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578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
背景技术
履带起重机变幅副臂系统在仰角过大,重心位置在联接铰点后方时,容易发生变 幅副臂向后倾翻的事故。因此,臂架防后倾技术是履带起重机工作的安全保证。随着履带 起重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变幅副臂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能和防后倾翻能力有了更高的 要求。现有防后倾装置通常采用单级布置,一旦该单级布置的防后倾装置出现故障,就容易 发生变幅副臂向后倾翻的事故,安全可靠性能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后倾翻能力较好的起重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主臂、副臂、前 撑杆和后撑杆,所述主臂与所述副臂枢轴连接,所述前撑杆和后撑杆设置在所述主臂与所 述副臂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主臂或所述副臂枢轴连接,其中,该起重机包括第一级防后倾装 置、第二级防后倾装置和第三级防后倾装置,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位于所述主臂和所述 后撑杆之间,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位于所述主臂和所述前撑杆之间,所述第三级防后倾 装置位于所述主臂和所述副臂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为刚性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的长度可调节。优选地,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 述外管上设置有沿所述外管的纵向轴线布置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内管套装在所述外管 中,所述内管和外管能够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销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外管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 孔的轴线垂直,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沿所述外管的纵向轴线间隔分布。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内端设置有适于与所述销轴配合的止挡件,当所述第一级防 后倾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内管的外端与所述主臂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外端与所述 后撑杆固定连接,所述销轴穿过所述外管上的第二通孔或者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止挡件接合。优选地,所述止挡件为塞状,该塞状止挡件的一端插入所述内管中且通过限位杆 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该塞状止挡件的另一端的端面具有适于与所述销轴配合的半圆柱形 凹槽,所述销轴能够与所述半圆柱形凹槽接合。优选地,所述半圆柱形凹槽为两个,且该两个半圆柱形凹槽的纵向轴线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为缓冲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为液压缸、气缸或者油气缸。优选地,所述油气缸包括缸筒和插入所述缸筒中的活塞杆,所述缸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且所述缸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的充油口,所述活塞杆的内部设置有 第二腔体且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通的充气口,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活 塞,该活塞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隔开,所述缸筒与所述前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活 塞杆与所述主臂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缸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的测压口。优选地,所述第三级防后倾装置包括限位机构、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限位机 构用于限制所述副臂的最大向后变幅角度,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副臂的工作位置并 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单元的信号以在所述副臂达到 最大向后变幅角度时使所述副臂停止向后变幅。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架和顶杆,其中所述限位架为角形,该角形限位架包括相交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末 端设置有重锤,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交接处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臂的末 端与所述副臂枢轴连接;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主臂枢轴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适于在所述第一限位槽 完全开启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啮合。优选地,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交接处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当所述第一 限位槽完全开启时,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副臂的腹杆啮合。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支架,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主臂枢轴连接,所述主臂 上设置有限位块,该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向下移动的位置,所述顶杆的一端 与所述支架枢轴连接。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限位开关,该第一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副臂上,用 于对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完全开启时将所述第一限位槽 完全开启的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的信号, 并且在收到所述第一限位槽完全开启的信号时控制所述副臂的动作,使所述副臂停止往后 变幅。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限位开关,该第二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副臂上, 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完全闭合时将所述第一限位 槽完全闭合的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的信 号,从而对所述限位架和顶杆的工作状态和装配状态进行监控。