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对重的电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290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对重的电梯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设备,在该电梯设备中电梯轿厢和对重在电梯竖井中相互反向地运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对重。
背景技术
通常力求在构思或设计电梯设备时实现较高的效率或人员或/和货物运送率。为此重要的因素在于,最佳地利用电梯竖井的横截面。这主要可通过对重的尽可能狭长的以及节省空间的设计实现,其中,如果对重需要较小的空间,则电梯轿厢可以在其横截面上相应地更大面积地实施。常见的对重典型地包括对重框架和多个对重块,它们被置入对重框架中,用以产生所需的对重质量。这种类型的对重的缺点在于体积大和笨重的对重框架,其常常仅能够以较大的耗费置于电梯竖井中。以对重块装载对重框架也常常是困难的。此外这种方式需要在竖井中相对较大的空间。德国公开文献DE1162048公开了一种用于采矿竖井运输设备的第一对重,其中多个板状的对重元件竖起地悬挂在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之间。所述框架通过两个挂杆相连。 在该公开文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梁形的分对重在间隔保持件的中间连接下接合成对重。这里也在顶端和底端设置框架,它们通过两个挂杆相连。但在该公开文献中仅涉及到竖井中的压力平衡和流动特性。尽可能优化的竖井利用、以及可操作性问题和对重的安装方面都不重要。从下面的文献中公开了无框架的对重,它们沿导轨引导-JP 10250959-JP 56116371-RU 2138033。文献JP 10250959被视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梯设备的所述缺点并且提出一种对重,其在其尺寸设计方面、但也在其重量和其它特性方面被优化。特别是涉及提出一种尽可能扁平构造的对重结构,以便能够为运送目的使用竖井面积的较大部分。此外该对重应实现更简单的操作和耗费更少的安装。该目的的解决方案在于根据本发明改进对重。本发明实现了对重及其引导装置的新的以及优化的构造。根据本发明的对重被构造成无框架的对重并且包括多个对重分段。这些对重分段在安装好的状态下竖直悬挂地相互上下串联布置。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承载至少一个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在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的底面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以及在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的底面上设置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比如与第一连接机构互补地实施,由此使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结构的组合比如型面配合地与第一对重分段连接。这些对重分段自承载地实施,这意味着,从下向上看最下面的对重分段悬挂在紧邻其上的对重分段上。该对重分段又悬挂在紧邻其上的对重分段上,依此类推。这种类型的布局实现了弃用对重框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对重的构造是模块化的、自承载的以及无框架的。一种实施方式是特别优选的,其中,这些对重分段一体地制造。这里采用概念“一体地”,用以说明无需其它构件(比如框架)或者安装元件(比如缆绳),用以将对重分段先后悬挂地串联布置。此外该概念强调,对重分段优选由唯一一种材料(块)制成。根据本发明的对重既可以在仅具有一个对重的电梯设备中实现,也可以在具有多个对重的电梯设备中实现。根据本发明该电梯设备如此设计,其包括用于引导对重的导轨,其中,导轨竖直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根据本发明的对重在导轨之间引导和保持。根据本发明实现了下列优点-通过无框架的构造方式实现了相比于具有框架的对重更扁平以及更宽的对重设计;-对重的总体构造比较简单也比较便宜;-对重的总体构造体积比较小;-安装比较简单且只需电梯竖井中较小的空间;-对重分段通过一个挨一个悬挂的布局始终承受拉力,这导致出现较少的噪音。其它优点从说明书的描述中给出。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其它或有利的设计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标示性以及示例性地详细描述本发明。这些附图相关联地以及概括地描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件、具有不同小标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构件。其中图1示出了电梯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对重的前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对重的前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对重的水平剖视图以及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对重的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意性示出了与现有技术一致的电梯设备10。在这种电梯设备10中可以比如运用本发明。借助该附图阐述这种电梯设备10的重要元件。电梯设备10在所示的例子中包括电梯轿厢1,其通过承载机构5与对重2连接。在上部竖井区域中可以设置相应的驱动机构和换向轮,如在图1中借助两个滑轮7和8示出。电梯轿厢1、对重2以及电梯设备 10的其他元件和部件的布置和设计方式为,使得电梯轿厢1能够在电梯竖井3中行驶。此外电梯轿厢1和对重2相互反向地运动。根据本发明在所示的电梯设备10中,或在另一个电梯设备10中采用无框架的对重2,其包括多个对重分段2. 1、2. 2,如在图2中借助第一实施例所示。对重分段2. 1、2.2在装配好的状态下上下布置。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 1这里承载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 2。 在对重分段2. 1,2. 2中集成连接结构4。