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284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特别涉及电连接层压多个板部件而形成的印刷布线板和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设备的内部,安装有电子部件模块和印刷布线板。为了连接这些印刷布线板和电子部件模块而使用FPC即平型软性电缆。
这里,印刷布线板包括基板,其具有绝缘性的基材和在该基材上形成有布线图案的基板;与该基板的布线图案连接的IC或连接器等电路元件。作为构成该电路元件的连接器,有几乎不用施力就可以插拔的ZIF(Zero Insertion Force零插入力)型连接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158055号)。
根据该ZIF型连接器,可以实现小型化,同时可以提高FPC和滑动件的操作性,并且能够确保连接可靠性。
但是,近年来,移动电话机和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不断发展,随着该电子设备的小型化,FPC和印刷布线板也被要求小型化和高集成化。因此,为响应该要求,层压了多个基板的多层印刷布线板开始普及。
但是,上述ZIF型连接器虽然可以实现薄型化,但是由于配置在基板上,因此要占据基板上的一定的面积,因此难以高密度安装电路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密度安装电路元件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
发明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了下述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
(1)一种用于电连接FPC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FPC具有长尺状的基材和层压在该基材的表面上并沿上述基材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导体部,上述印刷布线板具有插入口,其设置在上述印刷布线板的一端面上,并用于插入FPC的顶端;以及多个线连接端子,其形成于该插入口的内壁面上,并沿上述FPC的插入方向延伸,在上述FPC的顶端安装有滑动件,该滑动件具有多个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第1接触件,和保持这些多个接触件的第1壳体,通过将上述FPC插入到上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上述第1接触件的一端侧按压上述导体部,上述第1接触件的另一端侧按压上述线连接端子。
FPC也可以是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电缆)。
基材可以例如用薄膜状的聚酰亚胺板形成。另外,也可以在基材上层压加强板。
导体部可以用具有传导性和成形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是铜合金板。在导体部上可以实施镀镍,并且可以实施传导性的加硬电镀。另外,导体部的基端侧可以用聚酰亚胺薄膜覆盖。
导体部,可以在将导体层压(粘接)在长尺状的基材上之后,通过蚀刻该导体而形成。另外,在各导体部上可以分别连接低电压的电源或接地。
为了确保导电性,可以用铜合金板形成第1接触件。作为铜合金板,更理想的是磷青铜板或铍青铜板。另外,为了确保耐磨性,可以用薄钢板成形第1接触件。
在第1接触件上可以实施镀镍或镀铬。另外,为了减小接触电阻,可以在电镀的基础上,再实施薄镀金。
在印刷布线板上可以形成通孔、过孔(via)、焊盘内孔(pad on hole)等。
可以在滑动件上设置一对突起,而在FPC上设置与该突起嵌合的槽。
插入口的宽度可以比第1壳体的宽度稍大。这样,由于可以限制FPC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可以容易地对准FPC的第1接触件和印刷布线板的线连接端子的位置。
根据(1)所述的发明,当将滑动件安装到FPC上,再将该FPC插入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时,第1接触端子被插入口内的线连接端子和FPC的导体部按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与线连接端子和导体部接触。这样,FPC的导体部和印刷布线板的线连接端子通过滑动件电连接。
因此,由于能够将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的一个端面上,因此不仅可以以高密度安装电路元件,还可以提高布线图案的设计自由度。
此时,仅通过在具有基材和导体部的现有的FPC上安装滑动件,就可以将现有的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上。所以,可以削减连接印刷布线板和FPC所需要的成本。
另外,可以用滑动件排列多个第1接触件。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将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上。
(2)根据(1)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接触件在弯曲部弯曲成大致V字形,并朝向上述导体部凸出,通过将上述FPC插入到上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上述第1接触件的弯曲部按压上述导体部,上述第1接触件的两端侧按压上述线连接端子。
第1接触件的弯曲部和两端侧与线连接端子和导体部接触,可以是点接触,也可以是线接触,也可以是面接触。另外,第1接触件的弯曲部的曲率并不特别限制。
根据(2)所述的发明,当将滑动件安装到FPC上,再将该FPC插入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时,第1接触端子的弯曲部和两端侧被插入口内的线连接端子和FPC的导体部按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与线连接端子和导体部接触。
