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757351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记录了经压缩的运动图象的主图象数据、字幕等的副图象(subpicture)数据、声音数据等的记录媒体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涉及副图象再生控制方法及装置。
在现有的磁带录象机、LD(激光盘)再生装置中,再生图象的情况下,也可能要再生字幕,但是,显示在屏幕上的字幕被不可分地与主图象记录在一起。
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开发出了一种这样的系统,即把运动图象数据、声音数据、副图象数据(例如字幕数据)进行压缩,并记录在小型高密度盘(直径约12cm)上,而且在声音和字幕上附加有记录有多种不同的语言,在再生时,能够任意选择所希望的语言的声音、字幕进行再生。以下把这种光盘称之为DVD。
这里,副图象数据是由扫描宽度方式进行压缩而单元化了的数据,进一步把该副图象数据单元分割成多个块而被分组,然后记录在盘上。在副图象数据单元中必须有决定对该副图象数据进行解码并显示在画面上的图象的颜色的色代码指令、决定和主图象的对比度的指令、设定色度变化和对比度变化的指令以及决定显示区域的指令。这些指令均称之为显示序列控制数据。
可是,在上述的这种光盘再生装置中,还希望有各种特殊的再生功能。作为特殊的再生功能,有静止画面再生、正向慢放再生、暂停再生、正向快放再生、反向快放再生等。
如上所述,在光盘再生装置中,希望有特殊再生功能,就必须进行再生数据的解码处理的时间管理。即必须有涉及何时对从光盘中读取出来的再生数据(分组(packet))进行解码并输出的时间管理。特别是,例如在记录有图象的DVD上,除主图象之外还记录有各种语言的副图象(字幕),用户能够用再生装置自由地进行字幕语言的选择。
在这种光盘的普通的再生中,切换为例如静止画面再生或慢放再生的情况下,进行把上述副图象与主图象同步地再生出来的时间管理是极为困难的。而且,在这种光盘的普通的再生中,切换为例如正向快放或反向快放的情况下,进行把上述副图象与主图象同步地再生出来的时间管理也是极为困难的。
这是因为主图象和副图象被独立地分组化后进行记录,用各自独立的解码器进行解码分组。另外,关于副图象,是设计成在解码时把规定数的分组汇集起来,构成完整的图象单元时才能够开始稳定地进行再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数据再生控制装置及方法,使得在再生分别以不同的压缩方式记录在独立的分组中的第一和第二图象数据时,例如再生主图象和副图象时能够容易地实现相互的同步。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数据再生控制装置及方法,使得在特殊再生中,把第一图象例如主图象设为再生状态,而能够任意地再生或掩盖第二图象例如副图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及方法,使得在特殊再生分别以不同的压缩方式记录在独立的分组中的主图象和副图象时能够稳定地再生副图象。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在本发明的装置中,设置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data unit)生成装置、解码处理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和定时器控制装置;所述主定时器对内装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数据单元生成装置通过至少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和包含在数据包(pack)包头内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取入并生成数据单元;解码处理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数据单元的解码;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显示由所述解码处理装置解码过的数据;定时器控制装置在静止画面或间断显示等特殊再生动作模式下进行图象显示时,在至少具有输入到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系统时钟关断控制期间并转移到普通再生模式的情况下,用最新取入的数据包的所述系统时钟基准(SCR)再设定所述主定时器。
即使特殊再生时定时器的计数值产生误差,用上述的装置也能在切换为普通再生时恢复到正确的计数值。另外,由于在数据单元更新时,副定时器被诸零,所以如果主定时器正确,数据单元的切换也就正确,副定时器就正确。
另外,所述显示控制装置设置有显示序列控制装置,所述显示序列控制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内的显示序列时间标志和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序列时间标志的情况下,根据序列控制数据来控制由所述解码装置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即使所述系统时钟基准(SCR)能够进行再设定,所述定时器控制装置也维持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动作。
这样,由于副定时器的计数动作被维持,所以,即使在由特殊再生切换为普通再生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执行副定时器的序列控制。
本发明的方法是用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装置和显示控制装置;所述主定时器对内装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数据单元生成装置通过至少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和包含在数据包的包头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取入并生成数据单元;解码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数据单元的解码;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显示由所述解码装置解码过的数据;该方法在静止画面或间断显示等特殊再生动作模式下进行图象显示时,在至少具有输入到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定时计数用时钟关断控制期间并转移到普通再生模式的情况下,定时器控制装置用最新取入的包的所述系统时钟基准(SCR)再设定所述主定时器。
另外,所述显示控制装置使用显示序列控制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内的显示序列时间标志和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序列时间标志的情况下,根据序列控制数据来控制由所述解码装置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即使所述系统时钟基准(SCR)能够进行再设定,所述定时器控制装置也维持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动作。
即使特殊再生时定时器的计数值产生误差,上述的方法也能在切换为普通再生时恢复到正确的计数值。另外,由于在数据单元更新时,副定时器被诸零,所以如果主定时器正确,数据单元的切换也就正确,副定时器就正确。另外,由于维持副定时器的计数动作,所以,即使在由特殊再生切换为普通再生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执行副定时器的序列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装置设置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和强制解码控制装置;所述主定时器对内装系统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数据单元生成装置通过至少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和包含在数据包的包头内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取入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并生成数据单元;解码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进行该数据单元的解码,在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不足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不进行该数据单元的解码,维持该数据单元前被解码的数据单元的解码;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显示由所述解码处理装置解码过的数据;所述强制解码控制装置强制性地把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作为规定值,并强制性地控制所述解码处理装置的解码。
按照上述装置,即使处于未正常保持PTS和定时器的关系的状态,也能够任意地设定对副图象进行解码还是掩盖副图象。
本发明装置的特征在于,进行控制以使在取入到所述数据单元生成装置的所述分组是快进动作时从记录媒体取入的分组时,所述强制解码控制装置强制性地把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作为最小值,并由所述解码处理装置进行解码。
这样,即使在普通再生或正向(或反向)快放中,也能显示副图象。另外,即使在普通再生或正向(或反向)快放中,也能禁止显示副图象。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用本发明的另外的装置,在对副图象进行解码并控制其显示定时的副图象解码器中,在快放等的特殊再生模式的状态下,对作为后面的解码用的按规定构成正在结束副图象单元的数据进行解码,在没有正在结束的数据的情况下,对当前解码中的数据进行解码。
按照本发明,在快放等的特殊再生时,判定所传送来的多个新的数据单元中的正在结束的最初的数据单元,并对该最初的数据单元进行解码,直到传送后面的多个新数据单元为止,一直维持所述最初的数据单元的解码。
按照本发明,在切换为无缝再生等的情况下,如果所传送来的新数据单元的显示时间标志(PTS)低于当前解码中的数据单元的PTS与显示控制序列开始时间的和,就维持当前解码中的数据单元的解码。
用上述的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副图象的再生,并能够再生作为与主图象良好对应的副图象。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光盘的说明图。
图2是上述光盘上记录的逻辑格式即卷空间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上述卷空间中的视频管理器(VMG)和视频标题组(VTS)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上述视频对象组(VOBS)与数据元(Cell)的关系以及数据元(Cell)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上述视频对象与数据元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按照程序链(PGC)控制数据元再生顺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视频标题组(VTS)中的视频标题组信息(VTSI)的说明图。
图8是一个数据包和分组的结构例。
图9是导引数据包(NV-PCK)的说明图。
图10是图象控制信息(PCI)的一般信息的说明图。
图11是数据检索信息(DCI)的一般信息的说明图。
图12是无缝再生信息的说明图。
图13是无缝角度信息的说明图。
图14是更详细地表示数据检索信息内的地址信息的说明图。
图15是同步信息的说明图。
图16是视频对象单元的说明图。
图17是音频流的说明图。
图18是副图象单元的说明图。
图19是同一个副图象单元的说明图。
图20是同一个副图象单元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副图象单元的连续结构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副图象单元的显示定时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副图象单元头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4是副图象显示控制序列表的说明图。
图25是同一个副图象显示控制序列表的说明图。
图26是副图象显示控制指令的说明图。
图27是同一个副图象显示控制指令的说明图。
图28是副图象显示控制指令内容的说明图。
图29是扫描宽度压缩规则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进行扫描宽度压缩了的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1是涉及本发明的再生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上述再生装置的菜单再生动作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同一个再生装置的标题再生动作的流程图。
