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1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诸如气囊设备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使用气体发生剂的气体发生器需要用于冷却和过滤从气体发生剂产生的燃烧气体的过滤器。但是,该过滤器的质量较大,由此会增加整个气体发生器的质量或体积,因此尝试减小该过滤器的质量和体积。
JP-U N0.3,004, 037公开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通过将挡板部件36设置在图1中的第一渣粒捕获腔50中而去除图8所示的第一冷却过滤器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由杯状封闭壳、在其侧表面部分上具有多个排气口的杯状扩散器壳和具有用于固定的孔的凸缘部分形成;
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杯状内部管部件,在其中限定点火装置腔,用于容纳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共轴的点火器,并且在其外部限定充填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不具有用于冷却和过滤由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产生的气体的过滤器;
所述杯状内部管部件具有位于扩散器壳的底板侧的底表面,位于封闭壳的底板处的敞开部分以及形成在敞开部分的端部处的通气部分,用于允许产生在点火装置腔中的燃烧产物通过其中;
所述点火器连接至所述封闭壳,使得所述点火器从形成在封闭壳的底板中的孔伸出到内部;
所述杯状内部管部件固定至点火器连接部分,该点火器连接部分包括向内伸出的筒状部分,以及通道,用于使形成在杯状内部管部件与点火器连接部分之间的燃烧产物到达通气部分;
所述燃烧室具有由外周筒状部件形成的外周表面、由内部管部件形成的内周表面、由封闭壳的底板形成的底表面以及由设置在外周表面与内周表面之间的环形多孔部件形成的上表面;
所述外周筒状部件的敞开部分的一端抵靠封闭壳的底板;
所述环状多孔部件具有小于气体发生剂的尺寸的多个孔,所述环形多孔部件设置成使得在环形多孔部件与扩散器壳的底板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空间由外周筒状部件、扩散器壳的底板和环形多孔部件限定;
形成在外周筒状部件与扩散器壳的侧表面之间的排气路径;
所述多个排气口的总敞开面积(A1)小于从所述燃烧室延伸至排气口的气体路径的总敞开面积(A2) (A1 < A2);以及
所述空间和所述排气路径通过形成在所述外周筒状部件的敞开部分的另一端上的连通部分彼此连通。


本发明将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和仅仅为了示意而给出的附图而变得更完整地理解,因此附图并不是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2示出图1中使用的多孔部件的透视图;
图3示出另一实施例中的多孔部件的透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5示出设置在多孔部件上的以及图4中使用的气体碰撞部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JP-U N0.3,004, 037仍然需要第二冷却过滤器10和过滤器11,因此不能充分地减
小气体发生器的重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能够通过不需要用于冷却和过滤燃烧气体的过滤器而减小整个气体发生器的重量和尺寸。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在排放燃烧气体的过程中,该燃烧气体通过环形多孔部件,之后流入环形空间从而接触其内壁表面。随后,燃烧气体流入筒状排气路径,并且从排气口排出,同时接触排气路径的壁表面。因为在气体发生器中流动的燃烧气体的速度能够在排气口被抑制(A1 < A2),所以燃烧气体接触形成气体路径的壁表面的时间段能够通过控制燃烧气体通过从燃烧室延伸至排气口的气体路径的时间段而增加。
因此,包含在燃烧气体中的燃烧残渣在每经上述接触时粘附至接触表面并且被该接触表面保持,由此,减少了从排气口排出的燃烧残渣的量。为此原因,不需要使用占气体发生器的很大体积百分比的大型过滤器,由此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减少整个气体发生器的尺寸和重量。这里讨论的过滤器是围绕气体发生剂设置的过滤器,该过滤器冷却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气体并且过滤燃烧气体的燃烧残渣。围绕气体发生剂以圆筒形状设置的过滤器(记载在JP-AN0.2005-53382),以及设置在气体发生剂上方的过滤器(记载在US-B N0.6142515的说明书中)是实例。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不具有任何这种过滤器。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记载的燃烧残渣从包含在气体发生剂中的金属成分获得,与JP-UN0.3,004, 037记载的“渣粒”相同。
