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及其固定壳注塑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0759发布日期:2018-12-25 20:46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及其固定壳注塑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的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全面屏的手机背光模组,以及该手机背光模组的固定壳注塑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全面屏手机引领着时尚的潮流。为实现手机的全面屏化,手机厂家均追求窄下边框,即:尽量减少背光下边框宽度,从而增大可视区的面积,减少不发光区域的占比。

如图1所示,背光下边框宽度为A,光源到可视区的距离为B,光源灯槽宽度为C,光源后档位宽度为D,A为B、C和D的距离之和;VA以下为不发光区域,。为了实现手机的窄下边框,需要最大化地减少背光下边框宽度A,从前述可知,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减少B、C和D的范围来达到目的。但是,若过于减少B,会对手机屏的显示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而C是由使用的光源灯宽度和装配间隙决定,无法做小,因而只能通过最大化地减少D来实现窄下边框。现有技术中,手机背光模组通常采用普通LED作为光源,背光下边框宽度A较大,光源后档位宽度D通常为0.65mm以上(包括固定壳厚度),不发光区域占比较大,无法满足全面屏的窄下边框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不发光区域占比较小的背光模组,通过最大化地减少光源后档位宽度D的方式来达到手机窄下边框的需求,为实现手机的全面屏化奠定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手机背光模组,该手机背光模组通过最大化地降低光源后档位宽度D,能够做到D仅为0.20mm(包括0.1mm的固定壳厚度),从而有效地缩减了背光下边框宽度,达到实现手机窄下边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创造的目的: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包括固定壳以及安装于固定壳上的光学元件和光源部件,所述光源部件装设于固定壳的底边处,而固定壳底边处设有用于辅助安装光源部件的凸起件,并且固定壳上光源部件的后档位宽度为0.20mm~0.60mm;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增光片,所述反射片通过与凸起件的连接作用而安装于固定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部件包括相连接的光源和灯条,而所述的灯条粘合设置于凸起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件为多个,多个凸起件均布于固定壳底边处,所述光源设置于相邻凸起件的间隙中。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上设有胶垫,所述胶垫位于与固定壳底边相对的固定壳顶边处和/或固定壳的两侧边。设置胶垫的目的是:起到缓冲作用,以减少震动对手机内部重要部件的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的光源元件还包括遮光片,所述的遮光片设置于增光片上,并且遮光片上与所述凸起件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遮光区。也可根据实际产品需求,在遮光片的两侧边及顶边处均设置相应的遮光区。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壳为金属壳体,凸起件为塑料结构,所述固定壳与凸起件为注塑一体成型。一般固定壳为铁质。

进一步的,注塑时,各个所述的凸起件分别对应一个独立的注塑流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分段式进胶结构,可以将胶位实际宽度做到极限窄0.1mm(除去固定壳0.1mm的厚度),还能避免出现进胶不均匀、胶与固定壳分离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固定壳注塑成型装置,适用于手机背光模组的固定壳(底边处均布有辅助安装光源部件的多个凸起件)一体化成型,该装置包括相互匹配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后模上设有用于放置固定壳的容置腔,容置腔上与固定壳底边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个胶位,各个胶位分别对应一个独立的进胶流道,每个进胶流道均设有独立的注塑口;所述前模上设有多个与凸起件相适配的注塑槽,闭合前、后模后,各个注塑槽与固定壳贴合形成凸起件注塑型腔,各个凸起件注塑腔与后模上的进胶流道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的容置腔上与固定壳两侧边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布有多个进胶位。这样的设计适用于两侧边具有边框的手机背光模组,其遮光片上固定壳两侧边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遮光区,其中,这些进胶位分别对应一个独立的进胶流道,但各个进胶流道可共用一个注塑口或分别设置独立的注塑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容置腔上与固定壳顶边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布有多个进胶位。这样的设计适用于三边均具有边框的手机背光模组,其遮光片上固定壳两侧边及顶边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遮光区,其中,这些进胶位分别对应一个独立的进胶流道,但各个进胶流道可共用一个注塑口或分别设置独立的注塑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背光模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D的最窄宽度0.65mm(包括铁壳厚度0.1mm),光源后档位宽度D减少了225%,为极限窄宽度0.20mm(包括铁壳厚度0.1mm),从而极大地缩减了手机背光下边框宽度A,有效地减少了不发光区域的占比,达到实现手机窄下边框的目的,为实现手机全面屏提供了技术基础;

2、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背光模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

