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模块、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89890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模块、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保持透镜的透镜框以进行自动对准焦点的自聚焦的驱动模块、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例如相机等这样的具有透镜的摄像装置中,在摄影时如图13所示,有必要进行使透镜移动至影像的高次谐波分量成为峰值的位置(聚焦点)的动作,具有自动进行该动作(聚焦)的自聚焦功能摄像装置得到大量提供。作为实现上述的自聚焦的驱动模块,以往,提出了例如如下列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温度变化所伴随的变形特性来驱动透镜框的驱动模块。在该驱动模块具备支撑体;透镜框,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体而沿着一定方向往复移动;弹簧部件,弹性保持该透镜框;以及驱动装置,抵抗弹簧部件的回复力而驱动透镜框。在前述的驱动装置,具备卡合于透镜框的能够转动的臂部和缠绕挂住臂部并且两端分别被固定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材。依照上述的现有的驱动模块,对形状记忆合金线材通电,由此,由于该通电所伴随的发热引起形状记忆合金线材收缩变形。然后,形状记忆合金线材收缩变形,由此臂部转动,由该臂部按压透镜框,透镜框沿着一定方向移动至一方侧。另外,停止上述的通电,由此,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温度下降,形状记忆合金线材伸长变形。然后,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线材伸长变形,臂部沿返回方向转动,透镜框利用弹簧部件的作用力来沿着一定方向移动至另一方侧。另外,已知形状记忆合金的电阻值与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量存在着相关。而且,一直以来,已知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电阻值而监测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量的技术(例如,参照下列专利文献2)。因而,基于上述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电阻值而监测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变形量,并且控制对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通电,由此,能够调节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量,能够使透镜框移动至目标位置。另外,上述的形状记忆合金的电阻值相对于温度变化以如图14所示的曲线变化。如果详细地说明,那么,伴随温度从初始温度Ttl上升,电阻值逐渐上升。而且,在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开始的时刻(温度T1),电阻值转变为下降而逐渐下降,在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达到极限且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结束的时刻(温度T2),电阻值再次转变为上升而逐渐上升。即,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开始的时刻的电阻值Rmax成为最大值,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结束的时刻的电阻值Rmin成为最小值。另外,例如,使上述的现有的驱动模块如图15所示进行动作。即,首先,每当接通摄像装置的电源的时候,就进行校准动作。即,对形状记忆合金线材通电,使该形状记忆合金线材收缩变形至极限,由此,检测最大电阻值Rmax和最小电阻值Rmin,检测由驱动模块能够进行的动作的范围。接着,使最大电阻值Rmax成为指令值,对形状记忆合金线材进行通电,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电阻上升至即将开始变形之前的电阻值。接着,对形状记忆合金线材通电,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下降,由此,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逐渐地收缩变形,使透镜框遍及整个移动范围而移动。此时,探测图像的对比度最高的焦点。接下来,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电阻上升至前述的焦点的电阻值,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伸长变形。由此,透镜框移动至对焦位置,对准透镜的焦点。另外,作为上述的现有的驱动模块的动作,例如,还考虑如图16所示的动作。艮口,首先,进行上述的校准动作。接着,使最小电阻值Rmin成为指令值,对形状记忆合金线材通电,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收缩变形至极限附近。接下来,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上升,由此,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逐渐地伸长变形,使透镜框遍及整个移动范围而移动。此时,探测图像的对比度成为最高的焦点。接下来,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电阻下降至前述的焦点的电阻值,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收缩变形。由此,透镜框移动至对焦位置,对准透镜的焦点。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5807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183564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现有的技术中,如果在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制造时,线径产生误差,则针对指令值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变形量产生个体差异。即,如果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线径产生误差,则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初始电阻值产生偏差。形状记忆合金线材对通电的灵敏度、即每单位电阻所变化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长度(增益)如下述算式1所示,依赖于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初始电阻值,因而如上所述,如果初始电阻值产生偏差,则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灵敏度也产生偏差,针对指令值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变形量产生个体差
已[式1]
^ LO 1G -----. . . (ι)
