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挥箱装置以及损管应急指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066发布日期:2018-12-07 22:2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挥箱装置以及损管应急指挥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损管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挥箱装置以及损管应急指挥箱。



背景技术:

损管系统是舰船生命力的保障系统,目前急需一种在损管作业现场提供可靠的保障平台,以解决损管作业时沟通不便,克服由于船体屏蔽作用造成的对讲功能失效而损管现场和损管站无法联络的弊端。因此急需一种能够便于损管作业时,上级指挥员与现场作业人员可以协同作业,保证损管作业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使得指挥员更好地了解现场情况,把握全局以及更有效率的推进作业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挥箱装置,该指挥箱装置可以保证指挥人员与损管队员实时沟通,使得指挥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场情况,把握全局,更有效率的推进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上述损管应急指挥通讯方法的指挥箱装置,该指挥箱装置包括有多个位于损管作业现场的多功能损管头盔、一台位于损管作业现场的损管现场指挥箱以及一台位于指挥现场的指挥部位指挥箱,其中多个所述多功能损管头盔与损管现场指挥箱之间通过无线进行通信相连,所述损管现场指挥箱于指挥部位指挥箱之间通过光纤相连。

进一步,连接在所述损管现场指挥箱和指挥部位指挥箱之间的光纤为通过直接便捷快插或预埋的形式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有消防集中控制平台,其中所述消防集中控制平台与所述指挥部位指挥箱之间通信相连。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在上述指挥箱装置中的损管应急指挥箱,所述损管应急指挥箱包括有箱体、加固机和衬板,所述加固机和衬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里,所述衬板上安装有操作按钮、指示灯以及光纤插头,其中所述加固机上配备有视频通信模块和语音通信模块。

进一步,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便于光纤连接安装的光纤航插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可以保证指挥人员与损管队员实时沟通,以便使得指挥人员能够更好地直接了解损管作业现场的情况,把握全局,更有效率的推进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指挥箱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损管应急指挥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多功能损管头盔,2-损管现场指挥箱,3-指挥部位指挥箱,4-消防集中控制平台,5-箱体,6-加固机,7-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方案是针对目前在损管作业现场情况下,由于船体屏蔽作用造成的对讲功能失效而损管现场和损管站无法联络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损指挥箱装置以及损管应急指挥箱,该指挥箱装置可以保证指挥人员与损管队员实时沟通,使得指挥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场情况,把握全局,更有效率的推进作业。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损管应急指挥通讯方法的指挥箱装置,该指挥箱装置包括有多个位于损管作业现场的多功能损管头盔1、一台位于损管作业现场的损管现场指挥箱2以及一台位于指挥现场的指挥部位指挥箱3,其中多个上述多功能损管头盔1与损管现场指挥箱2之间通过无线进行通信相连,损管现场指挥箱2于指挥部位指挥箱3之间通过光纤相连。此外,为了具备更好的应对损管作业现场可能发生的应急情况,本实施例中的指挥部位指挥箱3还与消防集中控制平台4通信相连,也便于指挥人员及时有效的做出决策。

在实际工作中,损管现场指挥箱2放置在损管作业现场,指挥部位指挥箱3放置在指挥台,上述两台指挥箱之间通过光纤进行通信连接,达到在指挥显示系统进行实时观测现场情况,使得损管站指挥人员与损管作业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下达作业指示命令。

损管现场指挥箱2和指挥部位指挥箱3之间的光纤可以通过便携快插的方式实现传输,也可以通过预埋的方式满足传输应用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可灵活根据作业环境进行选择性安装。

参见附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损管应急指挥箱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损管现场指挥箱2和指挥部位指挥箱3都是采用附图2中的损管应急指挥箱结构。本实施例的损管应急指挥箱包括有箱体5、加固机6和衬板7,加固机6和衬板7固定安装在箱体5里,衬板7上安装有操作按钮、指示灯以及光纤插头,其中加固机6上配备有视频通信模块和语音通信模块。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箱体5上对应设置有相应的密封以及防潮防火措施,例如通过安装有相应的密封圈、防火材料等保护措施,在此就不做过多说明。

为了便于光纤与损管应急指挥箱之间能够快速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损管应急指挥箱其上的箱体5上设置有便于光纤连接安装的光纤航插结构。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本方案的上述结构,可以保证指挥人员与损管队员实时沟通,以便使得指挥人员能够更好地直接了解损管作业现场的情况,把握全局,更有效率的推进作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