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769291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 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化是楼宇和现代家居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建筑功能的扩展,当前智 能建筑控制内容越来越多,控制程度也越来越复杂。为满足建筑环境要求、降低能耗、提高住宅舒适度和实现建筑的科学管理,建筑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BAS)应运而生。通常认为建筑自动化系统是对建筑物机电系统进行自动检测、自动调度和 自动管理的系统。所谓建筑物机电系统,通常包括采暖空调系统(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 系统、安防系统,以及家庭内部的电器、照明系统等。同时,随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芯片被嵌入到机电设备 中,进行机电设备的检测、调度和管理,并且,越来越多的可编程数字控制器, 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 DSP)取代了原有的模拟控制器, 使得现有的建筑自动化系统具有更强大的智能化的数字通信功能。而随着建筑 自动化系统中可通信的设备日益增多,分布日趋分散,基于通信网络的建筑自 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建筑自动化系统设备间的协调管理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潮 流和方向。但是,现有的工/商业应用的控制系统中,典型的连接方式还是集中式体 系结构。其一般是末端设备,如传感器等被连接到电路板,然后再通过专用的 主/从通信总线连接到控制器(控制面板),而控制器包括一个高性能的微处 理器,运行一个定制的控制程序模块,为连接在它上面的所有末端设备实施控 制逻辑,从而实现控制过程。这样,控制系统只能通过控制器控制与其连接的 末端设备,其实现的控制是局部的控制,控制器只能控制与其硬件连接的末端设备,其实现的是局部的控制。而要实现对多个控制系统,特别是多个建筑自 动化系统(BAS)中的多个控制器进行控制时,则需要对其进行单独人工布设 线路,这样,既大大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性能,又大大增加了控制系统的 工程成本,其成本增加,工程量大,而且其抗干扰能力差,甚至因为达不到工 程要求的控制性能而返工,给整个工程造成大量的浪费和损失。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其便于实现建筑自动化系统(BAS)中的控制,且能够降低成本,减少工作量,增加抗干扰能 力。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末端设备,所 述末端设备包括与其输入输出物理量一一对应的信息节点,与输入物理量对应 的末端设备信息节点接收相应的物理量并进行处理,与输出物理量对应的末端 设备信息节点发送相应的物理量;所述智能控制网络系统还包括交换服务器和控制逻辑模块;所述交换服务器,用于保存所述交换服务器相对应的末端设备对应的源汇 关系信息,所述源汇关系信息标识末端设备信息节点与控制逻辑信息节点间的 源汇关系,并根据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进行数据寻址和转发;所述控制逻辑模块,用于保存控制逻辑,且包括与所述控制逻辑的输入输 出物理量--- 一对应的信息节点,并根据控制逻辑的输入物理量对应的信息节点 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控制运算得到相应的输出物理量数据,将所述输出物理量数 据从其对应的信息节点发送。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网关,用于进行所述交换服务器与 所述末端设备间的数据转发。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地址配置模块,用于为每个末端设 备分别配置其在网络中的标识,即网络地址。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第一末端设备的第一物理量对应的输出信息节点向相应的交换服 务器发送第一物理量数据;步骤B,交换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物理量数据后,根据第一物理量对应的输出信息节点的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获得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一物 理量的输入信息节点的地址,并将第一物理量数据发送到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一 物理量的输入信息节点;步骤C,控制逻辑模块根据控制逻辑的输入物理量对应的信息节点接收到 的数据进行控制运算得到相应的第二物理量数据,将第二物理量数据从对应的 输出信息节点发送;步骤D,交换服务器接收到第二物理量数据后,根据第二物理量对应的输 出信息节点的地址査询本地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获得第二末端设备的第二物 理量的输入信息节点的地址,并将第二物理量数据发送到第二末端设备的第二 物理量的输出信息节点;步骤E,第二末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输入第二物理量数据进行相应操作。所述第一末端设备及第二末端设备与交换服务器间的数据通信可以由与 末端设备直接连接的网关进行转发。第一末端设备向第一网关发送第一物理量数据后,可以等待相应的应答包,若在设定时长内未收到相应的应答包,则进行重发;若重发次数达到设定的最大次数而仍末收到应答包,标记发送失败,结束。 第一网关接收到第一末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量数据后,可以检查第一物 理量数据的源地址的IP地址位是否和该网关的IP地址一致,如果IP地址一 致,则将该第一物理量数据封装成为符合以太网传输协议的数据帧,转发给与 其连接的交换服务器;否则不转发第一物理量数据,向第一末端设备返回错误 信息,结束。所述步骤A之前还可以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当末端设备上电后,与相应网关绑定,获知该相应网关的IP地 址及端口号,并配置自身中的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节点的相应地址。 所述步骤A之前还可以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当末端设备上电后,配置自身中的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 节点的相应地址。