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及其攀爬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063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及其攀爬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及其攀爬装置,攀爬装置包括平台和爬梯,所述平台在所述转台座的外侧与所述车架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爬梯与所述平台转动连接,所述攀爬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平台相对于所述转台座的外侧壁打开或折叠的驱动装置。需要维修时,开启驱动装置以使平台相对于转台座向外转动、逐渐打开,再向外转动爬梯以使爬梯的自由端朝下。这样,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爬梯攀登至平台上,在平台完成维修工作或者通过平台到车架上进行维修。不需要维修时,将爬梯向上、再向内转动,以使爬梯贴合于平台上,再开启驱动装置使其驱动平台相对于转台座向内转动、逐渐关闭。这样,收起的攀爬装置占用空间较小,可以随车携带和存放。
【专利说明】一种起重机及其攀爬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及其攀爬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大多采用X型支腿实现支撑。当转台较高,且宽度基本与底 盘宽度相同时,底盘上无法设置到达转台侧面的攀爬、维修通道。即从转台前面或后面到达 转台侧面受X型支腿的阻拦,从车辆侧面到达转台又受转台高度的限制。而连接上车回转 支承与下车回转座圈的销轴需要经常拆卸、维修,且支腿连接轴承也经常需要维修和拆装。
[0003]现有技术中,实际遇到此情况时通常采用单独的专用梯子(例如人字梯、直梯)来 进行转台侧面空间范围的装配、维修。
[0004]然而,起重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要更换工作场地,专用梯子不方便携带,无 存放空间,且容易丢失。此外,使用专用梯子时操作不自如、不安全,且不方便两人协同操 作。
[0005]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针对上述起重机设计一种便于携带、存放的攀 爬装置,以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安全地进行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起重机及其攀爬装置,通过在转台座外侧设置可折 叠的平台和爬梯,以使操作人员方便、安全地进行维修,并具有便于携带、存放的优点。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的攀爬装置,所述起重机包括 车架、设于所述车架上的转台座;所述攀爬装置包括平台和爬梯,所述平台在所述转台座的 外侧与所述车架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爬梯与所述平台转动连接,所述攀爬 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平台相对于所述转台座的外侧壁打开或折叠的驱动装置。
[0008]采用上述结构,当需要维修时,开启驱动装置以使平台相对于转台座向外转动、逐 渐打开,当平台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向外转动爬梯以使爬梯的自由端朝下。这样,操作人员 可以通过爬梯攀登至平台上,在平台完成维修工作或者通过平台到车架上进行维修。当不 需要维修时,将爬梯向上、再向内转动,以使爬梯贴合于平台上,再开启驱动装置使其驱动 平台相对于转台座向内转动、逐渐关闭。这样,收起的攀爬装置占用空间较小,可以随车携 带和存放。
[0009]由此可见,上述折叠式攀爬装置不仅便于操作人员攀爬,实现方便、安全地维修, 并且便于携带和存放。
[0010]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卷扬装置,所述卷扬装置包括卷筒、钢丝绳和滑轮机构, 所述卷筒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卷绕于所述卷筒上、第二端通过所述滑轮 机构与所述平台连接,以使所述平台随所述卷筒的转动而打开或折叠。
[0011]优选地,所述滑轮机构包括与所述车架连接的第一滑轮,与所述转台座连接的第 二滑轮和与所述平台连接的第三滑轮,所述钢丝绳的第二端依次卷绕于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再由所述第三滑轮绕回、与第二滑轮的滑轮座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滑轮机构的数目、所述钢丝绳的数目均为两组,两组所述滑轮机构分别设于所述平台的前侧、后侧,所述卷筒的数目为一个,两组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以相反的方向卷绕于所述卷筒上,两组所述钢丝绳的第二端分别通过两组所述滑轮机构与所述平台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卷筒还包括使所述卷筒在预设位置停止的锁止装置。
[0014]优选地,所述锁止装置包括棘轮机构和锁止轴,所述棘轮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卷筒上的棘轮、设于卷筒的支座上的棘爪,所述锁止轴与卷筒的支座可转动连接、且通过扭簧与所述棘爪连接,所述锁止轴在自然状态时,所述扭簧将所述棘爪压紧于所述棘轮的两齿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攀爬装置还包括使所述爬梯垂直于平台上方、或者所述爬梯垂直于所述平台下方,或者所述爬梯折叠于所述平台上的限位装置。