本发明优选地提供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环形多孔部件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孔的第一环形平面部分、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的外周上的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以及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的内周上以及与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相同的侧部上的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
本发明优选地提供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环形多孔部件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孔的第一环形平面部分、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的外周上的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以及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的内周上以及与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相对的侧部上的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
当该环形多孔部件装嵌在杯状内部管部件与外周筒状部件之间时,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邻接抵靠外周筒状部件,同时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邻接抵靠内部管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配接该环形多孔部件。这种配接能够仅采用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和外周筒状部件的配对或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和内部管部件的配对其中的一个而实现。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扩散器壳的底板与环形多孔部件之间的空间。
本发明优选地提供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用于截留燃烧残渣的环形气体碰撞部件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空间中的环形多孔部件上,
所述环形气体碰撞部件具有形成径向气体路径的凹凸面,沿着所述气体路径的径向方向的外部通过形成在环形气体碰撞部分的外周部分上的第二环形外壁表面部分而被密封在凹凸面其中的一个处,以及
在通过所述环形多孔部件的孔之后,所述燃烧室的燃烧气体碰撞环形气体碰撞部件,并且通过未被密封的气体路径而被排放至排气路径。
通过将环形气体碰撞部件设置在扩散器壳的底板与环形多孔部件之间,燃烧气体接触壁表面的时间段能够被增加,增强捕获燃烧残渣的效果。
本发明优选地提供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在所述扩散器壳的底板附近,所述外周筒状部件具有用于使所述空间与所述排气路径彼此连通的连通部分,所述排气口形成为更接近所述封闭壳的侧部而不是所述连通部分。
因为该连通部分和排气口设置成上述位置关系,所以燃烧气体与排气路径的壁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改善冷却燃烧气体的效果以及捕获燃烧残渣的效果。
本发明优选地提供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凸缘部分从所述扩散器壳的侧表面部分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且存在于连接所述连通部分和排气口的虚线上。
因为连通部分和排气口设置成上述位置关系,所以从排气口喷出的燃烧气体向下喷射(朝向封闭壳侧),而不是垂直于外壳的轴向方向的方向。因此,由于该凸缘部分存在于将该连通部分连接至排气口的虚线上,所以即使当燃烧残渣包含在从排气口排出的燃烧气体中时,由于燃烧气体碰撞凸缘部分,所以燃烧残渣能够被捕获。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能够通过不需要大型、大体积的过滤器而实现整个气体发生器的尺寸和重量的减小。
本发明能够使用在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中,诸如安装在各种汽车中的气囊设备。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I)图1至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1示出沿轴向方向的气体发生器10的剖视图。图2示出在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多孔部件的透视图,图1中的多孔部件示出在沿着图2的线1-1所做的剖视图中,从而清楚地示出其形状。