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机背光模组的固定壳注塑成型装置,采用分段式进胶的方式,各个胶位对应独立的注塑流道和注塑口,使得能够在固定壳的底部边缘处注塑形成凸起件,并且有效地避免了出现脱胶、断胶、胶分布不均匀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手机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三边均有边框的手机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铁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中实施例二中注塑成型装置的爆炸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注塑成型装置前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铁壳,11-塑料凸起件,2-光学元件,21-反射片,22-导光板,23-扩散片,24-第一增光片,25-第二增光片,26-遮光片,3-光源部件,31-灯条,32-LED灯源,4-前模,41-注塑槽,5-后模,51-容置腔,52-进胶流道,53-浇口。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做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边均有边框的手机背光模组,其能够实现手机边框的极窄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机背光模组包括铁壳1、光学元件2以及光源部件3,而光学元件2和光源部件3均设置于铁壳上。光学元件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21、导光板22、扩散片23、第一增光片24、第二增光片25和遮光片26。

如图3所示,铁壳1的底部边缘处均布有多个塑料凸起件11,而塑料凸起件11和铁壳1为注塑一体成型。塑料凸起件11注塑成型过程为:将铁壳1放置于注塑模具内,闭合前、后模后,铁1壳底部的边缘处(塑料凸起件11的位置处)形成多个彼此独立的注塑型腔,相应地,各个注塑型腔分别对应一个独立的注塑口和注塑流道;注塑时,从各个注塑口注入熔融胶体,再经由各个注塑流道进入各个注塑型腔,胶体冷却后,则在铁壳1上形成多个塑料凸起件11,相邻塑料凸起件11之间的间隙相等,以保证光源分布的均匀性。此外,铁壳1的顶部和两侧边缘处均设有胶垫,能够为内部重要部件提供缓冲作用,有效地减少因剧烈震动带来的损害。

光学元件2中反射片21的一边设有与铁壳1上的塑料凸起件11相适配的缺口221,相应地,各个缺口221之间的间隙等距,各个塑料凸起件11能够和与之相对应的缺口221匹配卡接,从而使得反射片21被固定于铁壳1上。在反射片21的上方设有导光板22,导光板22上依次设有扩散片23、第一增光片24、第二增光片25和遮光片26,增光片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自行选择;遮光片26上对应塑料凸起件11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遮光区,其上对应铁壳1顶部和铁壳1两侧的胶垫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二遮光区、第三遮光区和第四遮光区,从而有效地保证手机四周不会发生漏光的现象,有效地提升产品的品质。

光源部件3包括相连接的灯条31和LED灯源32,其中,灯条31通过粘合设置于塑料凸起件11上,从而与卡接于塑料凸起件11上的反射片21配合,从而使得光源能够在预设的通道内顺利地进行传播。灯条31与塑料凸起件11的表面粘接后,将灯条上的LED灯源32放置于相邻塑料凸起件11的间隙中;遮光片25能够与粘贴在塑料凸起件11上的灯条31相互贴合。上述设计的优点是:一方面能够确保背光模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减薄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光源后档位宽度D做到了极限窄,为0.20mm(包括铁壳的厚度为0.1mm),相较于现有技术(如图4所示,D为0.65mm),将光源后档位宽度D缩减了至少225%,从而最大化地减少了手机背光下边框宽度A,有效地增大了可视区的面积、减少了不发光区域的占比,实现手机的窄边框化、全面屏化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实际手机产品的生产需求,自行选择手机的背光模组为三边均有边框、两侧边无边框或三边均无边框型式。对应地,若选择两侧边无边框型式,则遮光片上毋需设置第三遮光区和第四遮光区;若选择三边均无边框型式,则遮光片上毋需设置第二遮光区。此外,胶垫也可依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是否设置于手机背光模组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背光模组的固定壳注塑成型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实施例一中三边均有边框的手机背光模组中铁壳1和塑料凸起件11的一体化成型。该装置为注塑成型模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优点。

如图4所示,本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前模4和后模5,其中,后模5上开设有与铁壳1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容置腔51,容置腔51四周均设有注塑流道52;容置腔51内与铁壳1四条边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个浇口53,各个浇口53分别对应一个独立的进胶流道52,并且每个进胶流道52均设有独立的注塑口。如图5所示,前模4上设有若干个注塑槽41,闭合前、后模后,各个注塑槽41与铁壳1紧密贴合从而形成凸起件注塑型腔,各个凸起件注塑腔与容置腔51内的浇口53一一对应,进而与后模5上的进胶流道52一一对应。

注塑成型过程为:首先,将铁壳1放置于注塑模具内,然后闭合前、后模,前模的注塑槽41与铁壳1紧密贴合形成凸起件注塑型腔;注塑时,从各个注塑口注入熔融胶体,经由对应的各个进胶流道52和浇口53进入相应的注塑型腔内;注塑完成后,等待胶体冷却,冷却后的胶体在铁壳1上形成塑料凸起件11,最后开模取出产品。

本实施例的住宿模具采用分段式进胶结构的设计,可将光源后档位宽度D做到极限窄,即为0.20mm(包括铁壳的厚度为0.1mm),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手机背光模组下边框宽度;此外,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胶铁分离、进胶不均匀等现象,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了产品质量,有利于节约生产资源、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