图34是表示同一个再生装置的快放动作的流程图。
图35是表示同一个再生装置的静止再生动作的流程图。
图36是表示同一个再生装置的定幅送进再生动作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同一个再生装置的慢放动作的流程图。
图38是同一个再生装置的副图象解码器的结构图。
图39是表示上述副图象解码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0是表示副图象与基准定时器的关系的图。
图41是表示定幅送进再生时的副图象解码器动作的流程图。
图42是表示慢放时的副图象解码器动作的流程图。
图43是表示快放时的副图象解码器动作的流程图。
图44是表示副图象单元的存储器取入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5是取入存储器中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处理的说明图。
图46是说明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47是说明进行快放时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48是说明同一个进行快放时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处理的图。
图49是说明无缝再生中的角度切换时的副图象单元的时间管理的说明图。
图50是说明无缝再生中的角度切换时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处理的图。
图51是说明无缝再生中的角度切换时副图象单元的存储器取入动作的图。
图52是说明无缝再生中的角度切换时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处理的其他例的图。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说明在信息记录媒体上记录有什么样的数据。
图1概略地示出作为信息记录媒体的一例的光盘100的记录数据结构。该光盘100例如是单面具有5G字节的存储容量的双面贴合盘,从盘内周侧的导入区到盘外周侧的导出区之间配置有多条数据光迹。各光迹由多个逻辑扇区构成,在各个扇区上存储着各种信息(适宜于压缩的数字数据)。
图2表示的是图1的光盘100的卷空间。
如图2所示,卷空间由卷及文件结构区、DVD视频区和其他区域构成。在卷及文件结构区中记述着UDF跨接结构,即使用规定标准的计算机也能读取它的数据。DVD视频区具有视频管理器(VMG)和视频标题组(VTS)。视频管理器(VMG)和视频标题组(VTS)分别由多个文件构成。视频管理器(VMG)是用来控制视频标题组(VTS)的信息。
图3更详细地表示了视频管理器(VMG)和视频标题组(VTS)的构成。
视频管理器(VMG)具有作为控制视频标题组等的控制数据的视频管理器信息(VMGI)和作为菜单显示用数据的视频对象组(VMGM-VOBS),还具有备份用的视频管理器信息(VMGI)。
视频标题组(VTS)中包含有作为控制数据的视频标题组信息(VTSI)、作为菜单显示用的数据的视频对象组(VMGM-VOBS)以及图象显示用的视频对象组即视频标题组用的视频对象组(VTSTT-VOBS)。还包含有备份用的视频标题组信息(VTSI)。
另外,图象显示用的视频对象组(VTSTT-VOBS)由多个数据元(Cell)构成,各数据元上都附加有数据元ID号。
图4中表示了上述视频对象组(VOBS)与数据元的关系,还分层次地表示了数据元的内容。在进行DVD的再生处理时,图象状态的选择(场景变化、角度变化、情节变化等)或特殊再生就以数据元或其下位层次的视频对象单元(VOBU)为单位进行处理。
首先,视频对象组(VOBS)由多个视频对象(VOB-IDN1~VOB-IDNj)构成。一个视频对象进一步由多个数据元(C-IDN1~C-IDNj)构成。一个数据元再由多个视频对象单元(VOBU)构成。而一个视频对象单元(VOBU)由一个导引数据包(NV-PCK)、多个音频数据包(A-PCK)、多个视频数据包(V-PCK)以及多个副图象数据包(SP-PCK)构成。
导引数据包(NV-PCK)主要是用作进行所属的视频对象单元内的数据的再生显示控制的控制数据和进行视频对象单元的数据检索用的控制数据。
视频数据包(V-PCK)是主图象信息,按照MPEG标准进行压缩。相对于主图象,副图象数据包(SP-PCK)是具有辅助内容的副图象信息。音频数据包(A-PCK)是声音信息。
图5表示了视频对象(VOB)与数据元的关系。图5(A)表示的例子是一个标题(例如图象的场景)连续状态的分组排列,连续地再生分组内的数据元。对应于此,图5(B)表示的是记录了多场景的情况下的数据元排列的例子。即在DVD中,决定也可以记录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同时进行的事件的图象的方案。例如在棒球电影的情况下,同时得到从背网里面拍摄球场整体的图象和放大了裁判的面孔的图象,并把各自的图象分割为多个单元,再把它们交错地记录在信息光迹上。图5(B)的例子表示把两个场景分割为单元再把各数据单元进行交错的例子。当再生这样的光盘的情况下,任意一方的的数据单元都被跳跃式地取得,再进行再生。由用户的操作来决定选择哪一个场景,而且,当附加有优先顺序而不存在用户选择的情况下,再生优先度高的一方。
图6中表示了由程序链(PGC)来控制上述的数据元(Cells)的再生顺序的例子。
作为程序链(PGC),为了能够设定各种数据元的再生顺序,准备有各种程序链(PGC#1、PGC#2、PGC#3…)。因此,通过选择程序链来设定数据元的再生顺序。
把执行所记述的程序#1~程序#n的例子表示作为程序链信息(PGCI)。所图示的程序成为按顺序号指定视频对象组(VOBS)内的#s以后数据元的内容。
图7示出了视频标题组(VTS)中的视频标题组信息(VTSI)。在视频标题组信息(VTSI)中,记述有视频标题组程序链信息表(VTS-PGCIT)。因此,在再生一个视频标题组(VTS)内的视频对象组(VOBS)时,利用用户从由视频标题组程序链信息表(VTS-PGCIT)所提示的多个程序链中选择的程序链。
除此之外,在VTSI中记述有以下的数据VTSI-MAT是视频标题组信息的管理表,记述有该视频标题组中存在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各信息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VTS-PTT-SPRT是视频标题组部分副标题检索指针表,其中记述有标题的入口点等;VTS-PGCI-UT是视频标题组菜单程序链信息单元表,其中记述有用各种语言记述的视频标题组的菜单,因此,用菜单能够确认记述着什么样的视频对象组以及记述着能够用什么样的再生顺序进行再生;VTS-TMAPT是视频标题组时间映像(map)表,在该表中记述有在程序链内管理VOBU的记录位置的信息;VTSM-C-ADT是视频标题组菜单数据元地址表,其中记述有构成视频标题组菜单的数据元的开始和结束地址等;VTSM-VOBU-ADMAP是视频标题组菜单视频对象单元地址映像,在该映像中记述有菜单用的视频对象单元的开始地址;VTS-C-ADT是视频标题组数据元地址表,其中记述有构成视频标题组本体的数据元的开始和结束地址等;VTS-VOBU-ADMAP是视频标题组视频对象单元地址映像,在该映像中记述有标题本体的视频对象单元的开始地址。
在再生装置中,一旦选择了程序链,就按照该程序链来设定数据元的再生顺序。在再生中,参照包含在视频对象单元内的NV-PCK。NV-PCK具有控制显示内容、显示定时的信息以及用来进行数据检索的信息。因此,按照该NV-PCK表的信息来进行V-PCK的取出和解码。虽然也进行其他的数据包的取出和解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用户所指定的语言的A-PCK、SP-PCK的取出。
图8表示一个数据包和分组的构成例。
1个数据包由数据包头和分组构成。在数据包头内记述有数据包开始码、系统时钟基准(SCR)等。数据包开始码是指示数据包开始的代码,系统时钟基准(SCR)是对装置整体指示再生经过时间中所在的时间的信息。1个数据包的长度是2048字节,被规定为光盘上的1个逻辑信息块并进行记录。
1个分组由分组头和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或副图象数据或导引数据构成。在分组的分组头中也有设置填充的情况。在分组的数据部也有设置分区的情况。
图9表示取出NV-PCK。
NV-PCK具有基本上用来控制显示图象的图象控制信息(PDI)分组以及存在于同一个视频对象内的数据检索信息(DSI)分组。在各分组中记述有分组头和子数据流ID,并分别在其后记述有数据。在各分组头内记述有数据流ID,子数据流ID指示是NV-PCK,并进行PCI、DSI的识别。在各分组头内记述分组开始码、数据流ID和分组长度,接着记述有各数据。
PCI分组是与该分组所属的视频对象单元(VOBU)内的视频数据的再生同步并用来变更显示内容的导引数据。
在PCI分组内记述有一般信息即PCI一般信息(PCI-GI)、非无缝角度信息(NSML-ANGLI)、高亮度信息(HLI)以及记录信息(RECI)。
图10表示再生控制一般信息(PCI-GI)。
在PCI-GI中记述有该PCI的一般信息即以下的信息。其中包含该导引数据包的地址即逻辑包号(NV-PCK-LBN)、指示用该PCI管理的视频对象单元(VOBU)的属性的视频对象单元类别(VOBU-CAT)、用该PCI管理的视频对象单元(VOBU)的显示期间内的用户操作禁止信息即用户操作控制信息(VOBU-UOP-CTL)、视频对象单元的显示开始时间(VOBU-S-PTM)以及视频对象单元的显示结束时间(VOBU-E-PTM)。用VOBU-S-PTM指定的最初的图象是MPEG标准中的I图象。另外,还记述着表示视频对象单元的最后的视频显示时间的视频对象单元序列结束显示时间(VOBU-SE-E-PTM)或表示来自数据元内的最初的视频帧的相对显示时间的数据元经过时间(C-ELTM)等。
在PCI内记述的NSML-ANGLI表示有角度变换时的目的地的地址。也就是说,视频对象单元还具有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图象。在显示与当前正在显示的角度不同的角度的图象的来自用户的指定时,记述有为进行后面的再生而移行的VOBU的地址。
HLI是在画面内把特定的区域指定为矩形并用来改变该区域的亮度或在该区域显示的副图象的颜色等的信息。在该信息中记述有高亮度一般信息(HL-GI)、用户为选择颜色而能够进行按键选择的按键颜色信息表(BTN-COLIT)、选择按键用的按键信息表(BTNIT)。
RECI是记录在该视频对象单元中的视频信息、音频信息和副图象信息,并记述有解码各信息的数据是何种数据。例如其中有国别代码、著作权人代码、记录年月日等。
DSI分组是为执行视频对象单元的检索的导引数据。
在DSI分组内,记述有一般信息即DSI一般信息(DSI-GI)、无缝显示数据包信息(SML-PBI)、无缝角度信息(SML-AGLI)、视频对象单元检索信息(VOBU-SRI)、同步信息(SYNCI)。
如图11所示,在DSI-GI中记述着如下的信息。
记述有表示NV-PCK的解码开始基准时间的系统时钟基准(NV-PCK-SCR)、表示NV-PCK的逻辑地址的(NV-PCK-LBN)、表示该NV-PCK所属的视频对象单元的结束地址(VOBU-EA);还记述有进行最初解码用的第一基准图象(I图象)的结束地址(VOBU-1STREF-EA)、进行最初解码用的第二基准图象(P图象)的结束地址(VOBU-2NDREF-EA)、进行最初解码用的第三基准图象(P图象)的结束地址(VOBU-3RDREF-EA);还记述有该DSI所属的VOB的ID号(VOBU-VOB-IDN)、该DSI所属的数据元的ID号(VOBU-C-IDN)、表示数据元内的最初的视频帧相对经过时间的数据元经过时间(C-ELTM)。
图12所表示的SMI-PBI中记述有如下的信息。
有表示该DSI所属的VOBU是交错的单元(ILVU)还是成为表示视频对象的连接的基准的前置单元(PREU)的视频对象单元无缝类别的(VOBU-SML-CAT)、表示交错单元的结束地址的(ILVU-EA)、表示后面的交错单元的开始地址的(ILVU-SA)、表示后面的交错单元的大小的(ILVU-SZ)、表示视频对象(VOB)内的视频显示开始时间的(VOB-V-S-PTM)、表示视频对象(VOB)内的视频显示结束时间的(VOB-V-E-PTM)、表示视频对象(VOB)内的音频停止时间的(VOB-A-STP-PTM)、表示视频对象(VOB)内的音频间隔长度的(VOB-A-GAP-LEN)等。
如图13所示,在无缝角度信息(SML-AGLI)中记述有如下信息。
作为处于各角度的后面移行目的的交错的单元的地址和大小(SML-AGL-Cn-DSTA)(n=1~9),在有角度变化的情况下,参照该信息。
如图14所示,作为VOBU检索信息(VOBU-SRI),记述有如下信息。
该信息记述比当前的视频对象单元(VOBU)的开始时间早和晚(0.5×n)秒的VOBU的开始地址,即记述有一个标志,该标志把包含以相应的DSI的VOBU作为基准并按照其再生顺序作为前向地址(FWDINn),标志从+1直到+20、+60、+120和+240的VOBU的开始地址以及其单元内存在视频数据包。用从相应的VOBU的开头的逻辑扇区开始的相对逻辑扇区数来记述开始地址。利用该信息就能够自由地选择想要再生的VOBU。
如图15所示,在同步信息(SYNC)中记述有应该与包含DSI的VOBU的视频数据的再生时间同步再生的副图象和音频数据的地址。地址用从包含DSI的NV-PCK开始的相对逻辑扇区数表示作为目的的数据包的开始地址。在有多个(最大为8个)音频数据流的情况下,仅用其数目来记载同步信息。在有多个(最大为32个)副图象的情况下,仅用其数目来记载同步信息。
上述说明了视频、音频、导引数据、副图象等的数据包结构。
这里对各数据包的各个集合体说明。
图16表示视频对象单元(VOBU)与该单元内的视频数据包的关系。VOBU内的视频数据由一个以上的GOP构成。经编码的视频数据遵照ISO/IEC13818标准。VOBU的GOP由I图象、B图象构成,该数据被分割开,构成为视频数据包。
