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857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可以从收容电子元件的基带剥去盖带并将电子元件保持在可以取出状态。
背景技术
以往可以从收容电子元件的基带剥去盖带并将电子元件保持在可以取出状态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具有如图6所示的电子元件取出部。图6是表示以往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电子元件取出部20的分解立体图。
上述以往的电子元件取出部20,一般包括具有可以从基带2a取出电子元件的开口部21a的带引导部件21、相对于上述带引导部件21可以沿着基带2a的纵向自由滑动,并在关闭带引导部件21的开口部21a防止电子元件从开口部21a弹出的保护位置与打开开口部21a能够取出电子元件的开放位置之间进行变位的挡板部件22、设于上述带引导部件21的下方,对带的基带2a一侧的表面进行引导的未图示的基础部件。
在上述以往的电子元件取出部20中,带引导部件21通过销21b摇动可能地安装在基础部件上,带引导部件21的前端侧与开口部21a通过扭转线圈弹簧21c向位于下方的基础部件一侧予以压靠,基带2a被夹持在带引导部件21与基础部件之间。
另外,挡板部件22,通过挡板部件22上的一对长孔22a与以堵缝(caulking)方式固定于带引导部件21的一对卡合部23的卡合,能相对于带引导部件21自由滑动。
但是,由于上述以往的电子元件取出部20中,卡合部23是以堵缝(caulking)方式固定于带引导部件21,所以卡合部23及挡板部件22无法与带引导部件21分离。因此,当挡板部件22产生变形或损耗时,挡板部件22及带引导部件21都必需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问题而作。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可以从收容电子元件的基带剥去盖带并将电子元件保持在可以取出状态,通过简单的结构,不仅能切实地实现挡板部件相对于带引导部件的圆滑卡合,而且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将挡板部件从带引导部件取下。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具有将电子元件收容于按一定间隔设置在基带上的多个电子元件收容部中,并通过盖带覆盖上述基带的电子元件收容部而予以构成的带,并可将此带连续送出,而且能够从上述基带剥去盖带并将电子元件保持在可以取出的状态,其包括引导上述带的基带一侧的表面的基础部件;与上述基础部件相对,位于剥去了上述盖带的基带所经过的部位的上方,具有可以从基带上取出电子元件的开口部的带引导部件;相对于上述带引导部件沿着带的纵向自由滑动,可在封闭上述带引导部件的开口部以防止电子元件从开口部弹出的保护位置与打开该开口部使电子元件可以取出的开放位置之间变位的挡板部件;上述挡板部件,通过该挡板部件上所设置的长孔与安装在上述带引导部件上的卡合部的卡合,可相对于带引导部件自由滑动,上述卡合部,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上述带引导部件上,松开该连接件可将上述挡板部件与上述带引导部件分离。
采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通过松开连接件,将卡合部与带引导部件分离的简单操作,就可解除挡板部件上所设置的长孔与带引导部件上所安装的卡合部的卡合,从而将挡板部件从带引导部件取下。
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中,上述长孔可在上述挡板部件上至少设置一对,上述卡合部可对应于上述长孔在上述带引导部件上至少设置一对。
采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由于长孔和卡合部至少设置一对,所以挡板部件相对于带引导部件不存在松动,从而能稳定地进行直线滑动。
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中,上述卡合部呈可贯穿上述挡板部件的长孔的筒状,其内部具有上述连接件可贯穿其中的贯穿孔,上述带引导部件可具有与上述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孔,上述连接件可通过上述卡合部的贯穿孔与上述带引导部件的连接孔连接。
采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由于卡合部呈可贯穿上述挡板部件的长孔的筒状,连接件可通过卡合部的贯穿孔与带引导部件的连接孔连接,所以通过该简单构造可切实地实现卡合部与挡板部件的长孔的圆滑卡合。
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中,上述带引导部件可具有与上述连接件的顶端部连接的连接孔,上述卡合部可在上述连接件的顶端部与相反端部的中间部位,与上述连接件形成一体,且该卡合部的外径可大于上述连接件的顶端部外径,长度可大于上述长孔周围的挡板部件的厚度。
采用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由于卡合部可在连接件的顶端部与相反端部的中间部位与连接件形成一体,所以通过该简单结构也可切实地实现卡合部与挡板部件的长孔的圆滑卡合。


