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打印方法_3

文档序号:8434046阅读:来源:国知局
r>[0123]在此,当记录纸输送形态检测部302检测到记录纸的输送形态为横向输送时,即便用户设定双重打孔功能,后处理实行部305也不实行双重打孔处理。
[0124]这是因为在双重打孔处理以记录纸二分割为前提,或者因为打孔单元21的机械结构决定了穿孔方向固定,如果实行打孔会在打印对象的图像上实行如图9B所示的不正确的打孔处理。
[0125]而单一打孔无论是横向输送还是纵向输送都可以打孔。
[0126]图1OA和图1OB是在改变打孔单元21的类型实行打孔处理时印记打印区域和穿孔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127]图1OA和图1OB显示显示用户设定双重打孔且印记位置位于记录纸的右下。
[0128]图1OA是用有两个打孔部件的打孔单元21的打孔,图1OB是用有多个打孔部件的打孔单元21的打孔。
[0129]如图1OA和图1OB所示,因打孔单元21的打孔部件数量不同,会造成有些印记的打印区域和穿孔区域发生重叠(图10B),而有些印记的打印区域和穿孔区域却不会重叠(图10A)ο
[0130]为此,需要在经过重叠判断部214判断印记的打印区域和穿孔区域是否重叠的基础上,取得有关打孔单元21的类型(即穿孔部件的形状和数量)的信息。
[0131]这样,通过预先取得有关打孔单元21类型的信息,能够提高关于重叠判断的判断准确度。
[0132]图1lA和图1lB是在判断印记的打印区域和双重打孔的穿孔区域重叠而需要调整印记的打印区域以避免重叠发生时的印记打印区域和双重打孔穿孔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133]图1lA中,由于印记的打印区域与双重打孔的穿孔区域重叠,因而缺少一部分印记。
[0134]在这种情况下(即重叠判断部214判断发生重叠),印记位置调整部215调整印记的位置(打印区域),如图1lB所示,使得印记的尾部不会与打孔的穿孔区域发生重叠。
[0135]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关于图像形成装置I的打印和后处理的设定以及图像形成装置I的打印和后处理的处理流程。
[0136]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关于图像形成装置I的打印和后处理的设定的处理流程图。
[0137]首先,用户从O度、90度、180度、270度4个图像朝向中选择并设定需要打印的打印对象的图像的朝向(SlOl)。
[0138]而后,用户设定打印时使用的供纸盘(S102)。
[0139]用户设定印记(S103)。例如用户从页数、用户名称、打印日期及时间、QR码(注册商标)等印记种类中选择一种用于打印的印记,进而设定该印记的大小和位置。
[0140]用户设定记录纸的分割数,如双重复印等,即设定将一张记录纸分割成几个打印区域(S104) ο
[0141]具体为,用户设定分割数为二分割(2 in 1)、四分割(4 in 1)、八分割(8 in I)等。
[0142]而后,用户选择打孔种类(单边打孔或双重打孔),并设定打孔位置(S105)。
[0143]经过上述步骤SlOl至S105的设定,图像形成装置I认知打印处理和后处理的处理内容并实行处理。
[0144]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打印处理和后处理的流程图。
[0145]图13所示的流程中包含关于印记的设定和打印的处理。
[0146]在启动如图13所示的打印处理后,图像取得部201取得作为打印对象的图像的图像数据(S201) ο
[0147]图像朝向设定取得部202取得关于图像朝向设定部101设定的图像朝向的信息(S202)ο
[0148]供纸盘设定取得部203取得关于供纸盘设定部102设定的供纸盘的信息(S203)。
[0149]记录纸大小检测部301根据关于供纸盘设定取得部203取得的有关供纸盘的信息,检测记录纸大小(S204)。
[0150]印记设定取得205取得印记设定部103设定的关于印记的种类、大小、以及位置的信息(S205) ο
[0151]分割数取得部206取得关于分割数设定部104设定的记录纸的分割数的信息
(5206)ο
[0152]打孔设定取得部207取得关于打孔设定部105设定的打孔种类和位置的信息
(5207)ο
[0153]后处理判断部208根据分割数取得部206和打孔设定取得部207取得的信息,判断后处理内容(S208)。
[0154]具体为,后处理判断部208判断后处理实行双重复印、双重打孔(即实行双重复印和双重打孔)、以及既不实行双重复印也不实行双重打孔(即在后处理中不需要裁剪记录纸的情况,如单边打孔等)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处理。