[0016]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平台外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竖向长孔,所述爬梯的侧壁设有Z型孔,所述Z型孔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段孔、第三段孔和垂直连通二者的第二段孔;所述爬梯与所述连接板通过插装于所述长孔和所述Z型孔中的第一销轴转动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爬梯的侧壁、当所述爬梯垂直于所述平台上方时与所述长孔顶端对应的通孔,和此时插装于所述通孔和所述长孔内的第二销轴。
[0018]优选地,还包括所述平台打开时,防止所述平台向外倾翻的第一防倾翻装置。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防倾翻装置包括至少一组折叠杆组,所述折叠杆组包括与所述转台座的外侧壁连接的第一拉杆、与所述平台连接的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铰接。
[0020]优选地,还包括所述爬梯垂直于所述平台上方时,防止所述爬梯相对于所述平台向外翻转的第二防倾翻装置。
[0021]优选地,所述第二防倾翻装置为铁链,所述铁链的一端与所述转台座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爬梯连接。
[00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车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上的转台座,所述转台座转动连接有转台;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攀爬装置,所述攀爬装置的平台在所述转台座的外侧与所述车架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转动连接。
[0023]由于上述攀爬装置具有如上技术效果,因此,包括上述攀爬装置的起重机也应当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攀爬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攀爬装置打开时的状态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攀爬装置折叠时的状态图;
[0027]图4为图1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1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卷筒的立体结构图;[0030]图7为图6所示卷筒装置去除手柄后的主视图;
[0031]图8为图6的侧视图;
[0032]图9为图1中爬梯与平台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至图13为图9中爬梯与平台的四种状态图。
[0034]其中,图1至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5]车架100 ;转台座200 ;转台300 ;
[0036]平台I ;安装座11 ;连接板12 ;
[0037]爬梯2 ;
[0038]驱动装置3 ;卷筒31 ;卷筒的支座311 ;挡板312 ;主轴313 ;手柄314 ;钢丝绳32 ; 滑轮机构33 ;第一滑轮331 ;第二滑轮332 ;第三滑轮333 ;锁止装置34 ;棘轮机构341 ;棘轮 3411 ;棘爪3412 ;锁止轴342 ;扭簧343 ;
[0039]限位装置4 ;长孔41 ;Z型孔42 ;第一段孔421 ;第二段孔422 ;第三段孔423 ;第一 销轴43 ;通孔44 ;第二销轴45 ;
[0040]第一防倾翻装置5 ;第一拉杆51 ;第二拉杆52 ;
[0041]第二防倾翻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起重机及其攀爬装置,通过在转台座的外侧设置可 折叠的平台和爬梯,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维修工作,并且便于携带和存放。
[004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外”指 的是起重机的横向外侧,应当理解,该方位词是以起重机的结构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 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4]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攀爬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 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攀爬装置打开时的状态图;图3为图1所示攀爬装置折叠时的状态 图。
[004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的攀爬装 置,该起重机包括车架100,车架100上固定连接有转台座200,转台座200中部转动连接有 转台300。上述攀爬装置包括平台I和爬梯2,平台I在转台座200的外侧与车架100通过 前后方向的转轴转动连接,爬梯2的一端与平台I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攀爬装置还 包括驱动平台I相对于转台座200的外侧壁打开或折叠的驱动装置3。
[0046]采用上述结构,当需要维修时,开启驱动装置3以使平台I相对于转台座200向外 转动、逐渐打开,当平台I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向外转动爬梯2以使爬梯2的自由端朝下。这 样,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爬梯2攀登至平台I上,在平台I完成维修工作或者通过平台I到车 架100上进行维修。当不需要维修时,将爬梯2向上、再向内转动,以使爬梯2贴合于平台I 上,再开启驱动装置3使其驱动平台I相对于转台座200向内转动、逐渐关闭。这样,收起 的攀爬装置占用空间较小,可以随车携带和存放。