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主臂和后撑杆之间、所述主臂 和前撑杆之间、以及所述主臂和副臂之间的第一级防后倾装置、第二级防后倾装置和第三 级防后倾装置,所以可以实现分级防后倾翻,从而获得较好的防后倾翻能力,进而提高了变 幅副臂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 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的第一级防后倾装置处于运输状态的结构示意 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的第一级防后倾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 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的第二级防后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的第三级防后倾装置的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主臂;2 副臂;3 前撑杆;4 后撑杆;5 第一级防后倾装置;6 第二级防后倾 装置;7 第三级防后倾装置;8 内管;9 外管;10 通孔;11 销轴;12 止挡件;13 限位 杆;14 半圆柱形凹槽;15 紅筒;16 活塞杆;17 第一腔体;18 第二腔体;19 充油口 ;20 充气口 ;21 限位架;22 顶杆;23 测压口 ;24 第一臂;25 第二臂;26 第一限位槽;27 支架;28 限位块;29 第一限位开关;30 第二限位开关;31 活塞;32 重锤;33 第二限位 槽;34 腹杆;35 油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下”是 在起重机的工作状态下定义的,术语“刚性结构”的含义为能够为后撑杆提供刚性支撑的结 构,术语“缓冲结构”的含义为能够为前撑杆提供缓冲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主臂1、副臂2、前撑杆3 和后撑杆4,所述主臂1与所述副臂2枢轴连接,所述前撑杆3和后撑杆4设置在所述主臂 1与所述副臂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主臂1或所述副臂2枢轴连接,其中,该起重机包括第一 级防后倾装置5、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和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位 于所述主臂1和所述后撑杆4之间,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位于所述主臂1和所述前撑 杆3之间,所述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位于所述主臂1和所述副臂2之间。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主臂1和后撑杆4之间、所述 主臂1和前撑杆3之间、以及所述主臂1和副臂2之间的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第二级防后 倾装置6和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所以可以实现分级防后倾翻,从而获得较好的防后倾翻能 力,进而提高了变幅副臂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能。下面对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和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的具体结 构进行详细说明。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 :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可以采用各种能够实现防后倾功能的适当结构,优选 地,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为刚性结构。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为变幅副臂 系统提供刚性支撑,从而实现限位的功能。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可以采用各种刚性结 构,例如刚性的杆、刚性的管或者其它具有刚性的结构。[0043]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的长度可调节。这样,当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 不工作时,可以将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的长度调短,从而方便运输;当第一防后倾装置5工 作时,可以将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的长度调长,从而实现限位功能。此外,可以对第一级防 后倾装置5的防倾长度进行调节,以适应起重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 提供的起重机的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处于运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 提供的起重机的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需要运 输时,可以将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调短,并且可以只将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的一端与起重机 连接,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运输。如图3所示,当需要防倾时,可以将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 调长,以进行防倾。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包括 内管8和外管9,所述内管8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未显示),所述外管9上设置有沿所述外 管9的纵向轴线布置的多个第二通孔10,所述内管8套装在所述外管9中,所述内管8和外 管9能够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10的销轴11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调节 外管9相对于内管8的位置,并通过销轴11将内管8和外管9固定连接,可以方便地对第 一级防后倾装置5的总长度进行调节,进而可以方便运输,并且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一级防 后倾装置5的防倾长度。此外,上述结构非常简单,并且方便布置。所述第一通孔可以为一 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第一通孔为多个时,作为选择,也可以只在外管9上设置一个第二通 孔10。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10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只要能够方便使用即 可。优选地,所述外管9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未显示),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与 所述第二通孔10的轴线垂直,且所述第二通孔10和第三通孔沿所述外管9的纵向轴线间 隔分布。这样,可以使销轴11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10或者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而将内 管8和外管9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方便且精确地调整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的防倾长度。