在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 1的底面3. 1上设置第一连接机构4. 1。这里对重分段2. 1与2. 2之间的连接以燕尾连接的形式实施。因此上部的对重分段2. 1在底面3. 1上具有燕尾形的凹槽4. 1,而在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 2的顶面3. 2上设置第二连接机构4. 2,其与第一连接机构4. 1互补地实施。第二连接机构4. 2 这里是燕尾形的尾板4. 2。通过这种连接形式可以将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 2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机构4. 1,4. 2的并合型面配合地与上部的对重分段2. 1连接。这里采用概念“集成”,用以说明连接机构4通过其造型实现了对重分段2. 1,2. 2 等等的连接。相应的连接机构4的实施方式为-每个紧接着的对重分段2.η能够以其顶面3. η型面配合地固定在位于其上的对重分段2. η-1的底面3. η-1上;-连接机构互补地实施,用以实现型面配合的相互嵌接;-对重分段2.1,2. 2等等能够在现场、即在安装地点相互连接;-连接机构集成到对重分段2.1,2. 2等等中。在到此为止的描述中命名了燕尾连接。但也存在大量其它的型面配合的或非型面配合的连接,它们满足前述的标准。代替燕尾连接可以比如采用抽屉的原理,其中,上部的对重分段在底面上具有导轨以及紧接着的对重分段在顶面上具有滑动引导装置或滚轮,它们沿导轨滑动或滚动。在另一种实施变型中为了将上部的对重分段与紧接着的对重分段连接可以采用门枢的原理,其中上部的对重分段在底面的背向的、水平的、竖井壁一侧的纵边上具有销钉,紧接着的对重分段的顶面上的孔眼与所述销钉匹配并且形成合页。在这种情况下,在底面的前侧的、水平的纵边上设置可从竖井接近的扳动手柄锁,借助其可以将两个相邻的对重分段可松开地连接。相应的连接机构4优选实施为,其额外地满足一个或多个下列标准-该连接是可松开的,以便能够在需要时分开对重分段2.1、2.2等等(比如为了更换损坏的对重分段,或者为了提高总重量);_该连接是自保险的,用以防止在建立连接之后对重分段2. 1、2.2相互滑开或分罔;_该连接是减噪的,用以减小通过一个个对重分段2. 1,2. 2等等相互运动引起的噪音。根据本发明,如图2所示,采用两个侧部的导轨9用于竖直地引导根据本发明的对重2。该导轨9这里一方面用作在电梯竖井3中竖直引导对重2。另一方面其用作保险措施,用以防止在建立连接之后对重分段2. 1,2. 2等等相互滑开或分离。在采用燕尾连接时,如图2所示,将对重分段2. 1、2. 2等等通过垂直于图2的绘图平面指向的运动(也参见图5中的箭头P)相互连接或相互分离。导轨9具有U形形状(参见图4)并且包咬对重分段2. 1、2.2等等的侧边缘(侧部的竖直边缘)。由此无法再将对重
5分段2.1、2. 2等等相互分开。导轨9在竖井区域中优选实施为,其在电梯设备10闲置时允许对重分段2. 1、2. 2 等等接合或拆开。为此优选将导轨9设计成,比如在下部竖井区域中,在电梯轿厢1位于上部的竖井区域期间,导轨9的U形轮廓的一个腿部被拆除或可以被拆除。在图5中展示了穿过相应的电梯设备10的对重的水平剖面。在图5中可见,导轨 9在下部的竖井区域中代替U形轮廓具有L形轮廓。这种布局实现了在比如已经安装完成第一对重分段2. 1之后,将对重分段2. 2在箭头方向P上推进。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直接在上部的对重分段2. 1上安装用于安装承载机构5或用于安装对重换向轮(未示出)的固定机构6 (参见比如图2)。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连接板11,其用作对重2的最上面的分段,如在图3中所示。在连接板11上又安装用于安装承载机构5或用于安装对重换向轮(未示出) 的固定机构6 (参见比如图3)。按照图3的实施方式的特点在于,其包括多于两个对重分段2. 1和2.2。这里对重 2总共具有三个对重分段2. 1,2. 2,2. 3。在最上面的对重分段2. 1上方具有提到的连接板 11,其是可选的。在下方可以布置用于安装对重缓冲器13的可选的连接板12。这里对重2也由对重分段2. 1,2. 2.、2. 3组合而成,它们在装配好的状态下相互上下串联地布置。此外该对重2可以包括提及的连接板11和/或12。连接板11和/或12具有相应的连接机构4,用以实现一个接一个悬挂。连接机构 4实施为,其给出与对重分段2. 1,2. 2等等的连接机构4的型面配合的连接4。这里采用概念“相互上下串联布置”,用于说明对重分段2. 1、2.2、2.3、2.11相互成列地布置。这意味着,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 2悬挂在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1上。如果采用多于两个对重分段(参见比如图3),则紧接着的另一个第三对重分段2. 3悬挂在上部的第二对重分段2. 2上等等。下面描述一种用于在电梯设备10上安装对重2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电梯设备10转移到预定义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电梯轿厢1和需安装的对重 2位于确定的竖井区域中(比如电梯轿厢位于上部的竖井区域以及对重位于下部的竖井区域);-将第一对重分段2.1置入电梯设备10中,
-将第二对重分段2. 2置入电梯设备10中,-机械连接第二对重分段2.2与第一对重分段2. 1,其中,第二对重分段2. 2布置在第一对重分段2. 1下方并且由其承载。对重2的安装也可以在电梯竖井的中部从电梯轿厢1出发来完成。后面的方法步骤可以针对其它的对重分段2. 3,2. η重复。对重分段2. 1、2.2、2.3、2.η自承载地实施,这意味着,从下向上看最下面的对重分段(比如2. 3)连接在紧邻其上的对重分段(比如2. 2)上。通过自承载的构造无需代替地取消了对重框架或其它布局、如在公开文献ED1162048中所描述。本发明的对重分段2. 1、2. 2等等优选由具有较大比重的材料一体地制成。特别优选的是金属板,其通过铸造或通过后加工带入相应的形状中。
6