图17中表示了音频数据流与音频数据包的关系。作为音频数据流,有线性PCM、道尔比AC-3、MPEG等数据。
在图18中,表示经编码(扫描宽度压缩)的副图象的数据包的逻辑结构的例子。
如图18的上部所示,包含在视频数据内的副图象的一个数据包由2048字节(2kB)构成。在开头的数据包头的后面,副图象的一个数据包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副图象分组(SP-PCK)。在数据包头内分别附加有通过文件整体的再生而成为基准的时间(SCRSystem ClockReference)信息,与系统定时器的时间具有规定的关系且附加有相同时间信息的SCR的副图象信息的数据包内的副图象分组被传送到后述的解码器。第一副图象分组,在其分组头之后包含有后述的副图象单元头(SPUH),同时包含有经扫描宽度压缩的副图象数据。同样,第二副图象分组,在其分组头之后包含有经扫描宽度压缩的副图象数据。
把这样的多个副图象数据汇集成经扫描宽度压缩的1单位大小,就是副图象数据单元30。在副图象数据单元30上附加有副图象数据单元头31,接在该副图象数据单元头31之后的是把1单元的图象数据(例如2维显示画面的1水平行的数据)进行扫描宽度压缩了的象素数据32和包含各副图象数据包的显示控制序列信息的表33。
副图象数据单元30由记录着副图象显示用的各种参数的副图象单元头(SPUH)31、由扫描宽度代码构成的显示数据(压缩过的象素数据PXD)32和显示控制序列表(DCSQT)33构成。
图19是把图18示例的1个单位的扫描宽度压缩数据30中的副图象单元头31的内容的一部分的示例。
副图象单元头(SPUH)31中记录有象素数据(PXD)32在TV画面上的显示大小即显示开始位置和显示范围(宽度和高度)(SPDSZ;2字节)以及副图象数据分组内的显示控制序列表33的记录开始地址(SP-DCSQT-SA;2字节)当进一步地说明时,如图19所示,在副图象单元头(SPUH)31中记录有具有以下内容的参数。
(1)表示该显示数据的监视画面上的显示开始位置和显示范围(宽度和高度)的信息(SPDSZ);和(2)副图象数据分组内的显示控制序列表33的记录开始位置信息(副图象数据分组内的显示控制序列表33开始地址SP-DCSQT-SA)。
图20再次表示副图象单元的数据结构。
副图象单元由多个副图象分组构成。即包含在视频数据内的副图象信息的1个数据包由例如2048字节(2kB)构成,副图象信息的1个数据包在开头的数据包头之后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副图象分组。在数据包头内分别附加有通过文件整体的再生而成为基准的时间(SCRSystemClock Reference)信息,附加有相同时间信息的SCR的副图象信息的数据包内的副图象分组被传送到后述的解码器。
在上述的分组的分组头内记录有再生系统应开始其副图象数据单元的显示控制的时刻,用来作为显示时间标志(PTS;Presentation TimeStamp)。其中,如图21所示,该PTS仅被记录在各副图象数据单元(Y,W)内的开头的副图象数据分组的头内。该PTS在参照规定的再生时刻SCR所再生的多个副图象数据单元中对各副图象单元记述着表示其通常的再生顺序的值。
图22把用一个以上的副图象分组构成的副图象单元的串联排列状态(n、n+1)、其中的副图象单元(n+1)的分组头内记述的显示时间标志PTS以及副图象单元(n+1)的显示控制的经过状态作为示例。即表示PTS的处理时刻、副图象单元(n)的显示复位期间以及由此来显示的副图象单元(n+1)的显示开始时刻的关系。
如图23所示,在副图象单元头(SPUH)31内记录有副图象单元的大小(2字节的SPU-SZ)和分组内的显示控制序列表33的记录开始地址(2字节的SP-DCSQT-SA)。
SPU-SZ用字节数来记述一个副图象单元的大小,最大为53248字节。SP-DCSQT-SA用从副图象单元的最初的字节开始的相对字节数来记述显示控制序列表(SP-DCSQT)的开始地址。
如图24所示,在显示控制序列表(SP-DCSQT)33中,按执行顺序记述着一个以上的副图象显示序列(SP-DCSQ0、SP-DCSQ1、…SP-DCSQn)。显示控制序列表(SP-DCSQT)33在在副图象单元的有效期间内副图象的显示开始/停止信息和变更属性用的显示序列信息。
图25表示上述的副图象显示控制序列(SP-DCSQ)的一个内容。作为该SP-DCSQ的参数,记述着以下的内容。
即记录着表示开始执行图象数据显示控制的时刻的副图象显示控制开始时间(SP-DCSQ-STM;Sub-Pidture Display Control SequenceStart Time)、表示下一个副图象显示控制序列(SP-DCSQ)的记述目的地的地址(SP-NXT-DCSQ-SA;Address of Next SP DCSQ)以及副图象数据的显示控制指令(SP-COMMAND;Sub-Picture DisplayControl Command)(SP-COMMAND1、SP-COMMAND2、SP-COMMAND3、…)。
这里,用例如文件头的再生时间那样的通过文件整体的再生来作为基准时间(SCRSystem Clock Reference)开始的相对时间来规定分组头(参照图20、图21)内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前面已经说明了被记述于附加在分组头前的数据包头内的该SCR。
另外,设定有显示控制序列执行开始时间的副图象显示控制时间(SP-DCSQ-STM)用记述在分组头内的上述PTS开始的相对时间(相对PTS)来规定。
因此,比较(SP-DCSQ-STM)和副定时器的计数值,在副定时器的计数值大于显示控制序列时间的情况下,根据序列控制数据来控制由解码装置解码的数据的显示状态。
实际上,对记述了执行开始时间即(SP-DCSQ-STM)之后的最初显示的视频帧来说,开始控制对该帧内表示的副图象的显示。把“0000h”记述在最初执行的显示控制序列时间(SP-DCSQ-STM)内。该执行开始时间的值大于副图象分组头中所记述的PTS,即是0或正整数值。根据该显示控制开始时间,对一个(SP-DCSQ)内的指令进行处理时,接着被指定的(SP-DCSQ)内的指令在达到该显示控制开始时间时,就开始进行处理。
SP-NXT-DCSQ-SA用从最初的副图象单元开始的相对字节数来表示,它表示下一个SP-DCSQ的地址。在不存在下一个SP-DCSQ的情况下,用从该SP-DCSQ的相应的副图象单元的最初的字节开始的相对字节数来记述最初的SP-DCSQ的开始地址。SP-DCCMDn记述着一个以上的显示控制序列。
图26中表示了用来进行显示控制的显示控制指令(SP-DCCMD)的一个内容。
显示控制指令(SP-DCCMD)的内容包括设定象素数据的强制显示开始定时的命令(FSTA-DSP)、设定象素数据的显示开始定时的命令(STA-DSP)、设定象素数据的显示结束定时的命令(STP-DSP)、设定象素数据的颜色代码的命令(SET-COLOR)、设定象素数据与主图象之间的对比度的命令(SET-CONTR)、设定象素数据的显示区域的命令(SET-DAREA)、设定象素数据的显示开始地址的命令(SET-DSPXA)、设定象素数据的颜色和对比度的变化控制的命令(CHG-COLCON)以及显示控制结束的指令(CMD-END)。如图所示,各自的代码和扩展场如下。
即强制显示开始定时命令(FSTA-DSP)的代码是00h,扩展场是0字节。在记述有该命令的情况下,不管副图象的显示状态的通断,强制地显示具有该代码的副图象单元。
显示开始定时命令(STA-DSP)的代码是01h,扩展场是0字节。该命令是副图象单元的显示开始命令。在切断副图象的显示时,忽略该命令。
显示停止定时命令(STP-DSP)的代码是02h,扩展场是0字节。该命令是副图象单元的显示停止命令。能够由前面的显示开始命令再显示副图象。
颜色代码设定命令(SET-COLOR)的代码是03h,扩展场是2字节。该命令是决定象素数据的各象素的颜色的命令,用调色代码记述在扩展场内。把第二强调象素用(4比特)、第一强调象素用(4比特)、模式象素用(4比特)、背景象素用(4比特)的各调色代码记述为各象素用的调色代码。
这里,在相应的副图象单元内不存在该命令(SET-COLOR)的情况下,维持其前面的最后用的命令,并利用该命令。该命令被指定在各行的最初处。
对比度设定命令(SET-CONTR)的代码是04h,扩展场是2字节。该命令是设定象素数据与主图象的混合比的命令,用对比度指定数据记述在扩展场内。因为有第二强调象素用(4比特)、第一强调象素用(4比特)、模式象素用(4比特)和背景象素用(4比特),所以把各象素用的对比度指定数据k记述为象素的对比度指定数据。
当用(16-k)/16来规定主图象的对比度时,副图象的对比度为k/16。16是灰度等级也有值为“0”的情况,这时即使存在副图象,也不出现在画面上。在值不是“0”的情况下,把k处理为(值+1)。
这里,在相应的副图象单元内不存在该命令(SET-CONTR)的情况下,维持其前面的最后用的命令,并利用该命令。该命令被指定在各行的最初处。
显示区域设定命令(SET-DAREA)的代码是05h,扩展场是6字节。该命令是用来在画面上设定四边形的象素数据的显示区域的命令。在该命令中,记述有画面上的X轴座标的开始位置(10比特)和结束位置(10比特)、Y轴座标的开始位置(10比特)和结束位置(10比特)。用预定来确保6字节中剩余的位。从X轴坐标的结束位置的值减去X轴坐标的开始位置的值再+1,当然与1行上的显示象素数相同。Y轴坐标的原点是行号0,X轴坐标的原点也是0,在画面上对应于左上角。Y轴坐标值是2~479(525行/60Hz的TV的情况)或2~574(625行/50HzTV的情况),这样来指定副图象的行;用0~719的值来指定X轴坐标值,这样来指定象素号。
这里,在相应的副图象单元内不存在该命令(SET-DAREA)的情况下,原样利用先行送来的最后的副图象单元中所包含的命令。
显示开始地址设定命令(SET-DSPXA)的代码是06h,扩展场是4字节。该命令是表示显示的图象数据的最初的地址的命令。用始于副图象单元的开头的相对字节数来记述奇数场(16比特)和偶数场(16比特)的最初的地址。用该地址表示的位置的第一象素数据表示包含行的左端的第1象素的扫描压缩代码。
这里,在相应的副图象单元内不存在该命令(SET-DSPZA)的情况下,原样利用先行送来的最后的副图象单元中所包含的命令。
颜色和对比度变化控制命令(CHG-COLON)的代码是07h,扩展场是(象素控制数据大小+2字节)。
这里,按照控制内容来改变上述的(象素控制数据(PXCD)大小+2字节)的整体的字节数,数据量有可能变得非常大。后面会更详细地来说明该控制数据。
(CMD-END)的代码是FFh,扩展场是0字节。
图27表示记述在上述的(CHG-COLON)的扩展场内的象素控制数据(PXCD;Picture Control Data)的内容。
该PXCD是在显示期间内控制作为副图象来显示的象素的颜色和对比度的数据。PXCD内所记述的命令是在各视频帧内从记述副图象显示控制开始时间(SP-DCSQ-STM)后的第1视频帧开始执行,一直执行到下一个新的PXCD被设定为止。在更新新的PXCD时刻取消以前的PXCD。
图27所示的行控制信息(LN-CTLI;Line Control Information)指定进行副图象的变化控制的行。能够指定进行同样的变换控制的多行。象素控制信息(PX-CTLI;Pictute Control Information)记述着进行变化控制的行上的指定位置。一个以上的象素控制信息(PX-CTLI)能够在进行变换控制的行上进行多个位置指定。
作为象素控制数据(PXCD)的结束代码,LN-CTLI被记述为(0FFFFFFFh)。只有仅存在该结束代码的PXCD到来时,才意味着(CHG-COLON)命令本身结束。
参照图28,来进一步接着说明上述的各命令。
LN-CTLI由4字节构成,记述着副图象开始变化的行号(10比特)、变化数(4比特)以及结束行号(10比特)。变化开始行号是象素控制内容开始变化的行号,它是用副图象的行号来记述。结束行号是根据象素控制内容终止控制状态的行号,它也是用副图象的行号来记述。变化数是变化位置的数,等于组内的象素控制信息(PX-CTLI)数。这时的行号当然就是2~479(电视系统为525行/60Hz时)或2~574(电视系统为625行/50Hz时)。
一个象素控制信息(PX-CTLI)由6字节构成,记述着变化开始象素号(10比特)、连接于该象素的用来改变各象素的颜色和对比度的控制信息。
第二强调象素用(4比特)、第一强调象素用(4比特)、模式象素用(4比特)、背景象素用(4比特)的各调色代码被记述为象素的调色代码。第二强调象素用(4比特)、第一强调象素用(4比特)、模式象素用(4比特)、背景象素用(4比特)的对比度指定数据被记述为象素的对比度指定数据。
上述的变化开始象素号用显示顺序的象素号来记述。它为零时,忽略SET-COLOR和SET-CONTR。把调色代码记述为颜色控制信息,用前面所属的对比度指定数据来作为对比度控制信息记述。
在上述的各控制信息中没有要求变化的情况下,就记述与初始值相同的代码。所谓初始值是相应的副图象单元中应该使用的最初指定的颜色代码和对比度控制数据的值。
在该盘上作为上述的显示控制序列表进行记录(或传送)的指令着眼于数据量为极大的点。由于是把这样的显示控制序列指令附加于每一个副图象单元上,并进行记录(或传送),所以,不能有效地使用记录媒体或传送线路的容量。因此,在指令内容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为在再生(或接收)一侧有效地灵活运用上次用的指令,不对每一个副图象单元重复记录在记录媒体上(或传送)。
现在,准备一个副图象显示控制指令(下面将指令为SP-DCCMD-SAMPLE),作为该指令必须作成43字节。而且,与该指令相同内容被用于多个副图象单元(SPU)。在这种情况下,在最初的副图象单元内附加并传送(或记录)SP-DCCMD-SAMPLE,对以后的副图象单元就省略了。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省略{43字节×(副图象单元数-1)}的数据量,并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传送线路或记录媒体的容量。
下面来说明副图象的压缩方法。
图29表示作成副图象的象素数据(扫描宽度数据)时的扫描宽度规则1~6。按照规则来决定副图象单元的数据长度(可变长)。而且用所决定的长度来进行编码(扫描宽度压缩)和解码(扫描宽度扩展)。