RO α + 1G 增益(每单位电阻所变化的长度)LO 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初始长度(一定尺寸)RO 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初始电阻值α 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初始长度和收缩变形后的长度的比率(一定值)如上所述,如果针对指令值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变形量产生个体差异,则在使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变化时,存在透镜框的移动幅度产生偏差而不能确保自聚焦精度这一问题。例如,变形量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材,有扫描的间隔变大而不能确保自聚焦的精度之虞。另一方面,变形量小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材,有必要的移动量所需要的步骤数增加、至自聚焦结束为止的时间变长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的现有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驱动模块、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即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形状存在误差而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灵敏度存在偏差,所述驱动模块也能够抑制透镜框的移动幅度的偏差,能够确保高的自聚焦精度。本发明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撑体;透镜框,以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体而沿着一定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保持透镜;弹簧部件,弹性保持该透镜框;驱动装置,具有能够通过通电所引起的发热而变形的形状记忆合金体,该形状记忆合金体由于通电而变形,由此,抵抗所述弹簧部件的回复力而驱动所述透镜框;以及控制装置,设定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指令值,控制对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通电,使得所述透镜框间歇地移动,由此进行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在所述控制装置,具备电阻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值;指令值生成装置,生成所述指令值;以及通电装置,对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进行通电,使得由所述电阻检测装置检测的检测值与由所述指令值生成装置生成的所述指令值一致,所述指令值生成装置在使所述透镜框间歇地移动时,使所述指令值以一定的变化幅度阶段性地变化,使得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上升或下降,并且,以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实测基准值相对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理想基准值的比率作为补偿率,进行将该补偿率乘以所述指令值的理想变化幅度而计算补偿变化幅度的补偿运算,将该补偿变化幅度作为所述变化幅度而使所述指令值阶段性地变化。在上述的驱动模块中,即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形状存在误差而灵敏度存在着偏差,也能对应该偏差而补偿指令值的变化幅度。例如,在实际的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增益比理想的增益更大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地减小指令值的变化幅度的补偿,另外,在实际的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增益比理想的增益更小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地增大指令值的变化幅度的补偿。由此,即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形状存在误差,也能抑制针对指令值的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变形量的偏差,在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变化而使透镜框间歇地移动时,透镜框以既定的幅度间歇地移动。另外,即使在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实际测量的电阻值比理想基准值更小的情况下,由于该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增益变大,因而在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变化时,透镜框的总移动范围也变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透镜框的每1个步骤的变形量变大,因而虽然对焦精度有稍微下降之虞,但也能够探测焦点。相反,在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实际测量的电阻值比理想基准值更大的情况下,由于该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增益变小,因而在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变化时,透镜框的总移动范围变窄。在这种情况下,透镜框的总移动范围有从对焦位置偏离而不能探测焦点之虞。于是,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优选,所述指令值生成装置在所述实测基准值比所述理想基准值更大的情况下,将所述补偿变化幅度作为所述变化幅度而使所述指令值阶段性地变化,在所述实测基准值为所述理想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所述理想变化幅度作为所述变化幅度而使所述指令值阶段性地变化。由此,在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变化时,透镜框的总移动范围不会变窄,能防止未探测到焦点的不良状况。另外,为了防止误工作,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变形开始的温度一般设定为比使用温度范围更高。因而,在电阻值成为最大时,形状记忆合金体的温度至少比外部气温更高。因而,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模块优选,测定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最大的电阻值并将其作为所述实测基准值,并且,将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理想的最大电阻值作为所述理想基准值。由此,在实测基准值的测定时,形状记忆合金体的温度比外部气温更高,因而能不受外部气温的影响地测定实测基准值。因而,能够不被温度环境左右地计算正确的补偿率,能够谋求自聚焦精度的提高。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模块优选,在焦点检测动作之前的校准动作中,由所述电阻检测装置测定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值,由此取得所述实测基准值。