(3)一种用于电连接FPC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FPC具有长尺状的基材和层压在该基材的表面上并沿上述基材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导体部,上述印刷布线板具有插入口,其设置在上述印刷布线板的一端面上,并用于插入上述FPC的顶端;以及多个线连接端子,其形成于该插入口的内壁面上,并沿上述FPC的插入方向延伸,在上述插入口的内部安装有中继连接器,该中继连接器具有多个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第2接触件,和保持这些多个第2接触件的端板(header)和第2壳体,上述第2接触件包括与上述FPC的顶端抵接的主体;一对臂部,其从该主体沿上述FPC的插入方向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与上述线连接端子抵接,上述端板以上述多个第2接触件并排的状态保持上述的第2接触件的主体,上述第2壳体以上述多个第2接触件并排的状态,保持上述第2接触件的上述一对臂部中的一方,通过将上述FPC插入到上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上述中继连接器的一对臂部夹持上述FPC的导体部。
FPC也可以是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电缆)。
基材例如用薄膜状的聚酰亚胺板形成。另外,也可以在基材上层压加强板。
导体部可以用具有传导性和成形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是铜合金板。在导体部上可以实施镀镍,并且可以实施传导性的加硬电镀。另外,导体部的基端侧可以用聚酰亚胺薄膜覆盖。
导体部,可以在将导体层压(粘接)在长尺状的基材上之后,通过蚀刻该导体而形成。另外,在各导体部上可以分别连接低电压的电源或接地。
为了确保导电性,可以用铜合金板形成第2接触件。作为铜合金板,更理想的是磷青铜板或铍青铜板。另外,为了确保耐磨性,可以用薄钢板形成第2接触件。
在第2接触件上可以实施镀镍或镀铬。另外,为了减小接触电阻,可以在这些电镀的基础上,再实施薄镀金。
在印刷布线板上可以形成通孔、过孔(via)、焊盘内孔(pad on hole)等。
插入口的宽度可以比第2壳体的宽度稍大。这样,由于可以限制FPC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因此可以容易地对准FPC的第2接触件和印刷布线板的线连接端子的位置。
根据(3)所述的发明,将中继连接器插入到印刷布线板中。这样,中继连接器的第2接触件的一对臂部与线连接端子抵接。
接下来,将该FPC插入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这样,第2接触件的一对臂部夹持FPC的导体部。由此,FPC的导体部和印刷布线板的线连接端子通过中继连接器电连接。
所以,由于将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的一个端面上,因此不仅能够以高密度安装电路元件,还可以提高布线图案的设计自由度。
此时,仅通过在印刷布线板上安装中继连接器,就可以将具有基材和导体部的现有的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上。所以,可以削减连接印刷布线板和FPC所需要的成本。
另外,可以用滑动件排列多个第2接触件。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将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上。
(4)根据(3)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第2接触件上设置有从上述中继连接器的顶端突出的固定端子,上述印刷布线板上形成有通孔、连通该通孔和上述插入口的连通孔,上述中继连接器的固定端子与上述连通孔连通,并通过焊接固定在上述通孔中。
通孔可以在层压第1外层板、内层板、和第2外层板后打孔形成。
根据(4)所述的发明,由于将固定端子通过焊接固定在通孔中,因此可以将中继连接器保持在插入口内。
(5)根据(2)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壳体上形成有多个狭缝,在上述多个狭缝中,分别压入有多个上述第1接触件。
在将第1接触件压入狭缝的状态下,第1接触件的一端侧可以从第1壳体的一个面露出,第1接触件的另一端侧可以从第1壳体的另一个面露出。
(6)根据(3)或(4)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端板与上述多个第2接触件一起模制成形。
(7)根据(3)或(4)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端板压入有上述多个第2接触件。
(8)根据(3)或(4)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壳体上形成有大致平行的多个槽,上述第2接触件的一对臂部的另一方压入在上述第2壳体的多个槽中。
(9)根据(2)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布线板是层压第1外层板、形成有到达一端面的切口的内层板、第2外层板而形成的,上述线连接端子设置在上述第1外层板中的上述切口侧的表面上,上述插入口形成为由上述第1外层板、上述内层板的切口和上述第2外层板包围。
(10)根据(3)或(4)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布线板是层压第1外层板、形成有到达一端面的切口的内层板、第2外层板而形成的,上述线连接端子设置在上述第1外层板中的上述切口侧的表面,上述插入口形成为由上述第1外层板、上述内层板的切口和上述第2外层板包围。
(11)根据(10)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线连接端子还设置在上述第2外层板中的上述切口侧的表面。
