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190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井下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包括支撑框架、载重托架、传感器、智能监控装置和预警装置;所述载重托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方;所述传感器设置在载重托架上;所述智能监控装置分别连接传感器和预警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将钢吊车梁结构进行了简化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一方面保证了钢吊车梁的正常使用寿命,降低采购成本投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井下施工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装配更加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易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井下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从所周知,钢吊车梁普遍应用于井下设备的运输,其运输效率高、操作方便且易于安装,节省了工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3]现有设计的钢吊车梁虽然解决了煤矿井下设备的运输问题,但是由于钢吊车梁的材质具有一定载重质量,其不规范的运输方式(如载重过重),一方面会缩短钢吊车梁的使用寿命且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另一方面若停工维修,则增加了工期、降低了生产效率,进而增加的开采成本。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一方面解决不规范使用造成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降低采购成本投入,另一方面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井下施工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
[0006]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包括支撑框架、载重托架、传感器、智能监控装置和预警装置;所述载重托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方;所述传感器设置在载重托架上;所述智能监控装置分别连接传感器和预警装置。
[0007]优选的所述智能监控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传感器和预警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传感器至少设置两个。
[0009]优选的所述预警装置为喇叭或频闪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将钢吊车梁结构进行了简化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一方面保证了钢吊车梁的正常使用寿命,降低采购成本投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井下施工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装配更加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易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_支撑框架、2-载重托架、3-传感器、4-智能监控装置、5-预
I=I目.0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0015]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包括支撑框架1、载重托架2、传感器3、智能监控装置4和预警装置5 ;载重托架2设置在支撑框架I上方;传感器3设置在载重托架2上;智能监控装置4分别连接传感器3和预警装置5。
[0016]优选的智能监控装置4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传感器3和预警装置5。
[0017]优选的传感器3至少设置两个。
[0018]优选的预警装置5为喇叭或频闪灯。
[0019]其中,传感器3为角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实施例
[0020]开启电源对传感器3、智能监控装置4和预警装置5进行供电,传感器3将载重托架2载重重量信息传输至智能监控装置4,智能监控装置4接收并进行处理,若符合预设重量值则不发送信息;若超出预设重量值则发出指令信息,通过预警装置5进行提示。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I)、载重托架(2)、传感器(3)、智能监控装置(4)和预警装置(5);所述载重托架(2)设置在支撑框架(I)上方;所述传感器(3 )设置在载重托架(2 )上;所述智能监控装置(4 )分别连接传感器(3 )和预警装置(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装置(4)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传感器(3 )和预警装置(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3)至少设置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钢吊车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装置(5)为喇叭或频闪灯。
【文档编号】B66C6/00GK203486759SQ201320572120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陆桂玖, 刘晓群, 韩敏 申请人: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