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及其连续自动顶升标准节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807695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及其连续自动顶升标准节的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包括套架、转换梁、承力梁转换梁千斤顶、变幅千斤顶、顶升千斤顶、进给平台、导轨、进给千斤顶和底座;套架安装在底座上,转换梁两端安放在套架的横梁上,承力梁两端的连接耳板通过销轴铰接安装在顶升千斤顶的活塞头上,顶升千斤顶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承力梁两端的承力梁耳板上。顶升作业时,配合小吊车将标准节吊装到进给平台上,由进给千斤顶将进给平台顶推到标准节顶升位,通过控制设备控制顶升千斤顶、变幅千斤顶、转换梁千斤顶的动作实现标准节钢架的自动顶升一个行程,通过负载转换,千斤顶再次顶升,从而实现小行程的顶升千斤顶可顶升较高的标准节,整个施工过程简单,易操作。
【专利说明】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及其连续自动顶升标准节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标准节钢架顶升施工机械及其顶升标准节钢架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标准节钢架顶升施工工艺有:⑴采用吊车起吊叠积木式施工作业,该方案占用施工场地大,多次起吊对标准节体影响大,且要悬空停留,操作不便;由于吊机起吊高度限制,塔架高度有限。⑵在标准节两侧各安装一台千斤顶用于顶升,配合吊车施工作业,该方案易出现偏载,不易矫正;由于没有负载转换装置,当千斤顶顶升前一标准节,后一标准节就直接推进去,下降对接。这样由于受千斤顶行程的限制,标准节高度只能做到低于千斤顶满行程长度,因此同一高度的塔架需要几倍数量的标准节,增加安装工作量,同时钢结构总重量增加,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及其连续自动顶升标准节的施工方法,该标准节顶升装置结构简单、系统工作稳定、可连续顶升,其施工方法步骤简捷、施工所需辅助设备较少,通用性强,成本低;以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包括套架、2根转换梁、2根承力梁、4台转换梁千斤顶、4台变幅千斤顶、4台顶升千斤顶、进给平台、导轨、I台进给千斤顶和底座;
在顶升过程中起导向、稳定作用,并提供负载转换支撑的套架是一个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的钢架,由上下两层正方形钢架组成,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在上层中间部位对称地有2条横截面为长方形的转换梁安装横梁,在套架下层的中间部位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延伸横梁,用于安装变幅千斤顶;
所述底座是由钢板横纵向组焊而成的、其形状与套架相同的正方形底座;
所述转换梁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横截面为长方框型钢箱梁,钢箱梁内焊有加强腹板筋,转换梁两端安放在套架上层中间部位的转换梁安装横梁上,在转换梁千斤顶的顶推作用下,能在套架的转换梁安装横梁上水平滑动;
所述承力梁的中间部位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带肋工字梁,两端各焊有两块连接耳板,承力梁两端的连接耳板通过销轴铰接安装在顶升千斤顶的活塞头上;
所述转换梁千斤顶是YD顶推类千斤顶,4台转换梁千斤顶的一端通过销轴和螺栓固定在套架上层中间部位的转换梁安装横梁上,另一端通过销轴和螺栓固定在转换梁的端头;所述变幅千斤顶是YD顶推类千斤顶,4台变幅千斤顶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套架下层的延伸横梁上,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分别固定在4个顶升千斤顶的油缸外圆上;
所述顶升千斤顶是YD顶推类千斤顶,4台顶升千斤顶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承力梁两端的承力梁耳板上;
所述进给千斤顶是YD顶推类千斤顶,进给千斤顶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导轨上,另一端通过销轴或螺栓固定在进给平台的前端;
所述为进给平台提供滑道的导轨用钢板焊接而成的轨道,导轨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用于运送进给标准节钢架的进给平台是用钢管和钢板组焊而成的四方形平台,其底部两边有滑块、底部前端有加强筋,所述进给平台能在在导轨上面滑动。
[0005]相关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标准节钢架自动顶升的施工方法,它是利用本发明上述标准节顶升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标准节钢架自动顶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安装标准节钢架顶升装置:
将标准节钢架顶升装置组装完毕,安置在已有承载结构物上;
B、吊装前两节标准节钢架:
利用吊车依次将第一、第二两节标准节钢架吊装到套架内的底座上堆叠起来,两节标准节钢架之间用高强螺栓连接;
C、第一次顶升前的准备: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和变幅千斤顶动作,调节承力梁位置到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下方,承力梁连接耳板的上部受力面卡在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的卡槽里;
D、第一次顶升: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和变幅千斤顶动作,调节承力梁位置,顶升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直到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高出转换梁高度hi为 40mm + 5mm ;
E、第一次力系转换: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缩缸动作,拉动转换梁至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下方,然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缩缸和变幅千斤顶伸缸动作,使第一节标准节钢架落至转换梁上,从而达到力系转换,实现标准节的重力由承力梁和顶升千斤顶受力转换到转换梁受力上;
