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音圈绕制设备中的线圈加热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2930发布日期:2018-06-06 01:3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应用音圈绕制设备中的线圈加热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圈绕制设备,尤其涉及应用音圈绕制设备中的线圈加热温控装置,属于音圈绕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表等具备扬声器和受话器的电子设备,会涉及到音圈的搭载。

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更新对于电子设备的声学方面要求的提高,如更好的信噪比,更高的灵敏度等,目前声学的喇叭(扬声器和受话器)的装配精度的瓶颈来源于线圈的公差偏大,无法满足性能的进一步的提升。

音圈是由漆包线进行绕制成型的,音圈在绕制过程中,需要通过热风机将漆包线的漆包层熔化,在绕制过程中,熔化的漆包层相互之间产生粘结力。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单口热风机进行吹烘,众所周知,单点式的吹烘会使得音圈绕制中受热不均匀,影响到产品的合格率,另外,容易导致受热集中,产生局部地方熔化过渡的情况发生,直接导致音圈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音圈绕制过程中音圈受热不均匀的问题,提供应用音圈绕制设备中的线圈加热温控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应用音圈绕制设备中的线圈加热温控装置,设置于绕线单元的绕线治具外周,

包括环抱式加热机构和温度监控机构,

所述环抱式加热机构包括弧形风刀,所述弧形风刀的弧形风口位于所述绕线治具的外周,所述温度监控机构位于所述绕线治具旁侧,并且温度监控机构的测温端朝向所述绕线治具。

优选地,所述环抱式加热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弧形风刀升降的升降机构。

优选地,所述所述升降机构通过一横向支架与所述弧形风刀相连。

优选地,所述弧形风刀具有用于供绕线治具穿接线的缺口,所述缺口对应的圆心角≤90°。

优选地,所述弧形风刀的装配端上设有隔热套圈。

优选地,所述温度监控机构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 采用环抱式加热机构,使得音圈绕制时漆包层的受热均匀,粘结更平整,提高了音圈的合格率。

2. 具备升降机构,方便加热端远离音圈的绕制区域,提供音圈运载所需的工作空间。

3. 弧形风刀的缺口提供了穿接线及绕制的工作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加热温控装置中弧形风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加热温控装置中环抱式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加热温控装置中温度监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加热温控装置位于绕线单元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音圈绕制设备中的线圈加热温控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应用音圈绕制设备中的线圈加热温控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设置于绕线单元1的绕线治具2外周,包括环抱式加热机构3和温度监控机构4,环抱式加热机构3包括弧形风刀5,弧形风刀5的弧形风口位于绕线治具2的外周,温度监控机构4位于绕线治具2旁侧,并且温度监控机构4的测温端朝向绕线治具2。

具体地说明,通过该弧形风刀5能环抱绕线治具2,在绕线治具2进行绕制线圈时,弧形风刀5能将热风均匀喷射在绕线治具2四周,使得绕制中的音圈受热平均,漆包线的漆包层熔化程度一致,满足粘接的需求。

而温度监控机构4能实时监控绕线治具2的绕制环境温度,便于根据温度数据进行相应调控,满足音圈绕制的需求。

针对音圈绕制设备的应用场景需求,如图2所示,环抱式加热机构3包括用于驱动弧形风刀5升降的升降机构6。

具体地,由于音圈绕制完毕后,会通过抓取机构抓取或绕线单元本身水平移动,为了使得抓取或移动方便,能通过升降机构6使得弧形风刀5远离绕线治具2,给后期抓取或平移提供工作空间。

更细化地,升降机构6通过一横向支架7与弧形风刀5相连,如此设计能使得升降机构6设置于外侧,无需占用绕线单元设备上的空间。

如图1所示,弧形风刀5具有用于供绕线治具2穿接线的缺口8,缺口8对应的圆心角≤90°。绕线治具2在进行绕制音圈前,会由引线单元进行引线,为了便于引线单元的穿接线要求,在弧形风刀5上开设了缺口8,并且该缺口8不宜过大,该缺口弧段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90°即可,满足穿接线要求的同时能尽量喷射空间。

为了减小热能损失,在弧形风刀5的装配端上设有隔热套圈9。该隔热套圈9能减少热传递,节约能源。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温度监控机构4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无需接触即可监控绕线治具2的工作环境温度。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采用环抱式加热机构,使得音圈绕制时漆包层的受热均匀,粘结更平整,提高了音圈的合格率。具备升降机构,方便加热端远离音圈的绕制区域,提供音圈运载所需的工作空间。弧形风刀的缺口提供了穿接线及绕制的工作区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