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304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气流发生装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建筑物的高层化,设置于其中的电梯也在向高速化发展。另一方面,当电梯的 额定速度达到400m/分以上时,随之带来因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而产生气动力噪音的问题 (参照例如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B编),59卷564号(1993-8),论文No. 92-1876)。又,电梯的额定速度根据建筑基准法被规定为“轿厢在载重的作用下上升时的最 高速度”。按照速度对电梯进行分类的话,可分为如下四类额定速度在每分钟45m以下的 电梯被规定为“低速”;每分钟60m 105m的电梯被规定为“中速”;每分钟120m以上的电 梯被规定为“高速”;每分钟360m以上的电梯被规定为“超高速”。以下,根据上述建筑基准法,将分类为“超高速”或者“高速”的电梯统称为“高速 电梯”。作为降低高速电梯的气动力噪音的对策,已有在乘用轿厢的顶端安装整风盖的方 法(参照例如日本特开平4-333486号公报)。进一步地,为了对应电梯的高速化,开发出 在整风盖之上安装整风扰流器的技术(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05-162496号公报)。该整 风扰流器的技术也适用于世界上最高速的电梯(参照例如世界最高速lOlOm/min电梯,东 芝评论(> e‘ 二一),vol. 57,No. 6,(2002).)但是,对于在狭窄的升降通道内高速运行的电梯,对应于升降层,在升降通道内存 在有门厅门槛等狭窄部。存在着乘用轿厢通过此狭窄部时,产生局部的气动力噪音(冲击 ()声),给轿厢内的乘客、层站等待的乘客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的问题。这里,对运行时的电梯的气动力噪音进行观测之后,结果发现乘用轿厢的整风板 的顶端部分与升降通道的狭窄部分错过时,会产生大的噪音(参照例如超高速电梯的风 音降低,日本机械学会技术演讲会,No. 97-76(1997))。又,通常,电梯都是一边取得轿厢本体与同等重量的平衡锤之间的平衡一边进行 运行的。因此,在中间层平衡锤与乘用轿厢本体高速错过时,与乘用轿厢通过狭窄部的情况 一样,乘用轿厢的周围会产生大的气动力噪音。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关于通过狭窄部所产生的气动力噪音,所述日本特开2005-162496号公报的安装 整风扰流器的方案是有效的。特别的,安装楔状的整风扰流器时,无论是否是通过狭窄部 时,从整风扰流器流入轿箱正面侧的空气流被整流,因此压力变动被缓和,空气噪音也被降 低。又,还对平衡锤的顶端形状进行研究,通过将平衡锤分割为多个来减轻与平衡锤 的干涉效果。
但是,这样结构的改进使成本上升,而且,由于升降通道的尺寸的制约等有时也并 不适用。进一步地,在电梯高速化的发展、以及越来越要求舒适化的现状下,仅通过这样结 构上的改进有时不能有效地降低气动力噪音。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降低乘用轿厢在通过升 降通道的狭窄部分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或者乘用轿厢与平衡锤错过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 的电梯装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作升降动作;至少 一个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的顶端部的与所述 升降通道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产生气流,用以抑制运行时形成于所述 乘用轿厢的顶端部的剥离流,对流入所述乘用轿厢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又,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作升降动作;平衡锤,与所 述乘用轿厢连动地在所述升降通道内作吊桶式升降动作;至少一个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 所述平衡锤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的顶端部的所述乘用轿厢侧,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产生气流,用以抑制运行时形成于所述平衡锤的顶端部的剥离流,对流入所述平衡锤正面 的空气流进行整流。又,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作升降动作;平衡锤,与所 述乘用轿厢连动地在所述升降通道内作吊桶式升降动作;至少一个第1气流发生装置,设 置在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的顶端部的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层站侧相 对的面上,所述第1气流发生装置产生气流,用以抑制运行时形成于所述乘用轿厢顶端部 的剥离流,对流入所述乘用轿厢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至少一个第2气流发生装置,设置 在所述平衡锤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的顶端部的所述乘用轿厢侧,所述第2气流发 生装置产生气流,用以抑制运行时形成于所述平衡锤顶端部的剥离流,对流入所述平衡锤 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


图1是示出利用了放电等离子体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是示出图1的气流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感应流的速度变化的一例的图。图3是示出利用了放电等离子体的气流发生装置的其它的构成的图。图4是示出图3的气流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感应流的速度变化的一例的图。图5是示出图3的气流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感应流的速度变化的一例的图。图6A、图6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6A是升降通 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6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图7A、图7B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乘用轿厢的整风盖的顶端部所产生的气流的 状态的图,图7A是示出等离子体OFF的状态的图,图7B是示出等离子体ON的状态的图。图8是示出通过同一实施形态的模拟实验,对使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以规定的 速度运行时的压力变动进行测定后的结果的图。图9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控制体系的构成的框图。图10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运行时的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 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乘用轿厢的构成的图。图12A、图12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12A是升 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12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的构成的图。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和平衡锤的构成的侧 视图。图15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平衡锤的构成的图。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的平衡锤的构成的图。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平衡锤的构成的图。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8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平衡锤的构成的图。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9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和平衡锤的构成的侧 视图。图20A、图20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0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0A是升 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20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图21A、图21B、图21C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乘用轿厢的落下防止板的顶端部所 产生的气流的状态的图,图21A是示出等离子体OFF的状态的图,图21B是示出等离子体ON 的状态的图,图21C是示出等离子体两面ON的状态的图。图22是示出通过同一实施形态的模拟实验,对使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以规定 的速度运行时的压力变动进行测定后的结果的图。图23是示出通过同一实施形态的模拟实验,测定使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以规 定的速度运行时的压力变动的其它结果的图。图24是示出本发明第11实施形态的合成喷气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5A、图25B是示出利用合成喷气装置作为该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时的电 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5A是升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25B是该乘用轿厢的 A方向的主视图。图26A、图26B是示出利用小型的鼓风机作为本发明第12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 置时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6A是升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26B是该乘 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图27A、图27B是示出本发明第13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7A是升降 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27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图28是示出电梯运行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的观测结果的图。图29A、图29B是示出利用数值流体解析再现电梯运行时周围的空气流的图,图 29A是示出落下防止板的顶端部分与升降通道内的狭窄部错过时的空气流的图,图29B是 局部地示出轿厢正面的空气流的图。图30A、图30B是示出利用气流发生装置抑制剥离流时的解析结果的图,图30A是 示出落下防止板的顶端部分与狭窄部错过时的空气流的图,图30B是局部地示出轿厢正面 的空气流的图。图31是示出电梯的运行速度和通过狭窄部时的噪音的关系的图。图32A、图32B是示出本发明第14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2A是升降
