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5582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应用于可移动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该方法包括:获得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拍摄设备的拍摄位置固定,导致的无法持续的对拍摄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技术问题。
【专利说明】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利用拍摄设备对看到的事物、景色进行拍摄。从而,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或者其他方式将拍摄的内容与家人、朋友分享。在实际使用拍摄设备的过程当中,用户虽然可以方便快捷的对身边事物和景色进行拍摄,但想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记录却十分困难。即使借助三角架等拍摄工具,也只能以固定的位置和角度进行拍摄,拍摄不够灵活。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拍摄设备的拍摄位置固定,导致的无法持续的对拍摄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拍摄设备的拍摄位置固定,导致的无法持续的对拍摄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可移动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该方法包括:获得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且,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
[0006]进一步地,在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识别出目标对象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位置;根据第二位置信息获得第三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三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二调整。
[0007]进一步地,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对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并在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判断出图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或者,对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在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将面部特征与预设特征进行比较,并在面部特征匹配预设特征时,判断出图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0008]进一步地,在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的图像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并将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一存储空间,将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二存储空间。
[0009]进一步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电子设备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俯仰角控制信息、偏航角控制信息和翻滚角控制信息。
[00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可移动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获得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还用于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
[0011]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用于在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之后,识别出目标对象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位置;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二位置信息获得第三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三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二调整。
[0012]进一步地,判断单元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对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并在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判断出图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或者,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对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另IJ,在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将面部特征与预设特征进行比较,并在面部特征匹配预设特征时,判断出图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0013]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分析单元,用于在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之后,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的图像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并将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一存储空间,将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二存储空间。
[0014]进一步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电子设备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俯仰角控制信息、偏航角控制信息和翻滚角控制信息。
[001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得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具有图像采集单元且可移动的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从而可以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并且可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以便以合适的角度取景,然后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拍摄设备的拍摄位置固定,导致的无法持续的对拍摄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拍摄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0018]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0022]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步骤SlOl,获得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0024]上述的第一位置信息包括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
[0025]具体地,将拍摄设备安装在移动的电子设备上,在拍摄设备或者移动电子设备上设置超宽带(UWB,Ultra Wideband)模块、红外传感器、深度相机、激光传感器等定位设备,借助定位设备来确定目标对象相对于拍摄设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本方案中的定位设备可以为UWB模块、红外传感器、深度相机和激光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为其他定位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026]如,电子设备为平衡车,平衡车上安装有摄像机(即图像采集单元),在目标对象为人时,可以通过上述的摄像机实时采集人的图像或者视频信息,由于人体自身姿态变化多端,衣着具有多样性以及背景、光照条件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采用去噪算法滤除图像中的背景等不必要的信息,并通过人体检测算法快速识别出视频中的运动人体,并利用人体检测或三角定位技术等方法确定人体的矩形区域,也即确定人与平衡车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等位置信息。
[0027]再如,在智能汽车上,也需要对各类移动对象(即上述的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和跟随,此时,也可以利用安装在智能汽车上的红外传感器、深度相机等确定移动对象与智能汽车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等位置信息。
[0028]上述的三角定位法是利用2个或者2个以上的定位传感器在不同位置探测目标方位,然后运用三角几何原理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0029]再如,在平衡车上安装UWB模块,在目标对象上佩戴UWB信标,UWB模块向UWB信标发射信号,并接收UWB信标的反射信号,根据发射信号和反射信号基于飞行时间(T0F,Time OfFlight)原理计算目标对象与平衡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基于到达角(A0A,Angle OfArrival)原理计算目标对象与平衡车之间的相对夹角。
[0030]步骤S102,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
[0031]上述的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电子设备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
[0032]在步骤SlOl中,获取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是实时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两次或者多次获得的结果确定目标对象的坐标变化量,从而可以确定目标对象的速度变化和方位变化,以对应调整电子设备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并通过电子设备的移动来确保目标对象进入拍摄??围。
