装孔,用于固定电子元件,底板与翅片通过钎焊形式形成一个整体。该自然对流散热器质量轻、成本低、传热效率高,适用于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器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魏远海;黄万鹏;许国尚;韦祥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1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