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723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压千斤顶,属于机械工具领域。液压千斤顶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储油箱、储油杯和打压杆插座,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连通,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分别与储油箱连通,储油杯固定设置于第二缸体的侧面,通过油道与储油箱连通,储油杯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储油箱;第一缸体内设置第一活塞,第二缸体内设置第二活塞,打压杆插座一端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打压杆插座另一端与储油箱连接,在第一活塞受拉力时,储油箱内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一缸体内,在第一活塞受推力时,第一缸体内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二缸体内推动第二活塞。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液压千斤顶无法有效推动重物的问题,达到液压千斤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推动重物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液压千斤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0002]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较小的起重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底盘修理、汽车轮胎替换时的起重和支撑。通常,千斤顶包括机械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是一种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顶举件的千斤顶。
[0003]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该液压千斤顶包括:杠杆10、第一缸体11、第一活塞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第二缸体15、第二活塞16、截止阀17和储油箱18,第一缸体11和第二缸体15、第一缸体11和储油箱18、第二缸体15和储油箱18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该液压千斤顶在工作时,将重物置于第二活塞16上,固定杠杆10的一端,上抬杠杆10的另一端,第一活塞12沿着第一缸体11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第一单向阀13打开,储油箱18内的液体沿着第一单向阀13所在的管道进入第一缸体11内部的第一活塞12以下,当第一缸体11内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下放杠杆10的另一端,第一单向阀13关闭,第二单向阀14打开,第一缸体11内的液体沿着第二单向阀14所在的管道进入第二缸体15内部的第二活塞16以下,反复上抬、下放杠杆10的另一端,使得第二缸体15内部的第二活塞16以下的液体推动第二活塞16沿着第二缸体15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从而将重物顶起,当将重物顶起到预设高度并完成相关工作时,松开截止阀17,在第二活塞16的压力以及第二缸体15内的液体的重力的作用下,第二缸体15内的液体流入储油箱18内。
[000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5]现有的液压千斤顶能够实现重物在竖直方向上的举升,而当需要在水平方向上推动重物时,该液压千斤顶的高度方向需要与水平面平行,此时,从储油箱18进入第一缸体11内的液体减少,从第一缸体11进入第二缸体15内的液体也减少,从而导致第二活塞16无法有效推动重物,因此,现有的液压千斤顶在水平方向的推动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现有的液压千斤顶在水平方向的推动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千斤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储油箱、储油杯和打压杆插座,
[0008]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第二缸体连通,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分别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储油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的侧面,通过油道与所述储油箱连通,在所述储油箱的高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时,所述储油杯内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储油箱;
[0009]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缸体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打压杆插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打压杆插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箱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塞承受拉力时,所述储油箱内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第一缸体内,在所述第一活塞承受推力时,所述第一缸体内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第二缸体内推动所述第二活塞。
[0010]可选地,所述液压千斤顶,还包括:底板,
[0011]所述底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液压千斤顶底部。
[0012]可选地,所述储油杯的结构为柱状结构,所述储油杯的中轴线与所述储油箱的高度方向垂直,所述油道的方向与所述储油箱的高度方向平行。
[0013]可选地,所述储油杯设置有杯口,所述杯口上扣置有储油杯盖。
[0014]可选地,所述液压千斤顶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卸压阀,
[0015]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第二缸体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储油箱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卸压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和所述储油箱之间的管道上。
[0016]可选地,所述打压杆插座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储油箱连接,所述打压杆插座上设置有打压杆插孔。
[0017]可选地,所述油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的内部。
