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催泪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9891发布日期:2018-07-13 20:1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狭小空间的警用制服性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粘性催泪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铁路公安执法环境中,列车车厢空间是比较典型的狭小空间,以一节chr2动车组中间车厢为例,车厢一般宽3380mm,高3700mm,长25000mm,车厢内过道宽度600mm。除此之外,当客流量较大时,面积3000㎡左右的售票厅会被购票排队人群分割成若干狭小空地与过道,这些过道往往只能供一人进出,在其中间机动大受阻碍。在车厢之中,狭窄过道也会经常性的因为乘客的起坐,车体在路况变化下进行的速度调整而导致车厢内人员的移动缓慢与堵塞。上述狭小的出警空间,不单单会由铁路民警所接触,地方警察也会经常遇到。一些群租房公寓楼道、地铁通道都多多少少具有狭小空间移动不便,装备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特性。在一些城市边缘和发展中的地区,通常一栋民房的数层全部改造成租房,空间极其闭塞拥挤。在警察抓捕逃窜嫌疑人时,不可避免的会进入一些复杂的场所,天桥、巷道、步行街区等,都会在动态中形成广义上的狭小空间。因此,警务人员在日常执法时,不可避免的会在以列车车厢为典型的一类狭小空间内作战,这就需要针对此类空间研发相应的特种装备。

在这类空间狭小、人员密集的空间中,除了公安人员的行动受到阻碍、人群疏散有很大的难度外,各类武器、警械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在此类空间中警察通常不会使用枪支,由于空间狭小和人员密集,跳弹和弹头过穿引起的伤害往往比违法行为本身造成的更加严重。而其他经常使用的制服性警械,也会不可避免的有所不便之处。首先,是经常使用的催泪喷射剂;由于警察现役的催泪喷射剂,射程一般只有两到三米,在雾状催泪成分到达的地方,方圆两米左右那的人群均会受到波及,换句话说使用者有时也会被影响,这就对使用者提出了比较苛刻的使用条件。在狭小空间中,这种误伤的效果更会加倍,由于催泪喷射剂只要稍有接触皮肤及呼吸道便会对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感,反而会引起人群的骚乱,发挥相反的作用。

另外一些常用的制服性器械中,防爆叉普及率较高。一般来说防爆叉收起时长约1.2m,伸展长度约2m。由于防爆钢叉是通过插头组的月牙环在压力下闭合并反向锁死的原理来实现制服的功能。所以在实际运用中,这种制约力是单向的,只能保证制服对象与使用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制服对象挣扎,使用者必定要使用更大的力量与其纠缠,既耗费体力又增大了危险性。现在大都是采取多个防爆叉配合使用,合力使制服对象倒地。这种需要两个以上警务人员才能完成的动作在狭小空间内根本无法使用。首先在列车车厢内宽度只有3m多,横向还有旅客座位的阻挡,纵向只能容一人行进,根本无法配合。如果突发状况发生在类似售票厅的场所,警务人员手持体积较大的防暴叉,在人流中毫无机动性可言。

