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级智能分析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3642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移动信息位图序列进行智能分析,如图1所示一种轻量级智能分析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0046]步骤1、基于智能分析策略生成检测序列,该检测序列包含k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对应有各自的检测位图、检测次数和容错次数。
[0047]在进行智能分析时,需要根据智能分析策略来得到分析结果。本实施例智能分析策略包括禁区入侵/禁区进入/禁区离开/禁区/双向姅线/单向姅线等。对于任意一条智能分析策略,本发明方法首先需要根据智能分析策略生成检测序列,检测序列包含k个检测点,k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检测序列是根据智能分析策略生成的,其融合了智能分析策略中空间与时间关系,生成过程如下:
[0048]根据智能分析策略的判定步骤,设置检测序列对应的检测点,每一个检测点对应一个智能分析策略的判定步骤;
[0049]根据判定步骤的判定条件,设置检测点对应的检测位图、检测次数和容错次数。
[0050]具体地,每个检测点对应有各自的检测位图ml、检测次数nl和容错次数n2。其中检测位图ml为M*N矩阵,该矩阵大小与编码设备生成的移动信息位图相等;检测位图ml的每一个矩阵格使用一位比特表示,I表示该矩阵格对应的移动信息位图区域需要检测,O表示该矩阵格对应的移动信息位图区域不需要检测;检测次数nl为预设定的值,表示在一个判定步骤中需要重复确认的次数,该需要重复确认的次数一般根据智能分析策略的判定条件来设定;容错次数n2用于容错度调节。
[0051]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如何根据智能分析策略生成检测序列:
[0052]实施例1、智能分析策略为禁区入侵,即移动目标进入规定区域,并滞留一段时间,规定区域就是禁区。假设禁区入侵的输入条件为禁区的区域坐标、滞留时间t2和灵敏度si (O ?9) ο
[0053]禁区入侵的判定步骤通常包括两步,首先判定是否有移动目标进入禁区的扩展区域,如果是则触发进一步的判断,判断移动目标在禁区的滞留时间。因此对于禁区入侵的检测序列,设置了两个检查点,每个检测点对应有自己的检测位图ml、检测次数nl和容错次数n2。
[0054]对应于第一个判定步骤设置第一个检测点,第一个检测点的检测位图ml中需要检测的区域为禁区的扩展区域,即如图2所示的黑色矩阵格,黑色矩阵格的值为1,表示需要检测,检测位图ml中其他矩阵格的值为0,表示不需要检测。黑色矩阵格所包围的白色矩阵格为禁区,可见第一个检测点的检测位图ml中需要检测的区域是在禁区基础上的扩展,是禁区的扩展区域。
[0055]禁区的扩展区域是根据灵敏度换算出的,换算公式如下:
[0056]向上扩展的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57]向下扩展的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58]向左扩展的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59]向右扩展的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0060]根据判定步骤可知,第一检测点是用于触发下一个检测点的判断,本实施例设置第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次数nl为1,容错次数n2为0,即只要检测到一次就触发进入下一个检测点检测。
[0061]而对应于第二个判定步骤设置第二个检测点,第二个检测点的检测位图ml中需要检测的区域为禁区,即如图2所示的黑色矩阵格所包围的白色矩阵格,该部分区域的矩阵格值为I。检测次数nl和容错次数n2分别为:
[0062]检测次数nl =(滞留时间t2/移动信息位图间隔tl)_容错次数n2;
[0063]容错次数n2 =(滞留时间t2/移动信息位图间隔tl)*(sl/10)*调节常数Cl。
[0064]其中调节常数Cl为系统容错微调,取值为0.5。
[0065]第二个检测点用于禁区入侵滞留时间判断,容错次数n2用于消除入侵目标的移动速度与徘徊导致的误差。