由此,不必在制造时预先测定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值,就能够提高批量生产性。另外,关于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模块,所述指令值生成装置也可以基于在制造时预先测定的所述实测基准值而计算所述补偿率。通过这样在制造时测定实测基准值,从而能够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测定实测基准值,因而能抑制由于温度环境的差异而引起的实测基准值的偏差。因而,能够不被温度环境左右地计算正确的补偿率,能够谋求自聚焦精度的提高。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驱动模块。在该电子设备中,即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形状存在误差而灵敏度存在着偏差,也能对应该偏差而补偿指令值的变化幅度,因而电子设备的自聚焦精度变高。另外,本发明的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模块具备支撑体;透镜框,以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体而沿着一定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保持透镜;弹簧部件,弹性保持该透镜框;驱动装置,具有能够通过通电所引起的发热而变形的形状记忆合金体,该形状记忆合金体由于通电而变形,由此,抵抗所述弹簧部件的回复力而驱动所述透镜框;以及控制装置,设定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指令值,控制对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通电,使得所述透镜框间歇地移动,由此进行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该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在使所述透镜框间歇地移动时,使所述指令值以一定的变化幅度阶段性地变化,使得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上升或下降,并且,将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实测基准值相对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理想基准值的比率作为补偿率,进行将该补偿率乘以所述指令值的理想变化幅度而计算补偿变化幅度的补偿运算,将该补偿变化幅度作为所述变化幅度而使所述指令值阶段性地变化。在这样的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中,即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形状存在误差而灵敏度存在偏差,也能对应该偏差而补偿指令值的变化幅度,因而针对指令值的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变形量变得一定,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变化时的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变形量变得一定。依照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模块、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即使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形状存在误差而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灵敏度存在着偏差,也能够抑制透镜框的移动幅度的偏差,能够确保高的自聚焦精度。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模块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单元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4的A-A线的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模块的功能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模块的驱动模式的图表。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的驱动模块的驱动模式的图表。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的驱动模块的驱动模式的图表。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图,(a)是表面立体图,(b)是背面立体图,(c)是沿着(b)的F-F线的剖面图。图13是示出透镜的焦点位置的图表。图14是示出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相对于温度变化的电阻值的图表。图15是示出现有的驱动模块的驱动模式的图表。图16是示出现有的驱动模块的驱动模式的图表。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模块;4透镜框;5模块框(支撑体);6上板簧(弹簧部件);7下板簧(弹簧部件);10SMA线材(形状记忆合金体、驱动装置);20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电子设备);32控制基板(控制装置);50透镜。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模块、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一部分附图中,为了易于观察,例如适当省略图5所示的透镜单元12等构成部件而进行图示。另外,图中的符号M是与图5所示的透镜50的光轴一致的驱动模块1的假想的轴线,示出后述的透镜框4的驱动方向。以下,为了使说明简单,在分解的各构成部件的说明中,有时候也基于组装时的与轴线M的位置关系而参照位置或方向。例如,即使在构成部件中不存在明确的圆、圆筒面的情况下,只要没有误解之虞,有时候也将沿着轴线M的方向简称为“轴方向”,将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径方向”,将围绕轴线M的方向简称为“周方向”。另外,将轴方向中后述的控制基板32侧作为“下方”,以其相反侧作为“上方”。首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模块1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用于使图5所示的透镜12 (透镜单元12)沿着轴方向往复移动,搭载于电子设备等。该驱动模块1具备成为控制装置的控制基板32、位于控制基板32上的适配器30、配设于适配器30上的驱动单元31以及以覆盖驱动单元31的方式配设的罩11。如图3所示,驱动单元31以充当被驱动体的透镜框4、充当支撑体的模块框5、充当弹簧部件的上板簧6和下板簧7、模块下板8、供电部件9以及充当形状记忆合金体的形状记忆合金(Siape Memory Alloy,以下简称为SMA)线材10作为主要的构成部件,通过整体组装这些构成部件而构成1个致动器。如图3 5所示,上述的透镜框4以能够沿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模块框5的内侧,在这些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上端部配设有上板簧6,并且,在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下端部配设有下板簧7,由这些上板簧6和下板簧7夹持透镜框4和模块框5。