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通道数据传输机制的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510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双通道数据传输机制的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基线安全系统是对计算机系统配置项进行合规性检验(以下通称“检验”)、统一化设定(以下统称“修复”)的信息安全软件系统。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用户的需求,软件往往以C-S架构进行部署,因此安全基线数据的传输常常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在实际运用中,安全基线检查、修复所需的数据量往往较为庞大,进而容易造成网络传输负担加大、客户端延迟增加的问题。公开的相关专利文件:名称为“使用故障注入到线路监测系统基线中的系统和方法”,该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立新的线路监测系统(LMS)基线数据的方法(500)和关联的系统(12),与所述新的线路监控系统(LMS)基线数据相比较,故障在对所述系统的改变之后在光通信系统(10)的线路监测系统(12)中被识别。新的LMS基线通过将与先前的未修复的故障相关联的故障特征数据注入到LMS当前测量环路增益数据中来建立”。名称为“一种基于双通道传输的集群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文件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通道传输的集群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集群监控管理设备分别向集群主控节点设备、集群通信节点设备发送监控数据采集请求;所述集群主控节点设备、所述集群通信节点设备接受所述监控数据采集请求后,将采集的监控数据分别发送至所述集群监控管理设备;所述集群监控管理设备对接收到的所述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制定负载均衡策略并控制集群通信节点设备执行所述负载均衡策略。本发明不仅提高了集群对外的运算处理能力,而且降低了单通道传输时阻塞、延迟等的不足,有效提升了集群性能监控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进而大大提高了集群的使用性能”。上述公开文件与本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都不相同。发明内容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基于双通道数据传输机制的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是针对安全基线数据的固有特点,为达到减小安全基线数据传输成本、提高响应速度的目的,将安全基线数据划分两部分,并将两部分数据进行双通道分别传输。所述的两部分安全基线数据为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和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所述的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使用开销较小的快速传输机制;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采用性能开销较大的大宗数据传输协议。该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进行安全基线数据分析;2)判断安全基线数据的类型,分成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和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3)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的安全基线数据存储入大宗数据存储器,并同时通过性能开销较大的大宗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4)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的安全基线数据进入快速传输通道;5)将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的安全基线数据和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的安全基线数据进行数据合并;6)最后执行操作,达到减小安全基线数据传输成本、提高响应速度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双通道数据传输机制的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安全基线数据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传输成本、有效提高服务器命令下达的响应时效。通过采用不同通信机制分开传输两部分数据,达到降低传输数据量、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基于双通道数据传输机制的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的传输示意图。图2为一种基于双通道数据传输机制的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该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是针对安全基线数据的固有特点,为达到减小安全基线数据传输成本、提高响应速度的目的,将安全基线数据划分为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和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并将两部分数据进行双通道分别传输;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使用开销较小的快速传输机制;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采用性能开销较大的大宗数据传输协议。该安全基线数据通信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进行安全基线数据分析;2)判断安全基线数据的类型,分成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和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3)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的安全基线数据存储入大宗数据存储器,并同时通过性能开销较大的大宗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4)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的安全基线数据进入快速传输通道;5)将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的安全基线数据和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的安全基线数据进行数据合并;6)最后执行操作,达到减小安全基线数据传输成本、提高响应速度的目的。上述体积较大的相对稳定部分的大宗数据可以存放在文件中,通过FTP协议,由传输目标端自行下载。而体积较小的频繁变更部分的数据,则适宜跟随服务器操作指令,采用TCP或者UDP一类数据通信方式进行传输。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