6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32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图33A、图33B是示出本发明第15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3A是升降 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33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图34A、图34B是示出本发明第16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4A是升降 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34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本发明是在运行时利用气流发生装置控制轿厢周围的气流以降低气动力噪音的。 作为气流发生装置,有使二维喷流从鼓风机喷出的装置、利用合成喷气的装置等。考虑装置 的小型化和控制性的话,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的气流发生装置最为合适。又,关于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的气流发生装置,在日本的特开2007-317656号公报、 特开2008-1354号公报中都有记载,因此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构成。图1是示出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构成的图。如图1所示,气流发生装置10包括埋设于电介质20内的第1电极21和第2电 极22 ;通过电缆23在电极21、22之间施加电压的放电用电源24。第2电极22、第1电极 21距电介质20的表面的距离相等,并且在与电介质20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错开分离。电介质20使用玻璃、聚酰亚胺、橡胶等电绝缘材料。又,因为电极21、22 —般使用 铜板,装置本体的厚度可以达到数100 i! m以下。根据这样的构成,从放电用电源24向第1电极21和第2电极22之间施加电压, 达到一定的阈值以上的电位差时,第1电极21和第2电极22之间产生放电,在电极附近产 生感应流(气流)25。该感应流25的大小、方向,能够通过使施加到电极21、22上的电压、 频率、电流波形、占空比等电流电压特征变化来控制。又,如图2所示,由于在电极21、22之间施加交变电压或者交流电压,因此能够持 续地产生感应流25。图2的例中示出面向电极21侧的感应流(图1中面向左侧的感应流) 与面向电极22侧的感应流(图1中面向右侧的感应流)对照性地产生的状态。又,其在各 自方向上的流速为大概相等的值。气流发生装置10也可以如图3所示构成。在图3中,气流发生装置10包括第1电极21 ;第2电极22 ;通过电缆23在电极 21、22之间施加电压的放电用电源24。第1电极21在与电介质20的表面相同的面露出。 第2电极22埋设在电介质20内,其距电介质20的表面的距离与第1电极21距电介质20 的表面的距离不同,并且在与电介质20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错开分离。即,与图1的构成 相比,第1电极21在与电介质20的表面相同的面露出这一点是不同的。根据这样的构成,利用放电用电源24向第1电极21和第2电极22之间施加规定 值以下的频率的交流电压、交变电压后,产生感应流25,如图4所示,该感应流25沿着气流 发生装置10的表面,即沿着电介质20的表面流动的方向反转,且各自方向上的流速不同而 产生振动。图4例中,面向电极22侧的感应流(图3中面向右侧的感应流)是正值。此时, 虽然产生面向电极21侧的感应流(图3中面向左侧的感应流)和面向电极22侧的感应流(图3中面向右侧的感应流),但在各自方向上的流速却不同。而且,如图5所示,通过调整施加的电压值,可以产生时间平均地向一方向流动的 感应流25。又,通过这样的感应流可以加速控制翼面上的气流,在下述文献中也有记述。而 且,可以确定通过非稳定地控制放电,可以更有效地对翼周围气流进行控制。“日本机械学会第85期流体工学部门演讲会,No. 07-16,ISSN 1348-2882, (2007),0S5-1-503,,“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B编),74卷744号,(2008-8),论文No. 08-7006,,下面,对上述的气流发生装置10应用于电梯装置时的具体的构成进行说明。(第1实施形态)图6A,图6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6A是升降通 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6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包括主要用于高速电梯的流线型的乘用轿厢31。该乘用 轿厢31利用图中未示的卷扬机的驱动,通过缆索34在升降通道35内做升降动作。升降通道35内,在每层的层站都设置有门厅门槛36,在该门厅门槛36的上方设置 有开关自如的厅门38。乘用轿厢31的正面设置有开关自如的轿厢门33。该轿厢门33,在 轿厢31在各层的层站停止时,与层站门38卡合进行开关动作。而且,图中37是在升降通道35内因门厅门槛36的突起而形成的狭窄部。乘用轿 厢31在通过该狭窄部37时,产生局部的气动力噪音(冲击声(声)),给轿厢31内的 乘客、在层站等待的乘客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为了降低这样的气动力噪音,安装有具有平缓曲面的整风盖32a、32b,覆盖乘用轿 厢3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该整风盖32a、32b其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是平坦的, 其相反侧的面形成为半球状。而且,在乘用轿厢31的侧面,在升降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沟槽 31a0进一步地,除了这样在构造上降低噪音的对策之外,还使用利用上述放电等离子 体的气流发生装置10a、10b。该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安装在整风盖32a、32b的顶端部的 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该气流发生装置10a、10b能够由以陶瓷等绝缘物作为 基盘的模块结构构成,因此可以通过螺旋夹或者粘结剂将模块部分简单固定在整风盖32a、 32b 上。该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具有图1或者图3所示那样的构造,在乘用轿厢31的运 行时,通过驱动装置11按照规定的定时对其进行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地来说,是乘用轿厢31上升时乘用轿厢31的上端部通过门 厅门槛36之时;和乘用轿厢31下降时乘用轿厢31的下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之时。即,设置于整风盖32a的气流发生装置10a,在乘用轿厢31上升时整风盖32a的顶 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时被驱动,向乘用轿厢31的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另一方面,设置 于整风盖32b的气流发生装置10b,在乘用轿厢31下降时整风盖32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 槛36时被驱动,向乘用轿厢31的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25。这里,假设是乘用轿厢31下降之时,说明气流发生装置10b的作用效果。图7A、图7B是示出乘用轿厢的整风盖的顶端部所产生的气流的状态的图,图7A示出等离子体OFF的状态,图7B示出等离子体ON的状态。如图7A所示,在乘用轿厢31下降时,整风盖32b的顶端部与门厅门槛36等升降 通道35的狭窄部37错过时,在整风盖32b的顶端部被拦截的空气急速流向乘用轿厢31的 正面,在轿厢门33前生成局部的增速流。该增速流产生大的压力变动,其结果就是产生气 动力噪音。这里,如图7B所示,在乘用轿厢31下降时,如果从气流发生装置10b产生与乘用 轿厢31移动方向反方向(即上升方向)的感应流25,则能够减轻在整风盖32b的顶端部的 空气被拦截的现象,可以对从顶端部流向乘用轿厢31的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由此,压 力变动被缓和,其结果可以抑制气动力噪音。图8示出根据模拟实验对使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以规定的速度运行时的压力 变动进行测定后的结果。横轴表示为时间,纵轴表示为与轿厢通过前的压力对应的变动值。 而且,图中的实线表示等离子体OFF时的特性,虚线表示等离子体ON时的特性。乘用轿厢31的顶端部在通过升降通道35的狭窄部37时产生急剧的压力变动。但 是,如果在与乘用轿厢31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上,使得等离子体ON而产生感应流25的话, 则其压力变动被缓和,气动力噪音被降低。这里,乘用轿厢31上升时也是一样。S卩,上升时,整风盖32a的顶端部与门厅门槛36等升降通道35的狭窄部37错过 时,使整风盖32a的顶端部安装的气流发生装置10a产生与乘用轿厢31移动方向反方向 (即下降方向)的感应流25,可以对从整风盖32a的顶端部流入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由此, 压力变动被缓和,其结果可以抑制气动力噪音。下面,参照图9及图10,说明气流发生装置10a、10b的驱动方法。图9是示出气流发生装置的控制体系的构成的框图。驱动装置11,设置在乘用轿厢31之上,包括用以提供气流发生装置10a、10b的驱 动所需要的电力的电池等。该驱动装置11,基于控制装置12输出的驱动信号向气流发生装 置10a、10b提供电力来进行驱动。又,控制装置12设置于建筑物的机械室等处。该控制装置12包括搭载有CPU、R0M、 RAM等的计算机。该控制装置12,在通过规定的程序的启动进行电梯整体的运行控制的同 时,进行气流发生装置10a、10b的驱动控制。又,控制装置12和乘用轿厢31上的驱动装置 11通过图中未示的尾线(〒一> 二一 K )或者无线进行电连接。轿厢位置检测装置13,基于从未图示的脉冲编码器与卷扬机的旋转同步输出的脉 冲信号,实时地检测在升降通道35内运行的乘用轿厢31的位置。图10是示出乘用轿厢运行时的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乘用轿厢31处于以规定的速度向上升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步骤S11的“是”)。控 制装置12根据轿厢位置检测装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步骤S12)。 然后,在安装于乘用轿厢31的上端部的整风盖32a的顶端部即将通过门厅门槛36之前(步 骤S13的“是”),控制装置12通过驱动装置11仅驱动气流发生装置10a规定的时间(步 骤 S14)。又,所述规定时间是乘用轿厢31的顶端部分通过门厅门槛36的时间,其决定于乘 用轿厢31的速度,约为0. 3 0. 5秒左右。