上板簧6通过铆接而分别固定于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各上端部。另外,在下板簧7的下方层叠有模块下板8,在该模块下板8的下方层叠有供电部件9,这些下板簧7、模块下板8以及供电部件9在模块框5的下端部通过铆接而分别固定在一起,而且,下板簧7通过铆接而固定于透镜框4的下端部。另外,上述的罩11承载并固定于上述的模块下板8的上表面。上述的透镜框4是以轴线M为中心轴线而沿着轴方向延伸设置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筒状部件,如图5所示,在沿轴方向贯通的横截面圆形的容纳部4A的内周面4F形成有阴螺纹。而且,透镜单元12螺纹接合于容纳部4A的内周面4F,由此,透镜单元12由透镜框4保持。此外,透镜单元12由在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的圆筒形状的筒部51和嵌合于该筒部51的内侧的透镜50构成。在透镜框4的外壁面4B,突出部4C(凸部)沿轴方向延伸设置,该突出部4C沿周方向隔开大致90度的间隔,朝向径方向外侧突出,在这些各突出部4C的上端面如和下端面4b,分别立设有上侧固定销13A、下侧固定销13B。上侧固定销13A用于保持上板簧6,下侧固定销13B用于保持下板簧7。由于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 配置在与轴线M平行的同轴位置,因而上板簧6和下板簧7上的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3B的插入贯通位置分别共同化。此外,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3B的俯视的位置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将上侧固定销13A分别立设于4根突出部4C中的2个突出部4C的各上端面4a,将下侧固定销13B分别立设于剩余的2根突出部4C的各上端面如。在透镜框4,设有能够勾挂SMA线材10的导向突起4D。该导向突起4D与多个突出部4C中的1个的下端部的外周面接合为一体,形成有前端键部(卡止部)4D1,该前端键部4D1挂有SMA线材10并将SMA线材10卡止。该前端键部4D1通过挂在前端键部4D1的SMA线材10收缩而将透镜框4向上方提升并使透镜框4沿着轴方向移动至上方。另外,在透镜框4设有弹簧保持部33,保持对该透镜框4向下施力的图2所示的螺旋弹簧34。该弹簧保持部33是立设在导向突起4D的上端面的柱状的凸部,图2所示的螺旋弹簧34插入贯通于该弹簧保持部33。由此,能够抑制SMA线材10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等而要收缩使透镜框4上升的运动。此外,透镜框4由诸如聚碳酸酯(PC)、液晶聚合物(LCP)树脂等能够进行热铆接或超声波铆接的热塑性树脂整体成形。模块框5是以轴线M作为中心轴线而沿着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部件,俯视外形整体上形成为大致矩形状,而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沿轴方向贯通的横截面圆形的容纳部5A。上述的透镜框4容纳在该容纳部5A内。在模块框5的上部和下部的四角,分别形成有沿着相对于轴线M假想垂直形成的平面状的上下端面fe、5b,在各上端面fe,上侧固定销14A分别朝向上方突出设置,在各下端面恥,下侧固定销14B分别朝向下方突出设置。上侧固定销14A用于保持上板簧6,下侧固定销14B用于保持下板簧7、模块下板8以及供电部件9。此外,上侧固定销14A的俯视位置也可以与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不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配置在与轴线M平行的同轴位置。因此,上板簧6、下板簧7上的上侧固定销14A和下侧固定销14B的插入贯通位置分别共同化。另外,上述的上下端面 、5b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与透镜框4的上下端面4a、4b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的距离。在模块框5的一角的下部,形成有切口 5B,该切口 5B的俯视槽宽具有沿轴方向可移动地嵌合至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的大小。该切口 5B用于在将透镜框4从下方插入模块框5内而容纳的状态下,使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贯通,使导向突起4D的前端键部4D1
9突出至模块框5的径方向外部,并且,进行透镜框4的周方向的定位。另外,如图3、4所示,在与模块框5的切口 5B相邻的2个角部,在与设有切口 5B的角部相同的方向侧的侧面,形成有一对卡止槽5C,该一对卡止槽5C用于安装保持SMA线材10的线材保持部件(保持端子)15A、15B。在线材保持部件15A、15B配置于模块框5的侧面的位置,分别形成有销35A、35B。而且,在形成销35A、35B的下方,形成有槽部36,该槽部36填充有粘接剂,将模块框5和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固定。而且,形成有壁部35C,在将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固定于模块框5时,该壁部35C能够抑制线材保持部件15A、15B转动。壁部35C从模块框5的侧面延伸至侧方(相对于侧面铅垂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框5与透镜框4同样地由诸如聚碳酸酯(PC)、液晶聚合物(LCP)树脂等能够进行热铆接或超声波铆接的热塑性树脂整体成形。线材保持部件15A安装在供电部件9的一对端子部9C从驱动模块1突出的一侧的侧面,线材保持部件15B安装在没有供电部件9的一对端子部9C从驱动模块1突出的一侧的侧面。如图4所示,线材保持部件15A、15B是将SMA线材10的端部铆接在线材保持部1 而成的形成为钥匙状的金属板等导电性部件。在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分别形成有与模块框5的销35A、35B嵌合的贯通孔36A、36B。另外,在贯通孔36A、36B的轴方向下方,分别形成有用于使粘接剂流入的贯通孔37A、37B。而且,分别形成有腕部38A、38B,用于在将模块框5和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固定时,抵接在模块框5的壁部35C,抑制线材保持部件15A、15B的转动。使SMA线材10的端部从侧方与卡止槽5C和销35A、35B嵌合,使壁部35C和腕部38A、38B抵接,由此,将SMA线材10的端部定位并保持。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在与SMA线材10的线材保持部15b (铆接位置)相反的一侧具备片状的端子部15a,在对于模块框5安装的状态下,端子部1 稍微突出至层叠于模块框5的下方的模块下板8的下方。另外,两端由一对线材保持部件15A、15B保持的SMA线材10从下方卡止于从模块框的切口 5B突出的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的前端键部4D1,利用SMA线材10的张力,经由前端键部4D1而对透镜框4向上方施力。如图3、4所示,在模块框5和插入模块框5内的透镜框4的各自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层叠有上板簧6和下板簧7。上板簧6和下板簧7是被冲裁成大致相同形状的平板状的板簧部件,由例如不锈(SUS)钢板等金属板构成。关于上板簧6 (下板簧7)的形状,俯视外形成为与模块框5的上侧(下侧)的端部相同的大致矩形状,在中央部形成有与轴线M同轴且比透镜框4的内周面4F略微更大的圆状的开口 6C(7C),整体上成为环状。