F、第二次顶升前准备: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缩缸和变幅千斤顶缩缸、伸缸动作,调节承力梁下降到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处下方;
G、第二次顶升: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伸缸动作,顶升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I,当顶升约100_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伸缸,把转换梁顶推出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然后继续顶升,直到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高出转换梁高度h2为40_±5_ ;
H、第二次力系转换: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缩缸动作,拉动转换梁至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下方,然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缩缸和变幅千斤顶伸缸动作,使标准节落至转换梁上,从而达到力系转换,实现标准节的重力由承力梁和顶升千斤顶受力转换到转换梁受力上;
1、第三次顶升前准备: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缩缸和变幅千斤顶缩缸、伸缸动作,调节承力梁下降到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I处;
J、第三次顶升: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伸缸动作,顶升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I,当顶升约IOOmm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伸缸动作,把转换梁推出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然后继续顶升,直到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底部与底座的高度H高出一节标准节的高度Hl ;
K、安装第三节标准节:
通过吊车将第三节标准节钢架吊装到进给平台上,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进给千斤顶伸缸顶推动作,使进给平台沿着轨道滑到底座上然后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缩缸和变幅千斤顶伸缸动作,让第一节、第二节标准节钢架落到第三节标准节钢架上,通过螺栓连接;
每顶升完一节标准节钢架后都要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进给千斤顶缩缸动作,把进给平台拉到套架外,便于吊车吊装下一节标准节钢架;
重复以上C至K步骤,顶升千斤顶不断地顶升最靠近底座的两节标准节钢架的受力耳板,即--第N节和第N-1节标准节钢架的受力耳板,从而实现N节标准节钢架的顶升作业;N为I~100之间的任意整数。
[0006]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之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及其连续自动顶升标准节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之标准节顶升装置的外部采用套架结构,套架在标准节顶升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同时使系统更稳定,同时套架还提供负载转换支撑,可实现多行程顶升。
[0007]2.本发明之标准节顶升装置通过采用转换梁和转换梁千斤顶,可实现负载转换,让顶升千斤顶可连续顶升,施工步骤简捷。
[0008]3.本发明之标准节顶升装置采用负载转换系统,在标准节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把顶升千斤顶行程做小,降低施工成本。
[0009]4.本发明之标准节顶升装置采用负载转换系统,标准节的高度可以做得更高,在塔架同一高度的情况下,标准节的数量可以更少,同时也减少了安装工作量,这样可以降低塔架总重量,降低成本。
[0010]5.本发明之标准节顶升装置的进给部件采用滑轨、进给平台和进给千斤顶,使标准节在进给过程中更简单,易操作。
[0011]6.本发明之标准节顶升装置结构简单,现场组装简便,施工所需辅助设备较少,通用性更强,可适用不同规格的标准节钢架顶升。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之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及其连续自动顶升标准节的施工方法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图2-2是本发明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的结构以及标准节钢架安装示意图(安装有2节标准节):
图1:立体图,图2-1:图1的左视图,图2-2:图2-1的A-A剖左视图;
图3是图1实施方式中底座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4是图1实施方式中承力梁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5是图1实施方式中套架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6是图1实施方式中进给平台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7是图1实施方式中转换梁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8是图1实施方式中导轨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9是图1实施方式中转换梁千斤顶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10是图1实施方式中变幅千斤顶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11是图1实施方式中进给千斤顶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12是图1实施方式中顶升千斤顶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13是图1实施方式中标准节的外形结构简图;