图29所说明的是在由2比特的象素数据构成前面的副图象象素数据(扫描宽度数据)32部分的情况下,按照一个实施例的编码方法所采用的扫描宽度压缩规则1~6。
图30是在由2比特的象素数据构成前面的副图象象素数据(扫描宽度数据)32部分的情况下具体说明,上述的压缩规则1~6的。
按照图29的第1列所示的规则1,在同一象素连续1至4个的情况下,用4比特数据构成编码(扫描宽度压缩)数据的1个单位。这种情况下,用最初的2比特表示连续象素数,接下来用2比特表示象素数据(象素的颜色信息等)。
例如图30的上部所示的压缩前的图象数据PXD的最初的压缩数据单位CU01包含有2个2比特象素数据d0、d1=(0000)b(b表示二进制)。在该例中,同一个2比特象素数据(00)b连续2个。
这种情况下,如图30下部所示,将连续数“2”的2比特显示(10)b和象素数据的内容(00)b连接起来的d0、d1=(1000)b就成为压缩后的图象数据PXD的数据单位CU01*。
换言之,用规则1把数据单位CU01的(0000)b变换为数据单位CU01*的(1000)b。在该例中,得不到实质上的位长的压缩,但是,如果同一个象素(00)b构成为3个连续的CU01=(000000)b,那么,压缩后成为CU01*=(1100)b,就得到2比特的压缩效果。
按照图29的第2列所示的规则2,在同一象素连续4至15个的情况下,用8比特数据构成编码数据的1个单位。这种情况下,用最初的2比特表示根据规则2的编码头,接下来用4比特表示连续的象素数,其后的2比特表示象素数据。
例如图30的上部所示的压缩前的图象数据PXD的第二压缩数据单位CU02包含有5个2比特象素数据d2、d3、d4、d5、d6=(0101010101)b。在该例中,同一个2比特象素数据(01)b连续5个。
这种情况下,如图30下部所示,将编码头(00)b、连续数“5”的4比特显示(0101)b和象素数据的内容(01)b连接起来的d2~d6=(0101010101)b就成为压缩后的图象数据PXD的数据单位CU02*。
换言之,用规则2把数据单位CU02的(0101010101)b(10比特长)变换为数据单位CU02*的(00010101)b(8比特长)。在该例中,实质上的位长的压缩部分只是从10比特到8比特的2比特,但是,在连续数为15(连续15个CU02的01的30比特长)情况下,它就成为8比特的压缩数据(CU02*=00111101),对于30比特来说,就得到22比特的压缩效果。总之,根据规则2的比特压缩效果比根据规则1的压缩效果大。但是,为了对应于清晰度高的微细图象的扫描宽度压缩,规则1也必要。
按照图29的第3列所示的规则3,在同一象素连续16至63个的情况下,用12比特数据构成编码数据的1个单位。这种情况下,用最初的4比特表示根据规则3的编码头,接下来用6比特表示连续的象素数,其后的2比特表示象素数据。
例如图30的上部所示的压缩前的图象数据PXD的第三压缩数据单位CU03包含有16个2比特象素数据d7~d22=(101010………1010)b。在该例中,同一个2比特象素数据(10)b连续16个。
这种情况下,如图30下部所示,将编码头(0000)b、连续数“16”的6比特显示(010000)b和象素数据的内容(10)b连接起来的d7~d22=(000001000010)b就成为压缩后的图象数据PXD的数据单位CU03*。
换言之,用规则3把数据单位CU03的(101010………1010)b(32比特长)变换为数据单位CU03*的(000001000010)b(12比特长)。在该例中,虽然实质上的位长的压缩是从32比特到12比特的20比特,但是,在连续数为63(连续63个CU03的10的126比特长)情况下,它就成为12比特的压缩数据(CU03*=000011111110),对于126比特来说,就得到114比特的压缩效果。总之,根据规则3的比特压缩效果比根据规则2的压缩效果大。
按照图29的第4列所示的规则4,在同一象素连续64至255个的情况下,用16比特数据构成编码数据的1单位。这种情况下,用最初的6比特表示根据规则4的编码头,接下来用8比特表示连续的象素数,其后的2比特表示象素数据。
例如图30的上部所示的压缩前的图象数据PXD的第四压缩数据单位CU04包含有69个2比特象素数据d23~d91=(111111………1111)b。在该例中,同一个2比特象素数据(11)b连续69个。
这种情况下,如图30下部所示,将编码头(000000)b、连续数“69”的8比特显示(00100101)b和象素数据的内容(11)b连接起来的d23~d91=(0000000010010111)b就成为压缩后的图象数据PXD的数据单位CU04*。
换言之,用规则4把数据单位CU04的(111111………1111)b(138比特长)变换为数据单位CU04*的(0000000010010111)b(16比特长)。在该例中,虽然实质上的位长的压缩是从138比特到16比特的122比特,但是,在连续数为255(连续255个CU04的11的510比特长)情况下,它就成为16比特的压缩数据(CU04*=0000001111111111),对于510比特来说,就得到494比特的压缩效果。总之,根据规则4的比特压缩效果比根据规则3的压缩效果大。
按照图29的第5列所示的规则5,在从编码数据单位的切换点到行结束为止是同一象素连续的情况下,用16比特数据构成编码数据的1单位。这种情况下,用最初的14比特表示根据规则5的编码头,接着用2比特表示象素数据。
例如图30的上部所示的压缩前的图象数据PXD的第五压缩数据单位CU05包含有一个以上的2比特象素数据d92~dn=(000000………0000)b。在该例中,同一个2比特象素数据(00)b连续有限个,但是,在规则5中,连续的象素数也可以是一个以上的多个。
这种情况下,如图30下部所示,将编码头(00000000000000)b和象素数据的内容(00)b连接起来的d92~dn=(0000000000000000)b就成为压缩后的图象数据PXD的数据单位CU05*。
换言之,用规则5把数据单位CU05的(000000………0000)b(不特定比特长)变换为数据单位CU05*的(0000000000000000)b(16比特长)。按照规则5,如果行结束之前的同一象素数大于16比特长,就得到压缩效果。
用图29的第6列规则6,在排列编码对象数据的象素行1行结束时刻1行的压缩数据PXD的长度不是8比特的整数倍的(即字节不匹配)情况下,追加4比特虚拟数据,从而使1行的压缩数据PXD成为字节单位(即字节匹配)。
例如图30的下部所示的压缩后的图象数据PXD数据单位CU01*~CU05*的合计位长必须是4比特的整数倍,但是并不限于必须为8比特的整数倍。
例如如果数据单位CU01*~CU05*的合计位长是1020比特,为字节排列而不足4比特,如图29的下部所示,把4比特的虚拟数据CU06*=(0000)b附加在1020比特的末尾,并输出经字节排列了的1024比特的数据单位CU01*~CU06*。
配置在1单位最后的2比特象素数据未必是表示4类象素颜色的数据。象素数据(00)b也可以意味着副图象的背景象素,象素数据(01)b也可以意味着副图象的模式象素,象素数据(10)b也可以意味着副图象的第一强调象素,象素数据(11)b也可以意味着副图象的第二强调象素。
这样,就能够用2比特的象素数据的内容来判断扫描宽度的数据是背景象素、副图象的模式象素、副图象的第一强调象素、副图象的第二强调象素的哪一种象素。
如果象素数据的构成比特数再多的话,可以再指定其他类的副图象象素。例如当象素数据由3比特的(000)b~(111)b构成时,在被扫描宽度编码/解码的副图象中,可以指定最大8类象素颜色+象素种类(强调效果)。
以下来说明读取处理上述的光盘的记录信息的再生装置。
在图31中,把光盘(DVD)100放置在转盘(未示出)上,并用夹持器夹住,由马达101旋转驱动。现在,假设是再生模式,记录在光盘100上的信息就由拾取部102拾取出来,伺服部103控制拾取部102沿光盘径向移动、聚焦和进行道跟踪控制。伺服部103还把控制信号送到盘马达驱动部104,进行马达101的旋转(即光盘100的)的旋转控制。
拾取部102的输出被送到解调/纠错部105进行解调。这里,经解调的解调数据经缓冲器106被输入到多路转换器107,然后经输入缓冲器108把解调数据输入到DIS解码器109。缓冲器110连接在DIS解码器109上,经解码的DIS(数据检索信息)被送到系统控制部200。经系统缓冲器111把解调数据送到系统控制器200。作为通过该系统缓冲器111取入到系统控制器200的数据有例如管理信息等。
用多路转换器107进行各数据包的分离处理。
经缓冲器121把从反多路转换器107取出的视频数据包(V-PCK)输入到视频解码器123中进行解码。缓冲器124连接到视频解码器123上,从视频解码器123输出的视频信号被输入到合成器125。
经缓冲器126把从多路转换器107取出的副图象数据包(SP-PCK)输入到副图象解码器127中进行解码。缓冲器128连接到副图象解码器127上,从副图象解码器127输出的副图象被输入到合成器125。这样,就从合成器125得到把副图象叠加到主图象信号上的信号,并送到显示器。
经缓冲器129把从多路转换器107取出的音频数据包(A-PCK)输入到音频解码器130中进行解码。缓冲器131连接到音频解码器130上,把音频解码器130的输出送到扬声器。
经缓冲器132把从多路转换器107取出的PCI数据包输入到PCI解码器133中进行解码。缓冲器134连接在PCI解码器133上,把PCI解码器133的输出输入到高亮度信息(HLI)处理部135。
这样就在多路转换器107中把主图象信息、副图象(字幕和文字)信息、声音信息、控制信息等分离导出。即对应于图象信息被记录在光盘100上的副图象(字幕和文字)信息、声音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等。
这种情况下,作为副图象信息的字幕和文字或声音信息可以选择各种语言,这是按照系统控制部200的控制来选择的。用户的操作输入通过操作部201送到系统控制部200。
因此,在对主图象进行解码的视频解码器123内实施对应于显示装置的方式的解码处理。例如主图象信息被变换为NTSC、PAL、SECAM、宽幅画面等。把由用户所指定的数据流的音频信息输入到音频解码器130进行解码。还把由用户所指定的数据流的副图象数据输入到副图象解码器127进行解码。
下面来说明上述再生装置的普通再生动作。
在图32中表示了开始再生动作时的流程图。一旦接通电源,系统控制部200就启动预先准备的ROM的程序,驱动马达101开始读取数据(步骤S1)。最初按照ISO-9660等读出卷及文件结构部(图2所示)的数据,并把所读出的该数据暂存在系统控制部200的存储器中。这样,系统控制部200就掌握了光盘的数据种类和记录位置等。
系统控制部200控制拾取部102等,并取得视频管理器(VMG)和该管理器的信息(VMGI)。因为在VMGI中记录着与视频管理器管理表(VMGI-MAT)等的记录信息有关的各种管理信息,所以就能够根据该管理信息用菜单的形式显示盘上记录有哪种信息(步骤S2、S3)。并且等待来自用户的指定(步骤S4),该指定例如是视频标题组的指定。
一旦有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的指定,就开始进行所指定的视频标题组的再生(步骤S5)。在经过规定的时间而没有来自用户的指定的情况下,就进行预定的视频标题组的再生(步骤S6)。一旦再生结束,就移至结束步骤(步骤S7、S8)。
图33上进一步用流程图来表示指定了视频标题组时的动作。
视频标题组一旦被指定,就读取该视频标题组的控制数据(视频标题组信息VTSI)(步骤S11)。如图7所说明的那样,其中包含有关于程序链(PGC)的信息以及用来选择程序链的菜单,因此,系统控制部200能够认识视频标题组的控制信息(步骤S12)。用户看菜单画面来选择程序链(步骤S13)。这时,也可以不用菜单,而是自动选择程序链,一旦通过选择决定了程序链,就根据所选定的程序链来决定数据元的再生顺序,并进行再生(步骤S14)。在自动决定程序链的情况下,或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输入程序链的选择的情况下,用预先设定的数据元再生顺序进行再生(步骤S15)。
下面来说明设定为快放模式(正向快放;FF)情况下的动作。
约用0.5秒钟再生普通的1GOP,为了得到10倍速,可以每0.5秒时间一个接一个地再生10GOP分开的位置的视频数据来实现。因此,必须掌握住离开正在再生中的视频对象单元的位置的视频对象的地址。因此,VOBU的检索信息(VOBU-SRI)被灵活运用,即从当前的VOBU内包含的PCI分组中读取下次应再生的VOBU的开始地址,并转移到该地址。重复这样的动作就能够实现快放。通过这样的处理,在从一个数据元移行到其他数据元的情况下,还能够更新程序链的管理状况。
图34是例如10倍速的FF模式时的流程图。
首先,参照从FIFO存储器取入的当前的VOBU-SRI来掌握住FWD10的VOBU的地址,根据该地址信息检索正向VOBU(步骤A11~A14)。而且在读取目的的新VOBU时,把包含在该VOBU内的新的VOBU-SRI改取入FIFO。同时,进行新取入的VOBU的I图象的解码和显示(步骤A15、A16)。然后,判定是否有FF的停止操作或是否到了VOB的结束时刻(步骤A17)。如果没有FF停止操作,或VOB未结束,就参照FIFO存储器内的最后取入的VOBU-SRI得到FWD10的地址信息。最后返回到步骤A13。
在有FF停止操作的情况下,或VOB在结束的情况下,移行到最后图象的静止画面再生,等待下一个操作模式的设定。
虽然简化地表示了上述的程序链,但是,实际上因为存在前面所说明的程序链,所以就能实现跨在由程序链所预先设定的数据元间的高速再生。还能够更新程序链的数据元管理状态。
上述的程序链虽然表示了高速正向快放,但是同样也能实现高速反向快放。在高速反向快放下,来参照BWDI。
在上述的装置中,设置了单独的静止再生功能和慢放功能。这里,在进行静止再生操作的时刻,静止再生是把再生中的图象存储在帧存储器内,再原样重复读出来进行显示。在这种状态下,解码处理是反复进行当前的VOBU解码处理或是进行下一个VOBU的解码处理。把对光盘的读取设为不进行状态。
图35中用流程图来表示静止再生时的动作。一旦有静止再生的指定,再生中的图象数据就被存储在帧存储器内(步骤B11、B12),并重复进行显示(步骤B13)。当解除静止再生时,移行到普通再生(步骤B14、B15)。
图36中用流程图来表示定幅送进再生时的动作。