外壳11通过在接触部分将扩散器壳12和封闭壳13焊接并固定到一起而获得。如图1所示,在外壳11中,接触部分被焊接和固定(焊接/固定部分15)使得封闭壳13装嵌在扩散器壳12内部,图1所示的台阶15a设置在焊接/固定部分15的内周向表面上。
扩散器壳12在其侧表面部分中具有多个排气孔14,排气孔14通过铝带而从内部密封从而防止潮湿。该排气口 14形成在封闭壳13的附近(更靠近焊接/固定部分15),如图1所示。
在封闭壳13的底板13a的中央部分,设置点火器连接部分,其具有朝向点火装置腔30伸出的筒状部分13b和从筒状部分13b向内延伸的向内凸缘13c。这一连接部分与封闭壳13的底板13a形成一体。
杯状内部管部件20设置在外壳11的中央部分。该内部管部件20压制配合至点火器连接部分(筒状部分13b),使得该管部件的底表面21与扩散器壳12的底板(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为顶板)12a分离开,该管部件的敞开部分29邻接抵靠封闭壳13的底板13a。需要指出的是,该底表面21可邻接抵靠扩散器壳12的底板(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为顶板)12a。该敞开部分29可通过压接等方式固定至点火器连接部分。
该内部管部件20的内部是用于容纳点火器31和传火药(或者气体发生剂)32在其中的点火装置腔30。该点火器31容纳在与外壳11的中心轴线共轴的点火装置腔30中,具有容纳点火剂在其中的点火部分33并且通过使用树脂13d而与点火器连接部分模制成一体。因为点火器31设置成与外壳11的中心轴线共轴,所以点火器31有助于气体发生剂的点燃属性。
该内部管部件30的敞开部分29具有通过部分地切开敞开部分29的边缘而形成的多个切开部分,封闭壳13的底板13a和切开部分的凹入部分形成通气部分27,用于允许产生在点火装置腔30中的燃烧产物(火焰、燃烧气体等)通过以到达燃烧室40。此外,从点火装置腔延伸至通气部分的通道17形成在点火器连接部分的筒状部分13b和内部管部件20的周向壁部分22之间。
压制配合至封闭壳13的内壁表面的外周筒状部件42和设置在外周筒状部件42与内部管部件20之间的环形多孔部件50设置在内部管部件20外部的筒状空间中。这些部件限定燃烧室40,该燃烧室充填有气体发生剂41。该多孔部件50具有小于气体发生剂的尺寸的多个孔51。
燃烧室40的外周表面通过外周筒状部件42形成,内周表面由内部管部件20形成,底表面由封闭壳13的底板13a形成,上表面由环状多孔部件50形成。
外周筒状部件42的一端侧上的敞开端部43采用向内凸缘的形状并且邻接抵靠封闭壳13的底板13a,另一端上的敞开部分44设置成与扩散器壳的底板12a相隔一段距离。该外周筒状部件的周向壁部上的下区段与封闭壳13的内周壁表面接触。这里,筒状排气路径16通过形成在焊接/固定部分15附近的台阶15a而形成在外周筒状部件42的周向壁的上区段与扩散器壳12的内周壁表面之间。外周筒状部件42的敞开部分44的边缘具有部分切开的部分42a。
如图2所示,该环形多孔部件50包括具有多个孔51的第一环形平面部分52、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52的外周上的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54,以及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52的内周上的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53。该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54和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53形成为相对于第一环形平面部分52沿着相同方向延伸。
而且,如图1所示,环形多孔部件50装嵌在外周筒状部件42与内部管部件20之间,环形空间60由环形多孔部件50、外周筒状部件42、内部管部件20和扩散器壳的底板12a形成。[0056]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54通过沿周向方向交替地形成八个凸起部分54a和八个凹入部分54b而产生,并且与外周筒状部件42的切开部分42a共同地形成将环形空间60和排气路径16彼此连通的连通部分45。该连通部分45形成为比排气口 14更接近扩散器壳12的底板12a。换句话说,排气口 14形成为比连通部分45更接近封闭壳13的底板13a。如图1所示,当环形多孔部件50装嵌在外周筒状部件42与内部管部件20之间时,通过将外周筒状部件42的切开部分42a与八个凹入部分54b对齐而形成。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10能够使用图3所示的多孔部件90,代替图2所示的多孔部件50。
该环形多孔部件90包括具有多个孔91的第一环形平面部分92、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92的外周上的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94以及形成在环形平面部分92的内周上的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93。该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94和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93形成为相对于第一环形平面部分82沿相同方向延伸。多个连通孔95在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94中以相等间隔沿周向形成。
