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塞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5177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柱塞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装置,具体是一种双柱塞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传统液压千斤顶的手摇泵由单柱塞结构组成。当使用传统液压千斤顶顶升重物 时,一个工作循环只能向千斤顶缸筒内供油一次,出现空行程一次,使得顶升效率低下。特 别是当使用传统液压千斤顶顶升飞机时,当被顶升的飞机空载时,起落架缓冲支柱处于最 高位置,飞机机身离千斤顶较高,单柱塞液压千斤顶上升速度十分缓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柱塞液压千斤顶,提高工作效率和顶升高度。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包括顶升机构、手摇泵及其阀门和油路,顶升机构通过油 路与手摇泵相连,油路上布置有阀门,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杆、活塞、缸筒和油箱,顶升杆、活 塞、缸筒和油箱依次套接,构成三级套筒式顶升机构;所述活塞是两级液压活塞,手摇泵包 括两个柱塞泵和摇臂,两个柱塞泵的油路相连,两个柱塞泵的柱塞通过活动铰链连接在摇 臂上。所述顶升杆和两级活塞的外表面均为螺纹状,顶升杆和两级活塞外表面的顶端和 底端均具有环状的限位凸台。所述顶升机构上安装有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是一个锁紧螺母,活动安装在两级
活塞上。所述活动铰链中心固定,固定点在两个柱塞泵之间,活动铰链的两端分别与两个 柱塞泵的柱塞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机构与手摇泵之间的油路包括进油管、送油管和回油管;进油管一端连 接手摇泵,一端连接油箱;送油管一端连接手摇泵,一端连接缸筒;回油管一端连接缸筒, 一端连接油箱。所述进油管和送油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回油管上并联有安全阀和卸荷阀。所述进油管、回油管上安装有油滤。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传统千斤顶的基础上增加结构,利用双柱塞的双作用运动,提高千 斤顶的工作效率基础上,同时提高千斤顶的使用寿命及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柱塞 泵,在一个工作循环内可向缸筒内供油两次,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使千斤顶快速上升,效 率显著提高;手摇泵采用活动铰链连接,利用杠杆原理驱动柱塞上下运动,避免单柱塞的单 作用运动,提高一倍的工作效率,且在打压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死,使得千斤顶工作顺畅,提 高效率;顶升机构采用三级套筒式顶升机构,使得千斤顶具有3个顶升行程,大大增加千斤顶的顶升高度的同时,在顶升机构上设有锁紧机构,增加保险系数,即使在液压系统失灵 时,也不会发生重物急速下降,确保使用安全,增强千斤顶的安全性能和载重强度。同时,在 油路上设有安全阀结构,操作中不会出现千斤顶强行顶升超出额定载荷的情况,发生安全 事故;还设有油滤,阻止杂质进入油箱,保护千斤顶内密封件,有效延长千斤顶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柱塞液压千斤顶的液压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柱塞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柱塞液压千斤顶的外型图;图5是图2、图3和图4中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表示1_两级活塞,2-缸筒,3-油箱4-卸荷阀,5-单向阀,6-安全阀, 7-柱塞泵,8-油滤,9-加长手柄,10-阀体,11-三角支架,12-底座,13-摇臂,14-锁紧螺母, 15-顶升杆,16-活动铰链,17-铰链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帕斯卡原理,在传统单柱塞液压千斤顶、传统套筒式双柱塞液 压千斤顶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改进,研发而成的一种新型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如图1所示,本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包括顶升机构、手摇泵及其阀门和油路,顶升机 构通过油路与手摇泵相连,油路上布置有阀门,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杆15、活塞1、缸筒2和油 箱3,顶升杆15、两级活塞1和缸筒2,构成三级套筒式顶升机构;手摇泵包括两个柱塞泵7, 两个柱塞泵7的油路相连,两个柱塞泵7的柱塞相连。顶升机构与手摇泵之间的油路包括进油管、送油管和回油管,进油管和送油管的 近柱塞端安装有多个单向阀5。进油管一端连接手摇泵,一端连接油箱3,将液压油通过单 向阀5从油箱3送入柱塞泵7 ;送油管一端连接手摇泵,一端连接缸筒2,将液压油通过单向 阀5从柱塞泵7送入缸筒2 ;回油管一端连接缸筒2,一端连接油箱3,将液压油从缸筒2送 入油箱3。同时,进油管和回油管上安装有油滤8,油滤8过滤掉液压油内的杂质,可以保护 千斤顶内密封件,有效延长千斤顶使用寿命。回油管上并联有卸荷阀4和安全阀6。当千斤 顶降下时,打开卸荷阀4,液压油从缸筒2内回到油箱3,从而使得活塞1下降,顶升杆15下 降,使得千斤顶回到初始状态。当缸筒2内的油压超过额定值时,安全阀6自动打开卸压, 从而避免千斤顶强行顶升超出额定载荷的情况,发生安全事故。如图2-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双柱塞液压千斤顶 包括顶升机构、手摇泵、底座12和三角支架11。顶升机构和手摇泵固定在底座12上,底座 12是个圆形底座,圆周面上的三个三等分点上延伸出一段柱体,布置有三个支架脚。三角支 架11的一端固定在支架脚上,另一端固定在缸筒2上,可以有效承受重物的侧向力,增强千 斤顶使用过程中安全系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杆15、两级活塞1、缸筒2、油箱3和锁紧螺母14。顶升杆15是 一个螺杆,两级活塞1分为内活塞和外活塞。内活塞的内表面顶部设计有一段梯形螺纹,该 螺纹与顶升杆15的外螺纹啮合。内活塞和外活塞的外表面均布置有周向分布的梯形螺纹,