在定幅送进再生的情况下,重复进行静止再生,在进行了上述的静止再生之后,对下一个VOBU进行解码(步骤C11、C12、C13)。瞬间静止再生该VOBU的I图象,然后转移到下一个VOBU的解码。这样,重复进行静止再生、下一个VOBU的解码动作。在解除了定幅送进再生的情况下,转移到普通再生(步骤C14、C15)。定幅送进再生模式有自动定幅送进再生模式和用户每次操作时执行定幅送进的模式。在由用户的操作执行定幅送进的情况下,在步骤C14中,就成为等待继续进行定幅送进与否的用户的操作输入的待机状态。
图37用流程图来表示慢放时的动作。
慢放是重复进行再生中的VOBU的解码,并把其间所得到的图象数据一个接一个地送到帧存储器(步骤D11、D12)。但是这时用帧存储器存储通常的存储期间的数倍的期间图象数据,并重复进行显示(步骤D13、D14、D15)。接下来,经过一定时间(慢速平衡时间)时,判定当前正在显示的图象数据是否是VOBU的最后的图象数据(最后的GOP)(步骤D16)。在没有随后的帧图象数据的情况下,指定下一个图象数据(步骤D17),进行对帧存储器的取入。如果是最后的图象数据,进行下一个VOBU的指定,并执行下一个VOBU的解码。在解除慢放情况下,就转移到普通再生。
对于电影等来说,还有禁止高速再生、高速倒进、静止再生、慢放等情况。在记录着这种电影的盘中,在程序链信息(PGCI)内,有所谓程序链一般信息(PGCI-GI)的信息,在该信息中,有表示允许或禁止用户的操作的记述区域,在该区域中记述着特定的标志位“1b”。该信息被称为程序链用户操作控制(PGC-UOP-CTL)。同样目的的区域也被确保在再生控制信息(PCI)内的再生控制一般信息(PCI-GI)中,其中记述特定的标志。该区域的信息被称为视频对象单元用户操作控制(VOBU-UOP-CTL)。
参照图38来说明副图象解码器127。
首先,一旦选择了再生的视频标题,就决定其程序链或由该选择来设定。在再生视频对象之前,在系统控制部200中,进行各解码器的主定时器221的初始设定。在初始设定之后,主定时器221开始定时器计数器用时钟的计数。
主定时器为设定再生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而对定时器计数器用时钟(例如90KHz)进行计数。解码器以该主定时器的计数值为基准时间动作。即解码器比较各分组的系统时钟基准(SCR)和基准时间,具有规定关系时,取入分组,并得到解码的定时。
在进行这样的时间管理中,进行特殊再生时,当然就有必要修正基准时间。因此,在静止再生、慢放时,就采取通断主定时器的控制方法。例如进行静止再生时,停止主定时器的计数动作,而在慢放时反复控制主定时器的计数动作的停止和继续进行。特别是主定时器的计数动作的停止和继续进行反复进行时,计数值有可能会发生失常的情况。
一旦该计数值发生了失常情况,常常切换到普通再生,而不能正常再生。
在上述的光盘再生装置中,要求具有高速正向再生功能和高速反向再生功能,该功能是跳跃式地拾取光盘上的数据进行解码。这种情况下,因为用预先设定的步骤来对数据进行解码并显示,所以,在该高速正向再生功能或高速反向再生功能动作时,不利用主定时器的基准时间。而且,当切换到普通再生动作时,就要改设主定时器的基准时间。
另一方面,对于副图象的时间管理,利用副定时器222的计数值,副图象如进一步要说明的那样,用显示序列控制数据来控制显示定时。这时的基准时间参照副定时器222的时刻。
每当副图象数据单元切换时,副定时器222被重新设定,并对定时器计数器用时钟进行计数,用计数值来表示单一的数据单元的处理经过时间。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比较包含在数据单元内的显示控制序列时间和副定时器222的计数值,在副定时器222的计数值大于显示控制序列时间的情况下,根据序列控制被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的数据来控制显示定时。
即从多路转换器107取出的副图象数据包(SP-PCK)经缓冲器126被输入到副图象解码器127进行解码。数据包的识别由记述在分组头内的数据流ID来进行。
另一方面,指定数据流ID(子数据流ID)被输入到应答用户的操作的系统控制部200、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然后存储在寄存器212内。取入到缓冲器126内的分组之中的指定数据流ID与所输入的数据流ID一致的分组被暂时送到存储器213内存储起来。
按照上述的处理,在存储器213中就存储了一个以上的副图象单元(参照图18~图20)。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参照该副图象单元内所包含的副图象单元头来识别其大小和地址。这样,经扫描宽度压缩了的数据(PXD)就被送到扫描宽度解码器214,而显示控制序列表(SP-DCSQT)被送向序列控制部216。
扫描宽度数据(PXD)由扫描宽度解码器214进行解码,该解码处理按照前面所说明的规则(图28)来进行。经解码的象素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215中,等待输出定时。
另一方面,包含在副图象单元内的显示控制序列表(SP-SCQT)被输入到序列控制部216进行解析。
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序列控制部216具有用来保持各种命令的多个指令寄存器217。在序列控制部216中,根据指令寄存器217的指令来决定对下次输出的象素设定何种颜色和/或对比度。该决定信号被送到输出控制部218,序列控制部216也送出保持在缓冲寄存器215内的象素数据的读出定时信号和地址。
在输出控制部218中,根据来自序列控制部216的指令对来自缓冲寄存器215的象素数据附加颜色代码和对比度数据,并输出。所输出的该副图象被叠加在主图象上。
这里,即使在一个接一个传送来的副图象单元内未包含显示控制指令(SP-DCCMD)的情况下,上述副图象解码器127也能把前次的显示控制指令维持在指令寄存器217中再次加以利用。在具有这种功能的情况下,就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副图象数据整体的记录容量或传送容量。
进一步来说明显示控制。
在显示控制中,由指令SET-DAREA来设定副图象的显示位置和显示区域,由指令SET-COLOR来设定副图象的显示颜色,由指令SET-CONTR来基本上设定副图象对主图象的对比度。这些是基本指令。
执行显示开始定时命令STA-DSP之后直到用别的显示控制序列DCSQ执行显示结束定时命令STP-DSP,显示中都进行遵照颜色和对比度切换指令CHG-COLCON的显示控制,同时进行扫描宽度压缩象素数据PXD的解码。
设置有主定时器221和副定时器222,来对定时器计数器用时钟STCCLK进行计数。在再生时视频对象的最初的分组被解码时,主定时器221被初始化,并且是对定时器计数器用时钟进行计数的基准时间。
在设定初始值时,或有接通设定时,把基准时间的初始值设定于主定时器211。把该初始值设定之后,对定时器计数器用时钟(90KHz)进行计数,并进行基准时间计测。
把主定时器221的基准时间的计数值送到副图象解码控制部211,与取入到缓冲器126内的分组的系统时钟基准(SCR)进行比较。并比较主定时器221的计数值与SCR的值,为了构成副图象单元,把具有同一SCR的分组存储在存储器213内。
一旦在存储器213内构成副图象单元,如图19所示,管理根据PTS的解码处理。即比较显示时间标志(PTS)和主定时器21的计数值,在主定时器21的计数值大于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数据单元的解码。而且,经解码过的数据在序列控制部216的控制下,经缓冲存储器215和输出控制部218输出显示出来。
这里,每当副图象单元切换时,副定时器222用来自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的重设脉冲被重新设定,并对定时器计数器用时钟进行计数。也就是说,该副定时器222用计数值来表示单一的副图象数据单元的处理经过时间。表示该副定时器222的时间经过的信息用序列控制部216参照。序列控制部216用指令SET-DAREA来设定副图象的显示位置和显示区域,用指令SET-COLOR来设定副图象的显示颜色,用指令SET-CONTR来基本上设定副图象对主图象的对比度。执行显示开始定时命令STA-DSP以后直到用别的显示控制序列DCSQ执行显示结束定时命令STP-DSP,显示中都进行遵照颜色和对比度切换指令CHG-COLCON的显示控制。
在图39中,概略地表示上述的副图象解码器127的动作。
从缓冲器126送来的副图象分组被高速写入读出,并被存储在存储器213内(步骤E1、E2、E3、E4、E5)。至少要判定如何构成副图象单元头(SPUH)(步骤E6)。一旦在存储器213内构成一个以上的副图象单元头,就成为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显示控制序列动作如下。
首先进行存储在存储器213内的数据的分离处理。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参照副图象单元头(SPUH)进行数据的分离,把扫描宽度数据传送到扫描宽度解码器214(步骤E11、E12)。把显示控制序列表(SP-DCSQT)的数据传送到序列控制部216。
然后,比较副图象单元的开头的分组中送来的PTS和主定时器221的值,判定是否开始显示控制。这里,一旦判定是得到一致的显示控制开始定时(步骤E14),就执行具体的显示控制处理(步骤E16)。这时,转移到各控制以后的细致的控制定时由各SP-DCSQ内所包含的SP-DCSQ-STM来管理。这时的时间管理用副定时器222的计数值来实现。
在步骤E14中,在由分组送来的PTS与主定时器的计数值不一致的情况下,由步骤E15来判定数据的分离是否完成,如果已经完成,直到达到显示控制开始时刻为止一直处于待机状态,在数据的分离未完成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E12进行数据取入处理。
在步骤E16的显示控制期间内,例如垂直消隐期间,检查下一个新的副图象单元的数据是否已经来到,在还未到来的情况下,进行步骤E16的显示控制,已经到来的情况下,在步骤E18检查随附新的副图象单元的新的SP-DCSQT是否已经到来。
这里,在新的SP-DCSQT未到来的情况,从只有象素数据变化开始,返回步骤E12,从存储器中切出新的PXD。可是,在步骤E18,一旦判明新的SP-DCSQT已经到来,就从更新副图象单元整体开始,在步骤E19在进行是否是显示控制开始定时的判定。在垂直消隐期间也进行这种判定,来判定由相应的副图象单元的开头的分组送来的PTS与内部计数值是否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原来的显示控制,如果一致,就返回到步骤E12进行向新的副图象单元的处理转移的切换。
附加说明序列控制部216的更详细的处理顺序。
(1)首先,把显示控制序列表SP-DCSQT的最初的SP-DCSQ0中所记录着的副图象显示控制序列开始时间(SP-DCSQ-STM)与副图象数据的副定时器的计数值进行比较。
(2)在上述的比较结果是副定时器的计数值大于显示控制序列开始时间(SP-DCSQ-STM)的情况下,执行显示控制序列表内的全部显示控制指令SP-COMMAND,一直执行到出现显示控制结束指令CMD-END为止。在没有显示控制结束指令CMD-END的情况下,就重复进行同样的显示控制。
(3)在开始显示控制之后,每隔一定时间(例如每个垂直消隐期间)通过比较下一个显示控制序列表DCSQT内所记录着的副图象显示控制时间SP-DCSQ-STM与内部计数值(副定时器),来判定更新为下一个DCSQT还是把DCSQT转移到下一个DCSQT。
这里,用更新PIS以后(即更新副图象数据单元以后)的相对时间来记录显示控制序列表内的显示控制开始时间(SP-DCSQ-STM)。因此,即使在多个不同的时刻,按与前次相同的方式显示控制同样的副图象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完全相同的显示控制序列表SP-DCSQT。也就是能够把显示控制序列表作为可再定位的表。
如果在上述的解码处理中执行显示控制结束指令CMD-END,副图象缓冲存储器内的副图象数据的解码处理就结束。只要不执行结束指令CMD-END,就反复继续进行该解码处理。
下面来说明副图象数据单元、特殊再生、定时器的关系。
图40再次表示副图象的数据构成。
把多个副图象分组连续汇集成扫描宽度压缩的1个单位就是副图象单元。在副图象单元上附加着副图象单元头。接在该副图象单元头的后面的是把图象数据(例如2维显示画面的1水平行的数据)扫描宽度压缩了的象素数据以及包含各副图象数据包的显示控制序列信息的表。
副图象数据单元由记录有副图象显示用的各种参数的副图象单元头(SPUH)、由扫描宽度编码构成的显示数据(经压缩的象素数据;PXD)、显示控制序列表(DCSQT)构成。
用来构成这些数据单元的时间管理以主定时器221的计数值为基准。对于此,用来进行象素数据解码并实际显示控制在显示器上的时间管理就以副定时器222的计数值为基准。
在图41上表示了执行定幅送进再生的情况的流程图。虽然在图36中对定幅送进再生作了说明,但是在图41上表示追加了控制上述主定时器221的步骤。
即一旦指定了定幅送进再生,就重复进行静止再生,并在上述的静止再生之后,对下一个VOBU进行解码(步骤C11、C12、C13)。而且,该VOBU的1幅副图象被瞬间再生,然后转移到下一个VOBU的解码。这样,重复进行静止再生、下一个VOBU的解码动作。这里,在静止再生中,由例如系统控制部200来关断主定时器221的时钟(步骤C12b),并在读取下一个VOBU时接通(步骤C12d)。就这样,对VOBU的SCR和主定时器221的计数值进行比较,并实现分组的取入和解码。另外,即使在这种动作之中也持续进行副定时器222的计数。
但是,一旦该动作反复进行几次,在主定时器221中在时钟的上沿和下沿的位置上时钟的通断一致的情况下,主定时器221的计数值会发生失常。因此,在切换到普通再生时,在步骤C14a中,就把当前正在取入的最新的数据包的SCR的值作为初始值来设定主定时器221。如图38所示,该设定也可以由系统控制部200来进行,或者也可以由副图象解码控制部211来进行。进行这样的处理,就能在切换为普通再生时得到圆滑的普通再生处理。而且,由于维持副定时器222的计数动作,所以,即使从特殊再生切换到普通再生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进行副图象的序列控制。