图14?图21-2是本发明连续自动顶升标准节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14是第一次顶升状态示意图;
图15是第一次力系转换图;
图16是第二次顶升前准备状态示意图;
图17是第二次顶升状态示意图;
图18是第二次力系转换图;
图19是第三次顶升前准备图;
图20是第三次顶升图;
图21-1?图21-2是运送、安装第三节标准节钢架状态示意图。
[0014]图中:
1-套架、101-转换梁安装横梁、102-延伸横梁;
2-转换梁;
3-承力梁,301-承力梁连接耳板,302-承力梁连接耳板上部受力面;
4-转换梁千斤顶,5-变幅千斤顶;6_顶升千斤顶;
7-进给平台、701-滑块、702-加强筋;
8-导轨;9_进给千斤顶;10_底座;
11-标准节钢架、111-第一节标准节钢架,112-第二节标准节钢架,
113-第三节标准节钢架,IlN-第N节标准节钢架;
1111-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1112-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 1121-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I,1122-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I ; 1131-第三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II,1132-第三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II; IlNl-第N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N,11N2-第N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N。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一:
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包括套架1、2根转换梁2、2根承力梁3、4台转换梁千斤顶4、4台变幅千斤顶5、4台顶升千斤顶6、进给平台7、导轨8、I台进给千斤顶9和底座10 (参见图1、图2);
在顶升过程中起导向、稳定作用,并提供负载转换支撑的套架I是一个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的钢架,由上下两层正方形钢架组成,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在上层中间部位对称地焊接有2条横截面为长方形的转换梁安装横梁101,在套架下层的中间部位有横截面为圆形、用于安装变幅千斤顶的延伸横梁102,在套架下层的上部三面有一加强筋103 (参见图3);所述底座10是由钢板横纵向组焊而成的、其形状与套架I相同的正方形底座;
所述转换梁2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横截面为长方框型钢箱梁,钢箱梁内焊有加强腹板筋,转换梁两端安放在套架上层中间部位的转换梁安装横梁101上,在转换梁千斤顶的顶推作用下,能在套架I的转换梁安装横梁101上水平滑动(参见图7、图2);
所述承力梁3的中间部位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带肋工字梁,两端各焊有两块连接耳板301,承力梁两端的连接耳板301通过销轴铰接安装在顶升千斤顶6的活塞头上,顶推施工中,连接耳板301的上部受力面卡在标准节钢架11的卡槽里(参见图7、图2),
所述转换梁千斤顶4是YD顶推类千斤顶,4个转换梁千斤顶的一端401通过螺栓固定在套架上层中间部位的转换梁安装横梁101上,另一端402通过销轴或螺栓固定在转换梁2的端头(参见图9、图2);
所述变幅千斤顶5是YD顶推类千斤顶,4个变幅千斤顶5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套架下层的延伸横梁102上,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分别固定在4个顶升千斤顶6的油缸缸体外壳602上(参见图1、图2、图10);
所述顶升千斤顶6是YD顶推类千斤顶,4台顶升千斤顶6的一端601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602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承力梁3两端的承力梁耳板301上(参见图1、图2、图12);
所述进给千斤顶9是YD顶推类千斤顶,I台进给千斤顶9的一端901通过螺栓固定在导轨上,另一端902通过销轴或螺栓固定在进给平台7的前端(参见图1、图11);
所述导轨8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轨道,导轨8固定在地面上;其作用是为进给平台提供滑道,同时为进给千斤顶提供反作用力;
所述用于运送进给标准节钢架的进给平台7是用钢管和钢板组焊而成的四方形平台,其底部两边有滑块701、底部前端有加强筋702,所述进给平台7能在在导轨8上面滑动(参见图1、图6-1?图6-2)。
[0016]施工时,小吊车将标准节吊装到进给平台上,由进给千斤顶将进给平台顶推到标准节顶升位,通过控制设备控制顶升千斤顶、变幅千斤顶、转换梁千斤顶的动作实现标准节钢架的自动顶升一个行程,通过负载转换,千斤顶再次顶升,从而实现小行程的顶升千斤顶可顶升较高的标准节。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YD顶推类千斤顶,是指实心式顶推千斤顶。
[0018]实施例二:
一种标准节钢架自动顶升的施工方法,它是利用实施例一所述标准节顶升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标准节钢架自动顶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安装标准节钢架顶升装置:
将标准节钢架顶升装置组装完毕,安置在已有承载结构物上;
B、吊装前两节标准节钢架:
利用吊车依次将第一、第二两节标准节钢架吊装到套架内的底座上堆叠起来,两节标准节钢架之间用高强螺栓连接; C第一次顶升前的准备(参见图1、图2):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和变幅千斤顶5动作,调节承力梁位置到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1112下方,承力梁连接耳板301的上部受力面302卡在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1112的卡槽里;