在上板簧6 (下板簧7)的角部的附近,与形成于模块框5的角部附近的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形成有分别能够由各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插入贯通的4个贯通孔6B (7B)。由此,能够进行相对于模块框5的与轴线M正交的平面内的定位。另外,在上板簧6 (下板簧7),与形成于透镜框4的上侧固定销13A (下侧固定销13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形成有分别能够由各上侧固定销13A(下侧固定销13B)插入贯通的4个贯通孔6A(7A)。另外,在开口 6C(7C)的径方向外侧,形成有环部6F(7F),4个狭缝6D(7D)分别形成为沿径方向重叠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的状态,该4个狭缝6D (7D)从夹着轴线M而相互沿对角方向相向的贯通孔6A(7A)的附近位置沿周方向以大致半圆弧状延伸。由此,4个弹簧部6E(7E)形成分别一个一个地延伸至贯通孔6A (7A)附近的板簧部件,该4个弹簧部6E(7E)从上板簧6 (下板簧7)的外侧的矩形状框体呈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状延伸。这样,上板簧6 (下板簧7)的外形,设置为与模块框5的外形大致一致的矩形状, 弹簧部6E(7E)、环部6F(7F)形成在沿着开口 6C(7C)的环状的区域。而且,对应将上板簧 6(下板簧7)固定在模块框5的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在空间充裕的角部设有作为被固定部的贯通孔6B(7B),因而贯通孔6B(7B)的形状能够从弹簧部6E (7E)离开,所以利用精密的冲裁的制造或利用蚀刻的制造变得容易。在使模块框5的各下侧固定销14B贯通于下板簧7的贯通孔7B并使容纳在模块框5内的透镜框4的各下侧固定销1 贯通于下板簧7的贯通孔7A的状态下,模块下板8 在与模块框5之间从下方侧夹着下板簧7而层叠,对于模块框5的端面恥以按压状态固定下板簧7的矩形状的外形框。模块下板8的形状是具有与模块框5的外形大致相同的矩形状外形的板状部件, 在中央部,以轴线M为中心的大致圆形状的开口 8A沿厚度方向贯通而形成。而且,在组装时层叠于下板簧7的上表面8a侧,在与透镜框4的各下侧固定销13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避免与后述的铆接部发生干涉的4个U字状的凹部8B。另外,在位于模块下板8的周缘的各角部,与模块框5的各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形成有分别使这些下侧固定销14B插入贯通的贯通孔8C。模块下板8的材质采用例如具有电绝缘性和遮光性的合成树脂。另外,模块下板8由于具有电绝缘性而成为对于下板簧7以电绝缘状态固定供电部件9的绝缘部件。供电部件9由一对电极9a、9b构成,该一对电极9a、9b分别由板状的金属板构成。 电极9a、9b均由折线状的金属板构成,该金属板具备沿着模块下板8的外形的大致L字状的布线部9B和从布线部的端部突出至模块下板8的外形的外侧的端子部9C。而且,在各个布线部9B设有2个贯通孔9A,该贯通孔9A使从模块下板8的下表面突出至下方的模块框5的下侧固定销14B中的、沿着模块下板8的外形而相邻的2个下侧固定销14B分别插入贯通,相对于模块框5而对电极9a、9b进行定位。另外,如图4所示,一对电极9a、9b的端子部9C在模块框5中以从安装有线材保持部件15A的一侧的侧面并列突出至轴方向下方的方式设置。因此,为了电连接线材保持部件15A的端子部15a,在一方的电极9a,在贯通孔9A 和端子部9C之间的布线部9B上的侧面,设有呈凹状切口的导电连接部9D。与此相对,在另一方的电极%,在布线部9B的侧面的与线材保持部件15B的端子部1 连接处,形成有所切口的导电连接部9D。在该导电连接部9D,将另一方的电极9b和线材保持部件15B电连接。另外,作为将各个导电连接部9D与端子部15a电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例如焊接或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
如图2所示,罩11是这样的部件,即可外嵌地覆盖模块框5的侧壁部IlD从上表面IlE的外缘部延伸至下方侧并在下方侧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 11C,在上表面IlE的中央部,设有以轴线M为中心的圆状的开口 11A。开口 IlA的大小为透镜单元12能够出入的大如图1、2所示,控制基板32是通过设定SMA线材10的电阻的指令值并控制对SMA 线材10的通电而进行驱动单元31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是将控制信号和电力供给至驱动单元31的基板。作为该控制基板32的概略构成,由印刷基板和安装于该印刷基板上的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构成,该印刷基板在表面形成有电连接至一对电极9a、9b的各端子部9C 的印刷布线39、39。如果详细地说明,那么,控制基板32是经由印刷布线39、39而对一对电极9a、9b通电使SMA线材10适当伸缩变形的控制装置,通过使SMA线材10伸缩而使透镜框4相对于模块框5相对地沿着轴方向移动而使透镜框4配置于期望的位置(对焦位置)。在上述的控制基板32,如图6所示,具备电阻检测装置320 ;检测SMA线材10的电阻值;指令值生成装置321,生成SMA线材10的控制的指令值艮;以及通电装置322,对 SMA线材10进行通电,使得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的检测值R与由指令值生成装置321 生成的指令值I^t 一致。接着,按照顺序对上述的构成的驱动模块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在第一工序中,首先,将透镜框4从下方插入模块框5的容纳部5A内,使模块框5 的上端面如和透镜框4的上端面如对齐为相同高度。然后,将模块框5的各上侧固定销 14A和透镜框4的各上侧固定销13A分别插入贯通在上板簧6的各贯通孔6B、6A。随后,由未图示的加热芯片对贯通上板簧6的各贯通孔6A、6B并突出至上方的各上侧固定销13A、14A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如图4、5所示,分别形成第一固定部即铆接部16 和第二固定部即铆接部17。此时,透镜框4的上端面如和模块框5的上端面fe排列在同一平面上,能够不使平板状的上板簧6变形地配置并进行热铆接。因此,不必按住会变形的上板簧6,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铆接作业。另外,能够防止由于上板簧6的变形而导致的浮动等的发生。另外,由于能够使各加热芯片的高度为共同,因而即使同时形成双方的铆接部16、 17,也能够降低铆接精度的偏差。接着,在第二工序中,将透镜框4的各下侧固定销1 分别插入贯通在下板簧7的各贯通孔7A。此时,同时将模块框5的各下侧固定销14B插入贯通在下板簧7的各贯通孔 7B、模块下板8的各贯通孔8C、供电部件9的各贯通孔9A。随后,由未图示的加热芯片对贯通下板簧7的各贯通孔7A并突出至下方的各下侧固定销13B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如图5 所示,形成第一固定部即铆接部18。此时,由于透镜框4的上下端面^、4b间的轴方向距离与模块框5的上下端面fe、 5b间的轴方向距离相等,因而各下端面4bjb彼此排列在同一平面上,能够不使平板状的下板簧7变形而层叠配置模块下板8并进行热铆接,所以,能够防止由于下板簧7的变形而导致的浮动等的发生。另外,由于能够使各加热芯片的高度为共同,因而即使同时形成铆接部18,也能够降低铆接精度的偏差。接着,在第三工序中,由未图示的加热芯片对贯通这些贯通孔7B、8C、9A并突出至下方的各下侧固定销14B的下端部进行热铆接,如图5所示形成第二固定部即铆接部19。此时,由于能够使各加热芯片的高度为共同,因而即使同时形成铆接部19,也能够降低铆接精度的偏差。另外,由于在模块下板8形成有凹部8B,因而在第二工序中形成的铆接部18与模块下板8不接触。