图42中表示进行慢放时的流程图。虽然在图37已经说明了慢放动作,但是在图42中追加了控制上述的主定时器221的步骤。
慢放是重复进行再生中的VOBU的解码,并一个接一个地把这期间所得到的图象数据送到帧存储器(步骤D11、D12)。但是,这时,帧存储器用通常的存储期间的数倍的期间来存储图象数据,并反复显示(步骤D13、D14、D15)。然后经过一定时间(以慢速均匀的时间)判定当前正在显示的图象数据是否是VOBU的最后的图象数据(最后的GOP)(步骤D16)。如果不是最后的帧的图象数据,就指定下一个图象数据(步骤D17),并进行向帧存储器的取入。如果是最后的图象数据,就进行下一个VOBU的指定,并进行下一个VOBU的解码。在解除慢放的情况下,就转移到普通再生。
这里,一旦指定慢放,首先关断主定时器221的时钟(步骤D11a)。然后在读取下一个VOBU时接通主定时器221的时钟(步骤D18a)。因此,比较VOBU的SCR与主定时器221的计数值,就能实现分组的取入和解码。即使在这样的动作中,也持续进行副定时器222的计数。
在上述的动作中,长时间进行慢放时,在主定时器221中,在时钟的上沿和下沿的位置上时钟的通断一致的情况下,主定时器221的计数值会发生失常。因此,在切换到普通再生时,在步骤D19a中,就把当前正在取入的最新的数据包的SCR的值作为初始值来设定主定时器221。如图38所示,该设定也可以由系统控制部200来进行,或者也可以由副图象解码控制部211来进行。进行这样的处理,就能在切换为普通再生时得到圆滑的普通再生处理。而且,由于维持副定时器222的计数动作,所以,即使从特殊再生切换到普通再生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进行副图象的序列控制。
图43是用流程图表示进行高速正向前进(FF模式)时的副图象的控制动作。该控制动作按照例如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的控制进行。
FF模式下的主图象的再生处理被表示在图34上。在主图象的高速再生中,不参照主定时器221的内容。在高速再生处理结束的最后阶段来设定主定时器221的值。这种设定也可以由预先设定的程序链来设定,也可以由内部的系统控制部200来设定。
与主图象的高速快进并行,就副图象而言,也可以设定解码显示或无解码显示。对副图象解码与否可以由例如操作部201来进行选择。
一旦指定FF模式,就判定是否对副图象进行解码显示(步骤F1、F2)。在解码显示副图象的情况下,把主定时器221的值强制地设定为例如“111…1”(步骤F3)。反之,在无解码显示副图象的情况下,把主定时器221的值强制地设定为例如“000…0”(步骤F4)。在不进行解码的情况下,通过序列控制部216禁止输出控制部218的输出(步骤F5)。
在进行副图象的解码的情况下,在步骤F6中进行图39所示的处理,来实现副图象的解码和显示。
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把所取入的显示控制序列表SP-DCSQT的最初的SP-DCSQ0中记录的副图象显示控制序列开始时间(SP-DCSQ-STM)与副图象解码器的副定时器222的计数值进行比较。副定时器222继续进行其计数,并在每次更新副图象单元时复位。在比较的结果是副定时器222的计数值大于显示控制序列开始时间(SP-DCSQ-STM)的情况下,执行显示控制序列表内的全部显示控制指令SP-COMMAND,一直执行到出现显示控制结束指令CMD-END为止。在没有显示控制结束指令CMD-END的情况下,就重复进行同样的控制。
即使在FF模式下,因为视频对象单元(VOBU)被取入,所以,如上所述,能够进行副图象的解码。这是因为在VOBU内包含有被压缩的大约1~12副副图象画面。在解除FF模式时,由例如系统控制部200把包含在最新的数据包头内的SCR设定到主定时器221(步骤F7、F8)。
如上所述,即使在特殊再生时产生定时器的计数值的误差,在切换到普通再生时也能恢复到正确的计数值。另外,因为在数据单元更新时副定时器清零,所以,如果主定时器正确,数据单元的切换就正确,副定时器也就正确。由于维持副图象的计数动作,所以,即使在从特殊再生切换为普通再生,也能够稳定地进行副图象的序列控制。
另外,即使在处于PTS与定时器的关系未保持正常的状况下,也能够任意地把副图象设定为进行解码或进行掩盖。因此,即使正在进行普通再生或高速正向(反向)快放之中,也能够进行副图象的显示。而且,即使正在进行普通再生或高速正向(反向)快放之中,也能够禁止进行副图象的显示。
上述的方案当然也能适用于暂停动作,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
这里,在本发明中,增加了对上述副图象的显示方法的进一步的改善。
在图43的步骤F3中,强制地把主定时器的值设定为较大的值,并强制地进行副图象的解码和显示,这时,会出现根据向副图象单元的缓冲存储器取入而取得的状况来断续地显示图象的情况。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
图44中所表示的是进行高速正向快放或高速反向快放的情况下的副图象单元的读取状态的例子。在进行高速正向快放或高速反向快放的情况下,关于主图象,所采取的再生方法是取入图16所示的I图象进行再生,一直到取入下一个I图象为止。另一方面,关于副图象,是取入位于I图象附近的副图象分组,并送到缓冲器126(图38)中。结果,如图44所示,也存在取入不完全的副图象单元的情况。
即如果是在图44的例子,副图象单元N在其中途被取入,并正常地取入副图象单元(N+1),(N+2),而在其中途取入副图象单元(N+3)。
在取入这样的副图象单元列的情况下,存在PTS的副图象单元(N+1),(N+2)和副图象单元(N+3)被中途传送到存储器231。而且,虽然进行解码,到副图象单元(N+1),(N+2)为止都是正常解码显示,但是,一旦转移副图象单元(N+3)的解码,由于直到最后都没有数据,所以,就被禁止显示。也就是说,由于不能正常得到数据切出,图38所示的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就控制输出控制部218,使之禁止输出。
在进行这样的副图象的显示控制的情况下,虽然在进行副图象单元(N+2)显示的场之前都是正常的,但是,在下一场中就不进行副图象的显示。这种状态即画面上的副图象的非显示有拾取器的跳跃,并再次读取下一个图象附近的副图象分组,直到得到图44所示的副图象单元的存储一直进行。结果,就出现断续地显示副图象的情况。
因此,为了不出现这种现象,在本发明的装置中设置有如下的装置。
如图45所示,在高速正向快放时或高速反向快放时,强制地把主定时器的计数值取为较大的值(步骤F3)。然后,判定存储器213内的副图象单元是否完成了规定的构成(步骤F11)。即如果是图44所示的副图象单元的例子,判定副图象单元(N+1)、(N+2)、(N+3)的状态。在副图象单元结束的情况下,进行该副图象单元的解码(步骤F12)。但是,在下一个副图象单元未结束的情况下,再次使用当前正在解码显示的副图象单元,并解码显示(步骤F13)。按照这样的处理,对副图象单元(N+1)、(N+2)进行解码并显示之后,由于副图象单元(N+3)只是在中途之前存在数据,所以,中止副图象单元(N+3)的解码和显示,而是代之以维持接在前面的副图象单元(N+2)的显示。
副图象单元是否结束的判断可以容易地由在其副图象单元是否存在PTS且是否存在SP-DCSQ来判定。步骤F12、F13的内部与图39所说明的步骤E12至E16基本相同。
图46更详细地表示图45的处理步骤。在下一个副图象单元结束的情况下,进行包含在该副图象单元内的头、DCSQ,PXD的分离处理,经解码过度象素数据在缓冲存储器215内等待显示定时。一旦到达显示开始时间,就经输出控制部218被提供给显示器。并且进行根据显示控制指令的显示位置、颜色、亮度等的控制。一旦执行结束指令,判定是否在存储器213取入下一个新的I图象以及副图象单元,在取入新的副图象单元的情况下,决定下次应处理的副图象单元后返回到步骤F11。在不取入新的副图象单元的情况下,直接返回到步骤F11。在步骤F11,未结束下一个副图象单元的情况下,维持接着前面的副图象单元的读出地址,并维持该接着前面的副图象单元的显示。
本发明不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果副图象单元正在结束,显示应该正在结束的副图象单元。但是,因为在高速正向快放、高速反向快放时,仅仅是I图象飞跃式地被再生,所以,也可以再生对应于各I图象的例如1场(1个副图象单元)的副图象。
图47中所表示的是为进行光盘的高速再生而飞跃式地取得副图象的情况。这里,设副图象单元SPU(N),SPU(N+1),SPU(N+2),SPU(N+3)对应于I图象I(N);设副图象单元SPU(M),SPU(M+1),SPU(M+2),SPU(M+3)对应于I图象I(M);设副图象单元SPU(L),SPU(L+1),SPU(L+2),SPU(L+3)对应于I图象I(L)。
这种情况下,如图47所示,副图象的再生对象也可以仅把对应于各I图象的副图象单元中的正在结束的最初的副图象单元SPU(N+1),SPU(M+1),SPU(L+1)作为解码和显示的对象。这时,在取得下一个新的I图象和副图象单元之前,维持其前面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如果这样进行处理,在高速再生中,就能够得到不中断副图象的显示的圆滑的显示状态。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
在图48中,当拾取器为进行高速再生等的特殊再生而跳跃并开始取入下一个副图象单元时,在缓冲器126或存储器213内也可以不清除在此以前的副图象单元,而是把以前的副图象单元的数据终端作为指针暂时存储起来,并接续该指针上写入下一个具有PTS的副图象单元。这样,在对应于下一个副图象单元的主图象的解码结束之前,进行以前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及显示,在切换画面时,可以进行下一个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
图48上表示的是进行光迹跳跃情况下所取得的副图象单元的状态。设副图象单元SPU(N),SPU(N+1),SPU(N+2),SPU(N+3)对应于光迹(TN);设副图象单元SPU(M),SPU(M+1),SPU(M+2),SPU(M+3)对应于光迹(TM)。
在进行这样的再生的情况下,在缓冲器126或存储器213内也可以不清除在此以前的副图象单元,而是把以前的副图象单元的数据终端作为指针暂时存储起来,并在接续于该指针的地址上写入从下一条光迹中所取得的具有PTS的副图象单元。而且,在对应于下一个副图象单元的主图象的解码结束之前,进行以前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及显示,在切换画面时,参照先前的指针进行下一个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这样,即使在跳跃光迹上花费了时间,也能够使副图象的显示连接起来。而且作为主图象的显示形态,有各种各样的形态。跳跃光迹期间就是静止再生接着前面的场的图象,或完全插入显示其他图象(例如得到FF,REW检索中的显示到的图象或消息的图象)。
另外,在DVD系统中,有称之为无缝再生的独特的再生形式。在无缝再生时,主计数器维持计数,并在进行该计数器的再次设定的情况下,由导引数据等来指定。
如图5所示,该无缝再生在盘的记录光迹上存在交错数据块的情况下,可以在再生装置中进行场景切换操作。在进行这种操作时,进行有别于以前再生的视频对象的视频对象数据元的再生。即成为其他角度的图象再生状态。
另一方面,当副图象数据被一个接一个地传送到存储器213并有角度切换时,直接取入记录有相应的角度信息的交错单元的数据。这样,就可能存在副图象的PTS小于系统定时器的计数值的关系,在以前的角度的主图象的显示未结束时,用于下一个切换后角度的主图象的副图象可能先行解码和显示。
这里,在本发明中采取如下措施。
参照图49,首先来说明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判断当前的系统是否处于伴随角度切换的无缝再生状态的方法。
在图49中,图(A)表示时间经过t1、t2、t3、…,图(B)表示应该显示切换前的角度的图象的期间。即(TN)是切换前的角度的最后的副图象单元的PTS,对于该PTS,(TD)相当于加上相应的副图象单元内所包含的最后的SP-DCSQ的SP-DCSQ-STM(显示控制序列的开始时间)的时间。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SP-DCSQ-STM用由PTS开始的相对时间记述着显示控制指令的执行开始时刻。因此,最后的显示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束时间必须一直到例如时间(t6)。该时间由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来把握。
图49(C)、(D)、(E)、(F)、(G)上分别表示指示各个角度切换后所读取的最初的副图象单元的PTS的时间(TS1、TS2、TS3、TS4、TS5)。图49(C)、(D)、(E)、(F)所表示的时间TS1、TS2、TS3、TS4都是(TD)以下值。在这种情况下,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判定当前所取入的副图象单元是用来进行伴随角度切换的无缝再生的副图象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直到时间(t6)为止必须进行切换前的副图象单元的显示,所以,一直维持相应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在这期间还维持副定时器的计数动作。这些判定都是在例如垂直消隐期间进行。在时间(t6)的同时,输出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的指令,并执行新取入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与此同时,如图43所说明的那样,对于主定时器设定最新SCR的。此后,在进行下一个角度切换期间,与普通再生一样。