D、第一次顶升(参见图14):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和变幅千斤顶5动作,调节承力梁位置,顶升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1112,直到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 1111高出转换梁2高度hi为40_±5_ ;
E、第一次力系转换(参见图15):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4缩缸动作,拉动转换梁2至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 1111下方,然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伸缸动作,使第一节标准节钢架111落至转换梁2上,从而达到力系转换,实现标准节11的重力由承力梁3和顶升千斤顶6受力转换到转换梁2受力上;
F、第二次顶升前准备(参见图16):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缩缸、伸缸动作,调节承力梁3下降到第二节标准节钢架112的上受力耳板II 1121下方;
G、第二次顶升(参见图17):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伸缸动作,顶升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I 1121,当顶升约IOOmm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4伸缸,把转换梁2顶推出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然后继续顶升,直到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
I1112高出转换梁2高度h2为40mm±5mm ;
H、第二次力系转换(参见图18):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4缩缸动作,拉动转换梁至第一节标准节钢架111的下受力耳板I 1112下方,然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伸缸动作,使标准节落至转换梁2上,从而达到力系转换,实现标准节的重力由承力梁3和顶升千斤顶6受力转换到转换梁受力上;
1、第三次顶升前准备(参见图19):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缩缸、伸缸动作,调节承力梁3下降到第二节标准节钢架112的下受力耳板II 1122处;
J、第三次顶升(参见图20):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伸缸动作,顶升第二节标准节钢架112的下受力耳板II 1122,当顶升约IOOmm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4伸缸动作,把转换梁推出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1112,然后继续顶升,直到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底部与底座的高度H高出一节标准节的高度Hl ;
K、安装第三节标准节钢架(参见图21-1?图21-2):
通过吊车将第三节标准节钢架吊装到进给平台上,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进给千斤顶9伸缸顶推动作,使进给平台7沿着轨道8滑到底座10上然后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伸缸动作,让第一节、第二节标准节钢架落到第三节标准节钢架113上,通过螺栓连接; 每顶升完一节标准节钢架后都要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进给千斤顶9缩缸动作,把进给平台7拉到套架I外,便于吊车吊装下一节标准节钢架;
重复以上C至K步骤,顶升千斤顶不断地顶升最靠近底座的两节标准节钢架的受力耳板,即:第N节和第N-1节标准节钢架的受力耳板,从而实现N节标准节钢架的顶升作业;N为I?100之间的任意整数。
[0019]本发明所述的标准节,是指标准节钢架,简称标准节。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转换梁千斤顶、变幅千斤顶、顶升千斤顶、进给千斤顶动作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其结构以及控制各千斤顶动作的方法是现有公知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标准节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标准节顶升装置包括套架(1)、2根转换梁(2)、2根承力梁(3)、4台转换梁千斤顶(4)、4台变幅千斤顶(5)、4台顶升千斤顶(6)、进给平台(7)、导轨(8)、1台进给千斤顶(9)和底座(10); 在顶升过程中起导向、稳定作用,并提供负载转换支撑的套架(1)是一个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的钢架,由上下两层正方形钢架组成,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在上层中间部位对称地有2条横截面为长方形的转换梁安装横梁(101),在套架下层的中间部位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延伸横梁(102),用于安装变幅千斤顶; 所述底座(10)是由钢板横纵向组焊而成的、其形状与套架(1)相同的正方形底座;所述转换梁(2)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横截面为长方框型钢箱梁,钢箱梁内焊有加强腹板筋(201 ),转换梁两端安放在套架上层中间部位的转换梁安装横梁(101)上,在转换梁千斤顶的顶推作用下,能在套架(1)的转换梁安装横梁(101)上水平滑动;所述承力梁(3)的中间部位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带肋工字梁,两端各焊有两块连接耳板(301),承力梁两端的连接耳板(301)通过销轴铰接安装在顶升千斤顶(6)的活塞头上;所述转换梁千斤顶(4)是YD顶推类千斤顶,4台转换梁千斤顶的一端(401)通过销轴和螺栓固定在套架上层中间部位的转换梁安装横梁(101)上,另一端(402)通过销轴和螺栓固定在转换梁(2)的端头; 所述变幅千斤顶(5)是YD顶推类千斤顶,4台变幅千斤顶(5)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套架下层的延伸横梁(102 )上,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分别固定在4个顶升千斤顶(6 )的油缸外圆上; 所述顶升千斤顶(6)是YD顶推类千斤顶,4台顶升千斤顶(6)的一端(601)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602)通过销轴铰接固定在承力梁(3)两端的承力梁耳板(301)上; 所述进给千斤顶(9)是YD顶推类千斤顶,进给千斤顶(9)的一端(901)通过螺栓固定在导轨上,另一端(902)通过销轴或螺栓固定在进给平台(7)的前端; 所述为进给平台提供滑道的导轨(8)用钢板焊接而成的轨道,导轨(8)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用于运送进给标准节钢架的进给平台(7)是用钢管和钢板组焊而成的四方形平台,其底部两边有滑块(701)、底部前端有加强筋(702),所述进给平台(7)能在在导轨(8)上面滑动。