[0047]由此可见,上述折叠式攀爬装置不仅便于操作人员攀爬,实现方便、安全地维修, 并且便于携带和存放。[0048]具体的方案中,如图4所示,图4为图1中平台I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平台I内侧设有安装座11,该安装座11底端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车架100固定连接,平台I内侧与安装座11的顶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进而实现平台I与车架100的转动连接。当然,上述平台I与车架100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二者的转动连接。
[0049]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攀爬装置的驱动装置3的具体结构形式。
[0050]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图1中驱动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驱动装置3为卷扬装置,卷扬装置包括卷筒31、钢丝绳32和滑轮机构33,卷筒31设于车架100上,钢丝绳32的第一端卷绕于卷筒31上、第二端通过滑轮机构33与平台I连接,以使平台I随卷筒31而打开或折叠。
[0051]具体的方案中,上述滑轮机构33可以包括与车架100连接的第一滑轮331,与转台座200连接的第二滑轮332和与平台I连接的第三滑轮333,钢丝绳32的第二端依次卷绕于第一滑轮331、第二滑轮332和第三滑轮333,再由第三滑轮333另一侧绕回、与第二滑轮332的滑轮座连接。
[0052]采用这种结构,驱动卷筒31正向转动放绳,使得第二滑轮332、第三滑轮333之间的距离增大,带动平台I在其重力作用下向外转动,逐渐打开;驱动卷筒31反向转动收绳,使得第二滑轮332、第三滑轮333之间的距离减小,带动平台I向内转动,逐渐折叠。可见,这种驱动装置3能够简单、安全地实现对平台I转交的控制。并且,由于连接第二滑轮332和第三滑轮333之间的钢丝绳32为两根,因此更增强了钢丝绳32对平台I的牵引力,增强攀爬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005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正向、反向”为相对的概念,可以将正向设为顺时针、将反向设为逆时针,当然也可以相反设置。
[0054]可以想到,上述卷扬装置的滑轮机构33并不仅限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的结构,还可以将其设置为其他结构。例如,取消第三滑轮333,直接将钢丝绳32的第二端与平台I的外侧固定连接;再例如,如果将卷筒31设置在第二滑轮332的正下方,则可以去除第一滑轮331,直接将从卷筒31放出的钢丝绳32卷绕在第二滑轮332上。
[0055]进而可以想到,上述驱动装置3也并不仅限于卷扬装置,例如,可以将其设置为液压油缸,该油缸的一端与转台座200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平台I连接,通过油缸的伸长或缩短实现平台I的打开或折叠。
[0056]请参考图6至图8,并结合图5,图6为图5中卷筒31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图6所示卷筒31装置去除手柄314后的主视图;图8为图6的侧视图。
[0057]进一步的方案中,上述滑轮机构33的数目、钢丝绳32的数目均为两组,两组滑轮机构33分别设于平台I的前侧、后侧,卷筒31的数目为一个。该卷筒31上设有三个挡板312,将卷筒31分为两个卷绕区,两组钢丝绳32的第一端以相反的方向分别卷绕于上述两个卷绕区上,两组钢丝绳32的第二端分别通过两组滑轮机构33与平台I连接。
[0058]采用这种结构,转动一个卷筒31就能够同时对两组钢丝绳32进行放绳或者收绳,以使前、后两组钢丝绳32同步放下或拉起平台1,无需采用两个卷筒31分别单独控制两组钢丝绳32。因此该结构在实现前、后两侧同步转动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结构、节省成本。当然,也可以采用两个卷筒31分别单独控制两组钢丝绳32的卷扬装置。
[0059]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卷筒31还包括使卷筒31在预设位置停止的锁止装置34。
[0060]具体的方案中,锁止装置34包括棘轮机构341和锁止轴342,棘轮机构341包括 设于卷筒31上的棘轮3411、设于卷筒的支座311上的棘爪3412,锁止轴342与卷筒的支座 311可转动连接、且通过扭簧343与棘爪3412连接,锁止轴342在自然状态时,扭簧343将 棘爪3412压紧于棘轮3411的两齿之间。
[0061]采用这种结构,自然状态时,棘爪3412压紧于棘轮3411的两齿之间,限制棘轮 3411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下面以该方向为反向为例,具体介绍上述驱动装置3的锁止过 程:
[0062]当平台I为展开状态时,反向旋转手柄314,平台I会在钢丝绳32的拉力下向上翻 转,当翻转至竖直的折叠位置时,停止旋转,锁止装置34将卷筒31停止在该位置,取下手柄 314。当平台I为折叠状态时,先将手柄314安装至卷筒31的主轴313上,操作人员一手克 服扭簧343的压紧力、反向旋转锁止轴342,棘爪3412与棘轮3411分离,使得棘轮3411能 够向两个方向旋转,然后操作人员另一只手正向旋转手柄314实现放绳,平台I在重力作用 下缓慢放下,待平台I到达水平位置时,操作人员松开锁止轴342,锁止轴342在扭簧343的 弹力作用下重新压紧于棘轮3411的两齿之间,实现锁止功能。
[0063]由此可见,采用上述锁止装置34只需一个操作人员即可简单、方便地实现驱动装 置3的锁止和解锁工作,具有较高的操作性。