所述步骤B中,交换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物理量数据后,可以进行下列步骤步骤B1,交换服务器接收到携带第一物理量数据的数据包,将其拆封装,获得其中携带源信息节点地址;步骤B2,检查该数据包中的源信息节点的IP地址位是否和交换服务器的 IP地址一致,若是,进行步骤B3,否则直接结束;步骤B3,通过第一网关向源地址对应的末端设备发送封装后的应答包, 并进行后续操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不再采用传统的与被控末端设备硬件连接的控制器,而是由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逻辑 模块通过网络对的末端设备进行控制,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寻址和转发,在 本发明中,控制逻辑模块在通信上与末端设备是等同的,其二者能够充分互通, 从而方便地实现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性能,降 低控制系统的工程成本,增强其抗干扰能力差,能够达到工程要求的控制性能。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 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建筑自动化系统(BAS)与一般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 其发送数据的信息源和接收数据的信息汇的对应关系一般是相对简单而且固 定的,例如灯与开关的对应关系,温湿度传感器与空调风机、冷机之间的对应 关系等。如果将这些末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配置在控制网络中,那么末端设 备只需要向网络发送数据而无需知道接收的数据的末端设备的位置,或者末端 设备只需要从网络接收数据而无需知道发送该数据的末端设备的位置,即由网 络中的设备实现对末端数据的寻址和转发,这样将会简化末端设备的通信功 能,在降低末端设备成本的同时提高设备间的通用性。实施例一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所述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交换服务器1、 网关2、末端设备3和控制逻辑模块4和地址配置模块5,其中所述交换服务器1,是整个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系统的核心控制和路 由设备,用于保存所述交换服务器相对应的末端设备对应的源汇关系信息,所 述源汇关系信息标识末端设备信息节点与控制逻辑信息节点间的源汇关系,并 根据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进行数据寻址和转发。该交换服务器1下行与多个网关2连接,上行与整个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其它设备,如现有的楼宇网络系统等连接。所述网关2,用于进行所述交换服务器与所述末端设备间的数据转发。其 是交换服务器1与各个末端设备3等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枢纽,其将接收到的 末端设备3发送的数据发送到交换服务器1,并将交换服务器1转发的数据包 发送到相应的末端设备3。多个网关2组成了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接入级设备。所述末端设备3,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信息节点,所述信息节点与末端设备 相应的输入输出物理量一一对应,所述一个或者多个信息节点分别具有各自的 地址,与输入物理量对应的末端设备信息节点接收相应的物理量并进行处理, 与输出物理量对应的末端设备信息节点发送相应的物理量所述信息节点,是根据控制网络系统中传输的信息抽象出来的节点,与末 端设备相应的输入输出物理量一一对应,例如,温度传感器具有一个输出物理 量温度测量值,则温度传感器也相应的包括与该物理量唯一对应的用于输出 温度测量值的信息节点;冷机具有一个输入物理量,温度设置值,则冷机也相 应的包括与该物理量唯一对应的用于接收设定值的信息节点。所述信息节点用 于发送或者接收与其相应输入输出物理量对应的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所述每个输入输出物理量作为末端设备3的基础操作单元,具有输入输出 的数据流方向,每个输入输出物理量与信息节点一一对应。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中的所有的交换服务器都连接到标准的以太 网中,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保持互联互通。所述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地址配置模块5,用于为每个末端 设备分别配置其在网络中的标识,即网络地址。为了进行网络通信,本发明的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每个网络节点分配其在网络中的标识,即网络地址。在以太网中使用IP地址作为设备的网络标示 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个网关和交换服务器都分配了 IP地址。每个末 端设备节点的网络地址是通过其所连接网关的IP地址和该设备连接到网关的RS485端口的编号联合确定的。例如, 一个网关的IP地址是192.168丄2, 一个末端设备节点通过4号串 行通信端口连接到该网关,则这个末端设备节点的网络地址为192.168丄2.4。末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节点,一个末端设备通常可以等效为一个或 多个信息节点的集合。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末端设备地址分配的基础上,利用一个新字 节来标示各信息节点的编号,从而组成各信息节点的地址。例如,如果末端设 备具有一个设定汇(如执行器)的输入物理量,和一个测量源(如传感器)的 输出物理量,则该设定汇的输入物理量相应的信息节点可以编址为 192.168丄2.4.1 ,该测量源的输出物理量相应的信息节点可以编址为 192.168.1.2.4.2。这样,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用六个字节,包括IP地址位 四个字节,端口编号位一个字节,输入输出物理量编号位一个字节,表示末端 设备中的每一个输入输出物理量的信息节点,就可以为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的每一个末端设备的每一个输入输出物理量的信息节点分配地址,从而可以进 行控制。网关和交换服务器只用IP地址就可以标识,不需要端口位和编号位。但 是,为了做到对网络中的通信的统一编址,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对网关和交 换服务器的端口位和编号位填零补齐。例如 一 个网关地址可以是 192.168丄2.0.0, 一个交换服务器的地址可以是192.168.17.1.0.0。