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0368发布日期:2018-10-02 20:10阅读:206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声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



背景技术:

驻极体传声器一般分为振膜式和背极式,振膜式驻极体传声器是将极化的电荷附在膜片上,即膜片承担着两个功能,一个是振动传导声音,另一个是贮存极化电荷。薄的膜片有利于接收声波,厚的膜片有利于储存电荷。然而,事实上膜片无法同时满足这样的要求,只能在二者之中兼顾选择。因此,振膜式驻极体传声器通常音质偏低,稳定性也比较差;另外,因膜片只是一种电镀的塑料薄膜,又靠近外壳入音孔,极易受环境、脏污、温度等原因造成电荷流失从而影响灵敏度。

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是将极化的电荷附在背极板上,膜片只起到振动传导声音的功能,贮存极化电荷的功能转移给背极板承担。背极板一般采用不锈钢加覆耐高温膜,又完全密封在传声器内部,这样贮存在背极板上的电荷不易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等影响而产生变异,从而保证传声器的灵敏度处于稳定状态。由于在选择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的膜片时,不考虑其贮存电荷的能力,膜片完全可以选择音频特性好的材料而不受其他问题制约,从而提升了麦克风的音质效果。

现有技术中,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通常由背极板、铜环、塑环组成的一个三件套,再在三件套与膜片之间设置垫片,从而形成可以随膜片振动改变电容量的介质电容。由于背极板、铜环、塑环、垫片这四个部件的尺寸非常小,很难做到精度一致,而且组装时费时、组装后容易散落、不规整,导致在介质电容充电时很难保证电荷量的一致性,影响传声器的灵敏度。而且,由于塑环和垫片是塑胶材质,在传声器受温度影响时容易损坏,影响传声器的稳定性和频响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组装耗时、容易散落,以及灵敏度、稳定性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包括:

外壳,其底部开设有入音孔;

振膜部件,设于所述外壳底部且与所述入音孔相对设置;

一体式背极腔体,容纳于所述外壳内部且设于所述振膜部件上,以便与所述振膜部件之间夹设有气隙;以及

线路板,覆盖于所述一体式背极腔体上。

其中,所述振膜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金属件以及设于所述金属件上的膜片。

其中,所述一体式背极腔体包括:

金属腔体,具有凹槽,所述线路板与所述金属腔体电性连接;

绝缘层,覆于所述金属腔体的部分底部,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振膜部件接触;以及

驻极体薄膜,覆于所述金属腔体的底部,所述驻极体薄膜与所述振膜部件之间夹设有气隙。

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驻极体薄膜的厚度,所述绝缘层与所述驻极体薄膜的厚度差形成所述气隙。

其中,所述金属腔体的部分底部朝向所述振膜部件的方向延伸出环形凸起部,所述环形凸起部覆有与所述振膜部件接触的绝缘层。

其中,所述金属腔体的外侧壁覆有绝缘层,以隔绝所述金属腔体与所述外壳的接触。

其中,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所述电子元器件伸入所述凹槽。

其中,所述外壳的顶部边沿向内弯折形成限位部,所述线路板的边沿夹持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金属腔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通过容纳于外壳内部且设于振膜部件上的一体式背极腔体贮存电荷,不需要考虑振膜部件贮存电荷的能力,振膜部件的膜片可以选择音频特性好的材料,提升音质效果;另外,一体式背极腔体容易组装、保证了电荷量的一致性,提高灵敏度和稳定性。一体式背极腔体的金属腔体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背极板和铜环,一体式背极腔体的绝缘层和绝缘层能够分别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垫片和塑环,避免受到焊接温度的不利影响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一体式背极腔体与振膜部件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1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10包括:外壳100、振膜部件200、一体式背极腔体300、以及线路板400。

外壳10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材料,又如铝合金材料,又如铝镁合金材料。外壳100的底部开设有入音孔110,外壳100的顶部边沿向内弯折形成限位部120。

振膜部件200设于外壳100底部且与入音孔110相对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振膜部件200包括设于外壳100底部的金属件210以及设于金属件210上的膜片220,以使膜片220通过金属件210与外壳100电性连接。由于膜片220不需要贮存电荷,膜片220可以选用耐高温且轻薄的PPS材料,有利于提高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10的音质效果。

一体式背极腔体300容纳于外壳100内部且设于振膜部件200上,一体式背极腔体300的底部与振膜部件200之间夹设有气隙Ag。

线路板400覆盖于一体式背极腔体300上,线路板400上设有电子元器件410,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电子元器件4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阻、电容、场效应管等,从而起到信号进行处理、阻抗变换等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背极腔体300包括:金属腔体310、绝缘层321、以及驻极体薄膜330。其中,金属腔体310具有凹槽311,金属腔体310可以是通过冲压形成凹槽311。线路板400覆盖于金属腔体310的顶部,并且,线路板400与金属腔体310电性连接。为了提高线路板400装配后的稳定性,线路板400的边沿夹持于限位部120和金属腔体310之间。线路板400上的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可以伸入凹槽311内,有效降低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10的整体高度,有利于实现体积小型化。

绝缘层321覆于金属腔体310的部分底部,绝缘层321与振膜部件200的膜片220接触,绝缘层321起到将膜片220与金属腔体310电气隔离的作用。驻极体薄膜330覆于金属腔体310的底部,使得驻极体薄膜330通过金属腔体310与线路板400电性连接。

气隙Ag形成于驻极体薄膜330与振膜部件200的膜片220之间,至于气隙Ag的形成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绝缘层321的厚度大于驻极体薄膜330的厚度,基于此,绝缘层321与驻极体薄膜330的厚度差形成了气隙Ag。如图3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腔体310的部分底部朝向振膜部件200的方向延伸出环形凸起部312,环形凸起部312覆有与振膜部件200的膜片220接触的绝缘层321,由于环形凸起部312相较于金属腔体310的其他底部具有高度差,该高度差也可以形成气隙Ag。

为了防止金属腔体310装配于外壳100内时与外壳100发生电性接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腔体310的外侧壁覆有绝缘层322,绝缘层322起到隔绝金属腔体310与外壳100的电性接触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绝缘层321和绝缘层322可以是一并镀在金属腔体31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极式驻极体传声器10,通过容纳于外壳100内部且设于振膜部件200上的一体式背极腔体300贮存电荷,不需要考虑振膜部件200贮存电荷的能力,振膜部件200的膜片220可以选择音频特性好的材料,提升音质效果;另外,一体式背极腔体300容易组装、保证了电荷量的一致性,提高灵敏度和稳定性。一体式背极腔体300的金属腔体310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背极板和铜环,一体式背极腔体300的绝缘层321和绝缘层322能够分别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垫片和塑环,避免受到焊接温度的不利影响而损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