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介质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894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复合介质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介质辊。



背景技术:

辊是带材连续性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装置,主要用于带材的支撑、转向、驱动、成型及挤干等。对于涂有胶面、油面或其它粘性介质的带材,由于辊的表面与带材的涂层直接接触,会对带材的涂层介质造成损伤,而且由于涂层介质的粘滞性,带材与辊面之间产生了粘性阻力,增大了带材的张力,并会影响带材的板型、外观尺寸及表面涂覆层品质。例如:涂有胶面的薄膜,当辊面与胶面接触的时候,由于辊面和胶面的粘连,导致薄膜被拉扯变形或胶面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介质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辊对涂有胶面、油面或其它粘性介质的带材造成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介质辊,包括:辊基体及形成在所述辊基体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层或F46复合材料层。

其中,所述辊基体表面为凹凸颗粒面,覆盖在所述辊基体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层或F46复合材料层的表面也为凹凸颗粒面。

其中,所述辊基体表面为螺旋沟槽面,覆盖在所述辊基体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层或F46复合材料层的表面也为螺旋沟槽面。

其中,所述辊基体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层或F46复合材料层厚度为0.01~100mm。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介质辊的外表面形成有聚四氟乙烯层或F46复合材料层,聚四氟乙烯或F46复合材料具有低表面张力的特性,与带材的胶面、油面或其它粘性易粘性介质不易发生粘滞,不会损坏胶面、油面或其它粘性易粘性介质,也不会损坏带材本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介质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复合介质辊的表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复合介质辊的表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复合介质辊如图1所示,包括:辊基体1及形成在辊基体1表面的复合介质层2,符合介质层2为聚四氟乙烯层或F46复合材料层,F46复合材料为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由于聚四氟乙烯或F46复合材料具有低表面张力的特性,与带材的胶面、油面或其它粘性易粘性介质不易发生粘滞,不会损坏胶面、油面或其它粘性易粘性介质,也不会损坏带材本身。辊基体1可以是金属、塑料及陶瓷等材料。

如图2所示,辊基体1表面可以是平整面,覆盖在其外层的复合介质层2的表面也为平整面。

如图3所示,辊基体1表面可以为凹凸颗粒面,覆盖在辊基体1表面的复合介质层2,即聚四氟乙烯层或F46复合材料层也为凹凸颗粒面。凹凸颗粒面尽可能地减小辊表面与带材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地减小与胶面、油面或其它粘性易粘性介质粘滞的几率。

其中,辊基体1表面还为螺旋沟槽面,覆盖在所述辊基体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层或F46复合材料层也为螺旋沟槽面。

本实施例中,辊基体1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层或F46复合材料层厚度为0.01~100mm。复合介质层2可以是喷涂或外衬的方式形成在辊基体1的表面。外衬方式包括:浇注、镶套或粘接方式,一般小辊或采用喷涂工艺,复合介质层2厚度较薄,但如果是大辊或采用外衬工艺为浇注、镶套或粘接层时,考虑到外衬层使用过程中需要修磨外表面,可能会对外衬层加厚,即复合介质层2的厚度较厚。

另外,辊基体1表面为凹凸颗粒面,对于外衬层(外衬的复合介质层2)较厚,工艺为浇注时,增加外衬层与辊基体1的附着力,有效防止外衬材料起层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