第 二通孔10和第三通孔的具体位置和数量根据具体需要确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管8的内端设置有适于与所述销轴 11配合的止挡件12,当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内管8的外端与所 述主臂1固定连接,所述外管9的外端与所述后撑杆4固定连接,所述销轴11穿过所述外 管9上的第二通孔10或者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止挡件12接合。由于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的 两端分别与主臂1和后撑杆4固定连接,所以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只能稍微伸长,从而不会 使内管8和外管9脱离连接,这样可以方便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的安装。此外,由于销轴11 与止挡件12接合,所以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不能缩短,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变幅副臂系统提 供刚性支撑。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管8的外端与主臂1固定连接,外管9的外端与后撑杆 4固定连接。作为选择,也可以使内管8的外端与后撑杆4固定连接,而使外管9的外端与 主臂1固定连接。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部件将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的两端与主臂1和后撑 杆4固定连接,例如销子、螺栓或者螺钉。所述止挡件12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结构,为了方便止挡件12的安装,且方便止挡件 12对销轴11进行限位,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止挡件12为塞状,该塞状止挡件12的一 端插入所述内管8中且通过限位杆13与所述内管8固定连接,该塞状止挡件12的另一端 的端面具有适于与所述销轴11配合的半圆柱形凹槽14,所述销轴11能够与所述半圆柱形凹槽14接合。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杆13穿过塞状止挡件12且与内管8固定连接,从而 将塞状止挡件12与内管8固定连接。具体地,内管8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孔,限位杆13的 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孔中。为了与第二通孔10和第三通孔对应,从而方便地调整第一级防 后倾装置5的防倾长度,优选地,所述半圆柱形凹槽14为两个,且该两个半圆柱形凹槽14 的纵向轴线相互垂直。此外,所述外管9上还设置有油杯35,从而可以通过油杯35方便地向外管9中注 入润滑油,对外管9和内管8进行润滑,减小外管9和内管8之间的摩擦力。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 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可以采用各种能够实现防后倾功能的适当结构,为了能 够对变幅副臂系统提供缓冲,有效地吸收冲击载荷,优选地,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为缓 冲结构。为了简化结构并且方便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为液压缸、气缸或 者油气缸。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缓冲效果,优选地,所述油气缸包括缸筒15和插入所述缸筒 15中的活塞杆16,所述缸筒1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17且所述缸筒15上设置有与所述 第一腔体17相通的充油口 19,所述活塞杆1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18且所述活塞杆16 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18相通的充气口 20,所述第二腔体18中设置有活塞31,该活塞 31将所述第一腔体17和所述第二腔体18隔开,所述缸筒15与所述前撑杆3固定连接,所 述活塞杆16与所述主臂1固定连接。所述缸筒15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部件与所述前撑杆 3固定连接,例如销子、螺栓或者螺钉。所述活塞杆16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部件与所述主臂 1固定连接,例如销子、螺栓或者螺钉。为了方便地向第一腔体17中充入液压油,优选地,所述充油口 19上设置有单向充 液阀(未显示)。为了方便地向第二腔体18中充入气体,优选地,所述充气口 20上设置有 单向充气阀(未显示)。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单向充液阀向第一腔体17中充入液压油,而通 过单向充气阀向第二腔体18中充入氮气。可以通过调节液压油或气体的压力来控制缸筒 15中活塞杆16的伸出长度,从而调整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的防倾长度。在防倾过程中,当 副臂2旋转到一个陡峭的位置时,缸筒15在外力作用下会向活塞杆16 —侧移动,第一腔体 17内的液压油将推动活塞31向第二腔体18移动,随着第二腔体18的容积减小,氮气被不 断压缩,使得第二腔体18中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产生弹性缓冲,起到防倾作用。通常情况 下,第二腔体18的容积大于第一腔体17的容积,从而当缸筒15处于全缩状态,即液压油全 部进入第二腔体18中时,不会由于氮气压缩而导致第二腔体18中压力过大,从而可以防止 第二腔体18内壁爆裂。为了方便地对缸筒15中的液压油的压力进行检测和控制,优选地,所述缸筒15上 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7相通的测压口 23。可以在测压口 23中安装压力传感器(未显 示),从而对缸筒15中的液压油的压力进行检测。此外,还可以在活塞杆16上安装行程开 关(未显示),从而当缸筒15运动到设定位置时,行程开关限位。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 所述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可以采用各种能够实现防后倾功能的适当结构,根据本 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包括限位机构、检测单元和控制 单元,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副臂2的最大向后变幅角度,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副臂2的工作位置并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单元的 信号以在所述副臂2达到最大向后变幅角度时使所述副臂2停止向后变幅。这样,通过限 位机构、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三者的结合,即可以通过限位机构对副臂2进行限位,防止副 臂2向后倾翻,又可以通过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在限位机构防倾到位时,控制副臂2停止向 后变幅,从而防止限位机构被损坏而发生事故,提供双重保障。所述限位机构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 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架21和顶杆22,其中所述限位架21为角形,该 角形限位架21包括相交的第一臂对和第二臂25,所述第一臂M的末端设置有重锤32,所 述第一臂对和第二臂25的交接处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沈,所述第二臂25的末端与所 述副臂2枢轴连接;所述顶杆22的一端与所述主臂1枢轴连接,所述顶杆22的另一端适于 在所述第一限位槽26完全开启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沈啮合。