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谱选择反射型隔热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176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隔热增透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光谱选择反射型隔热膜。



背景技术:

太阳光包括紫外光、光见光和近红外光,隔热膜是一种能够调节进入室内或车内的可见光,并可以很好地隔离红外线热辐射的工程薄膜。隔热膜通过对红外波段热辐射的隔离可大大减少因红外热辐射给室内或车内带来的不必要的热量,从而降低空调能耗,起到绿色环保的效果,通过调节可见光的透过率以达到人眼感觉舒适的太阳光的效果。

目前,国外生产的隔热膜占据大部分市场,膜的质量参差不齐,原色膜和染色膜可见光透过性率低,隔热效果较差,磁控溅射和蒸发镀制的金属膜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中间金属层的氧化,降低了隔热效果,并且该膜对太阳能光谱选择性较弱,对可见光也可能产生较多的反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光污染。《一种隔热薄膜》(公开号101474902A)公开的隔热薄膜由透明基材和镀在基材上的多层薄膜构成,该多层薄膜的膜系结构为ZAO-AgAu-TiO2-AgAu-ZAO;《一种透明隔热玻璃》(公开号CN 1800068A)公开了一种透明隔热玻璃,是由玻璃基板和透明隔热涂层组成的单层隔热膜结构。

上述公开现有技术中的膜系设计虽然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和阻隔红外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理想,另外,金属层长时间经受太阳光照射易氧化,从而造成隔热膜效率下降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谱选择反射型隔热膜,该隔热膜具有良好的光谱选择性,并且能够减缓金属层的氧化、凝聚和扩散现象,提高可见光透过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谱选择反射型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聚酯膜基层、下硫化锌层、下铝钛合金层、金属层、上铝钛合金层、上硫化锌层与减反增透层;所述聚酯膜基层为厚度1~30μm的无色透明薄膜;所述上硫化锌层与下硫化锌层的厚度为10~100nm;上铝钛合金层与下铝钛合金层的厚度为1~50nm;金属层为厚度1~30 nm的铝层或银层;减反增透层的厚度为100~300nm。

进一步的,所述上铝钛合金层与下铝钛合金层中钛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均为4%~8%。

进一步的,所述减反增透层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径为100nm,球壁厚10~15n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具有高折射率的硫化锌层作为介质层,形成D/M/D的结构,增加隔热膜的光谱选择性;通过在金属层两侧设置铝钛合金层,以减缓金属层的氧化、凝聚和扩散现象;利用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作为减反增透层从整体上提高隔热膜的可见光透过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谱选择反射型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聚酯膜基层1、下硫化锌层2、下铝钛合金层3、金属层4、上铝钛合金层5、上硫化锌层6与减反增透层7;所述聚酯膜基层为厚度1μm的无色透明薄膜;所述上硫化锌层6与下硫化锌层2的厚度为10nm;上铝钛合金层5与下铝钛合金层3的厚度为1nm;上铝钛合金层5与下铝钛合金层3中钛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均为4%;金属层4为厚度1 nm的银层;减反增透层7的厚度为100nm,减反增透层7为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径为100nm,球壁厚10~15nm;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可采用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分散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的溶胶中,再利用浸渍提拉法或者旋涂法制得,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质量浓度小于1%。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谱选择反射型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聚酯膜基层1、下硫化锌层2、下铝钛合金层3、金属层4、上铝钛合金层5、上硫化锌层6与减反增透层7;所述聚酯膜基层为厚度15μm的无色透明薄膜;所述上硫化锌层6与下硫化锌层2的厚度为50nm;上铝钛合金层5与下铝钛合金层3的厚度为30nm;上铝钛合金层5与下铝钛合金层3中钛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均为6%;金属层4为厚度15 nm的铝层;减反增透层7的厚度为200nm,减反增透层7为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径为100nm,球壁厚10~15nm;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可采用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分散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的溶胶中,再利用浸渍提拉法或者旋涂法制得,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质量浓度小于1%。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谱选择反射型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聚酯膜基层1、下硫化锌层2、下铝钛合金层3、金属层4、上铝钛合金层5、上硫化锌层6与减反增透层7;所述聚酯膜基层为厚度30μm的无色透明薄膜;所述上硫化锌层6与下硫化锌层2的厚度为100nm;上铝钛合金层5与下铝钛合金层3的厚度为50nm;上铝钛合金层5与下铝钛合金层3中钛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均为8%;金属层4为厚度30 nm的银层;减反增透层7的厚度为300nm,减反增透层7为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径为100nm,球壁厚10~15nm;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可采用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分散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的溶胶中,再利用浸渍提拉法或者旋涂法制得,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质量浓度小于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