通过进行这些第一 第三工序的作业,从而将上板簧6、下板簧7、模块下板8、供电部件9层叠固定在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两端部。此外,由于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3B以及上侧固定销14A和下侧固定销 14B分别同轴地设置,因而在第一 第三工序的铆接中,用于分别形成铆接部16、18和铆接部17、19的加热芯片的平面上的位置分别共同。因此,在各铆接中,由于没有必要变更加热芯片位置,因而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铆接作业。接着,在第四工序(配设工序)中,将安装有SMA线材10的一对线材保持部件15A、 15B固定于模块框5。具体而言,将线材保持部件15A、15B的贯通孔36A、36B与形成在模块框5的2处的销35A、35B嵌合,并且,使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分别卡止在卡止槽5C。此时,使SMA线材10的中央部卡止在导向突起4D的前端键部4D1,而且,以从下侧支撑该前端键部4D1的方式架设。另外,线材保持部件15A、15B的各端子部1 突出至模块下板8的下方,分别卡止在固定于模块下板8的供电部件9即电极9a、9b的导电连接部9D或接近导电连接部9D而配置。接着,在第五工序(固定工序)中,使热固化性粘接剂流入贯通孔37A、37B并填充至模块框5的槽部36内。将热固化性粘接剂填充至槽部36之后,为了使该粘接剂固化而放入加热炉中。在加热炉内,例如以约100°C加热20 30分钟左右,由此,粘接剂固化,将模块框5和线材保持部件15A、15B粘接固定。在将模块框5和线材保持部件15A、15B粘接固定之后,使用例如焊锡或导电性粘接剂等,使各端子部15a分别对于导电连接部9D电连接。接着,在第六工序中,从模块框5的上方罩上罩11,将侧壁部IlD和模块下板8接合。例如,将卡合爪等设在侧壁部IlD并通过嵌入而接合,或者将侧壁部IlD和模块下板8 粘接或熔接而接合。另外,铆接部16、17分别处于相对于罩11的上表面IlE的背面而离开的状态。以上,完成驱动模块1主体的组装。随后,在将适配器30安装于驱动单元31的下方之后,向基板上安装。驱动模块1 向基板上的安装能够采用粘接、嵌入等固定手段。此外,基板也可以是附属于驱动模块1的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连接、配置于电子设备等的部件。而且,通过罩11的开口 IlA将透镜单元12螺纹接合在透镜框4内而安装。这样最后安装透镜单元12是为了不因组装作业而污染透镜单元12的透镜或附着垃圾等,但例如在以安装有透镜单元12的制品状态出厂驱动模块1的情况下,或者在想要使罩11的开口 IlA比透镜单元12的外形更小的情况下,例如在兼作孔径光阑的情况下等,也可以在较早的阶段(第六工序之前)实施该工序。接着,对上述的驱动模块1的动作进行说明。驱动模块1在未对端子部9C供电的状态下,来自SMA线材10的张力和螺旋弹簧34的作用力、在铆接部16、18处的来自上板簧6和下板簧7的回复力等作用于透镜框4的力平衡,将安装有透镜单元12的透镜框4保持于轴方向的一定位置。在驱动上述的驱动模块1时,按照后述的控制方法从控制基板32经由端子部9C 对供电部件9供电。此时,电极9a、线材保持部件15A、SMA线材10、线材保持部件15B以及电极9b分别导通,因而电流在SMA线材10流动。因而,如果对SMA线材10通电,则在SMA线材10中产生焦耳热,SMA线材10的温度上升,如果超过SMA线材10的相变开始温度,则SMA线材10收缩至与温度相对应的长度。 结果,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移动至上方。由此,螺旋弹簧34、上板簧6以及下板簧7分别变形,与变形量相对应的弹性回复力对透镜框4施力。而且,在该弹性回复力与SMA线材 10的张力平衡的位置,透镜框4停止。此时,由于上板簧6、下板簧7构成平行弹簧,因而即使透镜框4不沿着轴方向的导向部件等,也能正确地沿着轴线M上移动。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数而小型化。另外,由于也不产生相对于导向部件的滑动负荷,因而能够实现低功耗。另一方面,如果停止电力的供给,停止对SMA线材10的通电,则SMA线材10能够伸长,透镜框4移动至下方的平衡位置。这样,通过由控制基板32控制电力供给量,从而沿轴线M方向驱动透镜框4。此外,SMA线材10在升温时和降温时的期间出现温度滞后现象,但能够通过利用软件等来补偿而对应。接着,对驱动模块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由上述的构成组成的驱动模块1能够通过控制基板32用图7、8所示的方法来进行自聚焦动作。首先,如图7所示,实际测量SMA线材10的电阻值(实测基准值R。)。如果详细地说明,那么,如图8所示,每当接通电子设备的电源就进行校准动作。S卩,在对SMA线材10 通电而使该SMA线材10暂且收缩变形至极限并使透镜框4最大移动之后,停止对SMA线材 10的通电,使SMA线材10的温度下降,使SMA线材10伸长变形,使透镜框4返回至原来的基准位置(下侧的基准位置)。此时,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SMA线材10的最大电阻值 Rfflax,以作为实测基准值R。。另外,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SMA线材10的最小电阻值Rmin, 基于该最小电阻值Rmin和前述的最大电阻值Rmax而检测由驱动模块1能够进行动作的范围 (SMA线材10的伸缩范围)。接着,使SMA线材10的电阻以一定的幅度阶段性地下降,由此,使透镜框4遍及整个移动范围而移动并探测焦点。此时,由上述的指令值生成装置321生成指令值民,由电阻检测装置320反馈SMA线材10的检测值R,并且基于上述指令值艮而由通电装置322对 SMA线材10进行通电。如果详细地说明,那么,首先,在指令生成装置321中,基于上述实测基准值Rtl和 SMA线材10的电阻的理想基准值Rstan以及指令值Rt的理想变化幅度Rstep,计算用于使透镜框4以一定幅度间歇地移动的SMA线材10的电阻值的变化幅度AR。如果具体地说明,那么,以实测基准值Rtl相对于理想基准值Rstan的比率作为补偿率(RcZRstan),进行将该补偿率乘以理想变化幅度Rstep而计算补偿变化幅度(RcZRstanXRstep)的补偿运算。上述的实测基准值Rtl是如上所述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的SMA线材10的最大电阻值R_。
另外,上述的理想基准值Rstan是SMA线材10的理想的最大电阻值,是线径偏差中心的最大电阻值。即,理想基准值Rstan是线径没有误差的理想形状的SMA线材的理论上或实验上求出的最大电阻值,例如,在假设SMA线材10的线径为25 μ m的情况下,是线径为 25 μ m整的SMA线材的最大电阻值。另外,上述的理想变化幅度Iistep是使透镜框4以一定幅度间歇地移动时的SMA线材10的电阻值的理想的变化幅度,是由线径偏差中心的特性决定的每1个步骤的电阻值的变化幅度。即,理想变化幅度I^step是线径没有误差的理想形状的SMA线材的理论上或实验上求出的电阻值的变化幅度,例如,在假设SMA线材10的线径为25μπι的情况下,是利用线径为25 μ m整的SMA线材来使透镜框4以一定幅度间歇地移动时的每1个步骤的电阻值的变化幅度。接着,由指令值生成装置321设定作为最初的指令值Iitw。具体而言,将上述的最大电阻值Rmax设定为最初的指令值Rt(l。接下来,由通电装置322对SMA线材10进行通电, 使得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的检测值R与指令值I^tftl) —致。然后,在电阻检测装置320 的检测值R与指令值I^tw (最大电阻值Rmax) —致的时刻,获取图像并存储。由此,取得透镜框4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的图像。接着,利用指令值生成装置321来使指令值I t(n)以一定的变化幅度Δ R阶段性地下降,使得透镜框4以一定幅度间歇地移动。具体而言,首先,由指令值生成装置321设定指令值艮⑴。