[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9]通过在第二缸体的侧面设置与储油箱连通的储油杯,当储油箱的高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时,储油杯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储油箱,保证了从储油箱进入第一缸体内的液体量以及从第一缸体进入第二缸体的液体量,从而保证了第二缸体内的液位保持充满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千斤顶在水平方向上无法有效推动重物的问题,达到了液压千斤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推动重物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5]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千斤顶2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液压千斤顶2包括:第一缸体21、第二缸体22、储油箱23、储油杯24和打压杆插座25。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是液压千斤顶2在水平方向上推动重物时的状态,可以视为液压千斤顶2倾倒放置,当需要在竖直方向上举升重物时,可以将图中的液压千斤顶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可以视为液压千斤顶2正常放置,相应的,储油箱23也是正常放置。
[0026]其中,第一缸体21与第二缸体22连通,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2分别与储油箱23连通,储油杯24固定设置于第二缸体22的侧面,储油杯24通过油道(图2中未示出)与储油箱23连通,在储油箱23的高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时,储油杯24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储油箱23。
[0027]其中,储油箱23的高度方向为储油箱23正常放置时,垂直放置面的方向,如图2中所示的X轴方向。
[0028]其中,将第一缸体21与第二缸体22连通保证了第一缸体21内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二缸体22 ;将第一缸体21与储油箱23连通,保证了储油箱23内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一缸体21 ;将第二缸体22与储油箱23连通,保证了第二缸体22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储油箱23 ;将储油杯24与储油箱23连通保证了储油杯24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储油箱23。可选地,储油杯24的结构为柱状结构,储油杯24的中轴线与储油箱23的高度方向垂直,油道的方向与储油箱23的高度方向平行。
[0029]其中,储油杯24的中轴线如图2中所示的y轴;将油道的方向与储油箱23的高度方向平行设置方便储油杯24内的液体通过油道进入储油箱23。
[0030]其中,第一缸体21内设置有第一活塞210,第二缸体22内设置有第二活塞220,打压杆插座25的一端(如图2所示的P端)与第一活塞210固定连接,打压杆插座25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的Q端)与储油箱23连接,在第一活塞210承受拉力时,储油箱23内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一缸体21内,在第一活塞210承受推力时,第一缸体21内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二缸体22内推动第二活塞220。
[0031]其中,第一缸体21内设置第一活塞210可以方便储油箱23内的液体进入第一缸体21以及第一缸体21内的液体进入第二缸体22 ;在第二缸体22内设置第二活塞220使得该液压千斤顶2能够实现对重物的推动;其中,打压杆插座25的设置方便打压杆与该液压千斤顶2的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活塞210的拉动或推动。
[00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千斤顶,通过在第二缸体的侧面设置与储油箱连通的储油杯,当储油箱的高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时,储油杯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储油箱,保证了从储油箱进入第一缸体内的液体量以及从第一缸体进入第二缸体的液体量,从而保证了第二缸体内的液位保持充满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千斤顶在水平方向上无法有效推动重物的问题,达到了液压千斤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推动重物的效果。
[0033]进一步地,参见图2,该液压千斤顶2,还包括:底板26。
[0034]底板26固定设置于液压千斤顶2的底部。
[0035]具体地,底板26通过螺栓27固定设置于液压千斤顶2的底部。
[0036]其中,底板26能够承受液压千斤顶2的底部与固定物体的挤压力,底板26的设置使得液压千斤顶2在水平方向上对重物的推动易于实施。
[0037]可选地,储油杯24的结构可以为圆柱状结构或者棱柱状结构,具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38]可选地,储油杯24设置有杯口(图2中未示出),杯口上扣置有储油杯盖240,如图2所示。杯口的设置方便向储油杯24内加液体,杯盖240的设置避免了储油杯24内的液体从储油杯24的杯口溢出。
[0039]参见图2,可选地,打压杆插座25的另一端通过连杆28与储油箱23连接,打压杆插座25上设置有打压杆插孔250。
[0040]其中,打压杆插孔250的设置方便打压杆与打压杆插座25的连接;采用连杆28连接打压杆插座25的另一端和储油箱23,方便在打压杆的作用下,打压杆插座25对第一活塞210的推动或拉动。
[0041]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千斤顶2的剖面图。参见图3,可选地,该液压千斤顶2还包括:第一单向阀211、第二单向阀221和卸压阀230。
[0042]第一缸体21与第二缸体22通过管道连通,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2分别通过管道与储油箱23连通,第一单向阀211设置于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2之间的管道上,第二单向阀221设置于第一缸体21与储油箱23之间的管道上,卸压阀230设置于第二缸体22和储油箱23之间的管道上。
[0043]其中,第二单向阀221的设置使得液体能够从储油箱23进入第一缸体21,而不能从第一缸体21进入储油箱23 ;第一单向阀211的设置使得液体能够从第一缸体21进入第二缸体22,而不能从第二缸体22进入第一缸体21 ;卸压阀230的设置方便第二缸体22内的液体进入储油箱23 ;第一单向阀211、第二单向阀221和卸压阀230使得本实用新型液压千斤顶2的推动易于实现。
[0044]可选地,油道29设置于第二缸体22的内部。
[0045]其中,将油道29设置于第二缸体22的内部使得该液压千斤顶2的结构更紧凑。