[0064]可以想到,上述锁止装置34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例如,还可以在卷筒的支座311 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在距离支座较近的挡板312上设置多个第二定位孔,以使卷筒31旋转 至预设位置时,第一定位孔与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对应设置,向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 孔中插入锁止轴342,即可实现对卷筒31的锁止。但是,这种结构的锁止装置34操作略为 繁琐。
[0065]请参考图9至图13,图9为图1中爬梯2与平台I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10至 图13为图9中爬梯2与平台I的四种状态图。
[0066]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攀爬装置还包括使爬梯2垂直于平台I上方、或者爬 梯2垂直于平台I下方,或者爬梯2折叠于平台I上的限位装置4。
[0067]具体的方案中,如图9所示,限位装置4包括设于平台I外侧的连接板12,连接板
12设有竖向长孔41,爬梯2的侧壁设有Z型孔42,Z型孔4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段孔421、 第三段孔423和垂直连通二者的第二段孔422 ;爬梯2与连接板12通过插装于长孔41和Z 型孔42中的第一销轴43转动连接。
[0068]采用这种结构,当爬梯2折叠设于平台I的上方顶端时,Z型孔42的第一段孔421、 第三段孔423水平设置,第二段孔422竖直设置,第一销轴43铰接在长孔41的顶端和Z型 孔42底部的第一段孔421的外端,如图10所示,此为折叠状态。将爬梯2向外翻转,使爬 梯2垂直于平台I外侧的上方,此时爬梯2的内侧与平台I的外侧还有一段距离,此为过渡 状态,如图11所示。由过渡状态再将爬梯2按照向下、向右、再向下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 销轴43铰接在长孔41的底端和Z型孔42顶部的第三段孔423的顶端,即爬梯2的内侧与 平台I的外侧贴合,实现对爬梯2和平台I的定位,此时爬梯2可以作为护栏,能够对平台I 上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保护,此为护栏状态,如图12所示。由过渡状态再将爬梯2继续向 外翻转,以使爬梯2转动至垂直于平台I外侧的下方,此时第一销轴43铰接在长孔41的底端和Z型孔42的第一段孔421的顶端,实现对爬梯2和平台I的定位,此时爬梯2可以供操作人员攀爬,此为爬梯状态,如图13。
[0069]由上述工作过程可知,上述限位装置4可以实现对折叠状态、护栏状态和爬梯状态进行定位,以使爬梯2同时具有护栏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攀爬装置的安全稳定性。
[0070]进一步的方案中,上述限位装置4还包括设于爬梯2的侧壁、当爬梯2垂直于平台I上方时与长孔41顶端对应的通孔44,和此时插装于通孔44和长孔41内的第二销轴45。
[0071]采用这种结构,当爬梯2处于护栏状态时,第二销轴45可以和第一销轴43共同实现对爬梯2的定位,进一步增强爬梯2作为护栏时的工作稳定性。
[0072]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述攀爬装置还包括平台I打开时,防止平台I向外倾翻的第一防倾翻装置5。
[0073]具体的方案中,上述第一防倾翻装置5包括至少一组折叠杆组,折叠杆组包括与转台座200的外侧壁连接的第一拉杆51、与平台I连接的第二拉杆52,第一拉杆51和第二拉杆52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铰接。
[0074]采用这种结构,当平台I由折叠状态逐渐打开的过程中,第一拉杆51和第二拉杆52也相互转动,二者的夹角也逐渐增大,当平台I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第一拉杆51和第二拉杆52的夹角达到180度,起到防止平台I向外倾翻的作用,保证平台I的安全性。
[0075]可以想到,上述第一防倾翻装置5并不仅限于折叠杆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采用一端连接转台座200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平台I的铁链。
[0076]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述攀爬装置还包括爬梯2垂直于平台I上方时,防止爬梯相对于平台I向外翻转的第二防倾翻装置6。
[0077]具体的方案中,防倾翻装置可以为铁链,铁链的一端与第一拉杆51连接,另一端与爬梯连接。
[0078]这样,当爬梯2处于护栏状态时,铁链能够进一步起到牵引作用,以防止爬梯相对于平台I向外翻转,进一步提高上述攀爬装置的安全性能。
[0079]当然,上述防倾翻装置并不仅限铁链,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可以将其设置为与第一防倾翻装置5类似的折叠杆组。
[008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车架100、固定连接于车架100上的转台座200,转台座200转动连接有转台300 ;还包括如上的攀爬装置,攀爬装置的平台I在转台座200的外侧与车架100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转动连接。
