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箱包的双定位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3098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双定位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箱包的双定位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箱包结构包括有箱包体、伸缩拉杆和箱包底轮,因其使用方便而受到广泛使用,人们在使用时箱包内会装很多贵重物品,一但因为疏忽丢失,后果将很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GPS定位监控系统已经广为应用。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能力。通过短消息形式将GPS定位信息发送给监控指挥中心,监控指挥中心便可将定位信息与电子地图匹配从而及时掌握各车辆的具体位置。但是GPS卫星定位时GPS天线要求对天空要有漏斗型的15°净空视角且受云层的影响大。对于交通运输等行业GPS跟踪导航来说,需要实时对车辆进行跟踪,故当GPS卫星信号由于建筑物及树木等的遮挡而使GPS无法进行正常的导航跟踪和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把GPS和GSM网络定位集成在一起的双定位终端,该终端结合了GPS和GSM网络定位的优点,克服了GPS定位盲点较多、GSM网络定位精度较低的缺点,性能明显提高的应用于箱包的双定位方法。

所述应用于箱包的双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出定位请求到箱包定位模块;

(2)箱包定位模块内的GPS模块通过卫星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3)箱包定从头再来模块内的SIM过通过网络位置服务,得到位置信息;

(4)箱包内的定位模块通过将上述两个位置信息结合,得到一个位置信息;

(5)然后定位模块将上述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移动终端;

(6)用户通过集成有地图信息的移动终端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及箱包的位置信息与电子地图的匹配并发出导航指令。

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用于箱包的双定位方法的箱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系统组件,所述定位系统组件包括与所述箱体一侧内壁连接的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相连接的内壳,所述内壳内设置有GPS定位模块、SIM卡以及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用于给定位系统供电。

做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壳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电池仓盖。

所述内壳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螺丝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GPS定位准确,GSM网络覆盖广无盲点,故该终端首选用GPS定位,当GPS无法定位时,启动GSM网络定位对车载终端进行定位,可克服单纯GPS定位或GSM定位的缺点,且成本较低。实践证明,本定位终端可以在城市高楼区、林荫道、车库内等因GPS卫星信号丢失而无法定位的地方启用GSM网络定位,从而提高定位的稳定性。它是一个能提供实时、准确、交互信息的系统,基本可实现准确且无盲点的定位,保障定位的效果。该系统在科技、经济和环保上都是完全可行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箱包的双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出定位请求到箱包定位模块;

(2)箱包定位模块内的GPS模块通过卫星定位,得到位置信息;

(3)箱包定从头再来模块内的SIM过通过网络位置服务,得到位置信息;

(4)箱包内的定位模块通过将上述两个位置信息结合,得到一个位置信息;

(5)然后定位模块将上述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移动终端;

(6)用户通过集成有地图信息的移动终端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及箱包的位置信息与电子地图的匹配并发出导航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定位系统的箱包,包括箱体1,箱体1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系统组件,定位系统组件包括与箱体1一侧内壁连接的外壳2以及与外壳2相连接的内壳3,内壳3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螺丝孔8,外壳2与内壳3通过螺丝9固定连接;内壳3内设置有GPS定位模块、SIM卡4以及电源单元5,电源单元5用于给定位系统供电;内壳3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6,电池仓6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电池仓盖7。

本发明实施例设置有定位系统的箱包,使用时,如出现丢失,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APP发送信息定位到箱包的位置,然后通过双定位可以有效的找回遗失物,由于GPS定位准确,GSM网络覆盖广无盲点,故该终端首选用GPS定位,当GPS无法定位时,启动GSM网络定位对车载终端进行定位,可克服单纯GPS定位或GSM定位的缺点,且成本较低。实践证明,本定位终端可以在城市高楼区、林荫道、车库内等因GPS卫星信号丢失而无法定位的地方启用GSM网络定位,从而提高定位的稳定性。它是一个能提供实时、准确、交互信息的系统,基本可实现准确且无盲点的定位,保障定位的效果。该系统在科技、经济和环保上都是完全可行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