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装置以及地感探测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0120阅读:39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装置以及地感探测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停车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装置以及地感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停车场通常采用地感探测器来对出入停车场的车辆进行感应。然而,由于停车场施工人员在铺设停车场出入口两侧的地感线圈时,两侧的地感线圈可能相隔比较近,从而使得两侧的地感线圈的磁场相互叠加在一起,从而使得地感探测器中的地感处理器误检测事件时有发生,这种干扰现象称为邻道干扰。

当临道干扰现象出现后,为了消除邻道干扰,停车场通过采用以下三种应对方法:第一,重新进行施工,让两侧的地感线圈隔离得远一些;第二是重新施工,把地感线圈的感量设置的大一些,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多绕几圈。可见,上述两种方式均需要重新施工,需要花费大量的施工成本和人工成本。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何实现在低成本条件下消除地感线圈之间的邻道干扰是目前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装置以及地感探测系统,实现了在低成本条件下消除地感线圈之间的邻道干扰的目的。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应用于地感探测系统,其中,所述地感探测系统包括相邻的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所述方法包括:

监视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和所述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

若监视到所述第一地感线圈由于受到所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而产生误检测操作,则增大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其中,所述目标振荡频率阈值为在对驶近所述第一地感线圈的车辆进行探测时所使用的振荡频率阈值。

可选的,所述监视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和所述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的过程,包括:

对预先创建的指令输入接口进行实时监视;

若监视到用户通过所述指令输入接口输入第一指令,则判定所述第一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所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

若监视到用户通过所述指令输入接口输入第二指令,则判定所述第二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所述第一地感线圈的干扰。

可选的,所述监视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和所述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的过程,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在道闸上的红外线感应器和/或超声波感应器实时探测到的信号,得到第一类信号;

获取由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和所述第二地感线圈触发的闸门开启信号,得到第二类信号;

利用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对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和所述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进行监视。

可选的,所述增大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的过程,包括:

按照预先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阈值增幅,对所述目标增当频率阈值进行相应的增大处理。

可选的,所述增大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第一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所述第二地感线圈干扰的情况下,获取目标车辆驶向所述第二地感线圈的过程中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开启时刻,得到相应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其中,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安置在所述第一闸门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地感线圈安置在所述第二闸门所在的一侧;

计算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间差的绝对值,得到相应的时间差值;

确定出与所述时间差值对应的阈值增幅,并按照该阈值增幅,对所述目标增当频率阈值进行相应的增大处理。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装置,应用于地感探测系统,其中,所述地感探测系统包括相邻的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所述装置包括:

监视模块,用于监视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和所述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

阈值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监视模块监视到所述第一地感线圈由于受到所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而产生误检测操作,则增大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其中,所述目标振荡频率阈值为在对驶近所述第一地感线圈的车辆进行探测时所使用的振荡频率阈值。

可选的,所述监视模块,包括:

第一类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设置在道闸上的红外线感应器和/或超声波感应器实时探测到的信号,得到第一类信号;

第二类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由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和所述第二地感线圈触发的闸门开启信号,得到第二类信号;

邻道干扰监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对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和所述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进行监视。

可选的,所述阈值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监视模块监视到所述第一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所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则按照预先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阈值增幅,对所述目标增当频率阈值进行相应的增大处理。

可选的,所述阈值调整模块,包括:

时间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所述第二地感线圈干扰的情况下,获取目标车辆驶向所述第二地感线圈的过程中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开启时刻,得到相应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其中,所述第一地感线圈安置在所述第一闸门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地感线圈安置在所述第二闸门所在的一侧;

时间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间差的绝对值,得到相应的时间差值;

阈值增大单元,用于确定出与所述时间差值对应的阈值增幅,并按照该阈值增幅,对所述目标增当频率阈值进行相应的增大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地感探测系统,包括前述公开的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装置。

本发明中,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包括:监视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若监视到第一地感线圈由于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而产生误检测操作,则增大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其中,目标振荡频率阈值为在对驶近第一地感线圈的车辆进行探测时所使用的振荡频率阈值。

可见,本发明在监视到第一地感线圈由于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而产生误检测操作,则增大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地感线圈实时感应的振荡频率需要处于更高的频率范围后才能启动相应的闸门,从而降低了第一地感线圈的探测灵敏度,由此可以降低车辆误检测事件的发生率。也即,本发明实现了在低成本条件下消除地感线圈之间的邻道干扰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应用于地感探测系统,其中,地感探测系统包括相邻的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参见图1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监视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

步骤S12:若监视到第一地感线圈由于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而产生误检测操作,则增大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其中,目标振荡频率阈值为在对驶近第一地感线圈的车辆进行探测时所使用的振荡频率阈值。