图50是易于理解地表示上述的处理的流程图。即在PTS+SP-DCSQ的SP-DCSQ-STM大于应该用下一个角度显示的副图象单元的PTS的情况下,一直到有了无缝再生切换指令为止,由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维持当前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
即使进行上述的处理,能够比较稳定地进行副图象的平滑的切换,但是有时也会出现提前切换副图象的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在产生图49(G)所示的关系时,即在进行角度切换操作并取入副图象单元时,切换后应在(TS5)显示的副图象单元的PTS的值大于TD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不判定为无缝再生,而是直接开始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所以,在时间点(t6)以前,也就是在切换前的图象的显示未结束的状态下,就开始了应在切换后显示的副图象的显示。
为了回避这种状态,最好是如下说明的实施例。
如图51(A)所示,在副图象解码器的存储器213的前级设置缓冲存储器213A。如果存储器213的容量充裕,就不必要这个缓冲存储器213A。从该缓冲存储器213A切分出来的一个或多个副图象单元传送到存储器213。这里,当进行角度切换操作时,从下一个角度用的从交错的单元读取副图象分组,并进行副图象单元的构筑。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1(B)所示,为了区别当前的角度用的副图象单元和下一个角度用的副图象单元,把指针设定在其分界点,以便在此处插入标志(在此,把该标志的位置称之为解压位,把插入到由角度切换所产生的下一次再生用的副图象单元的边界上的数据设为“1”,把插入到普通的连续再生时的边界上的数据设为“0”)。由于这样设定,即使有角度切换,在到达前面所说明的时间(t6)之前,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也要重复进行切换前的最后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这期间也维持副定时器的计数动作。而且在时间(t6)的同时,输出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的指令,并执行新取入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与此同时,关于主定时器,设定最新的SCR,此后,在进行下一个角度切换期间,与普通再生相同。在开始新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时,由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把PTS(显示开始时间)与SP-DCSQ-STM(由显示开始的相对时间)加起来,把握时间(t6)那样的信息。
图52表示用来说明上述处理的流程图。
即如果扩展位是有效的,就判定为系统时钟不连续(该判定在例如垂直消隐期间进行),不管PTS与STC的比较结果,一直维持当前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该期间内,也维持副定时器的计数动作。然后,经过时间t6,由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判定是否有无缝切换指令。与时间t6同时,输出副图象解码器控制部211的指令,并执行下一个扩展位以后的副图象单元的解码和显示控制。与此同时,对于主定时器设定最新的SCR。此后,在进行下一次角度切换期间,与普通再生相同。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图50所示的实施例中,把当前的PTS与SP-DCSQ的SP-DCSQ-STM之和与下一个PTS相比较,在不必要严格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比较当前的PTS和下一个PTS,并使用其结果。
如以上的说明,本发明在再生以各自不同的压缩方式所记录在独立的分组内的第一和第二图象数据(例如主图象数据和副图象数据)时,能够稳定地实现相互的同步。
另外,本发明,在特殊再生过程中,对于第一图象数据例如主图象数据处于再生状态,能够任意地再生或掩盖第二图象数据例如副图象数据。
权利要求
1.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和定时器控制装置;所述主定时器对内装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至少通过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和包含从记录媒体读出的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是规定关系的分组,取入并生成数据单元;解码处理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数据单元的解码;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显示由所述解码处理装置解码过的数据;定时器控制装置在静止画面或间断显示等特殊再生动作模式下进行图象显示时,在至少具有输入到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定时器计数用时钟关断控制期间并转移到普通再生模式的情况下,用最新取入的数据包的所述系统时钟基准(PTR)再设定所述主定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副定时器,所述副定时器每当所述数据单元被切换时被复位,对所述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表示单一的所述数据单元的处理经过时间;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具有显示序列控制装置,所述显示序列控制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内的显示序列时间标志和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序列时间标志的情况下,根据序列控制数据来控制由所述解码装置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即使所述系统时钟基准(SCR)能够进行再设定,所述定时器控制装置也维持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动作。
3.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装置和显示控制装置;所述主定时器对内装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至少通过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和包含在从记录媒体读出的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的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取入并生成数据单元;解码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数据单元的解码;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显示由所述解码处理装置解码过的数据;在静止画面或间断显示等特殊再生动作模式下进行图象显示时,在至少具有输入到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系统计数用时钟关断控制期间并转移到普通再生模式的情况下,定时器控制装置用最新取入的数据包的所述系统时钟基准(SCR)再设定所述主定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副定时器,所述副定时器每当所述数据单元被切换时被复位,对所述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表示单一的所述数据单元的处理经过时间;所述显示控制装置用显示序列控制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内的显示序列时间标志和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序列时间标志的情况下,根据序列控制数据来控制由所述解码装置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即使所述系统时钟基准(SCR)能够进行再设定,所述定时器控制装置也维持所述副定时器的计数动作。
5.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处理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和强制解码控制装置;所述主定时器对内装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至少通过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和包含在从记录媒体读出的数据包的数据包头内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取入并生成数据单元;解码处理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在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数据单元的解码,在所述主定时器的计数值不足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停止相应数据单元的解码;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显示由所述解码处理装置解码过的数据;强制解码控制装置强制性地把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作为规定值,并强制性地控制所述解码处理装置的解码。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取入到所述数据单元生成装置的所述分组是快进(或快倒)动作时从记录媒体取入的分组时,所述强制解码控制装置强制性地把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作为最小值,并控制所述解码处理装置执行解码。
7.根据权利要求5的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取入到所述数据单元生成装置的所述分组是快进(或快倒)动作时从记录媒体取入的分组时,所述强制解码控制装置强制性地把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作为最大值,进行控制使所述解码处理装置停止解码。
8.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装置、副定时器、显示控制装置和维持装置;主定时器对内装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来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STC);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至少通过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STC)和包含在附加于从记录媒体上读出的数据分组的开头处的包头内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并取入多个分组,生成数据单元;解码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基准时间(STC),在所述基准时间(STC)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对相应数据单元进行解码;副定时器在每次切换所述数据单元时被复位,并对所述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用计数值来表示单一的数据单元的处理经过时间;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根据所述副定时器的时间信息和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内的显示控制序列数据,来控制所述解码处理装置所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显示控制定时和显示内容;在所述装置被切换为高速再生等特殊再生状态时,维持装置不管所述STC与PTS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解码处理装置中被传送来的新的数据单元是否已形成了规定的构成,已形成时,把相应传送来的新数据单元送到所述解码处理装置,未形成时,维持以前解码过的数据单元的显示。
