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以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707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以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以及设置该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履带起重机是一种采用履带行走底盘的桁架式臂架结构起重机。塔臂后支架是履带起重机上用于塔臂变幅时的一种空间四肢桁架结构。由于受到运输尺寸和运输重量的限制,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作业前后往往需要进行拆装。如图I所示,塔式工况的履带起重机运输时可以拆卸下来的构件主要有主起重臂4、塔臂后支架5、塔式副臂7,塔臂前支架8以及塔臂后支架拉板9,其中塔臂后支架拉板9与塔臂后支架防后倾油缸(简称油缸)6的连接是拆装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拆装过程中需要将塔臂后支架5从接近塔式副臂7的位置搬起来并将其转动至接近主起重臂4的位置。现有技术中,搬起如图I所示塔臂后支架5时完全依赖于辅助吊车的吊钩10拉动塔臂后支架拉板9,并通过拉动塔臂后支架拉板9的方式将塔臂后支架5搬起并转动至需要的位置。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如图I所示的塔臂后支架5长度一般不低于14米,加上吊钩10本身的长度也比较高,要将塔臂后支架5吊起来并转动,需要配重一个不小于70吨的辅助吊车,辅助吊车的吊钩10带动塔臂后支架5转动时,将塔臂后支架5带动至竖立起来的位置时,需要斜拉(斜拽)塔臂后支架5这样才能塔臂后支架5从图I中接近塔式副臂7的一侧转动至接近主起重臂4的一侧,最终实现塔臂后支架5的就位,而由于辅助吊车正常工作时提供的拉力均是沿竖直方向(带动载荷起升或下降)的,所以通过辅助吊车通过吊钩10斜拉塔臂后支架5是违反操作规范的,易引发事故,导致起重机的拆装过程安全性较差,同时,辅助吊车吊拉塔臂后支架5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位置,耗费时间较多,导致起重机的拆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以及设置该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的起重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起重机的拆装过程安全性较差且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包括拉起支撑架、第一绳索、第二绳索以及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拉起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拉起支撑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所述第一绳索以及所述第二绳索各自均包括第一端头以及第二端头;[0012]所述第一绳索的第一端头以及所述第二绳索的第一端头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的第二端头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且所述动力机构能朝背离所述第二绳索的方向拉动所述第一绳索并通过所述第一绳索拉动所述拉起支撑架以及所述第
二绳索。优选地,所述拉起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至少一条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周向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周向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其中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杆轴向方向上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呈圆柱状,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心线的延长线相交。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10° 60°。优选地,所述第一绳索包括第一拉绳以及第一刚性接头,其中所述第一拉绳的两端各自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刚性接头;所述第一拉绳的两端其中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刚性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绳索包括两条第二拉绳,所述第二绳索还包括第二刚性接头,其中每条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各自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刚性接头;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其中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二刚性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绳索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板件,其中所述连接板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铰接,所述连接板件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其中的一端上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二刚性接头相铰接。优选地,所述拉起支撑架为钢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二绳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位置相对的两部分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为卷扬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主起重臂、塔臂后支架、单滑轮卷扬机构、起升卷扬机构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中所述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内的所述拉起支撑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绳索的第二端头均与所述塔臂后支架相铰接;所述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内的所述动力机构为所述单滑轮卷扬机构或所述起升卷扬机构;所述第一绳索的第二端头与所述滑轮卷扬机构或所述起升卷扬机构内的钢丝绳相连接。[003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中,动力机构(优选为单滑轮卷扬机构或起升卷扬机构)能朝背离第二绳索的方向拉动第一绳索并通过第一绳索拉动拉起支撑架以及第二绳索,故而当将拉起支撑架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绳索的第二端头与塔臂后支架铰接(也可以为枢接等类似的其他连接方式)在一起时,拉起支撑架的存在可以增加动力机构对第一绳索施加的拉力的力臂的长度,从而使塔臂后支架从接近塔式副臂的位置转动至接近主起重臂的位置的过程中更为省力,由此可以无需使用辅助吊车或仅在搬起塔臂后支架的初期(初期塔臂后支架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存在约30°的夹角)使用辅助吊车。对于小吨位起重机而言,由于其内塔臂后支架重量较轻,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可以替代现有的辅助吊车,从而可以无需使用辅助吊车,由此也避免了辅助吊车所引发诸多技术问题。对于大吨位起重机而言,即使其内塔臂后支架重量较重,仅需要在搬起塔臂后支架的初期,使用辅助吊车抬高塔臂后支架至一定高度便可以撤去辅助吊车,无需使用辅助吊车一直拉动塔臂后支架,由此也大大的减弱了辅助吊车对安全性以及拆装效率造成的影响,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起重机的拆装过程安全性较差且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中辅助吊车的吊钩拉动起重机内的塔臂后支架时,吊钩与塔臂后支架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2为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的起重机内主要组成部分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的一张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的又一张放大示意图;图5为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的起重机中塔臂后支架逐渐被搬起的过程的示意图;图6为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的起重机中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过程结束后,塔臂后支架与塔臂后支架油缸以及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之间位置关系的不意图。图中标记1、拉起支撑架;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11、第一支撑杆;112、第二支撑杆;113、连接杆;21、第一绳索;211、第一拉绳;212、第一刚性接头;22、第二绳索;221、第二拉绳;222、第二刚性接头;223、连接板件;3、动力机构;4、主起重臂;5、塔臂后支架;6、油缸;7、塔式副臂;8、塔臂前支架;9、塔臂后支架拉板;10、吊钩;101、钢丝绳;102、钢丝绳绳头;103、第一绳索固定铰耳;E、塔臂后支架拉板连接铰点所在的位置;F、油缸连接铰点所在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图2 图6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