所述第一限位槽沈可以为各种适当的形状,为了方便限位,优选地,所述第一限 位槽沈为弧形。当第一限位槽沈完全开启时,为了固定第一限位槽沈的位置,优选地,所 述第一臂M和第二臂25的交接处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33,当所述第一限位槽沈完 全开启时,所述第二限位槽33与所述副臂2的腹杆34啮合,如图6所示,从而防止限位架 21围绕其与副臂2的枢轴连接点进一步顺时针摆动。所述第二限位槽33可以为各种适当 的形状,为了方便限位,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槽33为弧形。此外,所述第一限位槽沈和第 二限位槽33的连接处圆滑过渡。在起重机装配完毕后,限位架21隐藏在副臂2中,第一限位槽沈处于闭合状态, 顶杆22搭在副臂2上。在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中,当副臂2逆时针摆动时,由于重锤32的作 用,限位架21将绕着其与副臂2的枢轴连接点摆动,当副臂2继续摆动到第二限位槽33与 副臂2的腹杆34啮合时,第一限位槽沈完全开启,顶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沈 啮合,这样顶杆22便起到了限位作用,可以阻止副臂2进一步往后倾翻。为了加强结构,增强防倾效果,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支架27,该支架27的 一端与所述主臂1枢轴连接,所述主臂1上设置有限位块观,该限位块观用于限制所述支 架27的另一端向下移动的位置,所述顶杆2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27枢轴连接。如图5所示, 当顶杆22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沈啮合时,由于限位块观能够对支架27的另一端起到限 位作用,进而对顶杆22起到支撑作用,所以可以进一步增强防倾效果。顶杆22的一端与支 架27的枢轴连接位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顶杆22的一端通常靠近支架27的另一端与支架 27枢轴连接。如图5所示,限位架21通常设置在副臂2的底节上,支架27设置在主臂1的 臂头上,而顶杆22位于限位架21与支架27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限位开关四,该第 一限位开关四安装在所述副臂2上,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槽沈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在所述 第一限位槽26完全开启时将所述第一限位槽沈完全开启的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 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四的信号,并且在收到所述第一限位槽沈完全开 启的信号时控制所述副臂2的动作,使所述副臂2停止往后变幅。在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中, 当第一限位槽26完全开启时,顶杆22与第一限位槽沈啮合,起到了限位作用,同时通过控 制单元控制所述副臂2的动作,使所述副臂2停止往后变幅,所以可以进一步防止限位机构 被损坏,从而进一步防止副臂2往后倾翻而发生事故。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四的安装位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限位开关30,该第二限位开关30安装在所述副 臂2上,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槽沈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限位槽沈完全闭合时将 所述第一限位槽26完全闭合的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 第二限位开关30的信号,从而对所述限位架21和顶杆22的工作状态和装配状态进行监 控。这样,在起重机的装配过程中,当通过控制单元的显示器显示第一限位槽沈处于闭合 状态时,工作人员便可以了解到限位架21已经安装到位,从而可以方便起重机的装配;在 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中,当通过控制单元的显示器显示第一限位槽沈处于闭合状态时,工作 人员便可以了解到顶杆22还没有与第一限位槽沈啮合,也就是说顶杆22还没有进入限位 状态,从而可以对副臂2的后倾程度进行监控。所述第二限位开关30的安装位置根据具体 情况确定,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四、第二限位开关30和控制单元的构成和选用为本领域技术 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主臂1、副臂2、前撑杆3和后撑杆4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 再赘述。下面结合图1至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的起重机的防倾过程。在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中,当副臂2向后变幅达到一定角度时,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 首先起作用,利用内管8和外管9为变幅副臂系统提供刚性支撑,从而实现限位的功能;然 后,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起作用,缸筒15在外力作用下向活塞杆16—侧移动,第一腔体17 内的液压油推动活塞31向第二腔体18移动,随着第二腔体18的容积减小,氮气被不断压 缩,使得第二腔体18中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产生弹性缓冲,起到防倾作用;最后,当副臂2 继续向后摆动到第二限位槽33与副臂2的腹杆34啮合时,第一限位槽沈完全开启,顶杆 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沈啮合,这样顶杆22便起到了限位作用,可以阻止副臂2进 一步往后倾翻,同时,第一限位开关四将第一限位槽沈完全开启的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单 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副臂2的动作,使所述副臂2停止往后变幅,从而防止限位机构 被损坏而发生事故,提供双重保障。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可以通过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第二级防后倾装置 6和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来实现分级防后倾翻,从而获得较好的防后倾翻能力,进而提高了 变幅副臂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能。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 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 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主臂(1)、副臂O)、前撑杆(3)和后撑杆G),所述主臂 (1)与所述副臂( 枢轴连接,所述前撑杆( 和后撑杆(4)设置在所述主臂(1)与所述副 臂(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主臂(1)或所述副臂(2)枢轴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起重机包括第 一级防后倾装置(5)、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和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所述第一级防后倾 装置( 位于所述主臂(1)和所述后撑杆(4)之间,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位于所述 主臂⑴和所述前撑杆⑶之间,所述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位于所述主臂⑴和所述副 