具体的,当需要增大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时,本实施例可以按照预先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阈值增幅,对目标增当频率阈值进行相应的增大处理。本实施例中,上述阈值增幅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进行来进行设定。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采用下面的步骤S01至S03,来对上述目标振荡频率阈值进行增大处理:

步骤S01:在第一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第二地感线圈干扰的情况下,获取目标车辆驶向第二地感线圈的过程中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开启时刻,得到相应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其中,第一地感线圈安置在第一闸门所在的一侧,第二地感线圈安置在第二闸门所在的一侧;

步骤S02:计算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差的绝对值,得到相应的时间差值;

步骤S03:确定出与上述时间差值对应的阈值增幅,并按照该阈值增幅,对目标增当频率阈值进行相应的增大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步骤S03之前,需要预先确定时间差值与阈值增幅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述时间差值与阈值增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也即,上述时间差值越小,说明当前第一地感线圈的感应灵敏度非常高,所以相对应的阈值增幅需要设为一个较大的值,方可将第一地感线圈的感应灵敏度降到合理的范围。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监视到第一地感线圈由于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而产生误检测操作,则增大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地感线圈实时感应的振荡频率需要处于更高的频率范围后才能启动相应的闸门,从而降低了第一地感线圈的探测灵敏度,由此可以降低车辆误检测事件的发生率。也即,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在低成本条件下消除地感线圈之间的邻道干扰的目的。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对预先创建的指令输入接口进行实时监视;

步骤S22:若监视到用户通过指令输入接口输入第一指令,则判定第一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

步骤S23:若监视到用户通过指令输入接口输入第二指令,则判定第二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第一地感线圈的干扰。

步骤S24:若监视到第二地感线圈受到第一地感线圈的干扰,则增大第二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

步骤S25:若监视到第一地感线圈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则增大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获取预先设置在道闸上的红外线感应器和/或超声波感应器实时探测到的信号,得到第一类信号;

步骤S32:获取由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触发的闸门开启信号,得到第二类信号;

步骤S33:利用第一类信号和第二类信号,对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进行监视。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第一类信号显示出第一地感线圈所在一侧没有车辆驶入、第二地感线圈所在一侧有车辆驶入的情况下,如果上述第二类信号显示出第一地感线圈触发了闸门开启信号,则可以判定第一地感线圈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同理,在上述第一类信号显示出第一地感线圈所在一侧有车辆驶入、第二地感线圈所在一侧没有车辆驶入的情况下,如果上述第二类信号显示出第二地感线圈触发了闸门开启信号,则可以判定第二地感线圈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

步骤S34:若监视到第一地感线圈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则增大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

步骤S35:若监视到第二地感线圈受到第一地感线圈的干扰,则增大第二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装置,应用于地感探测系统,其中,地感探测系统包括相邻的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参见图4所示,上述装置包括:

监视模块11,用于监视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

阈值调整模块12,用于当监视模块11监视到第一地感线圈由于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而产生误检测操作,则增大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其中,目标振荡频率阈值为在对驶近第一地感线圈的车辆进行探测时所使用的振荡频率阈值。

其中,上述监视模块,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类信号获取单元、第二类信号获取单元和邻道干扰监视单元;其中,

第一类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设置在道闸上的红外线感应器和/或超声波感应器实时探测到的信号,得到第一类信号;

第二类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由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触发的闸门开启信号,得到第二类信号;

邻道干扰监视单元,用于利用第一类信号和第二类信号,对第一地感线圈和第二地感线圈之间是否存在邻道干扰现象进行监视。

另外,上述阈值调整模块,具体可以用于当监视模块监视到第一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则按照预先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阈值增幅,对目标增当频率阈值进行相应的增大处理。

除此之外,上述阈值调整模块,也可以包括时间获取单元、时间差值计算单元和阈值增大单元;其中,

时间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地感线圈的运作过程受到第二地感线圈干扰的情况下,获取目标车辆驶向第二地感线圈的过程中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开启时刻,得到相应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其中,第一地感线圈安置在第一闸门所在的一侧,第二地感线圈安置在第二闸门所在的一侧;

时间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差的绝对值,得到相应的时间差值;

阈值增大单元,用于确定出与时间差值对应的阈值增幅,并按照该阈值增幅,对目标增当频率阈值进行相应的增大处理。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监视到第一地感线圈由于受到第二地感线圈的干扰而产生误检测操作,则增大第一地感线圈对应的目标振荡频率阈值,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地感线圈实时感应的振荡频率需要处于更高的频率范围后才能启动相应的闸门,从而降低了第一地感线圈的探测灵敏度,由此可以降低车辆误检测事件的发生率。也即,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在低成本条件下消除地感线圈之间的邻道干扰的目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地感探测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装置。关于该装置的具体构造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地感线圈邻道干扰消除方法、装置以及地感探测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