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拆装过程中安全性好、效率较高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以及设置该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的起重机。下面结合图2 图6以举例的方式更为详细的阐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图2 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包括拉起支撑架I、第一绳索21、第二绳索22以及动力机构3 (图中为单滑轮卷扬机构),其中拉起支撑架I包括如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连接部11以及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分别位于拉起支撑架I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第一绳索21以及第二绳索22各自均包括第一端头以及第二端头。第一绳索21的第一端头以及第二绳索22的第一端头均与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1相连接(本例中此处优选为铰接),第一绳索21的第二端头与动力机构3相连接(本例中此处为铰接),且动力机构3能朝背离第二绳索22的方向拉动第一绳索21并通过第一绳索21拉动拉起支撑架I以及第二绳索22。当将如图3和图4所示的拉起支撑架I的第二连接部12以及第二绳索22的第二端头与如图2、图5或图6所示塔臂后支架5铰接(也可以为枢接)在一起时,拉起支撑架I可以增加动力机构3对第一绳索21施加的拉力的力臂的长度,从而使塔臂后支架5从接近塔式副臂7的位置转动至接近主起重臂4的位置的过程中更为省力,由此可以无需使用辅助吊车或仅在搬起塔臂后支架5的初期(初期塔臂后支架5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如图5所示约30°的夹角)使用辅助吊车。图2、图5和图6中主起重臂4以及塔式副臂7下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线可以表示地面,也可以表示放置该起重机的作业平台。对于小吨位起重机而言,由于其内塔臂后支架5重量较轻,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臂后支架5搬起装置可以替代现有的设置有吊钩10的辅助吊车,由此也避免了辅助吊车所引发诸多技术问题。对于大吨位起重机而言,即使其内塔臂后支架5重量较重,仅需要使用辅助吊车通过吊钩10拉动并抬高塔臂后支架5至一定高度(如图5所示B处),便可以撤去辅助吊车,无需使用辅助吊车一直拉动塔臂后支架5,由此也大大的减弱了辅助吊车对安全性以及拆装效率造成的影响。图5中位置A (图5中位置A处未示意出塔臂后支架5,此时塔臂后支架5处于图2所示位置),图5中的位置B、位置C、位置D分别示意出了塔臂后支架5搬起过程中,塔臂后支架5所到达的几个重要位置,位置A (此时塔臂后支架5处于图2所示位置)与位置B均需要使用辅助吊车,由辅助吊车的吊钩10将其吊起至位置B,位置A与位置B之间的角度为30°,待塔臂后支架5超过位置B时,可以撤掉辅助吊车,仅通过动力机构3 (图5中以单滑轮卷扬机构为例)便可以实现对塔臂后支架5的搬动。此外,图5中还示意出了 塔臂后支架拉板连接铰点所在的位置E。当然,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应用于搬起或拉动塔臂后支架5之外的其他结构件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0056]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拉起支撑架I包括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以及至少一条连接杆113,其中连接杆113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111的周向外表面以及第二支撑杆112的周向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1为第一支撑杆111的其中一端。第二连接部12包括第一支撑杆111的其中另一端,第二连接部12还包括第二支撑杆112轴向方向上的两端中远离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上述结构的拉起支撑架I与如图2所示塔臂后支架5连接之后,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可以均匀的承担来自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绳索21以及第二绳索22的拉力,故而拉起支撑架I所能承担的最大拉力更大,使用寿命更长。当然,上述结构之外的其他拉起支撑架I的结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杆111以及第二支撑杆112均呈圆柱状,且第一支撑杆111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与第二支撑杆112的轴心线的延长线相交。这种结构第一支撑杆111与第二支撑杆112、塔臂后支架5构成的结构更接近三角形,所以更为稳固。当然,圆台状等其他形状的第一支撑杆111以及第二支撑杆112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杆111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与第二支撑杆112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10° 60° (优选为30° )。由于塔臂后支架5宽度尺寸较窄,该结构中第一支撑杆111以及第二支撑杆112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距离塔臂后支架5比较远,所以第一支撑杆111以及第二支撑杆112可以选用比较粗、强度比较大的杆件。当然,第一支撑杆111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与第二支撑杆112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上述角度范围之外的其他角度值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绳索21包括第一拉绳211以及第一刚性接头212,其中第一拉绳211的两端各自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刚性接头212。第一绳索21的两端其中的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刚性接头212与第一连接部11相铰接。第一刚性接头212的设置不仅对第一拉绳211的端部具有保护作用,而且也便于第一绳索21与拉起支撑架I或如图2所示动力机构3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绳索22包括两条第二拉绳221,第二绳索22还包括第二刚性接头222,其中每条第二拉绳221的两端各自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刚性接头222。第二绳索22的两端其中的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刚性接头222与第二连接部12相铰接。与如图3所示第一刚性接头212同理,第二刚性接头222不仅对第二拉绳221的