将从上述的最初的指令值I^tw (最大电阻值Rmax)减去变化幅度AR( = Ro/RstanXRstep)的值(Rt (Q) _ Δ R),设定为该指令值Rt⑴。此外,将上述的补偿变化幅度(R。/ RstanXRstep)用作该变化幅度AR。接下来,由通电装置322对SMA线材10进行通电(加热),使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的检测值R与指令值I ta) —致。然后,在由电阻检测装置 320检测的检测值R与指令值Rtw(Rtftl)-AR) —致的时刻,获取图像并存储。随后,由指令值生成装置321将从上次的指令值I^1) (Rt(o)-AR)减去变化幅度AR的值(Rtftl)-2 · AR) 设定为指令值I t(2),由通电装置322对SMA线材10通电(加热),使得由电阻检测装置320 检测的检测值R与指令值I t(2) —致,在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的检测值R与指令值Rt(2) (Rtto)"2 · AR) 一致的时刻,获取图像并存储,进而,重复这些处理。即,由指令值生成装置 321将从上次的指令值Rtilri)减去变化幅度Δ R的值(Rtftl)-η · Δ R)设定为指令值I t(n),由通电装置322对SMA线材10通电(加热),使得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的检测值R与指令值Rt(n) 一致,在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的检测值R与Rt(n) (Rtftl)-n· AR) 一致的时刻, 获取图像并存储,重复这样的处理,直到指令值I t(n)达到最小电阻值ILn为止。接着,在获取最后的指令值I t(n)的图像并存储之后,基于所存储的全部图像而探测焦点并判定对焦位置。然后,由指令值生成装置321将对焦位置的电阻值Raf设定为指令值Rt(AF),由通电装置322控制对SMA线材10的通电(冷却),使得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的检测值R与指令值指令值I t(AF) —致,通过使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检测的检测值R与指令值I t(AF) (Raf) 一致,从而完成自聚焦动作。在上述的驱动模块1中,将实测基准值Rtl相对于理想基准值Iistan的比率(补偿率) 乘以理想变化幅度I^step而计算补偿变化幅度(RcZRstanXIistep),将该补偿变化幅度作为变化幅度AR而计算并设定指令值I t(n),因而即使SMA线材10的线径存在误差而灵敏度存在偏
1差,也能对应该偏差而补偿变化幅度AR。例如,在由于线径的误差而导致SMA线材10的灵敏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地减小指令值I t(n)的变化幅度AR的补偿,相反,在SMA线材10的灵敏度较小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地增大指令值I t(n)的变化幅度AR的补偿。由此, 即使SMA线材10的线径存在误差,也能抑制针对指令值I t(n)的SMA线材10的变形量的偏差。因而,在使SMA线材10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变化时,透镜框4以既定的幅度间歇地移动,因而能够确保高的自聚焦精度。另外,在上述的驱动模块1中,以SMA线材10的最大电阻值Rmax作为实测基准值 R。,最大电阻值Rmax时的SMA线材10的温度比外部气温更高,例如为70 80°C左右,因而能够使外部气温的影响较少地测定SMA线材10的实测基准值Rtl。因而,能够计算温度环境导致的变动较小的补偿率,能够谋求自聚焦精度的提高。另外,在上述的驱动模块1中,由于在校准动作中,由电阻检测装置320测定SMA 线材10的电阻值而取得实测基准值Rtl,因而不必在制造时预先测定每个个体的SMA线材10 的电阻值。因而,能够提高驱动模块1的批量生产性。此外,在利用上述的指令值生成装置321来使指令值I t(n)阶段性地变化时,如图9 所示,也可以只在实测基准值Rtl比理想基准值民_更大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的变化幅度AR 的补偿。即,在实测基准值Rtl比理想基准值I^stan更大的情况下,将上述的补偿变化幅度(Rtl/ RstanXRstep)作为变化幅度八!?而使指令值! ‘)阶段性地变化,在实测基准值Rtl为理想基准值Rstan以下的情况下,将上述的理想变化幅度I^step作为变化幅度△ R而使指令值I t(n)阶段性地变化。由此,在使SMA线材10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变化时,透镜框4的总移动范围不变窄,防止未探测到焦点的不良状况。结果,能够确保高的自聚焦精度。另外,上述的指令值生成装置321也可以基于在制造时预先测定的实测基准值Rtl 而计算上述的补偿率(RcZRstan)。通过这样在制造时测定实测基准值Rtl,从而能够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测定实测基准值Rtl,因而能抑制由于温度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实测基准值Rtl的偏差。因而,能够不被温度环境左右地计算正确的补偿率,能够谋求自聚焦精度的提高。另外,关于上述的驱动模块1的自聚焦动作,通过使SMA线材10的电阻阶段性地下降,从而使透镜框4遍及整个移动范围而移动并探测焦点,随后,使SMA线材10的电阻上升而使透镜框4移动至对焦位置,但如图10所示,也可以通过使SMA线材10的电阻逐渐上升,从而使透镜框4遍及整个移动范围而移动并探测焦点,随后,使SMA线材10的电阻下降而使透镜框4移动至对焦位置。而且,如图ll(a)、(b)所示,也可以通过对SMA线材10通电而使SMA线材10的电阻阶段性地下降或上升,从而使透镜框4移动而探测焦点,在检测到焦点之后,通过梯度法 (登山法)而使SMA线材10的电阻上下波动,同时,对透镜框4的位置进行微调整,使透镜框4移动至对焦位置。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12(a)、(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表面、背面的立体外观图。 图12(c)是图12(b)中的F-F剖面图。图12(a)、(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20是具备上述实施方式
16的驱动模块1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20在罩22内外具备受话部22a、送话部22b、操作部22c、液晶显示部22d、天线部22e、未图示的控制电路部等公知的便携电话的装置构成。另外,如图12(b)所示,在设有液晶显示部22d的一侧的背面侧的罩22,设有使外部光线透射的窗22A,如图12(c)所示,驱动模块1的开口 IlA面对罩22的窗22A,以轴线 M沿着该窗22A的法线方向的方式设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依照这样的构成,扫描的间隔成为一定,能够进行精度高的自聚焦。另外,由于对于必要的移动量的步骤数成为一定,因而能够缩短至自聚焦结束为止的时间,能够提供带有高性能的相机的便携电话20。以上,对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模块、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使上侧固定销13A、14A和下侧固定销13B、14B插入贯通于作为用于对透镜框4施力的板簧部件即上板簧6、下板簧7并对这些固定销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弹簧部件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超声波铆接等而固定,也可以将弹簧部件粘接在透镜框4或模块框5。依照本构造,由于能够确保大的粘接面积,因而即使使用粘接剂,也能获得大的强度。