[004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千斤顶,通过在第二缸体的侧面设置与储油箱连通的储油杯,当储油箱的高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时,储油杯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储油箱,保证了从储油箱进入第一缸体内的液体量以及从第一缸体进入第二缸体的液体量,从而保证了第二缸体内的液位保持充满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千斤顶在水平方向上无法有效推动重物的问题,达到了液压千斤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推动重物的效果。
[0047]下面结合附图2和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千斤顶2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0048]参见图2和图3,当需要在水平方向上推动重物时,将液压千斤顶2横放,即倾倒放置,使得液压千斤顶2的高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在储油杯24内加满液体,关闭卸压阀230,将底板26靠在固定物体上,重物置于第二活塞220顶端,将打压杆的一端插入打压杆插座25的打压杆插孔250上,下压打压杆的另一端,打压杆插座25拉动第一活塞210沿着第一缸体21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第二单向阀221打开,储油箱23内的液体沿着第一缸体21与储油箱23之间的管道进入第一缸体21内部的第一活塞210以下,当第一缸体21内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上抬打压杆的另一端,打压杆插座25推动第一活塞210沿着第一缸体21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第二单向阀221关闭,第一单向阀211打开,第一缸体21内的液体沿着第一缸体21与第二缸体22之间的管道进入第二缸体22内部的第二活塞220以下,反复下压、上抬打压杆的另一端,使得第二缸体22内部的第二活塞220以下的液体的液面保持充满状态,第二活塞220以下的液体推动第二活塞220沿着第二缸体22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第二活塞220推动重物移动,当将重物推动到预设位置时,打开卸压阀230,第二缸体22内的液体流入储油箱23内,完成重物的推动。
[00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千斤顶2的高度方向、第一缸体21的高度方向、第二缸体22的高度方向和储油箱23的高度方向平行,如图2中所示的X轴方向。
[0050]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第二缸体22侧面设置了储油杯2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千斤顶2既可以实现重物在竖直方向上的举升,也可以实现重物在水平方向的推动,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千斤顶2结构紧凑、简单。
[005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千斤顶,通过在第二缸体的侧面设置与储油箱连通的储油杯,当储油箱的高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时,储油杯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储油箱,保证了从储油箱进入第一缸体内的液体量以及从第一缸体进入第二缸体的液体量,从而保证了第二缸体内的液位保持充满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千斤顶在水平方向上无法有效推动重物的问题,达到了液压千斤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推动重物的效果。
[00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储油箱、储油杯和打压杆插座, 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第二缸体连通,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分别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储油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的侧面,通过油道与所述储油箱连通,在所述储油箱的高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时,所述储油杯内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储油箱; 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缸体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打压杆插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打压杆插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箱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塞承受拉力时,所述储油箱内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第一缸体内,在所述第一活塞承受推力时,所述第一缸体内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第二缸体内推动所述第二活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千斤顶,还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液压千斤顶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杯的结构为柱状结构,所述储油杯的中轴线与所述储油箱的高度方向垂直,所述油道的方向与所述储油箱的高度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压千斤顶,所述储油杯设置杯口,所述杯口上扣置有储油杯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千斤顶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卸压阀, 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第二缸体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储油箱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卸压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和所述储油箱之间的管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压杆插座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储油箱连接,所述打压杆插座上设置有打压杆插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的内部。
【文档编号】B66F3/42GK204251268SQ201420642503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发明者】闻伟, 赖文艳, 孙有桃, 刘美红, 汪新辉, 周瑞, 连陆军, 齐宝萍, 王民玉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