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768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主要用于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的技术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如果升降电梯在高处意外坠落时,电梯内乘客的重力势能将转化成动能,升降仓着地时,地面对人体产生反作用力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其结构简单,减小了升降电梯在高处意外坠落着地时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包括电梯升降仓,其特征在于:电梯升降仓内设置有用于乘人的承载板,承载板底部至少设置有一根支撑柱,支撑柱贯穿电梯升降仓底部,在承载板与电梯升降仓之间的支撑柱上安装有弹簧,在支撑柱下部设置有第一锁止阀,第一锁止阀固定在电梯升降仓底部,对应第一锁止阀在支撑柱下部开设有锁止凹槽。其中,所述电梯升降仓下方对应支撑柱设置有第二锁止阀,第二锁止阀固定在锁止块上,对应支撑柱在锁止块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上下运动的锁槽。设置第二锁止阀主要是为了当防止第一锁止阀失灵时,对电梯升降仓内的承载板仍然起到锁定作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锁止阀和第二锁止阀均为现有技术,主要包括壳体、锁止滑块以及弹簧等。通过第一锁止阀和第二锁止阀分别与锁止凹槽的配合,使电梯升降仓内的承载板克服弹簧的弹力,从而使其只能够向下移动,不能向上运动,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被储存。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支撑柱为三根。工作原理当升降电梯在高处意外坠落着地时,电梯内乘客的重力势能将转化成动能,并依次传递给承载板以及支撑柱,支撑柱将克服弹簧的弹力缓慢向下运动,同时支撑柱上的锁止凹槽分别与第一锁止阀和第二锁止阀配合,将支撑柱锁住,使其不能在地面的反作用力下向上运动。从而达到了减小地面对人体反作用力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通过第一锁止阀和第二锁止阀分别与锁止凹槽的配合,减小了升降电梯在高处意外坠落着地时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梯升降仓2、承载板3、弹簧4、第一锁止阀5、支撑柱6、第二锁止阀7、锁止凹槽8、锁止块9、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包括电梯升降仓1,电梯升降仓I内设置有用于乘人的承载板2,承载板2底部至少设置有一根支撑柱5,支撑柱5贯穿电梯升降仓I底部,在承载板2与电梯升降仓I之间的支撑柱5上安装有弹簧3,在支撑柱5下部设置有第一锁止阀4,第一锁止阀4固定在电梯升降仓I底部,对应第一锁止阀4在支撑柱5下部开设有锁止凹槽7,电梯升降仓I下方对应支撑柱5设置有第二锁止阀6,第二锁止阀6固定在锁止块8上,对应支撑柱5在锁止块8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5上下运动的锁槽9,锁止块8设置在地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5为三根。当升降电梯在高处意外坠落着地时,电梯内乘客的重力势能将转化成动能,并依次传递给承载板2以及支撑柱5,支撑柱5将克服弹簧3的弹力缓慢向下运动,同时支撑柱5上的锁止凹槽7分别与第一锁止阀4和第二锁止阀6配合,将支撑柱5锁住,使其不能在地面的反作用力下向上运动。从而达到了减小地面对人体反作用力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包括电梯升降仓(I),其特征在于:电梯升降仓(I)内设置有用于乘人的承载板(2),承载板(2)底部至少设置有一根支撑柱(5),支撑柱(5)贯穿电梯升降仓⑴底部,在承载板(2)与电梯升降仓⑴之间的支撑柱(5)上安装有弹簧(3),在支撑柱(5)下部设置有第一锁止阀(4),第一锁止阀(4)固定在电梯升降仓(I)底部,对应第一锁止阀(4)在支撑柱(5)下部开设有锁止凹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升降仓(I)下方对应支撑柱(5)设置有第二锁止阀¢),第二锁止阀¢)固定在锁止块(8)上,对应支撑柱(5)在锁止块(8)上开设有用于支撑柱(5)上下运动的锁槽(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为三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主要用于升降电梯意外坠落安全装置的技术设计领域。包括电梯升降仓,其特征在于电梯升降仓内设置有用于乘人的承载板,承载板底部至少设置有一根支撑柱,支撑柱贯穿电梯升降仓底部,在承载板与电梯升降仓之间的支撑柱上安装有弹簧,在支撑柱下部设置有第一锁止阀,第一锁止阀固定在电梯升降仓底部,对应第一锁止阀在支撑柱下部开设有锁止凹槽。通过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通过第一锁止阀和第二锁止阀分别与锁止凹槽的配合,减小了升降电梯在高处意外坠落着地时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
文档编号B66B5/28GK202924518SQ2012206377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段云龙 申请人:段云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