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用曳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860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机用曳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属于升降机的牵引装置。尤其涉及曳引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曳引机已经广泛用于升降机,这方面的技术也相当成熟,但这类曳引装置大都会出现功耗大,曳引绳摆动大,曳引绳磨损大的缺憾。随后出现了专利号为201120110067申请日为2011年4月14日发明名称为4: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装置的专利技术方案。该专利技术方案是包含侧导轮、对重轮、曳引轮、曳引绳、对重体、轿顶轮、轿厢,所述的侧导轮的数目为3个,其中I个位于所述的对重轮之间,其中2个水平并排设置且位于所述的轿顶轮之间;还包含导向轮,所述的导向轮位于所述的曳引轮和所述的轿顶轮之间;所述的曳引绳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轿顶轮、导向轮、侧导轮至固定绳头M ;所述的曳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对重轮、侧导轮至固定绳头N。由于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了 4:1的原理实施,因此,会出现以下不利因素,1、对曳引绳的强度要求随之提高;2、曳引绳的长度自然延长、3、对动滑轮的要求和数量随之增多。所以,该专利技术方案的机械结构相对复杂,维修不易,故障点自然增多。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小动力机构的动力消耗,曳引绳在牵引过程中摆动减小,曳引绳的磨损减小的好处的曳引装置,并且本曳引装置还具有维修方便的特点。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包括动力系统1、曳引轮2、曳引绳3、平台4、对重装置5和吊笼6,所述曳引轮2由动力系统I驱动位于平台4上部,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对重装置5的上端的第一倒向轮7,对重装置5和吊笼6位于平台4下部,曳引绳3的一端与平台4固定连接,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一倒向轮7倒向至曳引轮2,由曳引轮2再次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吊笼6上。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平台4上的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位于曳引轮2和第一倒向轮7之间的曳引绳3经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导向。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吊笼6上的第二倒向轮10,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二倒向轮10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平台4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倒向轮7、第一导向轮8、第二导向轮9和第二倒向轮10上均设置有容纳曳引绳3的凹槽。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利用动滑轮的原理,使得对重装置和吊笼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都在理论上省力一半。其原因在于,对重装置和吊笼上的倒向轮相当于动滑轮,由物理学得知,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要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钩码升高的距离的2倍,即费了距离。因此,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专利技术方案,不但节省了曳引绳,而且,减少了滑轮的数量,使得故障点减少,方便了维修;其次,由于设置了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有利于曳引绳的牵引,使得曳引绳在牵引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干扰;第三,由于在第一倒向轮、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二倒向轮上均设置有容纳曳引绳的凹槽,如此,曳引绳在牵引过程中,始终位于凹槽内,不但使对重装置和吊笼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不会偏移,并且,只要保持凹槽内的润滑,将大大延长曳引绳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包括动力系统1、曳引轮2、曳引绳3、平台4、对重装置5和吊笼6,所述曳引轮2由动力系统I驱动位于平台4上部,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对重装置5的上端的第一倒向轮7,对重装置5和吊笼6位于平台4下部,曳引绳3的一端与平台4固定连接,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一倒向轮7倒向至曳引轮2,由曳引轮2再次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吊笼6上。实施例2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包括动力系统1、曳引轮2、曳引绳3、平台4、对重装置5和吊笼6,所述曳引轮2由动力系统I驱动位于平台4上部,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对重装置5的上端的第一倒向轮7,对重装置5和吊笼6位于平台4下部,曳引绳3的一端与平台4固定连接,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一倒向轮7倒向至曳引轮2,由曳引轮2再次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吊笼6上。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平台4上的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位于曳引轮2和第一倒向轮7之间的曳引绳3经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导向。