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对准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1362发布日期:2018-07-20 22:1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对准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安防监控领域出现了激光夜视仪类的产品,激光照明走进人们的视野,不乏出现各种激光照明产品。很多厂家对激光照明的产品与摄像机的视场对准调节采取手动调节。事先都是在出厂前进行手动调节或者加固处理,可是往往在产品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振动、碰撞之类的问题,导致客户将设备安装到铁塔、线杆或者其他高处的安装平台上发现激光光斑不在视场的中央,就会出现监控画面不理想。

手动调节机构一般都在设备外壳上留有调节孔等,通过打开调节孔调节水平和俯仰方向使激光光斑位于视场中央。可是客户都是白天安装设备在高处,白天是没有办法在高处边安装边调节激光光斑(白天开激光看不见光斑),晚上如果再爬塔或者登高去调节光斑在视场中央,既费时费力又不安全,所以目前就需要一种既方便快捷调节又安全的电动调节机构,在后台通过按键或者摇杆发出控制命令带动水平和俯仰电机来调节激光光斑在监控画面视场中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对准调节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对准调节快速便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水平转动机构和俯仰转动机构;

水平转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的一端与底板活动连接,第一转轴上固设有第一蜗轮,中板的一端被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后与第一蜗轮固连,第一转轴一侧设有与第一蜗轮相配合的第一蜗杆,第一蜗杆通过第一固定座与底板相连,第一蜗杆与第一固定座活动连接,第一蜗杆的一端与位于底板上的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俯仰转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两端与两侧板活动连接,第二转轴上靠近其中一侧板的位置固设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的一侧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蜗杆,第二蜗杆通过第二固定座与该侧板相连,第二蜗杆与第二固定座活动连接,第二蜗杆的一端与位于该侧板上的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托板与第二转轴固连,两侧板与中板相连。

所述两侧板通过螺钉与中板相连。

所述托板通过螺钉与第二转轴相连。

所述第一蜗轮通过平键和螺钉与第一转轴相连。

所述第一蜗杆通过轴承与第一固定座相连。

所述第二蜗轮通过平键和螺钉与第二转轴相连。

所述第二蜗杆通过轴承与第二固定座相连。

所述中板的另一端设有弧形槽,与弧形槽对应的底板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自由端穿过弧形槽。

所述支撑柱的自由端设有螺纹,支撑柱的自由端穿过弧形槽后与螺母相连。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底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速电机(正反转)带动第一蜗杆转动,使第一蜗轮在水平面转动,从而使激光照明装置在水平面左右转动,通过第二减速电机(正反转)带动第二蜗杆转动,使第二蜗轮在竖直面转动,从而使激光照明装置在竖直面做俯仰运动,这样通过后台给第一减速电机和第二减速电机发出指令,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激光光斑调节到监控画面视场的中央。

2、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转动机构和俯仰转动机构均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结构,由蜗杆驱动蜗轮转动,不仅具有反向自锁的功能,无需额外配置锁止机构,减轻了设备的重量,大大降低了其维护成本,而且可实现激光照明装置的微调,保证了调整的精度。

3、支撑柱的自由端穿过弧形槽,使第一蜗轮带动中板在水平面转动时具有导向作用;支撑柱的自由端穿过弧形槽后与螺母相连,增加了中板的定位结构,从而使中板连接的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平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俯仰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能够清楚的展示其结构,省略托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水平转动机构,2、俯仰转动机构,3、激光照明装置;

1.1、底板,1.2、第一转轴,1.3、第一蜗轮,1.4、第一蜗杆,1.5、第一固定座,1.6、第一减速电机,1.7、中板,1.8、弧形槽,1.9、支撑柱,1.10、螺母;

2.1、第二转轴,2.2、侧板,2.3、第二蜗轮,2.4、第二蜗杆,2.5、第二固定座,2.6、第二减速电机,2.7、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平转动机构1和俯仰转动机构2。水平转动机构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1.2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底板1.1连接,第一蜗轮1.3通过平键和螺钉与第一转轴1.2相连。中板1.7的一端被第一转轴1.2的另一端穿过后与第一蜗轮1.3固连。第一转轴1.2一侧设有与第一蜗轮1.3相配合的第一蜗杆1.4,第一蜗杆1.4通过第一固定座1.5与底板1.1相连,第一蜗杆1.4通过轴承与第一固定座1.5相连,第一蜗杆1.4的一端与位于底板1.1上的第一减速电机1.6的输出轴相连。中板1.7的另一端设有弧形槽1.8,与弧形槽1.8对应的底板1.1上设有支撑柱1.9,支撑柱1.9的自由端穿过弧形槽1.8。支撑柱1.8的自由端设有螺纹,支撑柱1.9的自由端穿过弧形槽1.8后与螺母1.10相连。俯仰转动机构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转轴2.1,第二转轴2.1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两侧板2.2连接,第二转轴2.1上靠近其中一侧板2.2的位置固设有第二蜗轮2.3,第二蜗轮2.3通过平键和螺钉与第二转轴2.1相连。第二蜗轮2.3的一侧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蜗杆2.4,第二蜗杆2.4通过第二固定座2.5与该侧板2.2相连,第二蜗杆2.4通过轴承与第二固定座2.5相连,第二蜗杆2.4的一端与位于该侧板2.2上的第二减速电机2.6的输出轴相连。托板2.7通过螺钉与第二转轴2.1相连, 两侧板2.2通过螺钉与中板1.7相连。

使用时,激光照明装置3通过托板2.7上留有的安装孔,用螺钉紧固在托板2.7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速电机1.6(正反转)带动第一蜗杆1.4转动,使第一蜗轮1.3在水平面转动,从而使激光照明装置3在水平面左右转动,通过第二减速电机2.6(正反转)带动第二蜗杆2.4转动,使第二蜗轮2.3在竖直面转动,从而使激光照明装置3在竖直面做俯仰运动,这样通过后台给第一减速电机1.6和第二减速电机2.6发出指令,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激光光斑调节到监控画面视场的中央。

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转动机构1和俯仰转动机构2均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结构,由蜗杆驱动蜗轮转动,不仅具有反向自锁的功能,无需额外配置锁止机构,减轻了设备的重量,大大降低了其维护成本,而且可实现激光照明装置3的微调,保证了调整的精度。

支撑柱1.9的自由端穿过弧形槽1.8,使第一蜗轮1.3带动中板1.7在水平面转动时具有导向作用;支撑柱1.9的自由端穿过弧形槽1.8后与螺母1.10相连,增加了中板1.7的定位结构,从而使中板1.7连接的更加牢固。

为了防止超出调节范围及本调节装置与机壳相碰撞干涉等情况,可以在水平转动机构1和俯仰转动机构2上分别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杆和微动开关。例如,当激光照明装置3在水平面左右转动时,微动开关被限位杆压到,第一减速电机1.6立马断电,停止转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