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38392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色调剂盒88Y和色调剂盒88M之间(从而连接壁124在上下方向上与色调剂盒88重叠)。因此,色调剂盒88Y和色调剂盒88M之间的空间用作设置在图像形成本体1A中的接收部分20,以接收突出底壁126。
[0058]如图3所示,在左右方向上向内延伸的支撑框架92和94分别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的上部的右端部分和左端部分(右侧和左侧)处。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的支撑框架92和94在上下方向上分别与构成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底壁122的台阶部分122A和122B (稍后将描述)重叠。
[0059]更具体地说,作为第一壁的实施例而形成部分支撑框架92和94的竖直壁92A和94A在上下方向上与作为第二壁的实施例而形成部分台阶部分122A和122B的竖直壁122C和122D重叠,支撑构件132和134 (稍后将描述)位于二者之间。竖直壁92A和94A和竖直壁122C和122D均由在向下或向下方向上垂直弯曲的板状金属形成。
[0060]另外,作为弯曲结构部分的实施例的加强部分93和95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92和94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竖直壁92A和94A更内侧的端部中。当从前侧观看时,加强部分93和95包括竖直壁92A和94A,并且弯曲成具有向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加强部分93和95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0061]包括竖直壁92A和94A的加强部分93和95分别限定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凹槽部分96和98,并且对支撑框架92和94在左右方向上的内端部进行加强。也就是说,加强部分93和95 (凹槽部分96和98)确保对支撑构件132和134 (稍后将描述)进行支撑的支撑框架92和94的刚度(增加强度)。
[0062]如图3至图5所示,多对左支撑构件132和右支撑构件134分别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的凹槽部分96和98中,以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支撑图像读取装置100。也就是说,具有相同厚度的多个支撑构件132和134以预定间隔布置在前后方向上(没有示出)。因而,支撑表面和被支撑表面的高度在前后方向(主扫描方向)上是固定的。
[0063]支撑构件132和134被布置成将光照射单元110和成像系统128布置在二者之间。另外,支撑构件132和134被成形为截锥形(柱形)并且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形成。接近成像系统128的右侧(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支撑构件134比左侧(在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支撑构件132厚(高)。
[0064]右侧和左侧凹槽部分96和98的内上表面的高度相等,而支撑构件132和134通过诸如粘合带之类的结合构件分别结合至凹槽部分96和98的内上表面而被附接。在左右方向上,在图像读取装置本体100A的底壁122的相对两端部中,设置有台阶部分122A和122B以分别由支撑构件132和134支撑。
[0065]台阶部分122A和122B向上凹入。台阶部分122A和122B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的前侧的一对左侧支撑构件132和右侧支撑构件134以及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的后侧的一对左侧支撑构件132和右侧支撑构件134支撑。
[0066]因此,由支撑构件134支撑的台阶部分122B比由支撑构件132支撑的台阶部分122A更深地向上凹入。因而,图像读取装置100水平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的上侧(色调剂盒88的上侧)。
[0067]以截头圆锥形向上隆起的凸台部分97和99分别一体地设置在凹槽部分96和98的内上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在支撑构件132和134的底部处,分别设置有截头圆锥形凹部133和135,凸台部分97和99将装配在该截头圆锥形凹部133和135中。
[0068]因此,支撑构件132和134通过将凹部133和135装配在凸台部分97和99上而定位,并且结合至凹槽部分96和98的内上表面。凸台部分97和99以及凹部133和135的形状不限于所示的截头圆锥形形状。
[0069]图像读取装置100被构造成使得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本体100A的底壁122中的台阶部分122A和122B的下表面仅放置在支撑构件132和134的上表面132A和134A上,但没有结合至支撑构件132和134的上表面132A和134A。由于这个原因,支撑构件132和134成形为类似截头圆锥,并且上表面132A和134A的面积小于下表面132B和134B的面积。
[0070]也就是说,支撑构件132和134的上表面132A和134A与图像读取装置本体100A的底壁122 (台阶部分122A和122B)的接触面积被减小,以限制或防止图像读取装置本体100A随着时间而粘结至支撑构件132和134的上表面132A和134A。
[0071]如图4和图5所示,面向前后方向(在铰链部分105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成形为类似平板的第一直立壁90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接近后壁1B的那一侧。此外,面向前后方向(在铰链部分105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成形为类似平板的第二直立壁130布置在图像读取装置本体100A接近后壁100B的那一侧并且比第一直立壁90更接近前侧。
[0072]第一直立壁90的上端部分结合至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的支撑框架92和94,第二直立壁130的下端部分结合至图像读取装置本体100A的底壁122 (台阶部分122A和122B)。位于后壁1B和100B附近的支撑构件132和134被设置成在侧视图和平面视图中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直立壁90和第二直立壁130重叠。
[0073]更具体地说,接近后壁1B和100B的支撑构件132和134的上表面132A和134A的前端部分布置在第二直立壁130的正下方,而接近后壁1B和100B的支撑构件132和134的下表面132B和134B的后端部分布置在第一直立壁90的正上方。
[0074]因而,即使当原稿台102、原稿输送单元103和原稿输出单元108的前侧在铰链部分105上向上转动(即使台板玻璃104打开时),也能够在用于支撑原稿台102、原稿输送单元103和原稿输出单元108的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的上侧和后壁1B侧确保支撑刚度(强度)。
[0075]接下来,将给出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支撑构件132和134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操作(具体地说,支撑构件132和134的操作)的描述。
[0076]为了复印(或扫描)原稿,将原稿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原稿台102上或放置在台板玻璃104上,通过操作没有示出的控制面板开始复印(或扫描)操作。也就是说,由原稿读取单元106读取原稿。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被传输到主操作部16。
[0077]然后,每个图像载体54的外周表面被充电器56充电,并且暴露于根据所传输的图像数据从曝光单元62发射的光束L。由此,在图像载体5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图像载体54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58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
[0078]接下来,形成在图像载体54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由第一转印辊68顺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6上。然后,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6上的多个色调剂图像通过第二转印辊70和辅助辊72 二次转印到通过输送路径30输送的记录纸P的正面上。
[0079]正面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P被输送带78朝定影装置80输送。然后,记录纸P的正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装置80加热和加压,色调剂图像由此被定影在记录纸P的正面上。在色调剂图像定影之后,记录纸P被输出到纸张输出部分28。这样,完成一系列图像形成步骤。
[0080]为了在记录纸P的没有形成图像的背面上形成图像(双面打印),将正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已经定影的记录纸P发送到双向输送路径40内。记录纸P通过双向输送路径40再次被输送到输送辊36,并且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处转印到该背面上。色调剂图像在被转印到记录纸P的背面之后,通过定影装置80定影在记录纸P上,并且记录纸P被输出到纸张输出部分28。
[0081]如图2所示,面板构件等没有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本体100A和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A之间,并且图像读取装置本体100A的突出底壁126布置在在色调剂盒88Y和色调剂盒88M之间的接收部分20中。竖直壁92A和94A在上下方向上分别与竖直壁122C和122D重置。
[0082]因此,通过增加图像形成速度,改善图像质量和进一步增加耗材的寿命,即使在主操作部16增大时,也可以抑制图像读取装置100距离地面的高度或防止该高度变得大于在图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