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降噪顶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2639发布日期:2018-07-10 23:5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降噪顶棚。



背景技术:

汽车顶棚设置在车顶,用于装饰和降低汽车内部的噪音。顶棚一般由基材、填充材料和表皮材料三部分组成,制作汽车顶棚时,用胶水将这三种材料粘合起来再经过模压成形得到;基材一般用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特殊瓦楞纸板制造,填充材料一般由PU泡沫塑料制造,表皮材料一般用针织物、聚氯乙烯制造,这些材料组合后制成的汽车顶棚存在强度差、隔音隔热效果差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降噪顶棚,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降噪顶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降噪顶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针织布层(1)、树脂粉(2)、针刺布层(3)、PU胶层(4)、加强层(5)、第一纤维层(6)、海绵层(7)、第二纤维层(8)、无纺布层(9);其中所述加强层(5)为网格状的ABS塑料;所述第一纤维层(6)和第二纤维层(8)均为玻璃纤强PP。

进一步的,所述针织布层(1)、树脂粉(2)、针刺布层(3)之间热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PU胶层(4)一面热熔连接所述针刺布层(3),一面热熔连接所述加强层(5)和第一纤维层(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纤维层(6)、海绵层(7)、第二纤维层(8)、无纺布层(9)之间通过胶水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针织布层(1)、针刺布层(3)以及无纺布层(9)的厚度为1-2mm。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粉(2)的厚度为2-4mm。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5)的厚度为2-3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纤维层(6)和第二纤维层(8)的厚度为2-4mm。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7)的厚度为3-5mm。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顶棚设置了网格状的加强层,网格状的加强层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收到外力情况下,能够完成一定形变,加强顶棚的结构强度;

(2)本顶棚设置了多层结构相互交织连接,不仅具有优异的隔热隔音性能,而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电机智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织布层;2-树脂粉;3-针刺布层;4-PU胶层;5-加强层;6-第一纤维层;7-海绵层;8-第二纤维层;9-无纺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降噪顶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针织布层1、树脂粉2、针刺布层3、PU胶层4、加强层5、第一纤维层6、海绵层7、第二纤维层8、无纺布层9;其中所述加强层5为网格状的ABS塑料;所述第一纤维层6和第二纤维层8均为玻璃纤强PP。

-所述针织布层1、树脂粉2、针刺布层3之间热熔连接。

-所述PU胶层4一面热熔连接所述针刺布层3,一面热熔连接所述加强层5和第一纤维层6。

-所述第一纤维层6、海绵层7、第二纤维层8、无纺布层9之间通过胶水粘接。

-所述针织布层1、针刺布层3以及无纺布层9的厚度为1-2mm。

-所述树脂粉2的厚度为2-4mm。

-所述加强层5的厚度为2-3mm。

-所述第一纤维层6和第二纤维层8的厚度为2-4mm。

-所述海绵层7的厚度为3-5mm。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顶棚设置了网格状的加强层,网格状的加强层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收到外力情况下,能够完成一定形变,加强顶棚的结构强度;

本顶棚设置了多层结构相互交织连接,不仅具有优异的隔热隔音性能,而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