所述控制逻辑模块4,用于保存控制逻辑,且包括与所述控制逻辑的输入 输出物理量一一对应的信息节点,并根据控制逻辑的输入物理量对应的信息节 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控制运算得到相应的输出物理量数据,将所述输出物理量 数据从其对应的信息节点发送。所述的控制逻辑是根据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控制需要,而预先保存在控制逻 辑模块4中的,能够根据相应的输入物理量数据进行控制运算得到相应的输出物理量数据。从通信的角度来说,控制逻辑模块4是与末端设备3等同的实体,能够接 收一些物理量数据并输出 一些物理量数据。从控制的角度来说,控制逻辑模块4接收一定数量的特定的物理量,使用 其保存的控制逻辑对接收到的数据加以控制运算,再根据相应控制策略对特定 的设备发出一些设定物理量。控制逻辑模块4不停地等待接收输出物理量数据,并进行处理。控制逻辑 模块4的控制运算功能可以是周期性启动的,具体的启动周期可以通过预设配 置完成。当启动时,控制逻辑模块4使用最近一次接收到的输入物理量数据进 行控制运算并发送运算获得的输出物理量数据,该输出物理量数据可以是设定 物理量数据或者测量值物理量等。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IO,当末端设备上电后,与相应网关绑定,获知该相应网关的IP 地址及端口号,并配置自身中的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节点的相应地址;当末端设备上电,进行初始化后,与相应网关绑定,获知该相应网关的IP 地址及端口号,并配置自身中的多个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节点的的相应地址,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歩骤Sll,末端设备上电后,向其连接的网关发送获取地址命令;步骤S12,网关接收到获取地址命令后,向末端设备相对应信息节点的发 送包含其IP地址和端口号的应答消息;歩骤S13,末端设备相对应信息节点的接收到该应答消息后,解析并保存 相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步骤S14,末端设备配置自身中的多个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节点的 相应地址。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用六个字节,包括IP地址位四个字节,端口编号 位一个字节,输入输出物理量编号位一个字节,表示末端设备中的每一个输入 输出物理量,就可以为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每一个末端设备的每一个输入 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节点分配地址,从而可以进行控制。末端设备完成地址绑定,对其中的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节点配置地 址后,末端设备即可以通过网关发送和接收数据。步骤S20,第一末端设备的第一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出信息节点向相应的第 一网关发送第一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第一物理量数据;在本步骤中,'第一,物理量仅用于与后续的物理量进行区分,并不限制该 第一末端设备仅有一个输出属性的物理量。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均 与此类似。所述步骤S20还可以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末端设备的第一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出信息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后,等 待相应的应答包,如果在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与已发送数据包相对应的应答 包,则进行重发;如果重发次数达到设定的最大次数而还末收到应答包时,标记发送失败, 并结束。步骤S30,第一网关接收并解析该第一数据包后,转发给与其连接的第一 交换服务器;步骤S30具体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31,第一网关接收到第一末端设备中第一数据包,检查数据包中源地址的IP地址位是否和该网关的IP地址一致;步骤S32,如果IP地址一致,则将该第一数据包封装成为符合以太网传 输协议的数据帧,转发给与其连接的第一交换服务器;步骤S33,如果不一致,则不转发该第一数据包,向第一末端设备返回错 误信息并结束。步骤S40,第一交换服务器接收并解析该第一数据包,获得该第一数据包 携带的源信息节点的地址(即第一末端设备的第一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出信息节 点地址),查找第一交换服务器本地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即表l),得到相 应的汇信息节点地址(即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一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入信息节点地 址);源汇关系信息以源汇关系表的形式保存,如表1所示表1源汇关系信息表源信息节点地址汇节点地址第一末端设备的第一物理量相 对应的输出信息节点地址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一物理量相 对应的输入信息节点地址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二物理量相第二末端设备的第二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出信息节点地址对应的输入信息节点地址所述步骤S40中接收并解析的过程,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41,该第一交换服务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将其拆封装,获得第一 数据包中携带的源信息节点地址;步骤S42,检查第一数据包中的源信息节点地址的IP地址位是否和该第 一交换服务器的IP地址一致,如果一致,则进行步骤S43;否则不继续处理 该数据包并结束;步骤S43,通过对应第一网关向第一末端设备发送封装后的应答包。 