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3347发布日期:2021-01-08 11:2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广,智能手机的需求量也大幅提高,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整个手机结构中,中板是最重要的一种配件,随着手机集成度的增高,对手机的安装质量越来越高。传统的手机是通过外壳盖合加螺丝固定的方式组装,该种方式如手机不小心摔地上容易造成手机螺丝紧固地方应力集中,造成手壳体破损的可能。

传统手机配件直接固定在主板上,然后通过螺丝固定,这种方式由于手机有很多配件,因此需要在中板上设置很多的安装孔,安装复杂。

随着手机性能的提升,手机的散热成了制约手机性能的关键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对手机的散热。

手机的麦克风上有孔,为容易进水的部位,此外,手机的按键为使用频繁的按键,且容易受到水的影响,因此两处的防水都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其结构安装严密,避免了应力集中,且散热和防水效果更好,手机配件安装简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包括

侧边,该侧边包括左侧边、右侧边、上侧边、下侧边,侧边设置有按键槽和扣合装置;

中板主体,中板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手机配件的配件安装槽、安装孔、走线槽;侧边与中板主体组合成镁合金手机中板;

薄膜,包括正面薄膜和背面薄膜,正面薄膜贴合在中板主体的正面,背面薄膜贴合在中板主体的背面的中部;

弹性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弹性缓冲装置和第二弹性缓冲装置,该第一弹性缓冲装置安装在中板主体背面的右下方,该第二弹性缓冲装置安装在中板主体的左侧;

配件安装件,安装在中板主体,手机的配件通过该配件安装件安装在镁合金手机中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扣合装置有咬合齿,该咬合齿为矩形齿、梯形齿、圆弧齿之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正面薄膜为石墨散热膜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背面薄膜为金属散热膜。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为塑胶弹性体,可密封地安装在所述配件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第一弹性缓冲装置是用于缓冲电路器件的封闭和防水的环状体,

第二弹性缓冲装置是为手机按键提供弹力的条状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配件安装件为适应手机配件而定制的安装件,可将手机配件安装在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上。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侧边上设置有若干柱状的定位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的侧边设置有扣合装置,手机的外壳通过其上设置的扣合装置后进行安装使得手机的整体性更高,避免了直接螺丝固定造成的应力集中。

安装槽、安装孔、走线槽的设置使得手机的各部件可以在各自所属的位置进行安装,因此集成度高,安装时候方便。

石墨散热膜具有极佳的导热系数:700-1300w/(m-k)(相当于铜的2到3倍,铝的3到5倍),散热效果更好。

塑胶弹性体制作而成弹性缓冲装置,由于具有弹性,因此安装时候密封,防水的效果更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正面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背面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扣合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定位件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侧边11、左侧边

12、右侧边13、上侧边

14、下侧边15、按键槽

20、扣合装置21、矩形齿

22、梯形齿23、圆弧齿

30、中板主体31、配件安装槽

32、安装孔33、走线槽

40、薄膜41、正面薄膜

42、背面薄膜50、弹性缓冲装置

51、第一弹性缓冲装置52、第二弹性缓冲装置

60、配件安装件61、定位件

70、正面71、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通过在侧边设置扣合装置使得手机的结构安装严密,解决了传统手机通过外壳盖合加螺丝固定的方式组装造成应力集中的问题。

手机的配件都安装在各自归属的位置,因此安装起来更简单,集成度更高。

石墨散热膜和金属散热膜使得手机散热更好,为手机进一步提升性能提供了空间。

弹性缓冲装置使得手机的防水效果更好,且第二弹性缓冲装置为手机按键提供了弹力。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包括