上述第1外层板、内层板、第2外层板、和后述的预浸材料一般用环氧树脂形成。另外,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用聚酰亚胺、BT树脂等具有耐热特性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用低介电常数的环氧树脂、聚苯醚树脂等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
另外,内层板的板厚优选为0.2mm~1.6mm,更加理想的是为0.6mm~1.0mm。
另外,第1外层板和第2层板的板厚优选为0.2mm。并且,铜箔的厚度优选为35μm。
(12)根据(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外层板和上述第2外层板上还层压有预浸材料和铜箔。
(13)根据(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布线板的线连接端子实施了加硬电镀。
作为加硬电镀可列举的有镀镍。
根据(13)所述的发明,由于对线连接端子实施了加硬电镀,因此,即使相对印刷布线板反复插拔FPC,也可以防止线连接端子与第1接触端子和第2接触端子摩擦而产生磨损。特别是在用玻璃环氧材料形成印刷布线板的情况下,印刷布线板的表面接近粗糙的磨石,因此线连接端子容易磨损。
(14)根据(13)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布线板的线连接端子在上述加硬电镀的表面上进一步实施了镀金。
根据(14)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线连接端子上实施了加硬电镀后实施了镀金,因此可以使线连接端子为更好的接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FPC和印刷布线板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布线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切口侧看到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外层板的横向剖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将FPC插入到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布线板的顺序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FPC和印刷布线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切口侧看到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外层板的横向剖面图。
图7是表示将FPC插入到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布线板中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下述各实施方式时,对于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FPC2和印刷布线板1的立体图。
FPC2具有长尺状的基材22、与基材22的下表面接合的加强板23、以及层压在基材22的上表面并沿基材22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导体部21。
FPC2用聚酰亚胺薄膜24覆盖,但其顶端侧露出而形成具有宽度W2的露出导体部2A。FPC2的露出导体部2A和聚酰亚胺薄膜24的交界处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侧,形成有一对矩形切口25A、25B。
基材22由具有绝缘性,例如用薄膜状的聚酰亚胺板形成。
导体部21用具有传导性和成形性良好的材料形成,并且实施了镀镍。
在FPC2的顶端,安装有滑动件4,该滑动件4具有多个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第1接触件3,和保持这些第1接触件3的第1壳体4A。
第1接触件3在弯曲部31弯曲成大致V字状,并朝向导体部21凸出。第1接触件3的两端侧被折弯而成为两端部32、33。
第1壳体4A具有平板状的壳体主体41;形成于该壳体主体41的基端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一对四棱柱状的突起42A、42B。
在壳体主体41上形成有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延伸的多个狭缝41A。在狭缝41A中分别压入有第1接触件3,第1接触件3的弯曲部31从壳体主体41的一个面突出,并且第1接触件3的两端部32、33从壳体主体41的另一个面突出。另外,第1接触件3的弯曲部31固定在狭缝41A中。
将壳体主体41的基端侧作为把持部42。
突起42A、42B与FPC2的一对切口25A、25B嵌合。
图2是印刷布线板1的分解立体图。
印刷布线板1是层压了第1外层板11、内层板10、第2外层板12的结构。
内层板10是用绝缘性的板部件(这里是用环氧玻璃板)形成的。内层板10的板厚为T0,并形成有切口10A,该切口10A到达内层板10的一个端面,并且宽度为W1,纵深为D。
第1外层板11的板厚为T1,这里为0.2mm。在第1外层板11的两面上,通过蚀刻铜箔而形成有线连接端子11A和表面的布线图案11C。具体地讲,该铜箔的厚度为35μm。在形成布线图案11C后,形成通孔11B。
第2外层板12的板厚为T2,这里为0.2mm。在第2外层板12的内层板10侧的表面上,通过蚀刻铜箔而形成有线连接端子12A。具体地讲,该铜箔的厚度为35μm。
印刷布线板1按照以下的顺序制造。
即,按顺序从上向下堆叠第1外层板11、内层板10、和第2外层板12,并进行按压,然后再通过焊接镀连接。接下来,在该连接后的板部件10~12上形成通孔、过孔、焊盘内孔等,然后实施电镀处理和抗蚀处理。
第1外层板11、内层板10的切口10A、以及第2外层板12形成插入口10B,该插入口10B设置在印刷布线板1的一个端面上,并插入有FPC2的顶端。
切口10A的宽度W1稍大于FPC2的宽度W2。这样,切口10A可以限制FPC2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可以容易地对准FPC2的第1接触件3和印刷布线板1的线连接端子11A、12A的位置。