[0081]由于上述攀爬装置具有如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包括该攀爬装置的起重机也应当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8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及其攀爬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起重机的攀爬装置,所述起重机包括车架(100)、设于所述车架(100)上的转台座(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装置包括平台(I)和爬梯(2),所述平台(I)在所述转台座 (200)的外侧与所述车架(100)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爬梯(2)与所述平台 (I)转动连接,所述攀爬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平台(I)相对于所述转台座(200)的外侧壁打开或折叠的驱动装置(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为卷扬装置,所述卷扬装置包括卷筒(31)、钢丝绳(32)和滑轮机构(33),所述卷筒(31)设于所述车架(100)上,所述钢丝绳(32)的第一端卷绕于所述卷筒(31)上、第二端通过所述滑轮机构(33)与所述平台(I)连接,以使所述平台(I)随所述卷筒(31)的转动而打开或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机构(33)包括与所述车架(100)连接的第一滑轮(331),与所述转台座(200)连接的第二滑轮(332)和与所述平台(I)连接的第三滑轮(333),所述钢丝绳(32)的第二端依次卷绕于所述第一滑轮 (331)、第二滑轮(332)和第三滑轮(333),再由所述第三滑轮(333)绕回、与第二滑轮(332) 的滑轮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机构(33)的数目、 所述钢丝绳(32)的数目均为两组,两组所述滑轮机构(33)分别设于所述平台(I )的前侧、 后侧,所述卷筒(31)的数目为一个,两组所述钢丝绳(32)的第一端以相反的方向卷绕于所述卷筒(31)上,两组所述钢丝绳(32)的第二端分别通过两组所述滑轮机构(33)与所述平台(I)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31)还包括使所述卷筒(31)在预设位置停止的锁止装置(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34)包括棘轮机构(341)和锁止轴(342),所述棘轮机构(341)包括设于所述卷筒(31)上的棘轮 (3411)、设于卷筒的支座(311)上的棘爪(3412),所述锁止轴(342)与卷筒的支座(311)可转动连接、且通过扭簧(343 )与所述棘爪(3412 )连接,所述锁止轴(342 )在自然状态时,所述扭簧(343)将所述棘爪(3412)压紧于所述棘轮(3411)的两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装置还包括使所述爬梯(2 )垂直于平台(I)上方、或者所述爬梯(2 )垂直于所述平台(I)下方,或者所述爬梯(2 )折叠于所述平台(I)上的限位装置(4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4)包括设于所述平台(I)外侧的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设有竖向长孔(41),所述爬梯(2)的侧壁设有Z型孔(42),所述Z型孔(4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段孔(421)、第三段孔(423)和垂直连通二者的第二段孔(422);所述爬梯(2)与所述连接板(12)通过插装于所述长孔(41) 和所述Z型孔(42)中的第一销轴(43)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4)还包括设于所述爬梯(2)的侧壁、当所述爬梯(2)垂直于所述平台(I)上方时与所述长孔(41)顶端对应的通孔(44),和此时插装于所述通孔(44)和所述长孔(41)内的第二销轴(45)。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平台(I)打开时,防止所述平台(I)向外倾翻的第一防倾翻装置(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倾翻装置(5)包括至少一组折叠杆组,所述折叠杆组包括与所述转台座(200)的外侧壁连接的第一拉杆(51)、与所述平台(I)连接的第二拉杆(52),所述第一拉杆(51)和第二拉杆(52)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铰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爬梯(2)垂直于所述平台(I)上方时,防止所述爬梯相对于所述平台(I)向外翻转的第二防倾翻装置(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起重机的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倾翻装置(6)为铁链,所述铁链的一端与所述转台座(200)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爬梯(I)连接。
14.一种起重机,包括车架(100)、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100)上的转台座(200),所述转台座(200)转动连接有转台(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攀爬装置,所述攀爬装置的平台(I)在所述转台座(200)的外侧与所述车架(100)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转动 连接。
【文档编号】B66C13/00GK203428774SQ20132052316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崔书文, 黄凡, 王新强, 张艳磊, 李虎 申请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