另一方面,在乘用轿厢31以规定的速度向下降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步骤S11的 “否”)。控制装置12根据轿厢位置检测装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 (步骤S16)。然后,在安装于乘用轿厢31的下端部的整风盖32b的顶端部即将通过门厅门 槛36之前(步骤S17的“是”),通过驱动装置11仅驱动气流发生装置10b规定的时间(步 骤 S18)。这样,电梯装置在上升时整风盖32a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的定时控制气流发 生装置10a的驱动。另一方面,在下降时以整风盖32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的定时控 制气流发生装置10b的驱动。由此,可以通过等离子体气流的作用可靠地缓和乘用轿厢31 通过门厅门槛36时产生的压力变动,可以降低气动力噪音。又,虽然,已经开始研究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的气流控制在航空机领域等的利用。但 是,通常,其用于降低移动中的空气阻力,等离子体一般始终处于ON的状态。相对于此,电梯装置与航空机等移动体不同,乘用轿厢31在诸如升降通道35这样 的被限制的空间内高速移动,在其途中在每层的门厅门槛36都会因急剧的压力变动产生 气动力噪音。因此,为了降低该气动力噪音,如图10所示,检测轿厢在升降通道内的位置的 同时,在规定的定时使等离子体处于ON的状态这样的电梯特有的驱动控制是必要的。进一 步地,在运行时对等离子体进行0N/0FF的控制,从节省能源的角度来看也是值得推荐的。而且,产生等离子体感应流只需要数瓦的电力。因此,从乘用轿厢31提供驱动电 力比较容易。由于驱动装置11是小型的结构,可以容易地设置在乘用轿厢31上。又,在所述第1实施形态中,假设是具有整风盖32a、32b的乘用轿厢31,但在没有 安装整风盖32a、32b的情况下,通过在乘用轿厢3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 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a、10b,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在乘用轿厢3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个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 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a或者10b。(第2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的构成的图。与所述 第1实施形态一样,乘用轿厢31的上端部安装有整风盖32a,下端部安装有整风盖32b。这里,第2实施形态中,在整风盖32a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 面上,设置有两个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同样,在整风盖32b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 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两个气流发生装置10c、10d。该气流发生装置10a 10b、10c 10d具有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乘用轿 厢31运行时由驱动装置11在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31上升时整风盖32a的顶端部通过门厅 门槛36之时;和乘用轿厢31下降时整风盖32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之时。驱动装置11设置在乘用轿厢31上。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12,基于轿厢位置检测 装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在乘用轿厢31通过规定的位置时,通过 驱动装置11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10a 10b、10c 10d。在图11的例中,在乘用轿厢31上升时整风盖32a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时, 气流发生装置10a、10b被同时驱动,向乘用轿厢31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另一方面,在乘用轿厢31下降时整风盖32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时,气流发生装置10c、10d被同 时驱动,向乘用轿厢31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25。这样,带有整风盖的乘用轿厢31中,预先在整风盖32a、32b的顶端部分别设置气 流发生装置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10d。由此,在整风盖32a、32b的顶端部分与门厅 门槛36等狭窄部37错过时,可以对流入乘用轿厢31的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结果,可 以缓和高速运行时在狭窄部37发生的压力变动,抑制气动力噪音的产生。又,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10d,可以在整风盖32a、32b的顶 端部沿着升降方向串联配置。又,也可以如图11的例子那样,配置为八字状以使得整风盖 32a、32b的顶端部的空气快速流向侧面侧。所谓“串联配置”,以气流发生装置10a、10b为例,是为了使该气流发生装置10a、 10b向升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而进行配置。所谓“配置为八字状”,以气流发生装置10a、10b为例,是相对于升降方向呈规定 角度地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配置。此时,气流发生装置10a、10b产生相对于升降方向呈规 定角度的感应流25。这里的角度由实验等方式来决定,以便可以有效地整流运行时从乘用 轿厢31的顶端部向乘用轿厢31的正面流入的空气流。通过这样的配置,整风盖周围的气流可以被进一步有效地整流,因此可以期待进 一步降低空气噪音。而且,也可以进一步使用多个气流发生装置,将它们进行配置以整流整风盖周围 的气流,并分别以规定的定时来驱动。(第3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2A,图12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12A是升 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12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又,图12A,图 12B中,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图6A、图6B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乘用轿厢31的上端部安装有整风盖32a,下端部安装有整风盖32b。进一步地,在 该整风盖32a、32b上,在升降方向上突出设置有具有陡峭形状的整风扰流器39a、39b。该整 风扰流器39a、39b是用来降低高速运行时的气动力噪音的构件,使其在升降方向上突起, 整风扰流器39a、39b上通过螺旋夹等固定。这里,第3实施形态,在整风扰流器39a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 的面上设置有两个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同样地,在整风扰流器39b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 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两个气流发生装置10c、10d。该气流发生装置10a 10b、10c 10d,具有如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乘用 轿厢31运行时由驱动装置11以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31上升时整风扰流器39a的顶端部通过 门厅门槛36之时;和乘用轿厢31下降时整风扰流器39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之时。驱动装置11设置在乘用轿厢31上。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12,基于轿厢位置检测 装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在乘用轿厢31通过规定的位置时,通过 驱动装置11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10a 10b、10c 10d。图12A,图12B的例中,在乘用轿厢31上升时整风扰流器39a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
11槛36时,气流发生装置10a、10b被同时驱动,向乘用轿厢31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另 一方面,在乘用轿厢31下降时整风扰流器39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时,气流发生装置 10c、10d被同时驱动,向乘用轿厢31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25。这样,带有整风扰流器的乘用轿厢31中,预先在整风扰流器39a、39b的顶端部分 别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10d。由此,在整风扰流器39a、39b的顶 端部分与门厅门槛36等狭窄部37错过时,可以对流入乘用轿厢31的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 流。结果,可以缓和高速运行时在狭窄部37发生的压力变动,抑制气动力噪音的产生。又,以图12A,图12B为例,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10d在整风 扰流器39a、39b的顶端部沿着升降方向串联配置,由此整风扰流器周围的气流可以被进一 步有效地整流,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空气噪音。(第4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的构成的图。同上述 第3实施形态一样,乘用轿厢31的上端部安装有整风盖32a和整风扰流器39a,下端部安装 有整风盖32b和整风扰流器39b。这里,第4实施形态中,气流发生装置除了设置在整风扰流器39a、39b的顶端部之 外,还设置在整风盖32a的顶端部。S卩,图13的例中,在整风扰流器39a的顶端部配置有 一个气流发生装置10a,在整风盖32a的顶端部呈八字状地配置有两个气流发生装置10b、 10c。同样地,在整风扰流器39b的顶端部配置有一个气流发生装置10d,在整风盖32b的顶 端部呈八字状地配置有两个气流发生装置10e、10f。这些气流发生装置10a 10c、10d 10f,具有如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乘 用轿厢31运行时由驱动装置11以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31上升时整风扰流器39a的顶端部通过 门厅门槛36之时;和乘用轿厢31下降时整风扰流器39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之时。驱动装置11设置在乘用轿厢31上。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12,基于轿厢位置检测 装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在乘用轿厢31通过规定的位置时,通过 驱动装置11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10a 10f。