步骤S50,第一交换服务器将携带第一物理量数据的数据包发送给控制逻 辑模块的第一物理量的输入信息节点;步骤S60,控制逻辑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物理量数据进行控制运算,得到第二物理量数值,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二物理量输出信息节点将携带第二物理量数值的第二数据包发送给第一交换服务器;步骤S70,第一交换服务器接收并解析该第二数据包,获得该第二数据包携带的源信息节点的地址(即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二物理量输出信息节点地址), 查找第一交换服务器本地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得到相应的汇信息节点地址(即第二末端设备的第二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入信息节点地址);步骤S80,第一交换服务器将第二数据包转发给第二末端设备对应的第二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该第二网关可能是与第一交换服务器直接相连的网 关,在这种情况下,则第一交换服务器直接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网关;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二网关不是与第一交换服务器直接相连的,例 如第二网关直接相连到第二交换服务器,第二交换服务器与第一交换服务器通 过以太网相连,则第一交换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交换服务器,再由 第二交换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网关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二网关直接相连到第一交换服务器为例而进行说 明,但应当说明的是,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步骤S90,第二网关在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将第二数据包转发给第二末 端设备的第二物理量的输入信息节点;步骤SIOO,第二末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根据第二数据包中的第 二物理量数据,进行相应处理。作为了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末端设备可以是传感器,第二末端设备可以 是执行器。例如,第一末端设备可以是负责测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第二末端 设备可以是冷机,则传感器可以测量得到温度,将测量得到的温度值传输给控 制逻辑模块,控制逻辑模块根据温度值,利用控制运算得到相应的输出物理量 信息,即冷机的设定值,并输出给冷机,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智能控制。实施例二实施例二的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末端设备3、交换服 务器1和控制逻辑模块4和地址配置模块5。其中,与实施例一的网络结构的 不同是每个末端设备都有符合以太网协议的接口,可以自行将数据包封装为符 合以太网协议的数据帧,因此本实施例二中的每个末端设备无需通过实施例一 中的网关装置就可以直接和交换服务器进行通信。一个交换服务器可以连接很多末端设备,网络中所有的交换服务器都连接 到标准的以太网中,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保持互通互联。交换服务器存储末端设备中多个输入输出物理量对应的源汇关系,负责末 端设备数据之间的源汇转发。在实施例二的组网结构中,每个末端设备可以分配到一个IP地址,因此 只要对每个末端设备上的不同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节点进行区分即可。 例如, 一个末端设备的IP地址是192.138丄2,该末端设备有两个输入输出物 理量,编号为1和2,如果用一个字节表示编号位,那么这两个输入输出物理 量相对应信息节点的地址分别为192.168丄2.1和192.168丄2.2。而交换服务器只用IP地址就可以标示,无需编号位。但是,为了做到对 网络中的节点统一编址,对交换服务器地址中的节点位填零补齐。例如, 一个 交换服务器的地址可以是192.168.17丄0。在实施例二中,源汇关系表仍以表l为例,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IOO,当末端设备上电后,配置自身中的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 息节点的相应地址。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用五个字节,包括IP地址位四个字节,输入输出物理量编号位一个字节,表示末端设备中的每一个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 节点,就可以为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每一个末端设备的每 -个输入输出物 理量相对应信息节点分配地址,从而可以进行控制。步骤S200,第一末端设备的第一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出信息节点向第一交 换服务器发送第一数据包;步骤S300,第一交换服务器接收并解析该第一数据包,获得第一数据包 中携带的源信息节点的地址(即第一末端设备的第一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出信息 节点地址),查找第一交换服务器本地保存的源汇关系表,得到相应的汇信息 节点地址(即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一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入信息节点地址);步骤S400,第一交换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包转发给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一物 理量的输入信息节点;步骤S500,控制逻辑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物理量数据进行控制运算, 得到第二物理量数值,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二物理量输出信息节点将携带第二物 理量数值的第二数据包发送给第一交换服务器;步骤S600,第一交换服务器接收并解析该第二数据包,获得该第二数据 包携带的源信息节点的地址(即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二物理量输出信息节点地 址),査找第一交换服务器本地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得到相应的汇信息节点 地址(即第二末端设备的第二物理量相对应的输入信息节点地址);步骤S700,第一交换服务器发给第二末端设备的第二物理量的输入信息 节点;步骤S600,第二末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数据包后,根据第二数据包中的第 二物理量信息,进行相应处理。