臂(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为刚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 的长度可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 包括内管 (8)和外管(9),所述内管(8)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外管(9)上设置有沿所述外管(9) 的纵向轴线布置的多个第二通孔(10),所述内管(8)套装在所述外管(9)中,所述内管(8) 和外管(9)能够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10)的销轴(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9)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三通 孔,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10)的轴线垂直,且所述第二通孔(10)和第三通 孔沿所述外管(9)的纵向轴线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的内端设置有适于与所 述销轴(11)配合的止挡件(12),当所述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内管 (8)的外端与所述主臂(1)固定连接,所述外管(9)的外端与所述后撑杆固定连接,所 述销轴(11)穿过所述外管(9)上的第二通孔(10)或者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止挡件(12)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1 为塞状,该塞状止挡 件(1 的一端插入所述内管(8)中且通过限位杆(1 与所述内管(8)固定连接,该塞状 止挡件(12)的另一端的端面具有适于与所述销轴(11)配合的半圆柱形凹槽(14),所述销 轴(11)能够与所述半圆柱形凹槽(14)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形凹槽(14)为两个,且该两 个半圆柱形凹槽(14)的纵向轴线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为缓冲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为液压缸、 气缸或者油气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缸包括缸筒(1 和插入所 述缸筒(1 中的活塞杆(16),所述缸筒(1 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17)且所述缸筒(15) 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7)相通的充油口(19),所述活塞杆(1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 体(18)且所述活塞杆(1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18)相通的充气口(20),所述第二腔 体(18)中设置有活塞(31),该活塞(31)将所述第一腔体(17)和所述第二腔体(18)隔开, 所述缸筒(1 与所述前撑杆(3)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6)与所述主臂(1)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 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 腔体(17)相通的测压口 (23) 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包括限位 机构、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副臂O)的最大向后变幅角度,所 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副臂O)的工作位置并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单元的信号以在所述副臂(2)达到最大向后变幅角度时使所述副臂(2) 停止向后变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架(21)和顶 杆(2 ,其中所述限位架为角形,该角形限位架包括相交的第一臂04)和第二臂(25), 所述第一臂04)的末端设置有重锤(32),所述第一臂04)和第二臂05)的交接处的外侧 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6),所述第二臂0 的末端与所述副臂( 枢轴连接;所述顶杆0 的一端与所述主臂(1)枢轴连接,所述顶杆0 的另一端适于在所述 第一限位槽06)完全开启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06)啮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04)和第二臂05)的交 接处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33),当所述第一限位槽06)完全开启时,所述第二限位 槽(33)与所述副臂(2)的腹杆(34)啮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支架(27),该 支架(XT)的一端与所述主臂(1)枢轴连接,所述主臂(1)上设置有限位块( ),该限位块 (28)用于限制所述支架(XT)的另一端向下移动的位置,所述顶杆0 的一端与所述支架 (27)枢轴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限位开关 ( ),该第一限位开关09)安装在所述副臂(2)上,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槽06)的位置进 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限位槽06)完全开启时将所述第一限位槽06)完全开启的信号传 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限位开关09)的信号,并且在收到所 述第一限位槽06)完全开启的信号时控制所述副臂(2)的动作,使所述副臂(2)停止往后 变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限位开关 (30),该第二限位开关(30)安装在所述副臂(2)上,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槽06)的位置进 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限位槽06)完全闭合时将所述第一限位槽06)完全闭合的信号传 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限位开关(30)的信号,从而对所述 限位架和顶杆0 的工作状态和装配状态进行监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主臂(1)、副臂(2)、前撑杆(3)和后撑杆(4),主臂(1)与副臂(2)枢轴连接,前撑杆(3)和后撑杆(4)设置在主臂(1)与副臂(2)之间且分别与主臂(1)或副臂(2)枢轴连接,其中,该起重机包括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和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第一级防后倾装置(5)位于主臂(1)和后撑杆(4)之间,第二级防后倾装置(6)位于主臂(1)和前撑杆(3)之间,第三级防后倾装置(7)位于主臂(1)和副臂(2)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可以实现分级防后倾翻,从而获得较好的防后倾翻能力,进而提高了变幅副臂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能。
文档编号B66C23/88GK201932852SQ201120066209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4日
发明者丁慧智, 任国海, 马芬芬 申请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