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电子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3370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复合电子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传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电子元件。
【背景技术】
[0002] 磁铁本身是一个能导致空间产生直线运动的物殊物质。而空间运动导致了空间密 度发生变化,空间密度的变化使空间产生扩散运动。进而产生了磁铁外磁场的磁力线分布 情况。如图1所示,图1为点磁铁的磁力线情况,但是,实际生活中不存在点磁铁。而条形 磁铁1的磁力线情况如图2所示。
[0003] 以车速传感器为例,其传感原理为:磁铁及磁感应元件的相对运动,使得磁感应元 件对磁铁产生的磁力线进行感应并作为感应信号输出。目前,磁感应元件位于磁铁的S极 或N级进行相对远离或靠近的运动,进而产生感应信号。如图3和图4所示,以磁感应元件 工作在磁铁的N级驱动方式为例,通过磁感应元件相对于磁铁的N级的远离与靠近,使得磁 感应元件利用磁铁在空间的强度变化,产生磁感应信号并输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磁场 强度变化较小,很难及时并准确的使磁感应元件产生磁感应信号,进而使得车速传感器的 传感精度不高。
[0004] 因此,如何提高传感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电子元件,以提高传感精度。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电子元件,包括外壳、条形磁铁及磁感 应元件;
[0007] 所述磁感应元件及所述条形磁铁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上;在外界磁感移动部件的 作用下所述条形磁铁的"〇"磁点中位能够沿所述条形磁铁N极到S极的排列方向相对于所 述磁感应元件移动;
[0008] 所述磁感应元件的感应面朝向所述条形磁铁平行于其N极与S极排列方向的一 侦h所述"〇"磁点中位的移动行程经过所述磁感应元件的感应面;
[0009] 所述"0"磁点中位为所述条形磁铁沿N极到S极的排列方向的一侧上磁感应强度 为〇 _特的位置。
[0010] 优选地,上述复合电子元件中,所述磁感应元件的感应面朝向所述条形磁铁且与 所述条形磁铁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
[0011] 优选地,上述复合电子元件中,所述外壳为筒状结构,所述条形磁铁为柱状结构; 所述外壳与所述条形磁铁同轴布置。
[0012] 优选地,上述复合电子元件中,所述外壳为尼龙套。
[0013] 优选地,上述复合电子元件中,所述磁感应元件的连接引线由所述外壳远离其用 于与所述外界磁感移动部件相对的面的一侧穿出。
[0014] 优选地,上述复合电子元件中,所述磁感应元件为霍尔元件。
[0015]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电子元件,磁感应元件的感应面朝向条形磁铁平行于其N极与 S极排列方向的一侧,且磁感应元件与条形磁铁均固定在外壳内。当外界磁感移动部件远离 条形磁铁时,外界磁感移动部件与条形磁铁之间的间隙较大,二者之间的吸引力较小,条形 磁铁的"0"磁点中位位置基本不变,使得其"0"磁点中位相对于磁感应元件不发生变化;当 外界磁感移动部件靠近条形磁铁时,条形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间隙较小,二者之间的吸 引力较大,条形磁铁的"〇"磁点中位受磁性吸引力的作用向外界磁感移动部件所在的方向 移动,使得其"〇"磁点中位向外界磁感移动部件的方向移动,磁感应元件在条形磁铁的"〇" 磁点中位产生的磁场区域移动,而磁感应元件感应到"0"磁点中位的磁场强度的变化变化 后将感应信号输出。由于磁感应元件位于"0"磁点中位产生的磁场区域内移动,磁场强度 的变化率较大,以便于及时并准确的使磁感应元件产生磁感应信号,提高了复合电子元件 的传感精度。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点磁铁的磁力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条形磁铁的磁力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复合电子元件的第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复合电子元件的第二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条形磁铁的磁力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速传感器的第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速传感器的第二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电子元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电子元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复合电子元件,以提高复合电子元件的传感精度。