实施例3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包括动力系统1、曳引轮2、曳引绳3、平台4、对重装置5和吊笼6,所述曳引轮2由动力系统I驱动位于平台4上部,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对重装置5的上端的第一倒向轮7,对重装置5和吊笼6位于平台4下部,曳引绳3的一端与平台4固定连接,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一倒向轮7倒向至曳引轮2,由曳引轮2再次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吊笼6上。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平台4上的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位于曳引轮2和第一倒向轮7之间的曳引绳3经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导向。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吊笼6上的第二倒向轮10,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二倒向轮10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平台4上。[0022]由于,在对重装置上设置第一倒向轮(即动滑轮)时,当对重装置处于上升过程中,省力一半,但吊笼的上升不会省力,因此,如上述实施方式,在吊笼上设置了第二倒向轮,因此,无论对重装置和吊笼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都在理论上省力一半。实施例4本实施方式为本申请的最佳实施方式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包括动力系统1、曳引轮2、曳引绳3、平台4、对重装置5和吊笼6,所述曳引轮2由动力系统I驱动位于平台4上部,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对重装置5的上端的第一倒向轮7,对重装置5和吊笼6位于平台4下部,曳引绳3的一端与平台4固定连接,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一倒向轮7倒向至曳引轮2,由曳引轮2再次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吊笼6上。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平台4上的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位于曳引轮2和第一倒向轮7之间的曳引绳3经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导向。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吊笼6上的第二倒向轮10,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二倒向轮10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平台4上。所述第一倒向轮7、第一导向轮8、第二导向轮9和第二倒向轮10上均设置有容纳曳引绳3的凹槽。上述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以及原理是1.当电机转动时对重装置下降,吊笼就上升;反之对重装置上升吊笼就下降。因钢丝绳两头固定,所以吊笼与对重装置运动距离相同。2.在工作时电机带动曳引轮转动,钢丝绳受吊笼与对重装置的重力与曳引轮形成环绕接触产生摩擦力,曳引轮通过摩擦力带动钢丝绳运动,钢丝绳总长不变在运动中曳引轮两边的长度不断变化来实现吊笼或对重装置作上下运动。3.此钢丝绳绕法采用动滑轮与重量平衡的原理来降低曳引轮输出的转矩。其原理是当吊笼与对重重量相等时,曳引轮需要的转矩 ON/m;当吊笼的重量大于对重装置的重量时,因采用动滑轮的原理曳引轮只需起重吊笼大于对重装置重量的一半力矩即可带动吊笼上升,反之对重装置大于吊笼重量时也相同。
权利要求1.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包括动力系统(I)、曳引轮(2)、曳引绳(3)、平台(4)、对重装置(5)和吊笼(6),所述曳引轮(2)由动力系统(I)驱动位于平台(4)上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对重装置(5)的上端的第一倒向轮(7),对重装置(5)和吊笼(6)位于平台(4)下部,曳引绳(3)的一端与平台(4)固定连接,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一倒向轮(7)倒向至曳引轮(2),由曳引轮(2)再次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吊笼(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平台(4)上的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位于曳引轮(2)和第一倒向轮(7)之间的曳引绳(3)经第一导向轮(8)和第二导向轮(9)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吊笼(6)上的第二倒向轮(10),曳引绳(3)的另一端经第二倒向轮(10)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平台(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向轮(7)、第一导向轮(8)、第二导向轮(9)和第二倒向轮(10)上均设置有容纳曳引绳(3)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升降机用曳引装置,属于升降机的牵引装置。包括动力系统、曳引轮、曳引绳、平台、对重装置和吊笼,所述曳引轮由动力系统驱动位于平台上部,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对重装置的上端的第一倒向轮,对重装置和吊笼位于平台下部,曳引绳的一端与平台固定连接,经第一倒向轮倒向至曳引轮,由曳引轮再次倒向后固定连接在吊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均具有减小动力机构的动力消耗,曳引绳在牵引过程中摆动减小,曳引绳的磨损减小的好处。
文档编号B66B11/08GK202829235SQ20122035353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王月中 申请人:四川省建元升降机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