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阻燃无溶滴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7954发布日期:2018-07-07 14:2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阻燃无溶滴纤维。



背景技术:

竹纤维就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同时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功能,所以竹纤维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纺织品中。

但竹纤维阻燃性很差,故当出现安全事故时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竹纤维的适用范围依旧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一种再生阻燃无溶滴纤维,即具有再生纤维具备的透气抗菌性,又具有较好的阻燃性,使该纤维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阻燃无溶滴纤维,包括竹纤维,所述竹纤维截面呈多边形且呈中空设置,所述竹纤维内嵌设有聚丙烯腈纤维,所述聚丙烯腈纤维抵接于竹纤维内壁,所述竹纤维外螺旋缠绕有包覆纤维,所述包覆纤维设有两根且均缠绕于竹纤维外,且两根所述包覆纤维呈交错设置,所述包覆纤维外设有PVC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竹纤维的存在,使该纤维具有较好的透气抗菌性和吸湿性。PVC涂层使包覆纤维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聚丙烯腈纤维也具有较好的阻燃性,从而使竹纤维内外均被阻燃性较好的物体包围,进一步确保该再生纤维的阻燃性。包裹纤维可对竹纤维有一个保护作用,减小了其起球的概率,延长了该纤维的使用寿命。同时两根交错的包覆纤维线,可进一步的提高竹纤维表面被阻燃物包裹的包覆面积,提高纤维的阻燃性。由于该纤维即具有再生纤维的优点,又有较好的阻燃性,故其可适用的场合较多,范围较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纤维每一侧侧壁均设有凸肋,所述凸肋和竹纤维一体纺丝成型,所述包覆纤维抵接于凸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竹纤维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减小了其断裂的概率。且当包覆纤维包覆在竹纤维外时,与竹纤维之间有空隙,进而使纤维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肋沿竖直方向一侧侧边与竹纤维侧壁沿竖直方向一侧侧边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包覆纤维均抵接于凸肋且不会直接抵接于竹纤维,减小了竹纤维和包覆纤维摩擦的概率,从而使该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肋截面的宽度从靠近竹纤维中心一端到远离竹纤维中心一端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制造凸肋所需的材料,节约了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肋朝向竹纤维中心呈弯曲设置形成弯芽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竹纤维和包覆纤维之间的间隙截面近似三角形,使结构更稳定。且竹纤维和包覆纤维的抵接处呈圆弧状,减小了竹纤维和包覆纤维相互摩擦起球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丙烯腈纤维截面呈十字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聚丙烯腈纤维和竹纤维之间具有较好的抱合力,减小了聚丙烯腈纤维和竹纤维之间的磨损,进而提高了纤维的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一根所述包覆纤维对竹纤维的包覆率为45%~5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确保包覆纤维对竹纤维外壁的包覆面积足够可起到阻燃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包覆率,从而节约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覆纤维上设有若干微孔,所述包覆纤维上设有纳米银颗粒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孔可使PVC层和纳米银颗粒层更稳定的处于包覆纤维外,进而使包覆纤维具有较好的和阻燃性抗菌性。且包覆纤维的抗菌性与竹纤维配合起来,确保该纤维不会由于包覆纤维包覆在竹纤维外,而减弱该纤维的抗菌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具有较好的透气抗菌性、吸湿性、耐磨性和阻燃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包覆纤维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竹纤维;2、聚丙烯腈纤维;3、包覆纤维;4、凸肋;5、微孔;6、PVC涂层;7、纳米银颗粒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再生阻燃无溶滴纤维,包括竹纤维1、聚丙烯腈纤维2和包覆纤维3。竹纤维1截面呈多边形且呈中空设置,聚丙烯腈纤维2截面呈十字线且嵌设于竹纤维1内。聚丙烯腈纤维2抵接于竹纤维1内壁。

如图2所示,竹纤维1每一侧侧壁均设有凸肋4,凸肋4和竹纤维1一体纺丝成型。凸肋4沿竖直方向一侧侧边与竹纤维1侧壁沿竖直方向一侧侧边重合。凸肋4截面的宽度从靠近竹纤维1中心一端到远离竹纤维1中心一端逐渐变小。凸肋4朝向竹纤维1中心呈弯曲设置形成弯芽状。

如图1和图2所示,包覆纤维3设有两根且均缠绕于竹纤维1外,且包覆纤维3抵接于凸肋4。一根包覆纤维3对竹纤维1的包覆率为45%~50%。如图3所示,两根所述包覆纤维3呈交错设置包覆纤维3上设有若干微孔5,包覆纤维3外设有PVC涂层6。PVC涂层6外设有纳米银颗粒层7。

包覆纤维3和聚丙烯腈纤维2将竹纤维1内外侧保护起来,进而使整根纤维具有竹纤维1透气抗菌优点的同时,还可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凸肋4使包覆限位和竹纤维1之间存有近似三角形的间隙,进而使纱线具有较好的保温性和透气性。同时三角形结构稳定,使纤维易变形程度小。纳米银颗粒层7和竹纤维1使该再生纤维整体上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