在图13的例中,在乘用轿厢31上升时整风扰流器39a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 时,气流发生装置10a、10b、10c被同时驱动,向乘用轿厢31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另一 方面,在乘用轿厢31下降时整风扰流器39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时,气流发生装置 10d、10e、10f被同时驱动,向乘用轿厢31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25。这样,带有整风盖和整风扰流器的乘用轿厢31中,预先在整风盖32a、32b和整风 扰流器39a、39b的顶端部分别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a 10c和气流发生装置10d 10f。 由此,在整风扰流器39a、39b的顶端部分与门厅门槛36等狭窄部37错过时,可以对流入乘 用轿厢31的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结果,可以缓和高速运行时在狭窄部37发生的压力 变动,抑制气动力噪音的产生。又,在图13的例中,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10d分别配置为 八字状,但也可以沿着升降方向串联配置。而且,也可以进一步使用多个气流发生装置,将它们进行配置以整流整风盖周围的气流,并分别以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第5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进行说明。第5实施形态中,在平衡锤的顶端部设置气流发生装置,降低平衡锤和乘用轿厢 错过时发生的气动力噪音和振动。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和平衡锤的构成的侧 视图。又,图14中,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图6A,图6B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其 说明省略。图14示出乘用轿厢31下降时乘用轿厢计31与平衡锤40错过时的状态。平衡锤 40安装在缆索34的另一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卷扬机的驱动在升降通道35内与乘用轿厢 计31—起做吊桶式移动。在此,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升降通道35的中间层,当平衡锤40的顶端部与乘用 轿厢31错过时,平衡锤40的顶端部产生局部的剥离气流,产生大的压力变动并产生气动力 噪音,同时还造成乘用轿厢31振动。此时,如图14所示,将平衡锤40的顶端形状作成与乘用轿厢31的靠近背侧部分 平行的楔状,由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错过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及振动。但是,电梯的运 行速度增加的话,这样的构造上的改良就无法降低气动力噪音及振动。因此,如图15所示,预先在平衡锤4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与乘用轿厢31相对的 面上分别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a、10b。该气流发生装置10a、10b能够由以陶瓷等绝缘物作 为基盘的模块结构构成,因此模块部分可以通过螺旋夹或者粘结剂简单地固定在平衡锤40 上。该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具有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乘用轿厢31运行时, 通过驱动装置11按照规定的定时对其进行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地来说,是乘用轿厢31上升时平衡锤40的下端部与乘用轿 厢31错过之时;和乘用轿厢31下降时平衡锤40的上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之时。驱动装置11设置在平衡锤40上。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12,基于轿厢位置检测装 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在乘用轿厢31与平衡锤40错过之时,通过 驱动装置11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又,控制装置12和平衡锤40上的驱动装置 1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缆或者无线进行电连接。图14的例中,在乘用轿厢31上升时平衡锤40的下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 流发生装置10b被驱动,向平衡锤40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另 一方面,在乘用轿厢31下降时平衡锤40的上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流发生装置10a 被驱动,向平衡锤40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这样,设置在平衡锤4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向平衡锤40 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产生感应流25,基于与图7A,图7B说明的乘用轿厢31的情形同样的 道理,可以顺利地对从平衡锤40的顶端部向乘用轿厢31的相对面流入的空气流进行整流。 由此,可以缓和乘用轿厢31和平衡锤40错过时发生的压力变动,抑制气动力噪音和振动。(第6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的平衡锤的构成的图。又,乘用轿厢的构成和 上述第5实施形态的图14的构成相同。第6实施形态中,在平衡锤40的上端部的与乘用轿厢31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两个 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同样地,在平衡锤40的下端部的与乘用轿厢31相对的面上,设置 有两个气流发生装置10c、10d。该气流发生装置10 10b、10c 10d,具有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乘用轿厢 31运行时由驱动装置11以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31上升时平衡锤40的下端部与乘用轿厢 31错过之时;和乘用轿厢31下降时平衡锤40的上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之时。驱动装置11设置在平衡锤40上。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12,基于轿厢位置检测装 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当乘用轿厢31与平衡锤40错过时,通过驱 动装置11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10a 10b、10c 10d。又,控制装置12和平衡锤40上 的驱动装置1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缆或者无线进行电连接。图16的例中,乘用轿厢31上升时平衡锤40的下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流 发生装置10c、10d被同时驱动,向平衡锤40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 25。另一方面,乘用轿厢31下降时平衡锤40的上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流发生装 置10a、10b被同时驱动,向平衡锤40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这样,预先在平衡锤4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和气流 发生装置10c、10d。由此,乘用轿厢31和平衡锤40错过时,可以对从平衡锤40的顶端部向 乘用轿厢31的相对面流入的空气流进行有效的整流。由此,可以缓和乘用轿厢31与平衡 锤40错过时产生的压力变动,抑制气动力噪音和振动。另外,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10d,可以沿着升降方向串联配 置。也可以如图16的例子那样,配置成八字状,以使得平衡锤40的顶端部的空气迅速地流 向其侧面侧。通过这样的配置,平衡锤40的顶端部周围的气流可以被进一步有效地整流, 因此可以期待进一步降低空气噪音和噪音。而且,也可以进一步使用多个气流发生装置,将它们进行配置以整流平衡锤40的 顶端部周围的气流,并分别以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第7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平衡锤的构成的图。又,乘用轿 厢的构成和上述第5实施形态的图14的构成相同。第7实施形态中,为了降低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的气动力噪音,使用具有被一分 为二的形状的平衡锤41。该平衡锤41包括在升降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柱状的配重构件42a、 42b ;连结该配重构件42a、42b的连结部43。该平衡锤41的配重构件42a、42b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 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10d。该气流发生装置10a 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 10d具有如图1或者图3所示 的构造,在乘用轿厢31运行时由驱动装置11按照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31上升时平衡锤41的下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之时;和乘用轿厢31下降时平衡锤41的上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之时。驱动装置11设置在平衡锤41的配重构件42a、42b之间。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 12,基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乘用轿厢31与平 衡锤41错过时,通过驱动装置11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IOa IObUOc 10d。又,控制 装置12和平衡锤41上的驱动装置1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缆或者无线进行电连接。图17的例中,当乘用轿厢31上升时平衡锤41的下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 流发生装置10c、10d被同时驱动,向平衡锤41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上升方向)产生感应 流25。另一方面,当乘用轿厢31下降时平衡锤41的上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流发 生装置10a、10b被同时驱动,向平衡锤41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 25。这样,具有被一分为二的形状的平衡锤41中,预先在配重构件42a、42b的上端部 和下端部分别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10d。