本发明的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不再采用传统的与被控末端设备硬 件连接的控制器,而是通过网络中的控制逻辑模块,对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末 端设备进行控制,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寻址和转发,其能够充分互通,从而 方便地实现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性能,降低控 制系统的工程成本,增强其抗干扰能力差,能够达到工程要求的控制性能。通过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及特征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和说明,这些实施例应被认为其只 是示例性的,并不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本发明应根据所附的权利要求进行 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末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设备包括与其输入输出物理量一一对应的信息节点,与输入物理量对应的末端设备信息节点接收相应的物理量并进行处理,与输出物理量对应的末端设备信息节点发送相应的物理量;所述智能控制网络系统还包括交换服务器和控制逻辑模块;所述交换服务器,用于保存所述交换服务器相对应的末端设备对应的源汇关系信息,所述源汇关系信息标识末端设备信息节点与控制逻辑信息节点间的源汇关系,并根据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进行数据寻址和转发;所述控制逻辑模块,用于保存控制逻辑,且包括与所述控制逻辑的输入输出物理量一一对应的信息节点,并根据控制逻辑的输入物理量对应的信息节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控制运算得到相应的输出物理量数据,将所述输出物理量数据从其对应的信息节点发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 关,用于进行所述交换服务器与所述末端设备间的数据转发。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地址配置模块,用于为每个末端设备分别配置其在网络中的标识,即网络地 址。
4、 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第一末端设备的第一物理量对应的输出信息节点向相应的交换服 务器发送第一物理量数据;步骤B,交换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物理量数据后,根据第一物理量对应的输 出信息节点的地址査询本地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获得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一物 理量的输入信息节点的地址,并将第一物理量数据发送到控制逻辑模块的第一 物理量的输入信息节点;步骤C,控制逻辑模块根据控制逻辑的输入物理量对应的信息节点接收到 的数据进行控制运算得到相应的第二物理量数据,将第二物理量数据从对应的 输出信息节点发送;步骤D,交换服务器接收到第二物理量数据后,根据第二物理量对应的输出信息节点的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获得第二末端设备的第二物 理量的输入信息节点的地址,并将第二物理量数据发送到第二末端设备的第二 物理量的输出信息节点;步骤E,第二末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输入第二物理量数据进行相应操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末端设备及第二末端设备与交换服务器间的数据通信由与末端设备直接连接 的网关进行转发。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末端 设备向第一网关发送第一物理量数据后,等待相应的应答包,若在设定时长内 未收到相应的应答包,则进行重发;若重发次数达到设定的最大次数而仍末收到应答包,标记发送失败,结束。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关接收到第一末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量数据后,检査第一物理量数据的源地址的IP地址位是否和该网关的IP地址一致,如果IP地址一致, 则将该第一物理量数据封装成为符合以太网传输协议的数据帧,转发给与其连 接的交换服务器;否则不转发第一物理量数据,向第一末端设备返回错误信息,结束。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A之前还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当末端设备上电后,与相应网关绑定,获知该相应网关的IP地 址及端口号,并配置自身中的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节点的相应地址。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A之前还包括下列歩骤步骤A〃,当末端设备上电后,配置自身中的输入输出物理量相对应信息 节点的相应地址。
10、 根据权利要求4至9所述的建筑自动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B中,交换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物理量数据后,进行下列步骤步骤B1,交换服务器接收到携带第一物理量数据的数据包,将其拆封装, 获得其中携带源信息节点地址;步骤B2,检査该数据包中的源信息节点的IP地址位是否和交换服务器的IP地址一致,若是,进行步骤B3,否则直接结束;步骤B3,通过第一网关向源地址对应的末端设备发送封装后的应答包, 并进行后续操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末端设备和交换服务器和控制逻辑模块,其中,末端设备包括与其输入输出物理量一一对应的信息节点;交换服务器,用于保存交换服务器相对应的末端设备对应的源汇关系信息,源汇关系信息标识末端设备信息节点与控制逻辑信息节点间的源汇关系,并根据保存的源汇关系信息进行数据寻址和转发;控制逻辑模块,用于保存控制逻辑,且包括与所述控制逻辑的输入输出物理量一一对应的信息节点,并根据控制逻辑的输入物理量对应的信息节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控制运算得到相应的输出物理量数据,将所述输出物理量数据从其对应的信息节点发送。其降低成本,减少工作量,增加抗干扰能力。
文档编号H04L12/28GK101241367SQ20081010128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日
发明者芦 孟, 俊 李, 王贵春, 毅 莫 申请人:当代天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