而制服性用具网枪在狭小的使用空间内威力也大打折扣。通常来说,网枪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民用弹药激发产生的燃烧气体,将收缩起来的抓捕网通过网底的垫片将其弹射出去。网在飞行过程中通过多个橡皮块散开连带将网展开,当网接触到目标时,橡胶块由于惯性继续运动,在网的相对面相互纠结,完成使用网将目标捆绑的目的。由于使用火药动力,网枪是重点监管的物品,它的使用随之变得困难,不可能像警棍催泪喷射剂一样成为普及性的工具而且,在狭小空间中捕捉网极其容易在飞行过程中发生勾拽,使捕捉网提前失效,而下一发捕捉网的装填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警械无法满足狭小空间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适合狭小空间使用的、能够快速有效制止违法犯罪嫌疑人的非致命性特种装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性催泪发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警械不能满足狭小空间使用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粘性催泪发射装置,其中,包括发射器本体,所述发射器本体包括枪管、弹仓、扳机、驱动装置和枪把,所述扳机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弹仓,所述弹仓与枪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储气瓶、气仓、第一激发部、第二激发部、第三激发部、膛后气嘴、连接软管和气仓封闭塞,所述储气瓶设置在枪把内,所述储气瓶与气仓通过连管连接,气仓上设置气仓封闭塞,所述气仓通过连接软管与膛后气嘴的后端连接,所述膛后气嘴的前端与弹仓内弹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扳机上设置有扳机齿轮,所述第二激发部上设置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一轮齿与扳机齿轮啮合,第二激发部的上部为平面,所述平面上部设置第一激发部;所述第一激发部上部为楔形部,所述膛后气嘴与气仓封闭塞上设置有与所述在楔形部相配合的斜面,所述楔形部设置在膛后气嘴与气仓封闭塞之间;所述第三激发部上设置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二轮齿与所述扳机齿轮啮合,第三激发部上端设置弹仓转动爪钩,所述弹仓转动爪钩搭接在所述弹仓的棘齿上;所述弹体包括弹壳,所述弹壳内设置上托板、下托板和展开片,所述展开片为四个扇片连接而成的圆台体,所述圆台体两端分别设置上托板和下托板;所述相邻扇片之间采用连接线连接;所述扇片上设置粘性催泪涂层;所述粘性催泪涂层由松香、桐油、辣椒素,按重量份1:1:1比例混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三激发部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激发部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扳机上设置扳机保险,所述扳机保险包括第一扳机保险钮、第二扳机保险钮、扳机卡榫、保险固定滚珠、保险固定滚珠弹簧、内保险固定卡榫和外保险固定卡榫;所述扳机卡榫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扳机保险钮和第二扳机保险钮,所述扳机卡榫的卡扣设置在扳机齿轮上的孔洞内,所述扳机卡榫的两侧均设置有内保险固定卡榫,所述发射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内保险固定卡榫限位的外保险固定卡榫,所述扳机卡榫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发射器本体上与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保险固定滚珠,所述保险固定滚珠底部设置有保险固定滚珠弹簧。

优选的,所述弹仓上设置弹仓释放杆,所述弹仓释放杆上设置弹仓释放保险;所述弹仓释放保险包括卡榫弹簧底座、弹仓保险按钮、弹仓释放杆卡榫和卡榫弹簧,所述卡榫弹簧一端设置在卡榫弹簧底座内,另一端与所述弹仓释放杆卡榫连接,所述弹仓释放杆设置在弹仓释放杆卡榫内,所述弹仓保险按钮底部设置有保险按钮弹簧,弹仓保险按钮底部的端面为坡面,所述弹仓释放杆卡榫上设置有与所述弹仓保险按钮的坡面对应的斜面。

优选的,所述连管上设置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枪管上设置强光手电及镭射瞄准器。

优选的,所述弹体包括弹壳,所述弹壳内设置上托板、下托板和展开片,所述展开片为四个扇片连接而成的圆台体,所述圆台体两端分别设置上托板和下托板;所述相邻扇片之间采用连接线连接;所述扇片上设置粘性催泪涂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专用发射器,利用高压气体动能将弹体推射出去,弹体在运动过程中展开,形成网状的载体,在载体上有粘性催泪成分,展开后的弹体粘附在制服对象的皮肤或者衣物上,弹体形成的小范围雾状催泪成分。本发明采用辣椒素作为主要的作用物质,载体使用一种具有粘性的,可散开的小型网状物;同时考虑现有火药制品的管控,发射动力使用压缩二氧化碳。本发明为非致命性制服,效果好,使用便捷,反应迅速,能够快速有效地制服目标,且制造简单,配发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弹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弹仓释放保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扳机保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扳机保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准星;2-枪管;3-弹仓;4-第一激发部;5-照门;6-气仓;7-压力表;8-第二激发部;9-储气瓶;10-扳机保险;11-扳机;12-扳机护围;13-第三激发部;14-弹仓释放保险;15-弹仓释放杆;16-强光手电及镭射瞄准器;17-棘齿;18-膛后气嘴;19-连接软管;20-气仓封闭塞;21-弹仓转动爪钩;201-上托板;202-展开片;203-下托板;204-弹壳;205-粘性催泪涂层;206-连接线;401-卡榫弹簧底座;402-保险按钮弹簧;403-弹仓保险按钮;404-弹仓释放杆卡榫;405-卡榫弹簧;501-第一扳机保险钮;502-扳机卡榫;503-扳机齿轮;504-扳机转轴;505-第二扳机保险钮;506-保险固定滚珠;507-保险固定滚珠弹簧;508-内保险固定卡榫;509-外保险固定卡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性催泪发射装置包括发射器本体,发射器本体包括枪管2、弹仓3、扳机11、驱动装置和枪把,扳机11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连接弹仓3,弹仓3与枪管2连接;驱动装置包括储气瓶9、气仓6、第一激发部4、第二激发部8、第三激发部13、膛后气嘴18、连接软管19和气仓封闭塞20,储气瓶9设置在枪把内,储气瓶9与气仓6通过连管连接,连管上设置压力表7。气仓6上设置气仓封闭塞20,气仓6通过连接软管19与膛后气嘴18的后端连接,膛后气嘴18的前端与弹仓3内弹体的位置相对应。枪管2上设置强光手电及镭射瞄准器16。