侧边10,该侧边10包括左侧边11、右侧边12、上侧边13、下侧边14,侧边10设置有按键槽15和扣合装置20;中板主体30,中板主体30上设置有安装手机配件的配件安装槽31、安装孔32、走线槽33;侧边10与中板主体30组合成镁合金手机中板;薄膜40包括正面薄膜41和背面薄膜42,正面薄膜41贴合在中板主体30的正面70,背面薄膜42贴合在中板主体30的背面71的中部;弹性缓冲装置50,包括第一弹性缓冲装置51和第二弹性缓冲装置52,该第一弹性缓冲装置51安装在中板主体30背面71的右下方,该第二弹性缓冲装置52安装在中板主体30的左侧;配件安装件60安装在中板主体30,手机的配件通过该配件安装件60安装在镁合金手机中板。侧边10与中板主体30组合成镁合金手机中板,使得手机壳体可以安装所述在镁合金手机中板。侧边10设置有按键槽15可用于安装手机的按键。例如手机的电源键,音量键和sim卡等。扣合装置20用于和手机的外壳结合组装,采用该种组装方式使得手机的外壳安装的更加结构安装严密,避免了只有螺丝固定造成应力集中。中板主体30上设置配件安装槽31、安装孔32、走线槽33,用于手机配件的安装和走线。因此每个手机配件都有各自的安装位置,使得手机配件集成度高,安装的工序简单。正面薄膜41贴合在中板主体30的正面70,背面薄膜42贴合在中板主体30的背面71的中部,两者同时对手机进行散热,因此双面散热效果更好。第一弹性缓冲装置51安装于中板主体30背面71的右下方的配件安装槽31,安装第一弹性缓冲装置51后该配件安装槽31具有防水密封的效果,保护了手机配件。第二弹性缓冲装置52后使得手机按键获得了弹力,另外使得手机按键也具有了防水的效果。手机具有很多的配件,通过配件安装件60安装手机配件,使得手机配件安装更换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扣合装置20有咬合齿,该咬合齿为矩形齿21、梯形齿22、圆弧齿23之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矩形齿21、梯形齿22、圆弧齿23与另一边的齿安装后具有限位安装的功能,安装后位置固定,不会移动。采用多种组合的时候,安装的效果更好,结构更加密实,且不需要用螺丝即可固定,因此避免了螺丝固定而产生的应力集中。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正面薄膜41为石墨散热膜,石墨散热膜具有极佳的导热系数:700-1300w/(m-k)(相当于铜的2到3倍,铝的3到5倍),因此散热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背面薄膜42为金属散热膜。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使得散热更快。金属具有屏蔽电磁波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电磁对线路和设备的干扰。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弹性缓冲装置50为塑胶弹性体,可密封地安装在所述配件安装槽31。配件安装槽31配合弹性缓冲装置50安装后使得该配件安装槽31具有防水和密封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第一弹性缓冲装置51是用于缓冲电路器件的封闭和防水的环状体。环状体适配了手机的配件安装槽31,密封防水效果更好。

第二弹性缓冲装置52是为手机按键提供弹力的条状体。弹性的条状体适配了手机的按键槽15,且为手机按键提供了弹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配件安装件60为适应手机配件而定制的安装件,可将手机配件安装在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上。定制的安装件能适应手机配件安装,另手机配件安装的时候更加方便直接通过安装件安装在手机上,此外定制的安装件也使得更换手机配件的时候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所述侧边10上设置有若干柱状的定位件61。定位件61能在安装的时候先定位,然后扣合,这种安装方式使得安装的时候更加准确,不会扣合的时候位置错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通过在所述一种压铸成型的镁合金手机中板的侧边10设置扣合装置20使得手机的结构安装严密,解决了传统手机通过外壳盖合加螺丝固定的方式组装造成应力集中的问题。

此外,手机的配件都安装在各自归属的位置,因此安装起来更简单,集成度更高。

还有,石墨散热膜和金属散热膜使得手机散热更好,为手机进一步提升性能提供了空间。

其次,弹性缓冲装置50使得手机的防水效果更好,且第二弹性缓冲装置52为手机按键提供了弹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