特别优选的是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连接机构4直接在铸造金属板时制成。特别优选的是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连接机构4通过激光切割或高压水喷射切割由金属板加工出来。优选如此选择一个个对重分段2. 1,2. 2等等的重量,使得对重分段2. 1,2. 2等等在安装时可简单地操作。连接机构4实现了对重分段2. 1,2. 2等等通过其造型的连接。这样,得到型面配合的机械连接。通过对重分段2. 1,2. 2,2. 3,2. η成列地一个接一个悬挂或者说通过它们串联地上下布置,一个个对重分段始终处于内部的拉应力下。该拉应力基于对重分段2. 1、2.2、 2. 3、2. η的固有重量产生。内部的拉应力导致模块化地或组合而成的或构建的对重2相对稳定和低噪音地运行。这相对于如在现有技术中的对重块近似松动地置入对重框架中的解决方案来说是有利的。由于取消了对重框架,对重2的结构宽度BG可以近似达到电梯竖井3的内宽,如比如在图4中可见。对重2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结构高度也可以进行优化,因为无需对重框架。由于可以利用电梯竖井3的整个内宽BS,所需的对重厚度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对重厚度。本发明实现了现有的竖井横截面(竖井平面图)的最佳利用。通过特别扁平的构造方式,对重2特别适合于小的有效载荷以及适用于现有的电梯设备10的现代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来看,仅需要用于对重2的较少的不同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设备(10),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对重(2)以及具有用于引导对重 (2)的导轨(9),所述导轨竖直地布置在电梯竖井(3)中,其中,电梯轿厢(1)能够在电梯竖井(3)中行驶以及对重(2)以如下方式被构建成无框架的对重,即其包括多个对重分段 (2. 1,2. 2),它们在装配好的状态下竖直地相互串联布置,以及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 1)承载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 2),在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 1)的底面(3. 1)上设置第一连接机构(4. 1),以及在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 2)的顶面(3. 2)上设置第二连接机构(4. 2),从而使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 2)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机构(4. 1,4. 2)的接合安装在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 1)上,其特征在于,导轨(9)具有U形轮廓,对重(2)在所述轮廓的腿部之间引导并且对重分段(2. 1,2. 2,2. 3)通过所述轮廓的腿部得到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2)模块化地构建并且所述对重分段(2. 1,2. 2)本身自承载地实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分段(2.1、2.2) 是一体的。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 1)具有用于安装承载机构(5)或用于安装对重换向轮的固定机构(6)。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2)包括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用作对重(2)的最上面的分段并且具有用于安装承载机构(5)或用于安装对重换向轮的固定机构(6)。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对重(2)包括下部的连接板(13),所述下部的连接板(13)由对重(2)的最下面的对重分段(2.3)承载。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导轨(9)在竖井区域中以如下方式实施,即所述导轨(9)在电梯设备(10)的闲置状态下允许对重分段(2. 1、 2. 2)接合或拆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设备(10),其特征在于,在下部的竖井区域中,导轨(9) 的U形轮廓的一个腿部是能够拆除的。
9.一种用于安装根据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电梯设备(10)的对重(2)的方法,具有下列步骤将电梯设备(10)转移到预定义的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电梯轿厢(1)和需安装的对重 (2)位于限定的竖井区域中;将第一对重分段(2. 1)置入电梯设备(10)中,将第二对重分段(2.2)置入电梯设备(10)中,机械连接第二对重分段(2. 2)与第一对重分段(2. 1),其中,第二对重分段(2. 2)布置在第一对重分段(2. 1)下方并且由第一对重分段(2. 1)承载以及针对其它的对重分段(2.3、2.n)重复后面的方法步骤,其中导轨(9)具有U形轮廓,对重(2)在所述轮廓的腿部之间引导以及对重分段(2. 1,2. 2、 2. 3)通过所述轮廓的腿部得到防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对重分段(2.1,2. 2.、2.3)之前, 在下部的竖井区域中将导轨(9)的U形轮廓的一个腿部拆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重(2)和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对重(2)的电梯设备(10)。该对重(2)被构建成无框架的对重。其包括多个对重分段(2.1、2.2),其中,对重分段(2.1、2.2)在装配好的状态下竖直地相互上下串联地布置。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1)承载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2)。在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1)的底面(3.1)上设置第一连接机构(4.1)以及在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2)的顶面(3.2)上设置第二连接机构(4.2),从而使紧接着的第二对重分段(2.2)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机构(4.1、4.2)的接合安装在上部的第一对重分段(2.1)上。
文档编号B66B17/12GK102482059SQ20108003919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日
发明者史蒂芬·休格尔 申请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