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可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772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Led可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LED可控电路,它属于照明装置领域,具体包括电源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一恒流控制芯片、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第一开关芯片和第二开关芯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的LED电路无法调节电流大小从而控制LED的灯光强弱,无法满足工业照射用的缺陷,提供一种LED可控电路。
【专利说明】LED可控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可控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LED电路无法调节电流大小从而控制LED的灯光强弱,无法满足工业照射 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的LED电路无法调节电流大小从而控 制LED的灯光强弱,无法满足工业照射用的缺陷,为此提供一种LED可控电路。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LED可控电路,包括电源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 场效应管、第一恒流控制芯片、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第一开关芯片和第二开关芯片,电源芯 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栅极连接,电源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场效应 管的漏极和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通过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接地, 第一场效应管分别与第一恒流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和第一开关芯片的负极端连接,第一恒流 控制芯片的线性调光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悬空,第一恒流控制芯片的门输出端与第二场效 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第七电阻接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开 关芯片的正极端连接,第一开关芯片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电感与第一 LED灯管的负极连接, 第一开关芯片的负极端与第一 LED灯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通过第七 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接地,第三场效应管分别与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和第二 开关芯片的负极端连接,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的线性调光输入端通过第十二电阻悬空,第二 恒流控制芯片的门输出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第十五电 阻接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开关芯片的正极端连接,第二开关芯片的正极端通过 第二电感与第二LED灯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芯片的负极端与第二LED灯管的正极端连 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均与单片机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0006] 采用本实用新型LED可控电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07] 电源芯片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接地,并联在第 一恒流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构成带通滤波器,滤除流入第一恒流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 端的杂波信号;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接地,并联在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 端,构成带通滤波器,滤除流入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的杂波信号;第一恒流控制 器与第四电阻构成PWM电路,输出PWM信号,再与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七电阻组成第一振荡信 号发生电路;第二恒流控制器与第十二电阻构成PWM电路,输出PWM信号,再与第四场效应 管和第十五电阻组成第二振荡信号发生电路;当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为高电平是,第一场 效应管导通,从而电源芯片为第一 ;〖亘流控制芯片供电,产生PWM信号,再由第二场效应管输 出振荡信号,在第二场效应管导通时,振荡信号为第一电感充电。流经第一 LED灯管的充电 曲线上升,使第一 LED灯管发光;当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为高电平是,第三场效应管导通, 从而电源芯片为第二恒流控制芯片供电,产生PWM信号,再由第四场效应管输出振荡信号, 在第四场效应管导通时,振荡信号为第二电感充电。流经第二LED灯管的充电曲线上升, 使第二LED灯管发光;通过单片机芯片控制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电 影,进而控制第一 LED灯管和第二LED灯管的充电曲线,进而控制LED的灯光强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LED可控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LED可控电路,具体包括:电源芯片JP1、第一场效应管 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第一恒流控制芯片U1、第二恒流 控制芯片U2、第一开关芯片D1和第二开关芯片D2,电源芯片JP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场效 应管Q1的漏极和栅极连接,电源芯片JP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栅极 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通过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接地,第一 场效应管Q1分别与第一恒流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和第一开关芯片D1的负极端连接,第一 恒流控制芯片U1的线性调光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悬空,第一恒流控制芯片U1的门输出 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第二场 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一开关芯片D1的正极端连接,第一开关芯片D1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电 感L1与第一 LED灯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芯片D1的负极端与第一 LED灯管的正极端连 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分别通过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接地,第三场 效应管Q3分别与第二恒流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和第二开关芯片D2的负极端连接,第二恒 流控制芯片U2的线性调光输入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悬空,第二恒流控制芯片U2的门输 出端与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通过第十五电阻R15接地,第 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第二开关芯片D2的正极端连接,第二开关芯片D的正极端通过第 二电感L2与第二LED灯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芯片D2的负极端与第二LED灯管的正极 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均与单片机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001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源芯片JP1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 C3和第四电容C4接地,并联在第一恒流控制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构成带通滤波器,滤除 流入第一;〖亘流控制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的杂波信号;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 容C9接地,并联在第二恒流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构成带通滤波器,滤除流入第二恒 流控制芯片U2的电源输入端的杂波信号;第一恒流控制器U1与第四电阻R4构成PWM电 路,输出PWM信号,再与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七电阻R7组成第一振荡信号发生电路;第二 恒流控制器U2与第十二电阻R12构成PWM电路,输出PWM信号,再与第四场效应管Q4和第 十五电阻R15组成第二振荡信号发生电路;当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是,第一场 效应管Q1导通,从而电源芯片JP1为第一恒流控制芯片U1供电,产生PWM信号,再由第二 场效应管Q2输出振荡信号,在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时,振荡信号为第一电感L1充电。流 经第一 LED灯管的充电曲线上升,使第一 LED灯管发光;当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为高电 平是,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从而电源芯片JP1为第二恒流控制芯片U2供电,产生PWM信 号,再由第四场效应管Q4输出振荡信号,在第四场效应管Q4导通时,振荡信号为第二电感 L2充电。流经第二LED灯管的充电曲线上升,使第二LED灯管发光;通过单片机芯片控制 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影,进而控制第一 LED灯管和第二LED 灯管的充电曲线,进而控制LED的灯光强弱。
[0012] 器件选择:第一恒流控制芯片U1和第二恒流控制芯片U2均为PT4107型,第一场 效应管Q1和第三场效应管Q3均为IRF9540S型,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四场效应管Q4均为 IRF3710型,第一开关芯片D1和第二开关芯片D2均为MBRD360型。
[0013]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 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 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 LED可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 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一恒流控制芯片、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第一开关芯片和第二开关芯 片,电源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栅极连接,电源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 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通过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 四电容接地,第一场效应管分别与第一恒流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和第一开关芯片的负极端连 接,第一恒流控制芯片的线性调光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悬空,第一恒流控制芯片的门输出 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第七电阻接地,第二场效应管的 漏极与第一开关芯片的正极端连接,第一开关芯片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电感与第一 LED灯管 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芯片的负极端与第一 LED灯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 分别通过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接地,第三场效应管分别与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的 电源端和第二开关芯片的负极端连接,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的线性调光输入端通过第十二电 阻悬空,第二恒流控制芯片的门输出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 通过第十五电阻接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开关芯片的正极端连接,第二开关芯片 的正极端通过第二电感与第二LED灯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芯片的负极端与第二LED灯 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均与单片机芯片的输出端连 接。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3912266SQ201420289048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翁小佩 申请人:杭州优固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