[0026]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 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电子元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 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电子元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在这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复合电子元件包括外壳4、条形磁铁1及磁感应元件2。
[0029] 在外界磁感移动部件与条形磁铁1产生磁性吸引力时,条形磁铁1的"0"磁点中 位沿其N极与S极的排列方向相对于磁感应元件2移动。其中,在外界磁感移动部件的作 用下条形磁铁1的"〇"磁点中位能够沿条形磁铁IN极到S极的排列方向相对于磁感应元 件2移动,即,外界磁感移动部件沿靠近及远离条形磁铁1的N极端部或S极端部移动。
[0030] 而磁感应元件2的感应面朝向条形磁铁1平行于其N极与S极排列方向的一侧; "〇"磁点中位的移动行程经过磁感应元件2的感应面。
[0031] 其中,"0"磁点中位为沿N极到S极的排列方向的一侧上磁感应强度为0毫特的 位置。
[0032] 如图5所示,条形磁铁1垂直于N极到S极的排列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存在一个特 殊的磁场区域,即长条形磁铁的"0"磁点中位产生的类似于点磁铁产生的磁场区域。在这 一区域内随着磁感应元件2的位置的变化,磁场强度的变化率增大。
[0033] 以直径4mm,长度5mm的条形磁铁1进行测试,得出的数据如下:
[0034] 表1条形磁铁的端部的磁感应强度
[0035]
[0036] 而该条形磁铁1的N极与S极排列方向的一侧的磁感应强度在"0"磁点中位的磁 感强度为〇毫特。以具条形磁铁1的垂直距离(垂直于N极与S极的排列方向)为1mm使 检测得出,由"〇"磁点中位向N极移动0.1 mm的磁感强度为15毫特,由"0"磁点中位向S极 移动0· Imm的磁感强度为-15毫特;由"0"磁点中位向N极移动2. 5mm(N极端部)的磁感 强度为380毫特,由"0"磁点中位向S极移动2. 5mm(S极端部)的磁感强度为-380毫特。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过程中,磁感应元件2与条形磁铁1的间距(即上述的垂直距离)优 选为小于1mm,如〇. 3mm、0. 6mm等,其磁感强度的变化更大。
[0037] 以磁感应元件2为施密特特性为2毫特、7毫特的霍尔元件为例:
[0038] 现有技术中,7毫特为距离条形磁铁的端部IO-Ilmm的磁感强度,2毫特为距离条 形磁铁的端部16-17mm的磁感强度。因此,磁感应元件2与条形磁铁1之间的位移变化需要 在条形磁铁的端部10-1 Imm到条形磁铁的端部16-17mm位置之间,即,磁感应元件2相对于 条形磁铁1由其端部IO-Ilmm到其端部的16-17_之间移动才能产生相应的磁感应信号。
[0039] 本实施例中,磁感应元件2相对于条形磁铁1的"0"磁点中位向N极与S极排列 方向移动〇. Imm即可产生磁感应信号。并且,在磁感应元件2经过"0"磁点中位时,会引起 电平翻转。
[0040] 在无外界磁场影响时,条形磁铁1的"0"磁点中位为垂直于N极到S极的排列方 向的中心线位置。而在有外界磁场影响时,条形磁铁1的"0"磁点中位受外界磁场及条形 磁铁1自身磁场的叠加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O毫特的位置。如两个条形磁铁1的异极相互 靠近,则二者的"0"磁点中位沿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
[0041]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电子元件,磁感应元件2的感应面朝向条形 磁铁1平行于其N极与S极排列方向的一侧,且磁感应元件2与条形磁铁1均固定在外壳4 内。当外界磁感移动部件远离条形磁铁1时,外界磁感移动部件与条形磁铁1之间的间隙 较大,二者之间的吸引力较小,条形磁铁1的"〇"磁点中位位置基本不变,使得其"〇"磁点 中位相对于磁感应元件2不发生变化;当外界磁感移动部件靠近条形磁铁1时,条形磁铁1 与条形磁铁1之间的间隙较小,二者之间的吸引力较大,条形磁铁1的"0"磁点中位受磁性 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