图3是从切口10A侧看到的第1外层板11的横向剖面图。
线连接端子11A在构成插入口10B的内壁面的第1外层板11上沿FPC2的插入方向延伸。这些线连接端子11A配置在与FPC2的第1接触件3的两端部32、33对应的位置上。
如图2所示,线连接端子12A在构成插入口10B的内壁面的第2外层板12上沿FPC2的插入方向延伸。这些线连接端子12A配置在与FPC2的第1接触件3的两端部31、32对应的位置上。
在线连接端子11A、12A上实施了作为加硬电镀的镀镍。另外,线连接端子11A、12A也可以实施除镀镍以外的加硬电镀。这样,即使相对印刷布线板1反复插拔FPC2,也可以防止线连接端子11A、12A与第1接触件3的两端部31、32摩擦而产生磨损。特别是在用玻璃环氧板形成印刷布线板1的情况下,由于印刷布线板1的表面接近粗糙的磨石,因此线连接端子11A、12A容易磨损。
另外,可以在镀镍的表面上再实施薄镀金。这样,可以使线连接端子11A、12A为更好的接点。
在印刷布线板1的第1外层板11上形成有与线连接端子12A连接的多个通孔11B。通过该通孔11B,可以电连接第1外层板11的表面的布线图案11C和线连接端子12A。
接下来,参照图4对将FPC2插入到印刷布线板1的顺序进行说明。
当将滑动件4安装到FPC2上,再将该FPC2插入到印刷布线板1的插入口10B中时,第1接触件3的弯曲部31和两端部32、33被插入口10B内的线连接端子11A和FPC2的导体部21按压,产生弹性变形。结果,弯曲部31与线连接端子11A接触,两端部32、33与导体部21接触。这样,FPC2的导体部21和印刷布线板1的线连接端子11A通过滑动件4电连接。
当进一步插深FPC2时,滑动件4的顶端与插入口10B的内壁面抵接。
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布线板9和FPC5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FPC5和印刷布线板9的立体图。
在印刷布线板9的插入口10B的内部,安装有中继连接器8,该中继连接器8具有多个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第2接触件6,和保持这些多个第2接触件6的端板7和第2壳体8A。
第2接触件6包括与FPC5的顶端抵接的主体6A;一对臂部61、62,其从该主体6A沿FPC5的插入方向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
臂部62与线连接端子11A抵接。
臂部61和臂部62之间的间隙稍小于FPC5的厚度。这样,当将FPC5的顶端插入到第2接触件6中时,臂部61、62弯曲,第2接触件6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导体部21接触。
端板7以多个第2接触件6并排的状态保持第2接触件6的主体6A。端板7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其通过与第2接触件6一起模制成形而形成。端板7的宽度W3与FPC5的宽度W2大致相同。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确保多个第2接触件6排为一整列。这样,可以将FPC5更可靠地连接到印刷布线板9上。
另外,在第2接触件6的主体6A上,形成有固定端子6B,该固定端子6B贯穿端板7,并从中继连接器8的顶端凸出。
第2壳体8A以多个第2接触件6并排的状态保持第2接触件6的臂部62。在第2壳体8A上,形成有大致平行的多个槽8 1,第2接触件6的臂部62分别压入在槽81中。
切口10A的宽度W1稍大于端板7的宽度W3。这样,切口10A可以限制FPC5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可以容易地对准FPC5的第2接触件6和印刷布线板9的线连接端子11A的位置。
另外,在第2壳体8A上,形成有一对突起80。该一对突起80彼此之间的间隔W4稍大于FPC5的宽度W2。这样,突起80可以限制FPC5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
图6是从切口10A侧看到的第1外层板11的横向剖面图。
图7是表示将FPC5插入到印刷布线板9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在印刷布线板9上形成有贯穿正反面的通孔11D,和连通该通孔11D和插入口10B的连通孔10C。
在第2接触件6的固定端子6B通过连通孔10C向通孔11D突出。该固定端子6B通过焊接固定在通孔11D中。这样,将中继连接器8的第2接触件6固定在印刷布线板9的内部,因此即使相对印刷布线板9反复插拔FPC5,也可以防止中继连接器8晃荡。
接下来,参照图7对将FPC5插入到印刷布线板9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FPC5安装到印刷布线板9上。这样,中继连接器8的第2接触件6的一对臂部61、62与线连接端子11A抵接。
接下来,将该FPC5插入到印刷布线板9的插入口10B中。这时,第2接触件6的一对臂部61、62夹持FPC5的导体部21。这样,FPC5的导体部21与印刷布线板9的线连接端子11A,通过中继连接器8的臂部61、62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当将滑动件安装到FPC上,再将该FPC插入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时,第1接触件被插入口内的线连接端子和FPC的导体部按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与线连接端子和导体部接触。这样,FPC的导体部和印刷布线板的线连接端子通过滑动件电连接。
所以,由于能够将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的一个端面上,因此不仅能够以高密度安装电路元件,并且可以提高布线图案的设计自由度。
此时,仅通过在具有基材和导体部的现有的FPC上安装滑动件,就可以将现有的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上。所以,可以削减连接印刷布线板和FPC所需要的成本。