[0033]如,在平衡车跟随小孩(即目标对象)的过程中,平衡车可通过自身的传感器实时探测小孩的坐标,并根据相邻两次坐标之间的变化量确定小孩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位,并对应调整自身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以将与小孩的距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小孩处于可拍摄的沮围内。
[0034]步骤S103,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
[0035]上述的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俯仰角控制信息、偏航角控制信息和翻滚角控制信息。
[0036]在步骤S102中,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其相当于粗粒度的跟随,其只能保证移动电子设备与目标对象间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能保证图像采集单元始终保持在合适的图像采集位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角度,具体可以根据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夹角变化量来确定图像采集角度需要偏转的角度。
[0037]例如,在平衡车上的摄像机(即图像采集单元)拍摄动物时,可以实时采集移动中动物的坐标,并以此确定动物与平衡车之间的相对夹角变化量,从而可以确定摄像机需要偏转的角度,并根据这个角度生成对应的俯仰角控制信息(即Pitch调整信息,是用于控制摄像头的仰视角或者俯视角的信息,具体是控制摄像头沿X轴方向转动)、偏航角控制信息(SPyaw调整信息,是用于控制摄像头的偏航角的信息,具体是控制摄像头沿Y轴方向转动)和翻滚角控制信息(即roll调整信息,是用于控制摄像头的翻滚角的信息,具体是控制摄像头沿Z轴方向转动),来控制摄像机在各个方向上的偏移角度。
[0038]再例如,在平衡车上的摄像机(即图像采集单元)拍摄动物时,可以通过平衡车上安装的UWB模块、以及动物身上佩戴的UWB信标,测得动物与平衡车之间的相对夹角变化量,从而可以确定摄像机需要偏转的角度,并根据这个角度生成对应的俯仰角控制信息、偏航角控制信息和翻滚角控制信息,来控制摄像机在各个方向上的偏移角度。
[0039]经过步骤S103的调整之后,可以确保图像采集单元始终保持在合适的图像采集位置,但并不能确保拍摄出的图像能够满足条件(如目标对象能够出现在图像中的指定位置等),因此可以进一步地对图像采集单元进行调整,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对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进行调整:识别出目标对象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位置;根据第二位置信息获得第三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三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二调整。
[0040]上述的第二位置信息包括目标对象在图像中所处的位置,如左上角、右下角、正中间区域等,第三控制信息为控制图像采集单元的俯仰角控制信息、偏航角控制信息和翻滚角控制信息。
[0041]与步骤S103的实现方法相同,可以实时获取目标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并判断其位置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计算从当前位置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图像采集单元在各个方向上需要转动的角度,并据此生成第三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调整。
[0042]步骤S104,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
[0043]具体的,步骤S104中的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通过下述的两种方式实现:对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并在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判断出图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或者,对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在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将面部特征与预设特征进行比较,并在面部特征匹配预设特征时,判断出图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0044]在经过前述步骤确定了目标对象位于拍摄区域且位于比较好的拍摄位置时,即可对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和拍摄。
[0045]例如,为了拍摄人的头像,平衡车需要通过调整以使人处于其拍摄范围内,然后再进行调整以使人处于比较好的拍摄位置,同时对摄像头的拍摄角度进行微调,让人脸落入图像中的适当位置(即位于图像中指定的位置),即进行自动取景或者自动构图,通过对平衡车、摄像头的调整,可以使拍摄得到照片质量得到保障,在拍摄时,可以对图像中的特征进行识别,若图像中存在人脸的面部特征,则确定满足上述的预设条件,则可以进行拍摄。
[0046]再如,在拍摄时,可能图像中存在多个人,此时就需要识别出需要拍摄的目标对象,具体是对图像中各个人脸的面部特征进行识别,并将其与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即预设特征)进行对比,若相同则确定该对象为需要拍摄的对象,此时可以对摄像头进行微调,以使该对象位于合适的区域,并对其进行拍摄。
[0047]另外,在拍摄时,可能需要目标对象的人脸刚好处于某个角度(如正对摄像头)时才对其进行拍摄,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图像中人脸的面部特征(如五官之间的角度等)进行识另IJ,并判断其是否与需要拍摄的角度时的面部特征(即预设特征)相同,若相同则进行拍摄,若不相同,则继续跟踪并持续监控,直至其满足上述的预设条件,再进行拍摄。
[0048]需要说明的是,在识别面部特征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相关的去噪算法(如GraphCut算法、傅里叶抠图算法等)去除图像中的一些不需要背景和物体,以得到高质量的头像图片,然后使用面部识别算法进行特征识别。
[0049]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获得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具有图像采集单元且可移动的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从而可以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并且可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以便以合适的角度取景,然后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拍摄设备的拍摄位置固定,导致的无法持续的对拍摄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拍摄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技术效果。
[005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之后,可以对得到的图像进行筛选、保留、删除等处理,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的图像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并将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一存储空间,将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二存储空间。
[0051]上述的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图像清晰度、图像的分辨率、图片大小、目标对象所占图片面积的大小或比例等,如将大于某一个清晰度的图像放入第一存储空间,将小于该清晰度的放入第二存储空间;再如将图片大于IM的放入第一存储空间,而将小于IM的放入第二存储空间,第二存储空间可以使回收站,其相当于删除小于IM的图片。
[0052]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利用人体检测或三角定位技术,确定跟踪目标的矩形区域,通过检测出的人体的距离和位置坐标,确定目标的运动路径和速度,从而实现人体跟随,在跟随过程中,开启相机取景,并开启面部识别算法,当确认取景框中存在所跟随的人体正面面部时,进行自动拍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对移动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问题。
[005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005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
[0055]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0、第二处理单元20以及判断单元30。
[0056]第一处理单元10,用于获得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0057]上述的第一位置信息包括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
[0058]具体地,将拍摄设备安装在移动的电子设备上,在拍摄设备或者移动电子设备上设置UWB模块、红外传感器、深度相机、激光传感器等定位设备,借助定位设备来确定目标对象相对于拍摄设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本方案中的定位设备可以为UWB模块、红外传感器、深度相机和激光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为其他定位设备,本方案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059]第二处理单元20,用于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还用于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
[0060]上述的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电子设备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俯仰角控制信息、偏航角控制信息和翻滚角控制信息。
[0061 ]上述的获取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是实时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两次或者多次获得的结果确定目标对象的坐标变化量,从而可以确定目标对象的速度变化和方位变化,以对应调整电子设备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并通过电子设备的移动来确保目标对象进入拍摄范围。
[0062]与第二处理单元的实现方式相同,可以实时获取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根据两次或者多次获得的结果确定目标对象的坐标变化量,从而可以确定目标对象的速度变化和方位变化,以对应调整电子设备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并通过电子设备的移动来确保目标对象进入比较好的拍摄区域。