扳机11上设置有扳机齿轮,第二激发部8上设置有第一轮齿,第一轮齿与扳机齿轮啮合,第二激发部8的上部为平面,平面上部设置第一激发部4。第一激发部4上部为楔形部,膛后气嘴18与气仓封闭塞20上设置有与在楔形部相配合的斜面,楔形部设置在膛后气嘴18与气仓封闭塞20之间;第三激发部13上设置有第二轮齿,第二轮齿与扳机齿轮啮合,第三激发部13上端设置弹仓转动爪钩21,弹仓转动爪钩21搭接在弹仓3的棘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激发部8、第三激发部13均为半圆形。

本发明的专用发射器为左轮式,使用转轮结构弹仓供弹,发射器前端有控制弹仓3左摆换弹的弹仓释放杆15。射击时弹仓3前倾保持整体的气密性,扳机11、弹仓3联动,射击为半自动,扣动一次扳机喷射一次弹体,扣动扳机11后,第二激发部8顺时针转动,将第一激发部4顶起,同时开启气仓6以及将膛后气嘴18向前运动,使弹仓3和发射器枪管2形成密封结构,之后将弹体发射出去。发射之后,扳机11由内置弹簧发力回复原位置,同时驱动第三激发部13及弹仓转动爪钩21将弹仓3转动,使下一发弹处于待发状态,同时扳机11后方有扳机保险10,关闭之后能够避免误触,震动等引起的走火。发射器动力为高压二氧化碳,存储在枪把的储气瓶9中,发射器后端有压力表7显示气压,保证正常的使用。枪体前部有强光手电及镭射瞄准器16的集合,便于搜寻和瞄准。为了配合弹体在运动中的展开,发射器枪管为喇叭状,尽可能快的使弹体利用空气阻力顺利展开,将粘性催泪网外露。

本发明驱动装置的激发原理为:当扣动扳机时,扳机内侧齿轮逆时针转动约45°,同时第二激发部8的齿轮转动约90°,在运动过程中第二激发部8与第一激发部4的接触面将由平面逐渐转为一个向外突出的曲面。由平面转为曲面的过程将会带动第一激发部4向上运动,由于第一激发部4与气仓6的气仓封闭塞20及膛后气嘴18的接触面为楔形,第一激发部4向上的运动将会将气仓6的两部分向两侧顶开使膛后气嘴18和气仓封闭塞20分开,顺序是膛后气嘴先行顶住后膛,气仓封闭塞随后打开。气仓封闭塞打开后,气仓内高压二氧化碳通过气仓6内部的软管,直接作用于转轮式弹仓内的弹体后部,通过将弹体下托板喷出,使整个呈收缩状态的展开片从弹壳内弹出,进入下一步的展开过程。具体制造时需注意④的顶端楔形物的坡度,由于本发明采用压缩二氧化碳作为动力,在激发过程中要保证整体的密闭性,因此,第一激发部4的顶端楔形物的坡度要求为:左侧与膛后气嘴接触的坡面坡度为30°,右侧与气仓封闭塞接触的坡面坡度为60°,此设计保证膛后气嘴前端软头将会先于气仓封闭塞到达行程终点。

天然辣椒素(oc)是一种极佳的制服性元素,当他喷淋在人体面部皮肤,服饰上时将会对人体鼻部脸部口腔皮肤和呼吸道等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迅速出现流泪、流泪、咳嗽、眼睛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与泰瑟枪不同,电击枪使用特定的电击频率来扰乱人体肌肉的运动,使人瞬时僵硬颤抖使制服对象相对被动的失去抵抗能力。而使用天然辣椒素可使制服对象因产生上述症状而自行停止行动,其制服过程相对温和主动。由于将天然辣椒素以雾状为形态喷洒具有诸多弊端。本发明为达到最佳制服效果,采用松香、桐油、辣椒素(oc),按重量份1:1:1比例混合后喷涂于弹体的展开片上,制成粘性催泪涂层,粘性催泪成份以弹体作为载体,避免以雾状形状喷洒的弊端。