另外,可以利用滑动件排列多个第1接触件。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将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连接FPC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FPC具有长尺状的基材和层压在该基材的表面上并沿上述基材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导体部,上述印刷布线板具有插入口,其设置在上述印刷布线板的一端面上,并用于插入上述FPC的顶端;多个线连接端子,其形成于该插入口的内壁面上,并沿上述FPC的插入方向延伸,在上述FPC的顶端安装有滑动件,该滑动件具有多个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第1接触件,和保持所述多个接触件的第1壳体,通过将上述FPC插入到上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上述第1接触件的一端侧按压上述导体部,上述第1接触件的另一端侧按压上述线连接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接触件在弯曲部弯曲成大致V字形,并朝向上述导体部凸出,通过将上述FPC插入到上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上述第1接触件的弯曲部按压上述导体部,上述第1接触件的两端侧按压上述线连接端子。
3.一种用于电连接FPC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FPC具有长尺状的基材和层压在该基材的表面上并沿上述基材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导体部,上述印刷布线板具有插入口,其设置在上述印刷布线板的一端面上,并用于插入上述FPC的顶端;以及多个线连接端子,其形成于该插入口的内壁面上,并沿上述FPC的插入方向延伸,在上述插入口的内部安装有中继连接器,该中继连接器具有多个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第2接触件,和保持这些多个第2接触件的端板和第2壳体,上述第2接触件包括与上述FPC的顶端抵接的主体;一对臂部,其从该主体沿上述FPC的插入方向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与上述线连接端子抵接,上述端板以上述多个第2接触件并排的状态保持上述第2接触件的主体,上述第2壳体以上述多个第2接触件并排的状态保持上述第2接触件的上述一对臂部中的一方,通过将上述FPC插入到上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上述中继连接器的一对臂部夹持上述FPC的导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接触件上设置有从上述中继连接器的顶端凸出的固定端子,上述印刷布线板上形成有通孔、连通该通孔和上述插入口的连通孔,上述中继连接器的固定端子与上述连通孔连通,并通过焊接固定在上述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壳体上形成有多个狭缝,在上述多个狭缝中,分别压入有多个上述第1接触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端板与上述多个第2接触件一起模制成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端板压入有上述多个第2接触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壳体上形成有大致平行的多个槽,上述第2接触件的一对臂部的另一方压入上述第2壳体的多个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布线板是层压第1外层板、形成有到达一端面的切口的内层板、第2外层板而形成的,上述线连接端子设置在上述第1外层板中的上述切口侧的表面上,上述插入口形成为由上述第1外层板、上述内层板的切口和上述第2外层板包围。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布线板是层压第1外层板、形成有到达一端面的切口的内层板、第2外层板而形成的,上述线连接端子设置在上述第1外层板中的上述切口侧的表面上,上述插入口形成为由上述第1外层板、上述内层板的切口和上述第2外层板包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线连接端子还设置在上述第2外层板中的上述切口侧的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外层板和上述第2外层板上还层压有预浸材料和铜箔。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布线板的线连接端子实施了加硬电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布线板的线连接端子在上述加硬电镀的表面上进一步实施了镀金。
全文摘要
一种印刷布线板上电连接有FPC。该FPC具有长尺状的基材和层压在该基材的表面上并沿基材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导体部。印刷布线板具有插入口,其设置在上述印刷布线板的一端面上,并用于插入上述FPC的顶端;以及多个线连接端子,其形成于该插入口的内壁面上,并沿上述FPC的插入方向延伸。在FPC的顶端安装有滑动件,该滑动件具有多个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第1接触件,和保持这些多个接触件的第1壳体。根据该发明,通过将FPC插入到上述印刷布线板的插入口中,第1接触件的一端侧按压导体部,第1接触件的另一端侧按压线连接端子。所以,由于可以将FPC连接到印刷布线板的一个端面上,因此,能够以高密度安装电路元件,并且可以提高布线图案的设计自由度。
文档编号H05K3/36GK1778152SQ20048001073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30日
发明者内田真司, 山根浩, 船越亮人, 三浦一登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