由此,乘用轿厢31和 平衡锤41错过时,可以对从平衡锤41的顶端部向乘用轿厢31的相对面流入的空气流进行 有效的整流。由此,可以缓和乘用轿厢31与平衡锤41错过时产生的压力变动,抑制气动力 噪音和振动。(第8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8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平衡锤的构成的图。又,乘用轿 厢的构成和上述第5实施形态的图14的构成相同。第8实施形态中,为了降低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的气动力噪音,使用具有被一分 为三的形状的平衡锤44。该平衡锤44包括在升降方向上延伸的三个柱状的配重构件45a、 45b,45c ;连结该配重构件45a、45b、45c的连结部46a、46b。该平衡锤44的配重构件45a、45b、45c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置有气流发生装 置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IOd和气流发生装置10e、10f。该气流发生装置IOa IOf的驱动方法和上述第7实施形态相同。即,乘用轿厢 31上升时平衡锤44的下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流发生装置IOd IOf被同时驱动, 向平衡锤44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另一方面,乘用轿厢31下降时平衡锤44的上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流发 生装置IOa IOc被同时驱动,向平衡锤44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 25。这样,具有被一分为三的形状的平衡锤44中,预先在配重构件45a、45b、45c的上 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a、IObUOc和气流发生装置10d、IOeUOf0由此,乘 用轿厢31与平衡锤44错过时,可以对从平衡锤44的顶端部向乘用轿厢31的相对面流入 的空气流进行有效的整流。由此,可以缓和乘用轿厢31与平衡锤44错过时产生的压力变 动,抑制气动力噪音和振动。另外,进一步地,被分割为多个部分的平衡锤也是一样,通过预先在沿升降方向延 伸的各配重构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分别设置气流发生装置,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第9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9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和平衡锤的构成的侧 视图。又,图19中,与上述第5实施形态的图14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第9实施形态中,乘用轿厢31和平衡锤40都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即,对于乘用 轿厢31,在整风扰流器39a和整风扰流器39b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 上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对于平衡锤40,在其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与乘用轿厢31相 对的面上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10c、10d。设置于乘用轿厢31的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具有如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 乘用轿厢31运行时由第1驱动装置Ila按照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31上升时整风扰流器39a的顶端部通过 门厅门槛36之时;和乘用轿厢31下降时整风扰流器39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之时。第1驱动装置Ila设置在乘用轿厢31上。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12,作为第1控制 部,基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在乘用轿厢31通 过规定的位置时,通过第1驱动装置Ila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图19的例中,乘用轿厢31上升时整风扰流器39a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时, 气流发生装置IOa被驱动,向乘用轿厢31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另一方面,乘用轿厢31 下降时整风扰流器39b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时,气流发生装置IOb被驱动,向乘用轿 厢31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又,设置于平衡锤40的气流发生装置10c、10d,具有如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 在平衡锤40运行时由第2驱动装置lib按照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31上升时平衡锤40的下端部与乘用轿厢 31错过之时;和乘用轿厢31下降时平衡锤40的上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之时。第2驱动装置lib设置在平衡锤40上。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12,作为第2控制 部,基于轿厢位置检测装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31的位置,乘用轿厢31与平 衡锤40错过时,通过第2驱动装置lib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10c、10d。又,控制装置12 和平衡锤40上的第2驱动装置lib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缆或者无线进行电连接。图19的例中,乘用轿厢31上升时平衡锤40的下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流 发生装置IOc被驱动,向平衡锤40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另一方面,乘用轿厢31下降时平衡锤40的上端部与乘用轿厢31错过时,气流发 生装置IOd被驱动,向平衡锤40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这样,分别在乘用轿厢31和平衡锤40上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a、IOb和气流发生 装置10c、10d,并按照各自的定时产生合适的感应流25。由此,可以抑制乘用轿厢31通过 门厅门槛36等狭窄部37时发生的气动力噪音,及乘用轿厢31与平衡锤40错过时产生的 气动力噪音和振动。结果,可以提供一种即使高速运行时也始终比较舒适的电梯装置。又,乘用轿厢31的构成并不限于图19的实施例,在乘用轿厢31的上端部和下端 部仅安装整风板32a、32b的构造也可以。同样,平衡锤40的结构也可以是图17、图18所示 的分割形状。(第10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0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上文中是假设具有带有整风盖的乘用轿厢的高速电梯来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并 不局限于这样的高速电梯,对于具有没有整风盖的箱形轿厢的通常的低速电梯也是有效 的。又,这里的“低速电梯”是指以根据上文所述的建筑基准法按照速度被分类为“低速”或 者“中速”的速度进行运行的电梯。近年来,出于无障碍的观点的考虑,为了稍微降低层站和轿厢之间的高低差,有很 多升降通道的狭窄部设计为30mm以下的低速电梯。这样的低速电梯,即使乘用轿厢在低速 下移动,其在通过升降通道的狭窄部时也会产生较大的气动力噪音。以下,假设是这样的低速电梯,对其降低气动力噪音用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0A,图20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0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0A是升 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20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包括主要用于低速电梯的箱形的乘用轿厢51。该乘用轿 厢51,由图中未示的卷扬机驱动通过缆索54在升降通道35内做升降动作。而且,在该乘用轿厢51的下端部的层站侧,安装有通常称为“挡板”的落下防止板 52。该落下防止板52是用来防止物品从层站的门厅门槛36和轿厢门53之间的间隙落下 的板状构件。该落下防止板52从轿厢门53的边缘向下降方向延长规定的长度。又,升降通道35的构成和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图6A,图6B相同。S卩,升降通道35内,在每层的层站上设置有门厅门槛36,在该门厅门槛36的上方 设置有开关自如的厅门38。乘用轿厢51的正面设置有开关自如的轿厢门53,轿厢51在各 层的层站停止时,轿厢门53与层站门38卡合进行开关动作。图中37是升降通道35内的 由门厅门槛36形成的狭窄部。这里,在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有气流 发生装置10a,在安装于该乘用轿厢51的下端的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 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10b。如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10a、10b由以陶瓷 等绝缘物作为基盘的模块结构构成,因此模块部分可以通过螺旋夹或者粘结剂简单地固定 在乘用轿厢51和落下防止板52上。该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具有如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乘用轿厢51运行时 由驱动装置11按照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51上升时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通过门厅 门槛36之时;和乘用轿厢51下降时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之时。驱动装置11设置在乘用轿厢51上。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12,基于轿厢位置检测 装置13输出的位置信号检测乘用轿厢51的位置,在乘用轿厢51通过规定的位置时,通过 驱动装置11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图20A、20B的例中,乘用轿厢51上升时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时, 气流发生装置IOa被驱动,向乘用轿厢51的下降方向产生感应流25。另一方面,乘用轿厢 51下降时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通过门厅门槛36时,气流发生装置IOb被驱动,向乘用轿 厢51的上升方向产生感应流25。