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7310发布日期:2018-11-30 20:3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墙板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房车、旅居车、柜式货车、移动房屋均是在外部通过墙板进行组装而成。该墙板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与较好的耐腐蚀特性,以提高墙板的使用寿命。一般墙板的生产过程较为繁琐,并且是通过人为的将墙板的各层进行粘合,其平整度较低,生产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板生产装置。这种墙板生产装置能够高效的生产墙板,且生产出来的墙板具有较高的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墙板生产装置,包括用于对面板进行涂胶的喷淋胶机构、用于提高面板之间粘合强度以及在面板外增加新材料层的多层真空吸覆机构以及用于输送利用面板组装好的墙板的升降分层机构,所述喷淋胶机构包括用于放置面板的喷淋胶平台与用于将喷淋胶涂抹到面板上的喷淋胶移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将需要胶粘的面板放置在喷淋胶平台上,然后利用喷淋胶移动装置直接将喷淋胶平台上的面板进行涂胶。面板在喷淋胶移动装置移动过之后,使得面板上可以均匀涂抹上胶水,从而使得面板上的胶水厚度保持一致,使得最终的粘合效果较好。在多块面板粘合完成后,利用升降分层机构打开多层真空吸覆机构,将粘合的面板移动至真空吸覆机构上进行真空吸覆。相比较于现有人工涂抹胶水,这种方式粘合的效果较好,胶水厚度保持一致,并且较为均匀。并且,通过喷淋胶移动装置移动而不是移动面板,使得涂抹胶水的过程较为稳定,从而使得涂抹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胶移动装置包括供胶结构、涂胶结构、用于控制涂胶结构的控制面板以及用于控制供胶结构的胶泵站,所述供胶结构包括胶桶,所述胶桶连接有胶泵,所述胶泵连接有胶管道,所述胶管道与涂胶结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启动胶泵站,使得胶泵站控制胶泵工作。胶泵工作带动胶桶中的胶水顺着胶管道进入到涂胶机构中对面板进行涂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涂胶结构包括坦克链,所述胶管道穿过坦克链并连接有胶路稳压室,所述胶路稳压室连接有多个淋胶枪,所述相邻的淋胶枪相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胶水通过胶管道进入到胶路稳压室中,通过胶路稳压室的设置,使得胶水进入到淋胶枪的速率保持一致,从而使得胶水涂抹在面板上的厚度保持一致,提高了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粘合效果。通过设置多个淋胶枪,能够充分的对面板进行涂胶,从而使得面板表面的涂胶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淋胶枪下方设置有防固化装置,所述防固化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与淋胶枪相对应的防固化剂槽,所述防固化剂槽内放置有防固化剂,所述固定块中部铰接有摆臂,所述固定块两侧铰接有气缸,所述当防固化剂槽处于淋胶枪正下方时,淋胶枪一端浸入防固化剂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当淋胶枪工作完毕处于闲置状态时,为了防止淋胶枪枪口位置处的胶水凝固,导致淋胶枪在下次使用时不能出胶。通过设置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的防固化剂槽内装入防固化剂可以在淋胶枪不使用时使得淋胶枪枪口的胶水不会凝固。在需要使用淋胶枪时,气缸工作带动摆臂转动,从而使得防固化剂槽离开淋胶枪,从而使得淋胶枪可以用于对面板进行涂胶。这样设置摆臂以及两个气缸的原因是,使得在摆臂运动的过程中,防固化剂槽仍然可以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使得防固化剂槽中的防固化剂不会在固定块移动时导致防固化剂流出防固化剂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胶结构还包括雾化喷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雾化喷水装置,在涂胶之后,将自来水通过雾化形式喷洒在涂胶后的面板上,从而使得胶水有效化泡。胶水化泡后,其粘性增强,从而使得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粘合效果更强。相比较于现有技术,需要通过人为方式对面板进行喷洒自来水,较为繁琐,并且喷洒的均匀程度较低,使得胶水不同部分的粘合效果不同,导致面板与面板之间的不同部位的粘合强度不同,可能会导致面板与面板之间发生脱离。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涂胶的过程中同时对胶水进行化泡,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在涂胶后胶水粘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层真空吸覆机构包括钢结构的吸覆平台,所述吸覆平台为密封结构,所述吸覆平台顶部设置有真空膜,所述真空膜与吸覆平台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吸覆平台连接有用于对吸覆平台抽真空的真空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多层真空吸覆机构上的吸覆平台的设置,使得在粘结之后的面板能够放置在吸覆平台上。之后,启动真空泵,使得真空泵将吸覆平台内的空气吸出,从而使得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空气被吸出,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粘连效果更强。通过将真空膜与吸覆平台通过螺栓连接,使得真空膜两侧被固定在吸覆平台上,防止在抽真空的过程中真空膜的位置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墙板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准备好的外面板(玻璃钢板、免漆铝板或其他适合的板料)摆放在喷淋胶平台上;