[0066]实施例2、智能分析策略为禁区进入,即移动目标进入规定区域,规定区域就是禁区。假设禁区进入的输入条件为规定区域的区域坐标、灵敏度为Si (O?9)。
[0067]禁区进入的判定步骤通常包括两步,首先判定是否有移动目标进入禁区的扩展区域,如果是则触发进一步的判断,判断移动目标是否进入禁区内。因此对于禁区进入的检测序列,也设置了两个检查点,每个检测点对应有自己的检测位图ml、检测次数nl和容错次数n2。
[0068]对应于第一个判定步骤设置第一个检测点,第一个检测点的检测位图ml中需要检测的区域使用禁区的扩展区域,检测次数nl为1、容错次数n2为0,即只要检测到一次就触发进入下一个检测点检测。其中禁区的扩展区域是根据灵敏度换算出的,换算公式与实施例I中禁区的扩展区域的换算公式相同。禁区的扩展区域所对应的矩阵格的值为1,表示需要检测,检测位图ml中其他矩阵格的值为0,表示不需要检测。
[0069]对应于第二个判定步骤设置第二个检测点,第二个检测点的检测位图ml中需要检测的区域为禁区,禁区所对应的矩阵格的值为1,表示需要检测,检测位图ml中其他矩阵格的值为0,表示不需要检测。检测次数nl为1,容错次数n2为:
[0070]容错次数n2 =(调节时间/移动信息位图间隔tl)*(sl/10)。
[0071]其中调节时间为系统调节常数,取值为2秒,容错次数n2用于消除目标的移动速度与徘徊导致的误差。
[0072]实施例3、智能分析策略为禁区离开,即移动目标离开规定区域,规定区域就是禁区。假设禁区离开的输入条件为规定区域的区域坐标、灵敏度为Si (O?9)。
[0073]禁区离开的判定步骤通常包括两步,首先判定是否有移动目标进入禁区的边缘区域,如果是则触发进一步的判断,判断移动目标是否进入禁区的扩展区域。因此对于禁区离开的检测序列,也设置了两个检查点,每个检测点对应有自己的检测位图ml、检测次数nl和容错次数n2。
[007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灵敏度在禁区的区域内换算出禁区的边缘区域,如图3中带数字I的白色矩阵格,换算公式如下:
[0075]禁区顶部向下划分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76]禁区底部向上划分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10,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77]禁区左部向右划分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78]禁区右部向左划分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79]并根据灵敏度换算出禁区的扩展区域,如图3中黑色矩阵格,换算公式为:
[0080]向上扩展的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81]向下扩展的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82]向左扩展的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
[0083]向右扩展的格数:(禁区的高度与禁区的宽度的取小值)*灵敏度sl/ΙΟ,如计算结果为O则调整为I。
[0084]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点的检测位图ml中需要检测的区域为禁区的边缘区域,如图3中带数字I的白色矩阵格,禁区的边缘区域所对应的矩阵格的值为I,表示需要检测,检测位图ml中其他矩阵格的值为0,表示不需要检测。检测次数nl为1,容错次数n2为0,即只要检测到一次就触发进入下一个检测点检测,这个检测点用于禁区离开的触发点。
[0085]禁区离开的第二个检测点的检测位图ml中需要检测的区域为禁区的扩展区域,如图3中黑色矩阵格部分,禁区的扩展区域所对应的矩阵格的值为1,表示需要检测,检测位图ml中其他矩阵格的值为0,表示不需要检测。检测次数nl为1,容错次数n2为:
[0086]容错次数n2 =(调节时间/移动信息位图间隔tl)*(sl/10);
[0087]调节时间为常数,取值为2秒,容错次数n2用于消除目标的移动速度与徘徊导致的误差。
[0088]实施例4、智能分析策略为禁区,即移动目标出现在规定区域,规定区域就是禁区,本实施例的输入条件为规定区域的区域坐标。
[0089]判定移动目标出现在规定区域的判定步骤只有一个步骤,即判断移动目标是否在禁区内。因此对于禁区的检测序列,只设置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