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场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276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倍场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视机倍场处理的装置。
目前,在电视机的设计中,由于我国采用的是PAL制的电视格式,其场频为50HZ祯频为25HZ,当图像整体亮度较大时,这一频率已经接近或低于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所以给人以大面积闪烁的感觉。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就需要对电视信号进行处理,提高图像的场频,一般的设计中都是采用模拟解码处理后,将视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然后采用大量存储器和控制器对信号进行转换,最后将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输出。在上述的设计中通常需要采用十几颗芯片才能完成设计要求,并且系统的控制复杂,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可靠、高效、价廉的倍场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倍场处理装置,型号是VPC3210A的数字亮色分离及解码芯片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视频输入,其数字亮色信号输出端对应连接型号是SDA9255的倍场处理模块的输入,该倍场处理模块的数字亮色信号输出端对应连接型号是SDA9280的彩色边缘瞬态改善和数模转换芯片的输入,该彩色边缘瞬态改善和数模转换芯片的输出端输出;上述三个芯片的同步控制信号及系统时钟信号均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装置避免了一般的倍场频处理电路所采取的模拟解码+模数转换电路+时钟产生电路+逻辑控制电路+行存储器+场存储器+数模转换电路的复杂电路形式,大大简化了系统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该装置电路设计简单只用了三片集成电路就完成了以前10~15个元器件才能完成的功能,节省了大量的行、场存储器,简化了系统的控制,而且采用贴片工艺进行生产,车间生产的工艺性好,成品率高,降低了整机成本,提高了整机工作时间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倍场处理装置,该装置是型号是VPC3210A的数字亮色分离及解码芯片IC1的输入端VIN、CIN分别连接视频输入,其数字亮色信号输出端YOUT0~YOUT7、COUT4~COUT7对应连接型号是SDA9255的倍场处理模块IC2的输入Y0~Y7、C4~C7,该倍场处理模块IC2的数字亮色信号输出端YOUT0~YOUT7、COUT4~COUT7对应连接型号是SDA9280的彩色边缘瞬态改善和数模转换芯片IC3的输入YIN0~YIN7、CIN4~CIN7,该彩色边缘瞬态改善和数模转换芯片IC3的输出端Y100、V100、U100输出;上述三个芯片的同步控制信号及系统时钟信号端如SDA、SCL、LLC1、LLC2端等均对应连接。该装置输出的信号如图2所示,经过小信号处理、放大电路处理后产生R、G、B信号输送给显示器CRT。
该装置使用时,其输入的信号是模拟的视频基带信号CVBS或S端子输入Y/C信号,输入信号在IC1内部进行Y/C分离及彩色解码后,以4∶1∶1格式输出12位的数字亮色信号YUV以及同步控制信号和系统时钟信号供后级使用。12位YUV信号由IC1输出后进入倍场处理模块IC2,在其内部进行倍场频处理和数字运动自适应空间降噪处理,在进行视频处理的同时,还完成对同步控制信息的处理,将原来行频15.625KHZ,场频50/60HZ的信号转换成行频31.5KHZ,场频100/120HZ的信号。IC2处理结束后,将信号按4∶1∶1格式输出,同时输出经过处理的控制信号,这些信号进入IC3后,在IC3内部进行彩色边缘瞬态改善和数据转换,最后输出经过倍场频处理的模拟亮色信号YUV。
权利要求1.一种倍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型号是VPC3210A的数字亮色分离及解码芯片(IC1)的输入端(VIN、CIN)分别连接视频输入,其数字亮色信号输出端(YOUT0~YOUT7、COUT4~COUT7)对应连接型号是SDA9255的倍场处理模块(IC2)的输入(Y0~Y7、C4~C7),该倍场处理模块(IC2)的数字亮色信号输出端(YOUT0~YOUT7、COUT4~COUT7)对应连接型号是SDA9280的彩色边缘瞬态改善和数模转换芯片(IC3)的输入(YIN0~YIN7、CIN4~CIN7),该彩色边缘瞬态改善和数模转换芯片(IC3)的输出端(Y100、V100、U100)输出;上述三个芯片的同步控制信号及系统时钟信号端均对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单、可靠、高效、价廉的倍场处理装置,装置避免了一般的倍场频处理电路所采取的模拟解码+模数转换电路+时钟产生电路+逻辑控制电路+行存储器+场存储器+数模转换电路的复杂电路形式,大大简化了系统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该装置电路设计简单只用了三片集成电路就完成了以前10~15个元器件才能完成的功能,节省了大量的行、场存储器,简化了系统的控制,而且采用贴片工艺进行生产,车间生产的工艺性好,成品率高,降低了整机成本,提高了整机工作时间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H04N7/01GK2419768SQ0021345
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4日
发明者战嘉瑾, 孙士华, 陈益军, 邓彬林, 董杰明 申请人:海信集团公司, 青岛海信集团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