在气体发生器10中,多个排气口 14的总敞开面积(A1)小于气体路径的总敞开面积(A2) (A1 < A2)。该气体路径的总敞开面积是从多孔部件50的通气孔51延伸至排气口 14的气体路径的最小横截面积,并且是指通气孔51的总敞开面积、连通部分45的横截面积、空间60的横截面积和筒状排气路径16的横截面积之中的最小面积。
当图1和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结合在已知的车辆气囊设备中时的操作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当点火器31被激活时,传火药(或者气体发生剂)32由点火部分33产生的火焰点火并燃烧,由此产生燃烧产物(火焰、燃烧气体等)。,该燃烧产物从通道17经通气部分27之后释放进入燃烧室40,然后点燃并燃烧气体发生剂41。
伴随着由气体发生剂41产生的气体而产生的燃烧残渣的一部分与第一环形平面部分52碰撞,同时通过多孔部件50的孔51,燃烧残渣附着至第一环形平面部分52并且由该第一环形平面部分52保持。
已经通过孔51的燃烧残渣然后在流入环形空间60时碰撞扩散器壳的底板12a,并且粘附至底板12a并由该底板12a保持。
已经流入环形空间60的燃烧气体然后碰撞多孔部件50的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54 (凸出部分54a和凹入部分54b),同时流出连通部分45,该燃烧残渣粘附至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54并且由该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54保持。
之后,已经通过连通部分45的燃烧气体碰撞与该连通部分45相对的扩散器壳12的内周壁表面,由此,该燃烧残渣粘附至内周壁表面并且由该内周壁表面保持。
之后,该燃烧气体通过排气路径16,使连接至排气口 14的铝带破裂,并且从排气口 14释放至气囊内部。此时,因为外周筒状部件42在扩散器壳的底板12a附近形成连通部分45,并且排气口 14形成为更接近封闭壳13侧而不是连通部分45,所以流出连通部分45的燃烧气体容易地与扩散器壳12的内周壁表面碰撞,由此,燃烧气体通过筒状排气路径16的时间段增加,进一步改善捕获燃烧剩余物的效果。
因为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10中满足A1 < A2的关系,所以在气体发生器中流动的燃烧气体的速度被排气口 14抑制,燃烧气体(以及燃烧残渣)接触从燃烧室延伸至排气口的气体路径的壁表面的时间段被增加。
当燃烧室40中的气体发生剂41被燃烧时,该燃烧气体重复地碰撞多个表面,直到从排气口 14释放,该燃烧残渣粘附至这些表面并且被这些表面保持。因此,不再需要用于冷却和过滤燃烧气体的过滤器。
(2)图4和图5所不的气体发生器
图4示出沿轴向方向的气体发生器IOA的剖视图。图5是与使用在图4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的气体碰撞部件70相结合的多孔部件的透视图,但是在图4中,多孔部件示出在沿着图5的线II1-1II所做的剖视图中,从而清楚地示出其形状。图4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与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相同,除了使用环形多孔部件80和气体碰撞部件70的组合代替多孔部件50。
多孔部件80包括具有多个孔81的第一环形平面部分82、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82的外周上的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84以及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82的内周上的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83。该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84形成在与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83相对的侧部上,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84的方向与图2所示的方向相对。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84不包括如图2所示的沿轴向方向的凹入/凸出壁表面,但是具有均一的高度。
气体碰撞部件70具有凹入/凸出表面77和形成在凹入/凸出表面77的外周上的第二环形外壁表面部分74。该凹入/凸出表面包括(各)凸出表面部分75和(各)凹入表面部分76并且形成沿着辐射方向的气体路径。
该环形气体碰撞部件70的凸出表面部分75具有与侧表面部分78相对应的高度,凸出表面部分75的内部形成为沿径向方向的隧道状形状,使得已经通过孔51的燃烧气体沿径向方向向内流入其中。形成在两个相邻出凸出表面部分75之间的每个凹入表面部分76允许碰撞凸出表面部分75的燃烧气体流动至筒状排气路径16,因此,其横截面形状并不受到特定地限定,只要其不抑制气体流。