本发明的弹体结构具有以下优点:一、体积适当,不会受到空间的制约而发生威力减小的情况。二、形态相对固定,让辣椒素能够比较有效地只作用于目标之上,不受地形风向空间的影响。三、保证一定的作用时间,由于人体对辣椒素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四、为了保证使用者的人生安全,需要该载体能够将辣椒素抛射到一定距离,使目标在安全距离外被制服。五、为了保证制服成功率和应对多个目标,需要该装置能够连续发射。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弹体包括弹壳204,弹壳204内设置上托板201、下托板203和展开片202,展开片202为四个扇片连接而成的圆台体,圆台体两端分别设置上托板201和下托板203。相邻扇片之间采用连接线206连接;扇片上设置粘性催泪涂层205。粘性催泪涂层由松香、桐油、辣椒素(oc),按1:1:1比例混合制成。

本发明的弹体为埋头弹,粘性催泪涂层205附着在展开片202上,使展开片具有粘性,连接网206用于连接各个扇片,使展开片在空中保持整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弹体的展开片202、粘性催泪涂层205和连接网206在运动中遇空气阻力展开,形成粘性网(粘性催泪网)。粘性网展开之前,展开片202呈圆台状组合放置在弹壳204中。展开片202的两端有上托板201和下托板203,保证发射过程中的气密性以及防止催泪成分的外泄。粘性网的展开原理是使用展开片202,利用运动中的空气阻力将网展开。网上附有粘着剂和催泪成分的混合物,在将催泪成分固化之后又保证一定的挥发性,使准备使用不受风向和空间大小的限制。

弹体展开原理为,弹体口径20号铅径,即0.615英寸,约15.6mm四片展开片材质为聚乙烯,厚度1mm,具体形状为一个上底面为直径14.6mm圆,下底面为直径10mm圆,高为70mm的圆台上下四等分的扇环。这四个扇片,各自分开,相互之间由两根连接线连接。发射器激发之后,下托板203将整个呈收缩状态的展开片推出,之后上托板201掉落,展开片202利用风阻展开,展开到一定程度之后由连接线206组成的粘性网保持展开状态,飞行一段距离之后,展开片内侧的粘性涂层接触目标,粘性成分发挥作用。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扳机11上设置扳机保险,扳机保险包括第一扳机保险钮501、第二扳机保险钮505、扳机卡榫502、保险固定滚珠506、保险固定滚珠弹簧507、内保险固定卡榫508和外保险固定卡榫509。扳机卡榫502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扳机保险钮501和第二扳机保险钮505,扳机卡榫502的卡扣设置在扳机齿轮上的孔洞内,扳机卡榫502的两侧均设置有内保险固定卡榫508,发射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内保险固定卡榫限位的外保险固定卡榫509,扳机卡榫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槽,发射器本体上与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保险固定滚珠506,保险固定滚珠506底部设置有保险固定滚珠弹簧507。本实施例中,第一扳机保险钮为白色,第二扳机保险钮为红色。

当本发明处于安全状态时,扳机卡榫602位于扳机齿轮503上的孔洞内,保险固定滚珠506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扳机无法扣动,装备无法激发,第一扳机保险钮501露出,表示装备处于安全状态。装备需要激发时,按下第一扳机保险钮501,扳机卡榫502与扳机齿轮503上的孔洞分离,扳机转轴504转动,保险固定滚珠506处于释放固定状态,扳机处于自由待发状态,此时第二扳机保险钮505露出,表示装备处于待发危险状态。

弹仓3上设置弹仓释放杆,弹仓释放杆上设置弹仓释放保险;弹仓释放保险14包括卡榫弹簧底座401、弹仓保险按钮403、弹仓释放杆卡榫404和卡榫弹簧405,卡榫弹簧405一端设置在卡榫弹簧底座401内,另一端与弹仓释放杆卡榫404连接,弹仓释放杆15设置在弹仓释放杆卡榫404内,弹仓保险按钮403底部设置有保险按钮弹簧402,弹仓保险按钮403底部的端面为坡面,弹仓释放杆卡榫404上设置有与弹仓保险按钮403的坡面对应的斜面。弹仓释放杆15的一端设置弹仓释放杆转轴。

需要将弹仓释放装弹时,按下弹仓保险按钮403,弹仓释放杆卡榫404向左运动,此时弹仓释放杆15处于自由状态,可以向左打开露出转轮式弹仓,进行装弹。装弹完毕后向右甩动弹仓,即可进入待发状态。扳机保险位于中间时,扳机可顺利转动45°左右,进行激发动作,按下保险即可锁定扳机,无法激发,无论是左右手操作者均可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