4顶升杆15和两级活塞1的外表面的顶端和底端均布置有环状的限位凸台。锁紧螺母14是 挤压梯形螺母,活动安装在活塞1上。当顶升机构达到达到工作高度,将锁紧螺母14旋紧, 顶升杆与内活塞顶端的限位凸台锁紧,内活塞与外活塞通过锁紧螺母14锁紧,外活塞与缸 筒2之间通过锁紧螺母14锁紧,从而起到安全自锁的作用。油箱3储存液压油,在手摇泵 的工作下,向两级活塞1和缸筒2供应高压液压油。顶升杆15、两级活塞1和缸筒2构成三 级套筒式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工作时,包括三个行程段一是顶升杆15相对内活塞的顶升 距离,该距离最大不超过顶升杆15的长度;二是内活塞相对外活塞的顶升距离,该距离最 大不超过内活塞缸的高度;三是外活塞相对缸筒2的顶升距离,该距离最大不超过外活塞 的高度。手摇泵包括两个柱塞泵7,两个柱塞泵7的油路相连,两个柱塞泵7的柱塞通过活 动铰链16相连。活动铰链16中心固定在铰链支架17上,铰链支架17固定在底座12上, 位于两个柱塞泵7之间连线的中点上。活动铰链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柱塞泵7的柱塞的 顶端固定连接。摇臂13固定在活动铰链16上。摇臂13上连接有加长手柄9,通过加长手 柄9的上下运动,带动摇臂13运动,使得两个柱塞泵7运动,向活塞提供高压液压油。卸荷阀4、单向阀5、安全阀6和油滤8均布置在阀体10上,阀体10安装在手摇泵 的下端,对应连接进油管和回油管。其中,进油管和送油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5和油滤8。 回油管上布置有卸荷阀4和安全阀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1、工作时,当摇臂13向上运动,带动两个柱塞泵7运动,右柱塞泵向上运动向泵体 吸油,左柱塞泵向下运动向缸筒压入压力油。当摇臂13向下运动时,右柱塞泵向下运动向 缸筒压入压力油,左柱塞泵向上运动向泵体吸油。通过往复运动,向千斤顶的缸筒不断提供 高压油液,举升二级活塞1和顶升杆15向上运动。2、当千斤顶上升到工作位置时,将锁紧螺母14旋下,至最低位置,可以起到起安 全自锁的作用。3、当工作完毕需要降下千斤顶时,打开卸荷阀4即可卸压。
权利要求一种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包括顶升机构、手摇泵及其阀门和油路,顶升机构通过油路与手摇泵相连,油路上布置有阀门,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杆、活塞、缸筒和油箱,顶升杆、活塞、缸筒和油箱依次套接,构成三级套筒式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是两级液压活塞,手摇泵包括两个柱塞泵和摇臂,两个柱塞泵的油路相连,两个柱塞泵的柱塞通过活动铰链连接在摇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杆和两级活塞的 外表面均为螺纹状,顶升杆和两级活塞外表面的顶端和底端均具有环状的限位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上安装有锁 紧机构,该锁紧机构是一个锁紧螺母,活动安装在两级活塞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铰链中心固定,固 定点在两个柱塞泵之间,活动铰链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柱塞泵的柱塞的顶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与手摇泵之 间的油路包括进油管、送油管和回油管;进油管一端连接手摇泵,一端连接油箱;送油管一 端连接手摇泵,一端连接缸筒;回油管一端连接缸筒,一端连接油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和送油管上安 装有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上并联有安全 阀和卸荷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回油管上安装 有油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柱塞液压千斤顶,包括顶升机构、手摇泵及其阀门和油路,顶升机构通过油路与手摇泵相连,油路上布置有阀门,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杆、活塞、缸筒和油箱。顶升杆、活塞、缸筒和油箱依次套接,构成三级套筒式顶升机构;所述活塞是两级活塞,手摇泵包括两个柱塞泵和摇臂,两个柱塞泵的油路相连,两个柱塞泵的柱塞通过活动铰链连接在摇臂上。手摇泵利用活动铰链连接双柱塞作双作用运动,在提高千斤顶的工作效率基础上,同时提高千斤顶的使用寿命及安全系数。顶升机构采用三级套筒式顶升机构,大大增加千斤顶的顶升高度的同时,增强千斤顶的安全性能和载重强度。同时,设置自锁机构,确保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B66F3/42GK201580947SQ200920297440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杨达应, 欧阳安 申请人:四川航泰航空装备有限公司;四川航空液压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