图1是概略地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电子元件取出部的详细结构的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卡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的电子元件取出部的的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最佳实施例。图1是概略地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的表面安装机100的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表面安装机100,是将未图示的电子元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上的装置,具有安装机主体101,及相对于该安装机主体101移动可能地予以设置的头部单元102。
上述安装机主体101,具有基座103,该基座103上设置有用于搬送送印刷电路板P的搬送带104,印刷电路板P在该搬送带104上予以搬送,并停止在图示的指定安装作业位置。
电子元件供给部105、105,设置在搬送带104的两侧,该电子元件供给部105、105上设置有多列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1。各个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1,将分别以指定间隔收容,保持有IC晶体管、电容等的小片状芯片元件的带2从卷轴导出,然后通过后述的头部单元102的头部113从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1取出电子元件。
上述头部单元102,相对于安装机主体101移动可能地设置在基座103的上方,可在电子元件供给部105、105与印刷电路板P的设置位置之间移动。该头部单元102,可沿置X轴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及Y轴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移动,将电子元件从电子元件供给部105、105搬送至印刷电路板P。
即,安装机主体101的基座103上设置有固定轨道106,沿着该固定轨道106头部单元102的支撑部件107在Y轴方向上移动可能地予以设置,支撑部件107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滚珠丝杠108,由Y轴伺服电机109予以驱动。头部单元102,沿着支撑部件107在X轴方向上移动可能地予以支承,头部单元102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滚珠丝杠111,由X轴伺服电机112予以驱动。
另外,头部单元102,搭载有多个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在本实施例中,8个用于安装的头部113沿X轴方向设置成一列。
这些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其顶端具有吸嘴,通过供给至该吸嘴的负压所产生的吸引力可吸附电子元件。另外,该吸嘴,相对于头部单元102的主体移动可能地予以设置,可相对于头部单元102的框架进行升降(Z轴方向的移动)及围绕吸嘴中心轴(R轴)转动,并可分别在从电子元件供给部吸附电子元件的吸附姿势、将处于吸附状态的电子元件上提并予以保持的保持姿势、以及将电子元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上的供给姿势之间进行变换。
下面,参照图2~图4详细说明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的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的结构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的电子元件取出部5的详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上述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能够连续送出收容电子元件的带2,同时能从基带2a剥去盖带2b并将电子元件保持在取出状态。具有安装于后述卷轴3a的后侧板3,以及设置有后述电子元件取出部5等的前侧板4。前侧板4,通过夹持装置等安装在表面安装机100的基座103的电子元件供给部105(图1)。
如图4所示,带2具有基带2a及贴在基带2a的上表面的盖带2b。在基带2a上以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上部开口的电子元件收容部2c,该电子元件收容部2c收容有安装在电路板P(图1)上的电子元件。另外,通过盖带2b覆盖电子元件收容部2c。而且,在基带2a的缘部以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合孔2d。
如图3所示,上述带2卷绕在安装于后侧板3的卷轴3a上,并可从该卷轴3a导出。