9.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装置、副定时器、显示控制装置和维持装置;主定时器用对内装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来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STC);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至少通过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STC)和包含在附加于从记录媒体上读出的数据分组的开头的数据包头内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并取入多个分组,生成数据单元;解码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基准时间(STC),在所述基准时间(STC)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对相应数据单元进行解码;副定时器在每次切换所述数据单元时被复位,并对所述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用计数值来表示单一的数据单元的处理经过时间;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根据所述副定时器的时间信息和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内的显示控制序列数据,来控制所述解码处理装置所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显示控制定时和显示内容;在所述装置被切换为高速再生等特殊再生状态时,维持装置不管所述STC与PTS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解码处理装置中被传送来的多个新的数据单元中已形成的最初数据单元,并把该最初的数据单元提供给所述解码处理装置,在传送后面的多个新的数据单元之前维持所述最初的数据单元的解码。
10.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装置、副定时器、显示控制装置和维持装置;主定时器用对内装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来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STC);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至少通过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STC)和包含在附加于从记录媒体上读出的数据分组的开头的数据包头内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并取入多个分组,生成数据单元;解码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基准时间(STC),在所述基准时间(STC)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对相应数据单元进行解码;副定时器在每次切换所述数据单元时被复位,并对所述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用计数值来表示单一的数据单元的处理经过时间;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根据所述副定时器的时间信息和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内的显示控制序列数据,来控制所述解码处理装置所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显示控制定时和显示内容;在所述装置被切换为特殊再生状态时,如果被传送来的新的数据单元的PTS小于当前正在解码中的数据单元的PTS,维持装置不管所述STC与PTS的比较结果,而维持当前解码中的数据单元的解码。
11.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装置、副定时器、显示控制装置和维持装置;主定时器对内装定时计数器用时钟进行计数,并用计数值来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STC);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至少通过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STC)和包含在附加于从记录媒体上读出的数据分组的开头的包头内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并取入多个分组,生成数据单元;解码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基准时间(STC),在所述基准时间(STC)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对相应数据单元进行解码;副定时器在每次切换所述数据单元时被复位,并对所述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用计数值来表示单一的数据单元的处理经过时间;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根据所述副定时器的时间信息和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内的显示控制序列数据,来控制所述解码处理装置所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显示控制定时和显示内容;在所述装置被切换为特殊再生状态时,如果被传送来的新的数据单元的PTS小于当前解码中的数据单元的PTS与包含在相应的数据单元的显示控制序列数据内的控制时间信息的和时,显示维持装置就不管所述STC与PTS的比较结果,而维持当前解码中的数据单元的解码。
12.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主定时器、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解码装置、副定时器、显示控制装置、存储装置和解码执行装置;主定时器用对内装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的计数值来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STC);数据单元生成装置至少通过比较所述主定时器的所述基准时间(STC)和包含在附加于从记录媒体上读出的数据分组的开头的包头内的系统时钟基准(SCR),来判定有规定关系的分组,并取入多个分组,在缓冲存储器中生成数据单元;解码装置比较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中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和所述基准时间(STC),在所述基准时间(STC)超过所述显示时间标志(PTS)的情况下,对相应数据单元进行解码;副定时器在每次切换所述数据单元时被复位,并对所述定时器计数用时钟进行计数,用计数值来表示单一的数据单元的处理经过时间;显示控制装置用来根据所述副定时器的时间信息和包含在所述数据单元内的显示控制序列数据,来控制所述解码处理装置所解码了的数据的显示状态、显示控制定时和显示内容;在所述装置被切换为特殊再生状态时,控制所述数据单元生成装置,使所述缓冲存储器不复位,而在传送的数据单元结束之后设定指针,然后把所传送来的已形成的新数据单元存储在存储装置中;解码执行装置根据规定的条件维持所述的解码处理装置当前正在执行的对所述传送来的数据单元的解码,并在产生所述下一个新的数据单元的再生命令时执行所述指针以后的所述新的数据单元的解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谓所述规定条件是在装置被设定为高速再生或跳跃再生状态时,且对应于当前解码中的数据单元的主图象正在由所述装置显示时的情况,规定条件的解除是装置的显示被切换为对应于下一个新的数据单元的主图象的显示时的情况。
14.一种副图象再生控制方法,在解码器中,收集在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多个分组,一个接一个地构成规定格式的数据单元,再把这些数据单元按顺序解码,从而得到图象信息,其特征在于判定连续的所述数据单元中的下次解码的数据单元是否形成了规定的构成,在未形成的情况下,对当前解码中的数据单元进行解码,在形成了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的下次解码的数据单元的解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解码中的数据单元与下次解码的数据单元之间设定扩展位,由所述扩展位的状态来判定是普通再生状态还是特殊再生状态,在特殊再生状态时,判定下次解码的数据单元是否形成了规定的构成,在未形成的情况下,对当前解码中的数据单元进行解码,在形成了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的下次解码的数据单元的解码。
16.一种记录媒体的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判定装置、第一基准时间值更新装置、第二基准时间值更新装置、副图象显示装置以及副图象显示禁止装置;判定装置在特殊再生模式时判定是否显示副图象;所述判定装置判定为显示副图象时,第一基准时间值更新装置比较根据装置的内部时钟产生的系统时钟基准所得到的基准时间(STC)的值和盘上所记录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并强制地把所述基准时间(STC)的值设定为所述PTS以上的值;所述判定装置判定为不显示副图象时,第二基准时间值更新装置比较根据装置的内部时钟产生的系统时钟基准所得到的基准时间(STC)的值和盘上所记录的显示时间标志(PTS),并强制地把所述基准时间(STC)的值设定为所述PTS以下的值;副图象显示装置根据由第一基准时间值更新装置更新的基准时间的值对副图象数据进行解码并显示出来;副图象显示禁止装置根据由第二基准时间值更新装置更新的基准时间的值禁止副图象的显示。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特殊再生模式判定装置和控制装置;特殊再生模式判定装置判定是否解除特殊再生模式;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为解除特殊再生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根据最新的系统时钟基准的值来更新所述基准时间(STC)的值,并转移到普通再生模式。
18.一种记录媒体的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产生基准时间的定时器、解码装置、提取装置和控制装置;解码装置对根据规定的格式分组化后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副图象数据进行解码;提取装置提取所述副图象数据的同时,提取为表示其时间属性而插入到相应副图象分组内的时间标志;控制装置参照所述提取装置所提取的所述时间标志和由所述定时器产生的所述基准时间,来控制由所述副图象解码装置进行的所述副图象数据的解码和显示。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根据规定的格式分组化后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主图象数据进行解码的解码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主图象解码装置解码的主图象的特殊再生时,把所述经解码的副图象重叠在所述主图象上进行显示。
20.一种记录媒体的副图象再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产生基准时间的步骤、解码显示步骤、提取步骤和控制步骤;解码显示步骤对根据规定的格式分组化后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副图象数据进行解码并显示;提取步骤提取所述副图象数据的同时,提取为表示其时间属性而插入到相应副图象分组内的时间标志;控制步骤参照所述提取装置所提取的所述时间标志和由所述定时器产生的所述基准时间,来控制由所述解码装置进行的所述副图象数据的解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根据规定的格式分组化后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主图象数据进行解码的步骤;在对所述主图象解码步骤中经解码的主图象进行特殊再生时,所述控制步骤把所述解码了的副图象重叠在所述主图象上进行显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和方法能够在从特殊再生向普通再生切换时稳定地得到主图象和副图象。主定时器用计数值表示装置整体的基准时间。控制部把基准时间与数据包头的系统时钟基准进行比较,然后把规定关系的分组取入到存储器中,并生成数据单元。在计数值大于数据单元的显示时间标志时,进行数据单元的解码。在根据控制部的控制从特殊再生切换到普通再生时,根据最新取入的数据包的系统时钟基准再设定主定时器。
文档编号H04N5/84GK1192564SQ97120868
公开日1998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28日
发明者大轮妙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