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1649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良好的散热性能是确保电子产品有效工作的重要保障,电子产品中通常采用铝或者铜等材质的散热块进行散热,部分体积较大的产品也有通过液体如水或者其它冷却液进行冷却散热等。但是,随着电子产品逐渐小型化,要求散热装置的体积也越来越小,传统的散热装置已经不能适应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电子产品如CPU等的散热问题,也有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的,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体积较大的缺陷。
[0004]故,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散热性能良好的散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散热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制备效率高、产品质量良好的特点。
[000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7]一种散热装置,由一根或者多根管状的散热子管构成,当由多根散热子管构成时,多根散热子管之间呈平行排列。
[0008]优选的,上述散热子管设置为门洞形或者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
[0009]优选的,上述散热子管设置有外管、内管和腔体,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且于端口处密封焊接,所述外管外壁面设置有第一镀层,所述外管内壁面设置有第二镀层,所述内管的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三镀层,所述第三镀层的表面设置有由具有粗糙表面结构的金属粉末构成的毛细功能层,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冷却液并呈真空设置,所述第二镀层、所述第三镀层不与所述冷却液发生化学反应。
[0010]优选的,上述外管、所述内管为金属材料的管体。
[0011 ] 优选的,上述第二镀层与所述第三镀层相同。
[0012]优选的,上述散热子管还设置有用于注入冷却液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设置于所述外管或者所述内管位置或者设置于所述内管与外管的连接部。
[0013]优选的,上述毛细功能层由铜粉构成。
[0014]优选的,上述内管的内壁面设置有第四镀层。
[0015]优选的,上述外管内壁面设置有多个朝外管外壁面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内管的外壁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地接的支柱,所述支柱对应抵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0016]优选的,上述第一凹槽设置为条状或者圆形或者菱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为圆形。
[0017]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由一根或者多根管状的散热子管构成,当由多根散热子管构成时,多根散热子管之间呈平行排列。通过该散热装置,使用时将散热装置安装于发热件的表面,能够通过散热子管进行散热,具有体积小,散热效果良好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由多根管状的散热子管构成,多根散热子管之间呈平行排列。管状的散热子管使用时装配于发热件表面,能够及时将发热件产生的热量转移。采用管状的结构,能够减小散热装置的体积,适合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散热装置的散热子管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三根,当发热件功率较小时,也可以设置为一根。
[0021]本实施例中,散热子管设置为门洞形,以便能够与发热件最大面积接触,使得发热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转移散发出去。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子管的形状是指单根散热子管的整体结构,其结构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门洞形状,也可设置为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或者其它形状,以具体使用的情形而定。
[0022]散热子管设置有外管、内管和腔体,外管套设于内管且在端口处外管与内管密封焊接。以内管、外管的中心轴定义管体的内部或者外部,相应的对应内壁面和外壁面,距离管体中心轴近的面为内壁面,距离管体中心轴远的一面为外壁面。外管外壁面设置有第一镀层,外管内壁面设置有第二镀层,内管的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三镀层,第三镀层的表面设置有由具有粗糙表面结构的金属粉末构成的毛细功能层,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腔体内填充有冷却液并呈真空设置,第二镀层、第三镀层不与冷却液发生化学反应。优选,内管的内壁面设置有第四镀层。
[0023]外管和内管均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的管体,如铜管、铝管等,以实现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外管外壁面设置的第一镀层一方面用于将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另一方面用于将所传导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因此第一镀层也为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材质制备而成的镀层。外管内壁面的第二镀层、内管外壁面的第三镀层用于防止腔体内的冷却液与外管、内管发生化学反应,由于第二镀层、第三镀层的设置,腔体内的冷却液不与外管、内管发生化学反应,第二镀层与第三镀层可以设置为完全相同。
[0024]散热子管还设置有用于注入冷却液的注入管,注入管设置于外管或者内管位置或者设置于内管与外管的连接部,当将外管、内管密封焊接后,再通过注入管向腔体内注入冷却液并抽真空,然后将注入管封住即得到成品散热子管。
[0025]第三镀层的表面设置的由具有粗糙表面结构的金属粉末构成的毛细功能层,毛细功能层具体由铜粉构成。通过毛细功能层,在常温下铜粉中的间隙位置吸收有冷却液,当发热件产生热量时,腔体内的铜粉因毛细现象会想外排出,推动冷却液发生移动,从而形成腔体内冷却液移动的推动动力,促进冷却液流动以便及时将热量转移。
[0026]为了有效进行热量转移,外管内壁面设置有多个朝外管外壁面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管的外壁面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凹槽相地接的支柱,支柱对应抵接于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设置为条状或者圆形或者菱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第二凹槽设置为圆形。支柱与第二凹槽用于有效将外管和内管支撑,以形成内部的空间位置,防止外管、内管受热后产生形变影响腔体结构,利于内部的冷却液有效移动。
[0027]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由一根或者多根管状的散热子管构成,当由多根散热子管构成时,多根散热子管之间呈平行排列。通过该散热装置,使用时将散热装置安装于发热件的表面,具有体积小巧,能够适应电子产品小型化发展的需求。而利用毛细管效应并通过散热子管进行散热,具有散热效果良好的特点。
[00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根或者多根管状的散热子管构成,当由多根散热子管构成时,多根散热子管之间呈平行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子管设置为门洞形或者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子管设置有外管、内管和腔体,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且在端口处外管与内管密封焊接,所述外管外壁面设置有第一镀层,所述外管内壁面设置有第二镀层,所述内管的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三镀层,所述第三镀层的表面设置有由具有粗糙表面结构的金属粉末构成的毛细功能层,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冷却液并呈真空设置,所述第二镀层、所述第三镀层不与所述冷却液发生化学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所述内管为金属材料的管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镀层与所述第三镀层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子管还设置有用于注入冷却液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设置于所述外管或者所述内管位置或者设置于所述内管与外管的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功能层由铜粉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内壁面设置有第四镀层。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内壁面设置有多个朝外管外壁面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内管的外壁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地接的支柱,所述支柱对应抵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为条状或者圆形或者菱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为圆形。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管,由一根或者多根平行排列的管状的散热子管构成。散热子管设置为门洞形或者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散热子管设置有外管、内管和腔体,外管套设于内管且在端口处外管与内管密封焊接,外管外壁面设置有第一镀层,外管内壁面设置有第二镀层,内管的外壁面设置有第三镀层,第三镀层的表面设置有由具有粗糙表面结构的金属粉末构成的毛细功能层,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腔体内填充有冷却液并呈真空设置,第二镀层、第三镀层不与冷却液发生化学反应。散热子管还设置有用于注入冷却液的注入管。外管内壁面设置有多个朝外管外壁面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管的外壁面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凹槽相抵接的支柱。该散热管体积小,散热效果良好。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104735960
【申请号】CN201510085843
【发明人】邓剑玉, 金兴倍
【申请人】东莞市同迅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