上述后侧板3,具有卷轴3a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其上的支撑轴3b,带2被后述的带送出机构6拉引,卷轴3a围绕支撑轴3b转动,同时带2从卷轴3a向前侧板4导出。
上述前侧板4,具有电子元件取出部5、带送出机构6、盖带接收机构7、基带排出引导部8等。
电子元件取出部5,可从基带2a剥去盖带2b并将电子元件保持在取出可能的状态。该电子元件取出部5,设置在前侧板4的顶端部,具有引导带2的基带2a一侧的表面的基础部件9、位于该基础部件9的上方的带引导部件11、以及相对于带引导部件11沿带2的纵向可自由滑动的挡板部件12,带2可沿着支撑部件9的上表面与带引导部件11之间的间隙移动。
以下参照图4,具体说明带引导部件11及挡板部件12的结构。
带引导部件11,具有与基础部件9(图3)相对的上面部11a及两侧面部11b,上面部11a位于剥去了盖带2b的基带2a的经过部位的上方。另外,在该上面部11a的靠前部位设置有用于从处于剥去盖带2b的状态的基带2a取出电子元件的开口部11h。而且,在该开口部11h的后方设置有用于导出盖带2b的缝隙11d,通过设置在该带引导部件11的缝隙11d而予以折返的盖带2b被盖带接收机构7(图3)拉引,所以盖带2b可从基带2a予以剥去。
该带引导部件11的两侧面部11b的后部设置有销孔11j。通过与该销孔11j嵌合的销11k,带引导部件11可摇动可能地安装在基础部件9上。通过扭转线圈弹簧11c,将带引导部件11的顶端侧及开口部11h向基础部件9一侧压靠,使基带2a夹持在带引导部件11与基础部件9之间。
挡板部件12,具有与带引导部件11的上面部11a重叠的上面部12a及沿着上面部12a的外侧面延伸的侧面部12b,该侧面部12b设置有一对长孔12d,同时在上面部12a设置有向下弯曲的爪片12e及阶梯状突片12c。上述长孔12d与安装在带引导部件11上的一对卡合部13滑动可能地予以卡合,同时爪片12e可以沿着设置在带引导部件11的开口部11h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细长缝隙11e滑动,而且突片12c与带引导部件11的缘部11f滑动可能地予以卡合。所以挡板部件12相对于带引导部件11能够自由滑动。
该挡板部件12,可以在使爪片12e前进至封闭带引导部件11的开口部11h的位置而防止电子元件从开口部11h弹出的保护位置,和使爪片12e后退至缝隙11e中以打开开口部11h取出电子元件的开放位置之间变位可能地进行滑动操作,当基带2a的电子元件收容部2c到达开口部11h的位置时,挡板部件12就与带送出机构6(图3)的运作联动而进入开放位置,并通过吸嘴部件从上方取出电子元件。
设置在带引导部件11的一对卡合部13,呈贯通挡板部件12的长孔12d的筒状,其内部具有螺杆14的贯穿13a,带引导部件11具有与螺杆14螺合的螺合孔11g,螺杆14穿过垫圈15及卡合部13的贯穿13a,与带引导部件11的螺合孔11g螺合。
由此,卡合部13通过螺杆14被固定在带引导部件11上,并且通过松开该螺杆14,就可使挡板部件12与带引导部件11分离。
而且,卡合部13,在螺杆14与螺合孔11g螺合时,受到压缩,其反作用力作用于螺杆14,使螺杆14与螺合孔11g的螺合部受到压紧力的作用,可防止螺合产生松动。另外,在引导带引导部件12滑动时可避免损伤长孔12d。
这样,在基带2a处于剥去盖带2b的状态时,通过设置在头部单元102的用于安装的头部113(图1)的吸嘴吸附电子元件,从而将电子元件从基带2a中取出。另外,伴随该取出电子元件的操作,带2通过带送出机构6以一定的输出量予以间歇送出。
上述带送出机构6,如图3所示,是将带2引导至电子元件取出部5的装置,其包括位于电子元件取出部5的下方且与带2的卡合孔2d卡合的链轮(sprocket)及与该链轮连接的棘轮(ratchet)。在取出电子元件时,对应于吸嘴的下降、上升操作,通过未图示的联动机构,使棘轮只向一定的方向间歇性地转动,从而将带2以一定的输出量间歇性地引导至电子元件取出部5。
上述盖带接收机构7,是从电子元件取出部5接收盖带2b的装置,其包括一对张力辊7a、7b(tension roller)。从电子元件取出部5拉出的盖带2b,通过导辊16a、16b,被引导至两张力辊7a、7b之间。
而且,盖带接收机构7的其中一根张力辊7a,通过与未图示的联动机构连接,可与带送出机构6同步,而间歇性地接收盖带2b。
在电子元件取出部5从基带2a剥去的盖带2b,被上述盖带接收机构7接收后、而送至未图示的处理箱。
下面参照图3及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的作用。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1中,通过带送出机构6的运作,将带2以一定输出量间歇地从卷轴3a引导至前侧板4的电子元件取出部5,同时通过盖带接收机构7的运作,可从基带2a剥下盖带2b而使电子元件处于可以取出的状态。当基带2a的电子元件收容部2c到达开口部11h的位置时,挡板部件12与带送出机构6的运作联动而进入开放位置,并通过吸嘴部件从上方取出电子元件。
另外,在取出电子元件以外的时间,挡板部件12处于封闭带引导部件11的开口部11h的保护位置,由此能切实地防止电子元件意外地从开口部11h弹出。
挡板部件12相对于带引导部件11的装卸如下所述。
即,螺杆14穿过垫圈15及卡合部13的贯穿13a,与带引导部件11的螺合孔11g螺合,由此挡板部件12可固定在带引导部件11上。
另外,松开螺杆14,即可将挡板部件12与带引导部件11分离。
由此,通过松开螺杆14使卡合部13与带引导部件11分离的简单操作,就能解除挡板部件12上所设置的长孔12d与安装在带引导部件11上的卡合部13之间的卡合,从而可将挡板部件12从带引导部件11取下。