这里,假设是乘用轿厢51下降时,说明气流发生装置IOb的作用效果。图21A,图21B,图21C是示出乘用轿厢的落下防止板的顶端部所产生的气流的状 态的图,图21A示出等离子体OFF的状态,图21B示出等离子体ON的状态,图21C示出等离子体两面都ON的状态。如图21A所示,在乘用轿厢51下降时,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与门厅门槛36等 升降通道35的狭窄部37错过时,在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被拦截的空气急速流向乘用轿 厢51的正面,在轿厢门53之前生成局部的增速流。而且,在落下防止板52的端部产生纵 涡流55。由于该纵涡流55,轿厢53前面的增速流进一步地加速。这些增速流产生大的压 力变动,其结果,产生气动力噪音。这里,如图21B所示,乘用轿厢51下降时,从气流发生装置IOb产生与乘用轿厢 51移动方向相反方向(即上升方向)的感应流25的话,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的空气被 拦截的现象消失。由此,可以顺利地对从顶端部向乘用轿厢51的正面流入的空气流进行整 流。由此,可以缓和压力变动,抑制气动力噪音和振动。图22中示出通过模拟实验对使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以规定的速度运行时的压 力变动进行测定后的结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相对于轿厢通过前的压力的变动值。而 且,图中实线表示等离子体OFF时的特性,虚线表示等离子体ON时的特性。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在通过了升降通道35的狭窄部37时产生急剧的压力变动。 但是,在乘用轿厢51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上,使等离子体ON而产生感应流25后,其压力变 动被缓和,气动力噪音降低。这里,乘用轿厢51上升时也是一样。S卩,上升时,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与门厅门槛36等升降通道35的狭窄部37错过 时,从安装于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的气流发生装置IOa产生与乘用轿厢51移动方向反方 向(即下降方向)的感应流25的话,可以对从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流入正面的空气流进 行整流。由此,压力变动被缓和,可以抑制气动力噪音。又,一般来说,下降时比上升势的压力变动大。这是因为建筑物的构造,通常,升降 通道35内空气由下向上吹过,如果乘用轿厢51下降,门厅门槛36等的狭窄部37会导致纵 涡流55在落下防止板52的侧端部急速形成并蔓延。因此,如图20A、20B的虚线所示,在落下防止板52的反面(层站的相反侧的面) 追加气流发生装置10c,乘用轿厢51下降时也可以同时驱动气流发生装置10b、10c。这样 一来,可以减弱落下防止板52的端侧部产生的纵涡流55的运动。因此,如图21C所示,可 以顺利地对从顶端部向乘用轿厢51的正面流入的空气流进行整流,可以缓和压力变动,抑 制气动力噪音的产生。图23示出在落下防止板52的两面设置气流发生装置IObUOc时压力变动的测定 结果。与在落下防止板52的单面设置气流发生装置IOb的结构相比更能够抑制压力变动。 这是因为,在落下防止板52的单面设置气流发生装置IOb的结构虽然可以缓和增流速,但 不能有效地抑制纵涡流55。(第11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1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上述第1 10实施形态,假设是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的气流发生装置应用于电梯装 置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但是,气流发生装置也能够利用具有小型振动膜的合成喷气装置。图24是示出本发明第11实施形态的合成喷气装置的构成的图。合成喷气装置60具有振动膜61,利用驱动装置63使振动膜61振动,从而产生喷出喷流62。又,因为合成喷气装置本身是公知的,这里,省略其具体的构成的说明。图25A,图25B是示出利用合成喷气装置作为气流发生装置时电梯装置的构成的 图,图25A是升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25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 图。又,图25A,图25B中,与上述第10实施形态的图20A,图20B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采用同 一符号,其说明省略。在箱形的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两个 合成喷气装置60a、60b。又,在乘用轿厢51的下端安装有落下防止板52,该落下防止板52 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两个合成喷气装置60c、60d。这样的构成中,乘用轿厢51下降时,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与门厅门槛36等的 狭窄部37错过时,驱动合成喷气装置60c、60d,使其向乘用轿厢51移动方向的反方向(即 上升方向)产生喷出喷流62的话,可以缓和轿厢周围的局部的增流速的影响,抑制气动力 噪音。另一方面,乘用轿厢51上升时,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与门厅门槛36等的狭窄部 37错过时,驱动合成喷气装置60a、60b,使其向乘用轿厢51移动方向的反方向(即下降方 向)产生喷出喷流62的话,同上所述,可以缓和轿厢周围的局部的增流速的影响,抑制气动 力噪音。又,合成喷气装置60a、60b和合成喷气装置60c、60d,可以沿着升降方向串联配 置。又,如图25A,图25B的例子那样,也可以配置为八字状。(第12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2实施形态进行说明。第12实施形态中利用小型的鼓风机作为气流发生装置。图26A,图26B是示出本发明第12实施形态中,利用小型的鼓风机作为气流发生装 置时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6A是升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26B是该乘用 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又,图26A,图26B中,与上述第10实施形态的图20A,图20B的构 成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在箱形的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具 有狭缝状的喷出部的薄型的喷嘴70a、70b。又,乘用轿厢51的下端部安装有落下防止板52, 在该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的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具有狭缝状的 喷出部的薄型的喷嘴70c、70d。乘用轿厢51上,设置有为了给喷嘴70a、70b和喷嘴70c、70d 送风的小型的鼓风机72和旋转驱动该鼓风机用的驱动装置73。这样的构成中,乘用轿厢51下降时,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与门厅门槛36等的 狭窄部37错过时,驱动鼓风机72,从喷嘴70c、70d向乘用轿厢51移动方向的反方向(即上 升方向)产生喷出喷流71的话,可以缓和轿厢周围的局部的增流速的影响,抑制气动力噪
曰°另一方面,乘用轿厢51上升时,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与门厅门槛36等的狭窄部 37错过时,驱动鼓风机72,从喷嘴70a、70b向乘用轿厢51移动方向的反方向(即下降方 向)产生喷出喷流71的话,同样可以缓和轿厢周围的局部的增流速的影响,抑制气动力噪
曰O又,喷嘴70a、70b和喷嘴70c、70d,可以沿着升降方向串联地配置。又,如图26A,图26B的例子那样,也可以配置为八字状。(第13实施形态)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3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如上述第10实施形态所述的低速电梯所使用的箱型轿厢,因为轿厢形状的关系, 即使在轿厢的上端部设置气流发生装置,上升时也往往不太能得到降低噪音的效果。第13 实施形态,就是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图27A,图27B是示出本发明第13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7A是升 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27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又,与上述第 10实施形态的图20A,图20B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与上述第10实施形态的不同点在于,在乘用轿厢51的上端部的层站侧边缘,安装 有板状的支持构件56,该板状构件56,从乘用轿厢51的上端部的层站侧边缘向上升方向延 伸出规定的长度。气流发生装置IOa设置在该支持构件56的与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 的面的顶端部。这样,通过支持构件56将气流发生装置IOa设置在乘用轿厢51的上端部,因此, 基于与图21A,图21B,图21C所述的在落下防止板52上设置气流发生装置IOa的情形一样 的道理,可以缓和上升时由门厅门槛36等的狭窄部37造成的压力变动,能进一步有效地降 低气动力噪音。而且,支持构件56的背面侧设置有其它的气流发生装置10d,与气流发生装置IOa 同样进行驱动的话,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降低噪音的效果。又,这样的构成,不只是利用等离子体的气流发生装置,上述第11实施形态说明 的合成喷气装置(参照图24)、上述第12实施形态说明的鼓风机(参照图26A,26B)也同样 可以通过在低速用的箱形的乘用轿厢的上端部设置支持构件,来提高上升时的降低噪音的 效果。进一步地,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将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乘用轿厢或者平衡锤上,可 以控制运行时产生的气流。而且,该气流发生装置的安装位置、安装方法、气流发生方法也 可以适当地变更实施。而且,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的是电梯的控制装置进行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控制 的情形,但也可以另外设置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控制用的控制装置,预先将该控制装置和 驱动装置共同设置在乘用轿厢、平衡锤上。而且,乘用轿厢的位置检测方法,并不限于使用脉冲编码器的方法,例如,也可以 在升降通道内在升降方向上配设多个位置传感器,基于该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检测乘用 轿厢的位置。(气动力噪音的发生机理)这里,作为上述气流发生装置的补充说明,以低 高速的电梯为例对电梯运行时 发生气动力噪音(冲击音(音))的发生机构进行说明。伴随着近年来的无障碍化,要求层站的门厅门槛和乘用轿厢的间隙间隔进一步地 缩小,以使得轮椅、童车的轮子不会脱轮(脱輪)。因此,升降通道内的狭窄部也变狭窄,即 使是至今没有问题的低 高速的电梯,乘用轿厢在开通过狭窄部时,也会产生局部的气动 力噪音(冲击音(音))。