[0155]当后处理判断部208判断后处理为双重复印时(S208为双重复印),记录纸分割部209根据分割数取得部206取得的分割数,分割记录纸(S209)。
[0156]图像变倍部210对图像变倍,使得图像取得部201取得的图像能够显示在记录纸分割部209分割的各个区域上(S210)。
[0157]图像转动部211根据图像朝向设定取得部202取得的图像朝向(即O度、90度、180度、270度),并根据分割数取得部206取得的分割数,判断图像是否需要转动(S211)。
[0158]如果图像转动部211判断需要转动图像(S211的是),则转动图像(S212)。
[0159]图像变倍部210以与图像变倍相同的倍率对印记变倍(S213)。
[0160]图像转动部211根据在S212中是否转动图像,判断印记是否也需要转动,如果在S212中转动了图像(S214是),则与图像同样地转动印记(S215)。
[0161]印记位置决定部212根据印记设定取得部205取得的印记位置,决定印记位置(S216)。
[0162]输出图像生成部216将图像以及印记布置到经过记录纸分割部209分割的各个区域中,生成输出用图像(S217)。
[0163]图像形成部217根据输出图像生成部216生成的输出用图像,形成图像(S218)。
[0164]图像打印输出部304将图像形成部217形成的图像打印到记录纸上输出(S219)。
[0165]后处理实行部305根据分割数取得部206取得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后处理
(5220),如果需要(S220的是),则按照分割数取得部206取得的分割数,来裁剪记录纸
(5221)。
[0166]而如果在步骤S208中后处理判断部208判断后处理为双重打孔(S208为双重打孔),则记录纸分割部209将记录纸一分为二(S222)。
[0167]在步骤S208中判断后处理的处理中,还参考记录纸输送形态检测部302检测到的信息。即如图9所示,用户设定打孔设定部为双重打孔,而记录纸输送形态检测部302检测到记录纸的输送形态却为横向输送,在这种情况下,后处理判断部208不会实行双重打孔的相关处理。
[0168]图像变倍部210对图像变倍,使得图像取得部201取得的图像能够显示在记录纸分割部209分割的各个区域上(S223)。
[0169]图像转动部211考虑图像朝向设定取得部202取得的图像朝向后,转动图像(S224)。
[0170]图像变倍部210以与图像变倍相同的倍率对印记变倍(S225)。
[0171]图像转动部211转动印记朝向,使得印记朝向与图像的朝向相同(S226)。
[0172]印记位置决定部212根据印记设定取得部205取得的印记位置,决定印记位置(S227)。
[0173]打孔单元信息取得部213从打孔单元检测部303取得有关打孔单元21的穿孔部件的形状和数量(S228)。
[0174]重叠判断部214根据印记设定取得部205取得的印记的种类、位置、大小、以及打孔单元信息取得部213取得的打孔单元21的形状和数量,判断印记的打印区域与打孔的穿孔区域是否会发生重叠(S229)。
[0175]如果重叠判断部214判断印记的打印区域与打孔的穿孔区域重叠(S229的是),则印记位置调整部215调整印记位置,使得印记的打印区域不至于与打孔位置发生重复(S230)。
[0176]结束步骤S230的印记位置调整后,重叠判断部214根据调整后的印记位置再一次判断印记的打印区域与打孔的穿孔区域是否重叠(S229)。
[0177]反复实行步骤S229的重叠判断处理与步骤S230的印记位置调整处理,直到判断印记的打印区域与打孔的穿孔区域不发生重叠为止。
[0178]如果重叠判断部214判断印记的打印区域与打孔的穿孔区域不重叠(S229的否),则印记位置调整部215使得处理移动到输出图像的生成处理。
[0179]关于印记的打印区域与打孔的穿孔区域是否重叠的判断处理以及重叠时印记位置的调整处理,将在以下参考图14详述。
[0180]输出图像生成部216将图像以及印记布置到分割后的各个区域中,生成输出用图像(S217)ο
[0181]图像形成部217根据输出图像生成部216生成的输出用图像,形成图像(S218)。
[0182]图形打印输出部304将图像形成部217形成的图像打印到记录纸上输出(S219)。
[0183]后处理实行部305根据分割数取得部206取得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后处理
(5220),如果需要(S220的是),则按照分割数取得部206取得的分割数,来裁剪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