另外,由于长孔12d及卡合部13至少设置一对,所以挡板部件12相对于带引导部件11不存在松动,从而能稳定地进行直线滑动。
而且,由于卡合部13呈贯穿挡板部件12的长孔12d的筒状,螺杆14通过卡合部13的贯穿13a,与带引导部件11的螺合孔11g螺合,所以通过该简单构造就可切实地实现卡合部13与挡板部件12的长孔12d的圆滑卡合。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理想的具体例中的一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只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带送出机构6是对应于吸嘴部件的元件吸附运作而进行机械运动,也可以通过气缸或电机等驱动装置进行驱动。
另外,盖带接收机构7也可通过电机等来驱动。
而且,设置在挡板部件12的上面部12a的爪片12e、突片12c等也不只限于上述实施例,且电子元件取出部5等的结构,也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另外,图5是表示卡合部的其他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其它实施例所涉及的卡合部17,在螺杆18的顶端部18a与相反端部(头部)18b的中间部位,与螺杆18形成一体,且卡合部17的外径大于螺杆18的顶端部18a的外径。卡合部17的轴向长度,即位于螺杆18的顶端部18a与相反端部(头部)18b之间的长度大于长孔12d周围的挡板部件12侧面部12b的厚度与垫圈15的厚度之和。由此,通过十字螺丝刀与螺杆18的相反端部(头部)18b所形成的十字螺丝刀嵌合凹槽18c相嵌合并加以转动,可使螺杆18的顶端部18a与螺合孔11g螺合,从而将螺杆18紧紧地固定在侧面部12b上,同时挡板部件12能够进行滑动。这样,在挡板部件12滑动时,卡合部17不会损伤长孔12d。另外,也可缩短卡合部17的轴向长度以省略垫圈15。此时卡合部17的轴向长度亦大于长孔12d的周围的挡板部件12的侧面部12b的厚度,使挡板部件12能够进行滑动。
由此,卡合部17,可在螺杆18的顶端部18a和相反端部18b的中间部位,与螺杆18形成一体,通过该简单构造可切实地实现卡合部17与挡板部件12的长孔12d的圆滑卡合。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具有将电子元件收容于按一定间隔设置在基带上的多个电子元件收容部中,并通过盖带覆盖上述基带的电子元件收容部而予以构成的带,并可将此带连续送出,而且能够从上述基带剥去盖带并将电子元件保持在可以取出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部件,引导上述带的基带一侧的表面;带引导部件,与上述基础部件相对,位于剥去了上述盖带的基带所经过的部位的上方,具有可以从基带上取出电子元件的开口部;挡板部件,相对于上述带引导部件沿着带的纵向自由滑动,可在封闭上述带引导部件的开口部以防止电子元件从开口部弹出的保护位置与打开该开口部使电子元件可以取出的开放位置之间变位;上述挡板部件,通过该挡板部件上所设置的长孔与安装在上述带引导部件上的卡合部的卡合,可相对于带引导部件自由滑动,上述卡合部,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上述带引导部件上,松开该连接件可将上述挡板部件与上述带引导部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孔,在上述挡板部件上至少设置一对,上述卡合部,对应于上述长孔,在上述带引导部件上至少设置一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部,呈可贯穿上述挡板部件的长孔的筒状,其内部具有上述连接件可贯穿其中的贯穿孔,上述带引导部件,具有与上述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孔,上述连接件,通过上述卡合部的贯穿孔与上述带引导部件的连接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引导部件,具有与上述连接件的顶端部连接的连接孔,上述卡合部,在上述连接件的顶端部与相反端部的中间部位,与上述连接件形成一体,且该卡合部的外径大于上述连接件的顶端部外径,长度大于上述长孔周围的挡板部件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具有可以从基带上取出电子元件的开口部的带引导部件,以及封闭带引导部件的开口部以防止电子元件弹出的挡板部件,从而将电子元件保持在能够从收容电子元件的基带上取出的状态,并且挡板部件上所设置的长孔与安装于带引导部件的卡合部相卡合,该卡合部通过螺杆固定在带引导部件上,另外松开上述螺杆,可使挡板部件与带引导部件分离。通过上述简单的结构,不仅能切实地实现挡板部件相对于带引导部件与的圆滑卡合,而且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将挡板部件从带引导部件取下。
文档编号H05K13/02GK2843018SQ20052012926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8日
发明者民轮刚志, 丰田稔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