低 高速的电梯,如图20A,图20B所示,在具有箱形形状的乘用轿厢51的下端部 的层站侧,安装有通常称为“挡板”的落下防止板52。该落下防止板52从轿厢门53的边缘 向下降方向延长规定的长度。对于具有这样形状的低 高速的电梯,在测量轿厢位置的同时,观测运行时发生 的气动力噪音的结果如图28所示。图28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噪音的大小。使乘用轿厢51以规定的速度下降, 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分在与门厅门槛36等的狭窄部37错过的瞬间,产生大的压力变动 从而发生气动力噪音(参照图中的箭头)。这里,通过数值流体解析(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再现电梯运行时 轿厢周围的空气流,特定了气动力噪音的产生原因的图如图29A,图29B所示。图29A示出 设置于乘用轿厢51的下端的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分与升降通道内的狭窄部37错过时 的空气流,图29B是将图29A的虚线筐内的空气流截取出一部分且从正面观察的图。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与门厅门槛36等的狭窄部37错过时,空气流被落下防止 板52的顶端部拦截,产生巨大的压力变动,也因此产生气动力噪音。特别的,如图29B所示,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分存在有剥离泡56,通过数值流体 解析可以知道该剥离泡56会助长压力变动。即,该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分生成的剥离泡56增大了乘用轿厢51和狭窄部37 之间间隙的压力损失,助长了拦截效果。结果,纵涡流55从落下防止板52的两侧急剧形成 并蔓延,由于该纵涡流55的影响,从顶端部流入的气流都被集中在乘用轿厢51的正面的中 央部分,其成为缩流增速流57而加速。根据伯努利定理,该纵涡流55和缩流增速流57使 轿厢正面的压力急剧降低,产生大的压力变动。这里,如图20A,图20B所示,由气流发生装置IOb在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产生 感应流25,该感应流25抑制了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的剥离流,同时减弱了纵涡流55的 发生。由此,抑制了乘用轿厢51的正面的流线的集中。图30A,图30B示出在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产生感应流25抑制剥离流时的解析 结果。由于产生感应流25,使得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的剥离泡56缩小,随之缓和了纵涡 流55、缩流增流速57进而进行整流化。由此,由感应流25对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与狭窄部37错过时产生的气流的混 乱进行整流,可以抑制压力变动,降低空气噪音。另一方面,电梯、汽车运行时发生的空气噪音,是由于因运行而扰乱的气流中存在 的涡流的非稳定运动而产生的,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大。这样的气动力噪音,可以 根据波动方程式(Lighthill方程式)求出,该波动方程式能够通过作为流体的基础方程式 的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式的变形来得到。该波动方程式如(1)式所示。
上述(1)式中,c是音速,ρ是压力(压力),P是密度,X是坐标,ν是速度,μ是粘滞度,F是外力,Sij是克罗内克符号,Tij是Lighthill的声音张量。又,i表示行成分, i = 1,2,3, j 表示列成分,j = 1,2,30通过进一步将上述(1)式变形,进行维数解析(次元解析)并对各项的顺序(才 一夕'一)进行评价,气动力噪音源的放射音可以如下式所示。 上述⑵式中,音压ρ = C2P,P ^是密度的平均值,r是与音源的距离,1是涡流 的尺度(^ >一> ),u是速度。上述(2)式的第1项表示伴随涌出或者吸入等气流的体积变化而产生的气动力噪 音与速度的4次方成比例地发生。又,第2项表示如高速运行时的汽车、新干线的噪音那样 根据运动量的变化而产生的噪音与速度的6次方成比例,第3项表示如喷气发动机的喷射 音那样的由于混乱的非稳定运动而产生的噪音与速度的8次方成比例。图31示出低 高速电梯中,一边改变运行速度,一边计测通过狭窄部时的噪音的 结果。横轴表示轿厢的移动速度,纵轴表示噪音的大小。从该图中可以看出,通过狭窄部时的噪音基本上与运行速度的4次方成比例地增 大。这表示,通过狭窄部时的噪音的起因在于乘用轿厢的顶端部与狭窄部错过了时的急剧 的空气流入引起的气流的体积变化。因此,要降低通过狭窄部时的气动力噪音,缓和此时的 气流的体积变化即压力变动是比较有效的。又,图6A,图6B所示的具有流线型乘用轿厢31的高速电梯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产 生气动力噪音。高速电梯,如图7A,图7B所示,整风盖32b的顶端部所拦截的空气急速地流入到乘 用轿厢31的正面,因此轿厢门33的前面产生局部的增速流。由该增速流产生大的压力变 动,结果产生气动力噪音。此时,如图6A,图6B所示的气流发生装置IOb产生向上的感应流25 (下降时),由 此来抑制形成于整风盖32b的顶端部的剥离流,从而能够对轿厢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 以抑制压力变动。(第14实施形态)下面,对低 高速电梯的气流发生装置的其他的设置例进行说明。图32A,图32B是示出本发明第14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2A是升 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32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又,与上述第 10实施形态的图20A,图20B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与上述第10实施形态的不同点在于气流发生装置的设置范围。即,第14实施形 态中,在具有箱型形状的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上,在其整个宽度方向上横向设置气流发生 装置10a。同样,在安装于乘用轿厢51的下端部的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在其整个宽度 方向横向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b。又,“横向”是指气流发生装置IOa和气流发生装置IOb分别为长方体形状时,其装 置主体的长度方向朝着与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气流的产生方向朝着升降方向的状态。该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具有如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乘用轿厢51运行时 由驱动装置11按照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
22
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51上升时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通过狭窄 部36之时;和乘用轿厢51下降时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通过狭窄部36之时。此时,乘用 轿厢51上升时将气流发生装置IOa作为驱动对象,下降时将气流发生装置IOb作为驱动对象。这样,气流发生装置10a、10b沿着乘用轿厢51和落下防止板52的整个宽度方向 设置的话,扩大了感应流25的喷射范围。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对突然进入狭窄部37时流入 轿厢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可以降低气动力噪音。(第15实施形态)图33A、33B是示出本发明第15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3A是升降通 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33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又,与上述第10 实施形态的图20A,图20B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与上述第10实施形态的不同点在于气流发生装置的设置位置。即,第15实施形态 中,在具有箱型形状的乘用轿厢51的上端部的两侧,分别纵向地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10a、 10b,使其向乘用轿厢51的外侧喷射感应流25。同样,在安装于乘用轿厢51的下端部的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的两侧,分别纵向 地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10c、10d,使其向乘用轿厢51的外侧喷射感应流25。又,“纵向”是指气流发生装置10a、IO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IOd分别为长方体形 状时,其装置主体的长度方向朝着升降方向,气流的产生方向朝着与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 的状态。该气流发生装置IOa IOd具有如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乘用轿厢51运行 时由驱动装置11按照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51上升时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通过狭窄 部36之时;和乘用轿厢51下降时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通过狭窄部36之时。此时,乘用 轿厢51上升时将气流发生装置10a、IOb作为驱动对象,下降时将气流发生装置10c、IOd作 为驱动对象。这样,气流发生装置IOa IOd在乘用轿厢51和落下防止板52的两侧设置,分别 面向外侧产生感应流25的话,在突然进入狭窄部37时,减轻了乘用轿厢51和落下防止板 52的两侧的气流流入的影响,可以对轿厢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结果可以缓和剧烈的压 力变动,降低气动力噪音。(第16实施形态)图34A,图34B是示出本发明第16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4A是升 降通道内运行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图34B是该乘用轿厢的A方向的主视图。又,与上述第 10实施形态的图20A,图20B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与上述第10实施形态的不同点在于气流发生装置的设置位置。即,第16实施形 态中,在具有箱型形状的乘用轿厢51的两侧,分别纵向地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10a、10b和 气流发生装置10e、10f,使其向乘用轿厢51的外侧喷射感应流25。同样,在安装于乘用轿厢51的下端部的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的两侧,分别纵向 地设置气流发生装置10c、10d,使其向乘用轿厢51的外侧喷射感应流25。又,“纵向”是指气流发生装置10a、IOb和气流发生装置10c、IOd和气流发生装置10e、10f分别为长方体形状时,其装置主体的长度方向朝着升降方向,气流产生的方向朝着 与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这些气流发生装置IOa IOf具有如图1或者图3所示的构造,在乘用轿厢51运 行时由驱动装置11按照规定的定时将其驱动。所谓规定的定时,具体来说,是乘用轿厢51上升时顶端部通过狭窄部36之时;和 乘用轿厢51下降时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通过狭窄部36之时。