2.—种标准节钢架自动顶升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标准节顶升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标准节钢架自动顶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安装标准节钢架顶升装置: 将标准节钢架顶升装置组装完毕,安置在已有承载结构物上; B、吊装前两节标准节钢架: 利用吊车依次将第一、第二两节标准节钢架吊装到套架内的底座上堆叠起来,两节标准节钢架之间用高强螺栓连接; C第一次顶升前的准备: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和变幅千斤顶(5)动作,调节承力梁位置到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1112)下方,承力梁连接耳板(301)的上部受力面(302)卡在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1112)的卡槽里;D、第一次顶升: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和变幅千斤顶(5)动作,调节承力梁位置,顶升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1112),直到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1111)高出转换梁(2)高度hi为40mm±5mm; E、第一次力系转换: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4)缩缸动作,拉动转换梁(2)至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 (1111)下方,然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 )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伸缸动作,使第一节标准节钢架(111)落至转换梁(2)上,从而达到力系转换,实现标准节(11)的重力由承力梁(3)和顶升千斤顶(6)受力转换到转换梁(2)受力上; F、第二次顶升前准备: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缩缸、伸缸动作,调节承力梁(3)下降到第二节标准节钢架(112)的上受力耳板II (1121)下方; G、第二次顶升: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伸缸动作,顶升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II (1121),当顶升约IOOmm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4)伸缸,把转换梁(2)顶推出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上受力耳板,然后继续顶升,直到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1112)高出转换梁(2)高度h2为40mm±5mm ; H、第二次力系转换: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4)缩缸动作,拉动转换梁至第一节标准节钢架(111)的下受力耳板I (1112)下方,然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伸缸动作,使标准节落至转换梁(2)上,从而达到力系转换,实现标准节的重力由承力梁(3)和顶升千斤顶(6)受力转换到转换梁受力上; .1、第三次顶升前准备: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缩缸、伸缸动作,调节承力梁(3)下降到第二节标准节钢架(112)的下受力耳板II (1122)处; J、第三次顶升: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伸缸动作,顶升第二节标准节钢架(112)的下受力耳板II (1122),当顶升约IOOmm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转换梁千斤顶(4)伸缸动作,把转换梁推出第一节标准节钢架的下受力耳板I (1112),然后继续顶升,直到第二节标准节钢架的底部与底座的高度H高出一节标准节的高度Hl ; K、安装第三节标准节: 通过吊车将第三节标准节钢架吊装到进给平台上,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进给千斤顶(9)伸缸顶推动作,使进给平台(7)沿着轨道(8)滑到底座(10)上然后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顶升千斤顶(6)缩缸和变幅千斤顶(5)伸缸动作,让第一节、第二节标准节钢架落到第三节标准节钢架(113)上,通过螺栓连接; 每顶升完一节标准节钢架后都要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进给千斤顶(9)缩缸动作,把进给平台(7 )拉到套架(1)外,便于吊车吊装下一节标准节钢架; 重复以上C至K步骤,顶升千斤顶不断地顶升最靠近底座的两节标准节钢架的受力耳板,即:第N节和第N-1节标准节钢架的受力耳板,从而实现N节标准节钢架的顶升作业;N为I~100之间的任意整数。`
【文档编号】B66F11/00GK103738891SQ201310740740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李兴奎, 张毅, 甘秋萍, 严李荣, 梁利文, 张皓, 卢卫平, 吕振刚 申请人: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