8端部具有保护作用,而且也便于第二绳索22与拉起支撑架I或如图2所示塔臂后支架5的连接。另外,两条第二绳索22可以更为均匀的分担如图2所示塔臂后支架5的重力,有利于在拉动塔臂后支架5的过程中维持塔臂后支架5的稳定。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绳索22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板件223(本例中优选为包括位置相对的两个连接板件223),其中连接板件223的其中一端与如图3和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部12相铰接,连接板件223的其中另一端与第二绳索22的两端其中的一端上固定连接的第二刚性接头222相铰接。如图3和图4所示的连接板件223的设置有利于两条第二绳索22与拉起支撑架I的第一连接部11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拉起支撑架I为钢材料制成,且第一绳索21与第二绳索22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上位置相对的两部分相连接。钢材料强度高,刚性好,适宜作为支撑件。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的动力机构3可以为卷扬机构,优选为滑轮卷扬机构或起升卷扬机构。卷扬机构可以通过缠绕绳索的方式将第一绳索21收紧,进而将塔臂后支架5抬起来。当然,使用卷扬机构之外的其他可以拉紧绳带的装置来作为如图2所示动力机构3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如图2所示主起重臂4、塔臂后支架5、单滑轮卷扬机构(即动力机构3)、起升卷扬机构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中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内的拉起支撑架I的如图3和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部12以及第二绳索22的第二端头与塔臂后支架5相铰接。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内的动力机构3为滑轮卷扬机构或起升卷扬机构,第一绳索21的第二端头与滑轮卷扬机构或起升卷扬机构内的钢丝绳101相连接。图2中还示意出了该起重机内的其他组成部分,例如油缸6、塔式副臂7、塔臂前支架8以及塔臂后支架拉板9。滑轮卷扬机构以及起升卷扬机构均为起重机尤其大吨位起重机上用于起吊重物的动力机构3,使用滑轮卷扬机构或起升卷扬机构内的钢丝绳101来拉动第一绳索21,进而拉起塔臂后支架5可以充分利用起重机上已有的装置,从而最大化的节省成本。如图6所示,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用于扳动塔臂后支架5时,将塔臂后支架5转动至预定位置后,需要断开第一绳索21与滑轮卷扬机构之间的连接(此连接可以为销轴连接),然后,将第一绳索21与塔臂后支架5的底部的第一绳索固定铰耳103固定连接在一起(优选为采用销轴连接),并收紧塔臂变幅绳,从而方便防后倾油缸6与主起重臂4上面铰耳的销轴连接。并将油缸6的缸筒铰接在图6中的F (F表示油缸连接铰点所在的位置)处。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或涉及的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均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几何位置关系的术语(例如交错)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起支撑架、第一绳索、第二绳索以及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拉起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拉起支撑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所述第一绳索以及所述第二绳索各自均包括第一端头以及第二端头;所述第一绳索的第一端头以及所述第二绳索的第一端头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的第二端头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且所述动力机构能朝背离所述第二绳索的方向拉动所述第一绳索并通过所述第一绳索拉动所述拉起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绳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起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至少一条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周向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周向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其中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杆轴向方向上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呈圆柱状,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心线的延长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心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10° 60°。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索包括第一拉绳以及第一刚性接头,其中所述第一拉绳的两端各自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刚性接头;所述第一拉绳的两端其中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刚性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绳索包括两条第二拉绳,所述第二绳索还包括第二刚性接头,其中每条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各自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刚性接头;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其中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二刚性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绳索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板件,其中所述连接板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铰接,所述连接板件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其中的一端上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二刚性接头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I一 5任一所述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起支撑架为钢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二绳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位置相对的两部分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I一 5任一所述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卷扬机构。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起重臂、塔臂后支架、单滑轮卷扬机构、起升卷扬机构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其中所述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内的所述拉起支撑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绳索的第二端头均与所述塔臂后支架相铰接;所述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内的所述动力机构为所述单滑轮卷扬机构或所述起升卷扬机构;所述第一绳索的第二端头与所述滑轮卷扬机构或所述起升卷扬机构内的钢丝绳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以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起重机的拆装过程安全性较差且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包括拉起支撑架、第一绳索、第二绳索以及动力机构,拉起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绳索以及第二绳索各自均包括第一端头以及第二端头;第一绳索的第一端头以及第二绳索的第一端头均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第一绳索的第二端头与动力机构相连接,且动力机构能朝背离第二绳索的方向拉动第一绳索并通过第一绳索拉动拉起支撑架以及第二绳索。该起重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臂后支架搬起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起重机拆装操作的安全性以及效率。
文档编号B66C23/62GK202729641SQ20122030509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张 雄, 郝道争, 陈卫东, 余钦伟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