而且,本发明中的弹簧部件并不限定于板簧,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弹簧部件。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将模块框5作为整体上大致矩形状的部件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大致矩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形状记忆合金体具备SMA线材10,但本发明中的形状记忆合金体并不限定于线材状,也可以是例如板状等其他形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体。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使用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以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电子设备的种类并不限定于此。能够用于例如数码相机、个人计算机内置的相机等其他光学设备。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置换成众所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变形例适当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撑体;透镜框,以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体而沿着一定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保持透镜;弹簧部件,弹性保持该透镜框;驱动装置,具有能够通过通电所引起的发热而变形的形状记忆合金体,该形状记忆合金体由于通电而变形,由此,抵抗所述弹簧部件的回复力而驱动所述透镜框;以及控制装置,设定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指令值,控制对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通电,使得所述透镜框间歇地移动,由此,进行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在所述控制装置,具备电阻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值;指令值生成装置,生成所述指令值;以及通电装置,对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进行通电,使得由所述电阻检测装置检测的检测值与由所述指令值生成装置生成的所述指令值一致,所述指令值生成装置在使所述透镜框间歇地移动时,使所述指令值以一定的变化幅度阶段性地变化,使得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上升或下降,并且,将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实测基准值相对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理想基准值的比率作为补偿率,进行将该补偿率乘以所述指令值的理想变化幅度而计算补偿变化幅度的补偿运算,将该补偿变化幅度作为所述变化幅度而使所述指令值阶段性地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值生成装置在所述实测基准值比所述理想基准值更大的情况下,以所述补偿变化幅度作为所述变化幅度而使所述指令值阶段性地变化,在所述实测基准值为所述理想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所述理想变化幅度作为所述变化幅度而使所述指令值阶段性地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测定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最大的电阻值并作为所述实测基准值,并且,将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理想的最大电阻值作为所述理想基准值。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焦点检测动作之前的校准动作中,用所述电阻检测装置测定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值,由此,取得所述实测基准值。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值生成装置基于在制造时预先测定的所述实测基准值而计算所述补偿率。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
7.—种驱动模块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具备支撑体;透镜框,以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体而沿着一定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保持透镜;弹簧部件,弹性保持该透镜框;驱动装置,具有能够通过通电所引起的发热而变形的形状记忆合金体,该形状记忆合金体由于通电而变形,由此,抵抗所述弹簧部件的回复力而驱动所述透镜框;以及控制装置,设定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指令值,控制对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通电,使得所述透镜框间歇地移动,由此,进行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在使所述透镜框间歇地移动时,使所述指令值以一定的变化幅度阶段性地变化,使得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上升或下降,并且,将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实测基准值相对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理想基准值的比率作为补偿率,进行将该补偿率乘以所述指令值的理想变化幅度而计算补偿变化幅度的补偿运算,将该补偿变化幅度作为所述变化幅度而使所述指令值阶段性地变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驱动模块设定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指令值,控制对形状记忆合金体的通电,使得透镜框间歇地移动,由此,进行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驱动模块在控制装置具备电阻检测装置、指令值生成装置以及通电装置,指令值生成装置在使透镜框间歇地移动时,使指令值以一定的变化幅度ΔR阶段性地变化,使得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以一定幅度阶段性地上升或下降,并且,以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实测基准值R0相对于形状记忆合金体的电阻的理想基准值Rstan的比率作为补偿率,进行将补偿率乘以指令值Rt(n)的理想变化幅度Rstep而计算补偿变化幅度的补偿运算,以补偿变化幅度作为变化幅度ΔR而使指令值Rt(n)阶段性地变化。从而确保高的自聚焦精度为。
文档编号H04N5/225GK102385135SQ201110257310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5日
发明者枪田光男, 野边哲也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