(2)根据面板的大小尺寸,将参数输入到控制面板中;

(3)启动控制面板上的淋胶程序,使得胶泵站开始工作,胶水通过胶管道输送到胶路稳压室后,进入到喷胶枪中,均匀的喷淋到外面板上,同时雾化喷水装置对胶水进行化泡

(4)在喷淋好胶水的面板上摆放中间夹芯层;

(5)重复步骤(2)-步骤(3),把胶水喷淋到中间夹芯层上;

(6)在中间夹芯层上摆放内墙面板;

(7)启动升降分层机构,打开多层真空吸覆平台的任意一层平台;

(8)把喷淋好胶水的面板通过喷淋胶平台转序到已经打开的多层真空吸覆平台的台面上;

(9)关闭真空吸覆平台,启动真空泵,真空泵开始工作,从而进入真空吸覆作业;

(10)真空吸覆作业完成后,打开真空吸覆平台,将已经生产完成的墙板取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步骤(1)中将外面板防止在喷淋胶平台上。步骤(2)由于面板的尺寸不一,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淋胶枪与面板之间的高度。步骤(3)中启动胶泵站,使得胶泵站控制胶水进入到淋胶枪中,之后均匀的喷淋到外面板上。同时,通过雾化喷水装置对胶水进行化泡,提高胶水的粘合效果。步骤(4)将喷淋好胶水的面板上放置中间夹芯层进行粘合。步骤(5)以同样的方式对中间夹芯层进行涂胶。步骤(6)将内墙面板粘合在中间夹芯层上。上述过程完成了三层面板的粘合安装。步骤(7)中通过升降分层机构,并将多层真空吸覆平台某一层打开。步骤(8)中将粘合好的三层面板放置在多层真空吸覆平台内。步骤(9)中通过启动真空泵,从而对三层面板进行真空吸覆。步骤(10)中将生产完成的墙板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真空吸覆作用时间为1-2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1-2h的真空吸覆过程,使得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空气能够充分的被吸出。由于胶水化泡,一方面使得胶水的粘合效果更好,另一方面也会使得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空气量较大。若不及时清除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空气,最终可能会导致面板与面板之间出现缝隙,影响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粘合效果。通过较长时间的真空吸覆,解决了胶水化泡导致的空气量较大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创造点在于:通过在涂胶的过程中利用雾化喷水装置对胶水进行化泡,从而提高胶水的粘合效果。但是,通过胶水化泡的方式提高胶水的粘合效果,会使得胶水中充斥较多的空气,在后续胶水凝固之后,面板与面板之间存在较多的空气。长时间使用后,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粘合效果会逐渐降低;因此,通过后续的较长时间的真空吸覆作用,使得胶水化泡后内部存在空气充分的被排除出面板与面板之间,从而使得面板与面板之间的粘合效果较强;

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创造点在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为方式对胶水进行化泡,会导致胶水化泡不均匀,从而造成不同部位的胶水之间的粘合效果不同,最终可能造成面板与面板之间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影响面板粘合的稳定性。因此,通过在涂胶的过程中同时进行雾化喷洒,从而均匀的对胶水进行化泡;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创造点在于:通过防固化装置的设置,由于一般情况下,在淋胶枪中的胶水会凝固在淋胶枪中,从而造成淋胶枪堵塞。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淋胶枪置于防固化剂槽中,使得淋胶枪枪口位置处的胶水不会发生凝固。并且,通过摆臂与两个气缸的设置,使得在固定块脱离淋胶枪时,固定块仍然保持水平,不会由于固定块倾斜而造成固定块中的防固化剂流出固定块;

4、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创造点在于:通过喷淋胶移动装置对面板进行涂胶,而不是通过面板经过淋胶枪从而对面板进行涂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面板上的涂胶较为均匀,提高了涂胶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喷淋胶机构以及多层真空吸覆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喷淋胶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区域放大图;

图5为喷淋胶移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多层真空吸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喷淋胶机构;2、多层真空吸覆机构;3、升降分层机构;4、喷淋胶平台;5、喷淋胶移动装置;6、供胶结构;7、涂胶结构;8、胶泵站;10、控制面板;601、胶桶;602、胶泵;603、胶管道;701、坦克链;702、胶路稳压室;703、淋胶枪;704、雾化喷水装置;7031、胶室;7032、出胶管;7033、固定件;9、防固化装置;901、固定块;902、气缸;903、伸缩杆;904、摆臂;201、吸覆平台;202、真空膜;203、真空泵;204、电控箱;205、操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墙板生产装置,包括用于对面板进行涂胶的喷淋胶机构1、用于提高面板之间粘合强度以及在面板外增加新材料层的多层真空吸覆机构2以及用于输送利用面板组装好的墙板的升降分层机构3。其中,面板是墙板的组成部件,三层面板组装成墙板。

