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9871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属于光伏背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是替代火力发电的最佳选择。专家预测,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进步,2030年以后,光伏发电对常规发电开始具有竞争力。2050年左右,太阳电池的价格将比现在下降十倍,每千瓦时的电价约为0.2元,那时,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一半。光伏电池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使用,因此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必须加以保护,以防受水汽、氧气、紫外线等环境因素的侵蚀和破坏,进而影响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太阳能电池背板在电池组件的背面的最外层,在户外环境下保护太阳能组件,是光伏组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配件。

光伏背板使用时需要在太阳能板背部涂上粘接剂,再将光伏背板粘接起来,在涂抹粘接剂时较耗费时间,且无法保证涂抹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该光伏背板上部设有聚乙酸乙烯酯粘接剂,撕掉上部保护膜即可与太阳能板粘接起来,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其包括保护膜、内PVDF膜、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PET膜和外PVDF膜,所述保护膜通过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连接在所述内PVDF膜的上端,所述内PVDF膜通过上粘接层连接在所述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的上端,所述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直径连接在所述PET膜的上端,所述PET膜通过下粘接层连接在所述外PVDF膜的上端,所述保护膜的两侧分别设有手撕不粘层,所述手撕不粘层的厚度与所述保护膜的厚度相同,所述手撕不粘层直径设置在所述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的上端。

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110-130微米。

所述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的厚度为90-110微米。

所述内PVDF膜的厚度为20-40微米。

所述上粘接层的厚度为10-30微米。

所述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的厚度为70-90微米。

所述PET膜的厚度为110-130微米。

所述下粘接层的厚度为10-30微米。

所述外PVDF膜的厚度为40-60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上部设有聚乙酸乙烯酯粘接剂,聚乙酸乙烯酯粘接剂性质稳定,抗热性好,粘接性好,撕掉上部保护膜即可与太阳能板粘接起来,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的保护膜两侧设有手撕不粘层,便于将保护膜撕下;

3、本实用新型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中部采用改性高分子材料合计膜和PET膜复合而成,其绝缘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的手撕不粘层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的手撕不粘层展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保护膜,2为内PVDF膜,3为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4为PET膜,5为PVDF膜,6为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7为上粘接层,8为下粘接层,9为手撕不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实施例1: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其包括保护膜1、内PVDF膜2、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PET膜4和外PVDF膜5,保护膜1通过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6连接在内PVDF膜2的上端,内PVDF膜2通过上粘接层7连接在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的上端,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直径连接在PET膜4的上端,PET膜4通过下粘接层8连接在外PVDF膜5的上端,保护膜1的两侧分别设有手撕不粘层9,手撕不粘层9的厚度与保护膜1的厚度相同,手撕不粘层9直径设置在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6的上端。

各部分尺寸如下:保护膜1的厚度为110微米,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6的厚度为90微米,内PVDF膜2的厚度为20微米,上粘接层7的厚度为10微米,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的厚度为70微米,PET膜4的厚度为110微米,下粘接层8的厚度为10微米,外PVDF膜5的厚度为40微米。

实施例2: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其包括保护膜1、内PVDF膜2、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PET膜4和外PVDF膜5,保护膜1通过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6连接在内PVDF膜2的上端,内PVDF膜2通过上粘接层7连接在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的上端,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直径连接在PET膜4的上端,PET膜4通过下粘接层8连接在外PVDF膜5的上端,保护膜1的两侧分别设有手撕不粘层9,手撕不粘层9的厚度与保护膜1的厚度相同,手撕不粘层9直径设置在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6的上端。

各部分尺寸如下:保护膜1的厚度为130微米,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6的厚度为110微米,内PVDF膜2的厚度为40微米,上粘接层7的厚度为30微米,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的厚度为90微米,PET膜4的厚度为130微米,下粘接层8的厚度为30微米,外PVDF膜5的厚度为60微米。

实施例3:一种PVDF膜光伏背板,其包括保护膜1、内PVDF膜2、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PET膜4和外PVDF膜5,保护膜1通过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6连接在内PVDF膜2的上端,内PVDF膜2通过上粘接层7连接在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的上端,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直径连接在PET膜4的上端,PET膜4通过下粘接层8连接在外PVDF膜5的上端,保护膜1的两侧分别设有手撕不粘层9,手撕不粘层9的厚度与保护膜1的厚度相同,手撕不粘层9直径设置在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6的上端。

各部分尺寸如下:保护膜1的厚度为120微米,聚乙酸乙烯酯粘结剂层6的厚度为100微米,内PVDF膜2的厚度为30微米,上粘接层7的厚度为20微米,改下高分子材料合金膜3的厚度为80微米,PET膜4的厚度为120微米,下粘接层8的厚度为20微米,外PVDF膜5的厚度为50微米。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