[0063]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其相当于粗粒度的跟随,其只能保证移动电子设备与目标对象间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能保证图像采集单元始终保持在合适的图像采集位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角度,具体可以根据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夹角变化量来确定图像采集角度需要偏转的角度。
[0064]经过上述的调整之后,可以确保图像采集单元始终保持在合适的图像采集位置,但并不能确保拍摄出的图像能够满足条件(如目标对象能够出现在图像中的指定位置等),因此可以进一步地对图像采集单元进行调整,具体可以通过本申请的如下单元对电子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识别单元识别出目标对象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位置;调整单元根据第二位置信息获得第三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三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二调整。
[0065]上述的第二位置信息包括目标对象在图像中所处的位置,如左上角、右下角、正中间区域等,第三控制信息为控制图像采集单元的俯仰角控制信息、偏航角控制信息和翻滚角控制信息。
[0066]判断单元30,用于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
[0067]具体的,判断单元30可以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对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并在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判断出图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或者,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对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在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将面部特征与预设特征进行比较,并在面部特征匹配预设特征时,判断出图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0068]在经过前述步骤确定了目标对象位于拍摄区域且位于比较好的拍摄位置时,即可对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和拍摄。
[0069]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第一处理单元获得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具有图像采集单元且可移动的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从而第二处理单元可以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电子设备跟随目标对象,并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以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对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以便以合适的角度取景,然后判断单元根据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拍摄设备的拍摄位置固定,导致的无法持续的对拍摄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拍摄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技术效果。
[0070]可选地,为了对得到的图像进行筛选、保留、删除等处理,本申请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分析单元,用于在获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之后,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的图像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并将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一存储空间,将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二存储空间。
[0071]上述的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图像清晰度、图像的分辨率、图片大小、目标对象所占图片面积的大小或比例等,如将大于某一个清晰度的图像放入第一存储空间,将小于该清晰度的放入第二存储空间;再如将图片大于IM的放入第一存储空间,而将小于IM的放入第二存储空间,第二存储空间可以使回收站,其相当于删除小于IM的图片。
[0072]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利用人体检测或三角定位技术,确定跟踪目标的矩形区域,通过检测出的人体的距离和位置坐标,确定目标的运动路径和速度,从而实现人体跟随,在跟随过程中,开启相机取景,并开启面部识别算法,当确认取景框中存在所跟随的人体正面面部时,进行自动拍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对移动目标进行跟随拍摄的问题。
[0073]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各个模块与方法实施例对应步骤所提供的使用方法相同、应用场景也可以相同。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模块涉及的方案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和场景,且上述模块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或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实现。
[0074]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75]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076]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0077]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078]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0M,Read-0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7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移动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目标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所述电子设备跟随所述目标对象; 且,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 根据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出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获得第三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二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并在所述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判断出所述图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或者, 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在所述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将所述面部特征与预设特征进行比较,并在所述面部特征匹配所述预设特征时,判断出所述图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的图像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并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一存储空间,将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二存储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俯仰角控制信息、偏航角控制信息和翻滚角控制信息。6.—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移动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图像采集单元,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获得目标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使所述电子设备跟随所述目标对象,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二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获得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一调整之后,识别出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位置;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获得第三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姿态进行第二调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并在所述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判断出所述图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或者,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识别,在所述图像中存在目标对象的面部特征时,将所述面部特征与预设特征进行比较,并在所述面部特征匹配所述预设特征时,判断出所述图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析单元,用于在获得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之后,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的图像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并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一存储空间,将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图像存入第二存储空间。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俯仰角控制信息、偏航角控制信息和翻滚角控制信息。
【文档编号】H04N5/232GK105915784SQ20161020444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日
【发明人】安宁, 陈子冲, 孙晓路, 王野, 蒲立
【申请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