喷淋胶机构1包括用于放置面板的喷淋胶平台4与用于将胶水涂抹到面板上的喷淋胶移动装置5。通过将面板放置在喷淋胶平台4上,喷淋胶顺着面板的表面移动,从而对面板的表面进行涂胶。

如图3、图4、图5与图6所示,其中,喷淋胶移动装置5包括供胶结构6与涂胶结构7。涂胶结构7与供胶结构6连接有胶泵站8,胶泵站8连接有控制面板10。供胶结构6包括胶桶601、胶泵602以及胶管道603。涂胶结构7包括坦克链701、多个胶路稳压室702以及多个淋胶枪703。相邻的淋胶枪703相互抵接。胶桶601与胶泵602固定连接,胶泵602与胶管道603固定连接。胶管道603穿过坦克链701并与胶路稳压室702固定连接。每个胶路稳压均与多个淋胶枪703之间固定连接。利用控制面板10控制胶泵站8运作,带动胶泵602工作。胶泵602将胶桶601中的胶水顺着胶管道603运输进入到胶路稳压室702内,然后胶路稳压室702内的胶水进入到淋胶枪703中,从而对面板进行涂胶。在涂胶的过程中,坦克链701工作,从而带动整个喷淋胶移动装置5顺着面板发生移动,实现对面板表面的均匀涂胶。

优化的,涂胶结构7还包括雾化喷水装置704。在涂胶的过程中,雾化喷水装置704同时对涂胶完成的面板上的胶水进行化泡,提高胶水的粘合效果。

优化的,淋胶枪703包括胶室7031、出胶管7032以及用于将胶室7031与出胶管7032固定连接的固定件7033。出胶管7032一段进入到胶室7031内,用于提取胶室7031内的胶水。

优化的,淋胶枪703下方设置有防固化装置9。防固化装置9包括固定块901,固定块901上设置有与多个淋胶枪703相对应的防固化剂槽。防固化剂槽内装有防固化剂。固定块901两端均铰接有气缸902或者其中一端设置有气缸902,另一端设置有伸缩杆903。固定块901中部铰接有两根摆臂904。当防固化剂槽(图中未示出)处于淋胶枪703正下方时,淋胶枪703的出胶管7032浸入到防固化剂槽中的防固化剂中,从而使得淋胶枪703在不使用时,处于出胶管7032内的胶水不会发生凝固。在需要使用淋胶枪703时,气缸902工作,使得固定块901移动,同时摆臂904移动,从而使得固定块901发生移动,由于两个气缸902或者其中一个伸缩杆903的设置,使得固定块901移动时会使得固定块901平行移动,使得固定块901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水平,防止固定块901内防固化剂泄漏,使得防固化剂可以多次使用。

多层真空吸覆机构2包括钢制成的吸覆平台201。吸覆平台201为密封结构,且吸覆平台201顶部设置有真空膜202。真空膜202与吸附平台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吸附皮平台连接有用于对吸覆平台201抽真空的真空泵203。真空泵203放置在升降分层机构3上。升降分层机构3上设置有电控箱204。真空泵203连接有操控面板205。操控面板205可以多层真空吸覆机构2与升降分层机构3运作。

一种墙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准备好的外面板(玻璃钢板、免漆铝板或其他适合的板料)摆放在喷淋胶平台4上;

(2)根据面板的大小尺寸,将参数输入到控制面板10中;

(3)启动控制面板10上的淋胶程序,使得胶泵站8开始工作,胶水通过胶管道603输送到胶路稳压室702后,进入到淋胶枪703中,均匀的喷淋到外面板上,同时雾化喷水装置704对胶水进行化泡;

(4)在喷淋好胶水的面板上摆放中间夹芯层;

(5)重复步骤(2)-步骤(3),把胶水喷淋到中间夹芯层上;

(6)在中间夹芯层上摆放内墙面板;

(7)通过操控面板205控制启动升降分层机构3,并打开多层真空吸覆平台201的任意一层平台;

(8)把喷淋好胶水的面板通过喷淋胶平台4转序到已经打开的多层真空吸覆平台201的台面上;

(9)关闭真空吸覆平台201,启动真空泵203,真空泵203开始工作,从而进入真空吸覆作业持续1h后关闭真空泵203;

(10)真空吸覆作业完成后,打开真空吸覆平台201,将已经生产完成的墙板取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真空吸覆作业时间为1.5h。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真空吸覆作业时间为2h。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