此时,乘用轿厢51上升 时将气流发生装置10a、IOb作为驱动对象,下降时将气流发生装置10c、IOd作为驱动对象。而且,气流发生装置10e、10f在上升时及下降时都使用。由此,上升时驱动发生装 置10a、10b和气流发生装置10e、IOf,下降时驱动发生装置10c、IOd和气流发生装置10e、 10f。这样,气流发生装置IOa IOf沿着升降方向在乘用轿厢51和落下防止板52的 两侧设置,分别面向外侧产生感应流25,在突然进入狭窄部37时,减轻了乘用轿厢51和落 下防止板52的两侧的气流流入的影响,可以对轿厢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结果可以缓和 剧烈的压力变动,降低气动力噪音。进一步地,设置于中间位置的气流发生装置10e、10f在上升时及下降时都使用的 话,可以更有效地阻止乘用轿厢51和落下防止板52的两侧的气流流入,因此,可以提高气 动力噪音的降低效果。又,也可以将例如图32B的配置和图33B的配置组合,在乘用轿厢51的顶端部和 落下防止板52的顶端部,分别呈二字状地配置气流发生装置,在升降方向和与升降方向正 交的方向两个方向产生感应流25。而且,对于未图示的平衡锤,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配置气流发生装置。而且,对于图6A、图6B等所示流线型的乘用轿厢31,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配置气 流发生装置。而且,上述第14 16实施形态中,假设是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的气流发生装置来进 行说明的,但气流发生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11实施形态所说明的合成喷气装置、上述第12 实施形态所说明的合成喷气装置。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形态,可以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要旨 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变形并具体化。而且,通过将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揭示的多个构成要素 进行适当的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形态。例如,可以从实施形态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省略多个 构成要素。进一步地,可以对不同实施形态的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的组合。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因为乘用轿厢具有气流发生装置,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乘用轿厢在 通过升降通道的狭窄部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而且,因为平衡锤具有气流发生装置,因此可 以有效地降低乘用轿厢与平衡锤错过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符号的说明10、IOa IOf…气流发生装置,11…驱动装置,Ila…第1驱动装置,lib…第2驱 动装置,12…控制装置,13…轿厢位置检测装置,20...电介质21...电极,22...电极,23...电 缆,24···放电用电源,25···感应流,31···乘用轿厢,31a…沟槽,32a、32b…整风盖,33…轿厢 门,34…缆索,35…升降通道,36...门厅门槛,37…狭窄部,38…层站门,39a、39b…整风扰流器,40…平衡锤,41…平衡锤,42a、42b…配重构件,43…连结部,44…平衡锤,45a 45c… 配重构件,46a、46b…连结部,51…乘用轿厢,52…落下防止板,53…轿厢门,54…缆索,55... 纵涡流,56···支持构件,60、60a 60d···合成喷气装置,61···振动膜,62…喷出喷流,63···驱 动装置,70a、70b···喷嘴,71…喷出喷流,72…鼓风机,73…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
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作升降动作;至少一个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的顶端部的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产生气流,用以抑制运行时形成于所述乘用轿厢的顶端部的剥离流,对流入所述乘用轿厢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乘用轿厢的位置;控制部,基于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位置,按照所述乘用轿厢的顶端部通过所述升 降通道的门厅门槛的定时,驱动控制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驱动部,基于所述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向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供给电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覆盖在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整风盖,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整风盖的顶端部的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覆盖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整风盖; 在所述整风盖的顶端部突出设置的整风扰流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整风盖及所述整风扰流器中至少一方的顶端部的与所 述升降通道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沿着所述乘用轿厢的升降方向串联设置有多个。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相对于所述乘用轿厢的升降方向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所述乘用轿厢的下端部的门的边缘向下降方向延伸的落下防止板, 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落下防止板的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所述乘用轿厢的下端部的门的边缘向下降方向延伸的落下防止板, 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落下防止板的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层站侧相对的面和其 相反侧的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的作用产生气流。
10.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作升降动作;平衡锤,与所述乘用轿厢连动地在所述升降通道内作吊桶式升降动作; 至少一个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平衡锤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的顶端部的 所述乘用轿厢侧,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产生气流,用以抑制运行时形成于所述平衡锤的顶端 部的剥离流,对流入所述平衡锤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乘用轿厢的位置;控制部,基于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位置,按照所述平衡锤的顶端部与所述乘用轿 厢错过的定时,驱动控制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驱动部,基于所述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向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供给电力。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沿着所述平衡锤的升降方向串联设置有多个。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平衡锤的升降方向倾斜规定的角度。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的作用产生气流。
15.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作升降动作;平衡锤,与所述乘用轿厢连动地在所述升降通道内作吊桶式升降动作; 至少一个第1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的 顶端部的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所述第1气流发生装置产生气流,用以抑 制运行时形成于所述乘用轿厢顶端部的剥离流,对流入所述乘用轿厢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 流;至少一个第2气流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平衡锤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的顶端 部的所述乘用轿厢侧,所述第2气流发生装置产生气流,用以抑制运行时形成于所述平衡 锤顶端部的剥离流,对流入所述平衡锤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乘用轿厢的位置;第1控制部,基于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位置,按照所述乘用轿厢的顶端部通过所 述升降通道内的门厅门槛的定时,驱动控制所述第1气流发生装置;第1驱动部,基于所述第1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向所述第1气流发生装置供给电力, 第2控制部,基于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到的位置,按照所述平衡锤的顶端部与所述乘 用轿厢错过的定时,驱动控制所述第2气流发生装置;第2驱动部,基于所述第2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向所述第2气流发生装置供给电力。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的作用产生气流。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升降通道内作升降动作的乘用轿厢(31);至少一个气流发生装置(10a、10b),设置在所述乘用轿厢(3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的顶端部的与所述升降通道(35)的层站侧相对的面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产生气流,用以抑制运行时形成于所述乘用轿厢的顶端部的剥离流,对流入所述乘用轿厢正面的空气流进行整流。
文档编号B66B11/02GK101920888SQ20091022136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7日
发明者大友文雄, 松田寿, 林和夫, 水野末良, 田中元史, 野田伸一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