在空间60中,气体碰撞部件70设置在多孔部件80上,使得气体碰撞部件70的中心孔的内边缘与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83间隔分离开。虽然气体碰撞部件70没有固定至多孔部件80,但是第二环形外壁表面部分74与外周筒状部件42之间的邻接抵靠会防止气体碰撞部件70移位。此外,考虑到构造部件的公差,在扩散器壳12的底板12a与凸出表面部分75之间设定预定间隙。
当图4和图5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结合在车辆的已知气囊设备中时的操作在下文进行说明。
当点火器31被激活时,传火药(或者气体发生剂)32由点火部分33产生的火焰点火并燃烧,由此产生燃烧产物(火焰、燃烧气体等)。在通过通道17之后,该燃烧产物到达通气部分27,被释放进入燃烧室40,然后点燃并燃烧气体发生剂41。
伴随着由气体发生剂41产生的燃烧气体而产生的燃烧残渣的一部分与第一环状平面部分82碰撞,同时通过多孔部件80的孔81,燃烧残渣附着至第一环形平面部分82并且由该第一环形平面部分82保持。
已经通过孔81的燃烧残渣然后流入空间60并且部分地碰撞凸出表面部分75,使得燃烧残渣粘附至凸出表面部分75并由该凸出表面部分75保持。剩余的残渣碰撞扩散器壳的底板12a,因此粘附至底板12a并且由该底板12a保持。已经碰撞凸出表面部分75的燃烧气体沿径向方向将其方向向内改变从而撞击内部管部件20或者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83,进一步通过凹入表面部分76改变其方向以朝向连通部分45流动。此时,气体碰撞部件70由燃烧气体的压力而向上移动,由此,凹入表面部分75邻接抵靠扩散器壳12的底板12a。因为该燃烧气体改变其流动方向,所以该燃烧剩余物粘附至燃烧气体碰撞的表面。
该燃烧气体碰撞外周筒状部件42,同时流出连通部分45,使得该燃烧残渣粘附至外周筒状部件42并且由该外周筒状部件42保持。
之后,已经通过连通部分45的燃烧气体碰撞与该连通部分45相对的扩散器壳12的内周壁表面,使得该燃烧残渣粘附至内周壁表面并且由该内周壁表面保持。
之后,该燃烧气体通过排气路径16,使铝制密封带断开,并且从排气口 14释放至气囊内部。此时,因为外周筒状部件42在扩散器壳的底板12a附近形成连通部分45,并且排气口 14形成为更接近封闭壳13侧而不是连通部分45,流出连通部分45的燃烧气体容易地与扩散器壳12的内周壁表面碰撞,由此,燃烧气体通过筒状排气路径16的时间段增加,进一步改善捕获燃烧剩余物的效果。
另外,由于连通部分45与排气口 14之间的位置关系,该燃烧气体从排气口 14喷出朝向比与外壳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方向)低的方向(朝向封闭壳13的底板13a侧)。由于凸缘部分12b存在于这一位置(B卩,在连接连通部分45和排气口 14的虚线上),所产生的燃烧气体碰撞这一凸缘部分,因此,包含在燃烧气体中的燃烧残渣粘附至凸缘部分12b。需要指出的是,残渣不仅仅被凸缘部分12b捕获,例如在当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气囊模块中时用于固定气囊的保持器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凸缘部分12b上的情况下,该燃烧气体不与凸缘部分12b碰撞,而是与这一保持器环碰撞,该燃烧残洛被捕获。
因为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100中满足A1 < A2的关系,所以在气体发生器中流动的燃烧气体的速度被排气口 14抑制,燃烧气体(以及燃烧残渣)接触气体路径的整个壁表面的时间段被增加。
这样,当燃烧室40中的气体发生剂41被燃烧时,该燃烧气体重复地碰撞多个表面,直到从排气口 14被释放,该燃烧残渣粘附至这些表面并且被这些表面保持。因此,不再需要用于冷却和过滤燃烧气体的过滤器。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当然,能够采用许多方式进行改变。这种改变并不被认为是脱离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所有的这种改进,它们包括在随后权利要求
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由杯状封闭壳、在其侧表面部分上具有多个排气口的杯状扩散器壳和具有用于固定的孔的凸缘部分形成; 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杯状内部管部件,在其中限定点火装置腔,用于容纳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共轴的点火器,并且在其外部限定充填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不具有用于冷却和过滤由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产生的气体的过滤器; 所述杯状内部管部件具有位于扩散器壳的底板侧的底表面,位于封闭壳的底板处的敞开部分以及形成在敞开部分的端部处的通气部分,用于允许产生在点火装置腔中的燃烧产物通过其中; 所述点火器连接至所述封闭壳,使得所述点火器从形成在封闭壳的底板中的孔伸出到内部; 所述杯状内部管部件固定至点火器连接部分,该点火器连接部分包括向内伸出的筒状部分,以及通道,用于使形成在杯状内部管部件与点火器连接部分之间的燃烧产物到达通气部分; 所述燃烧室具有由外周筒状部件形成的外周表面、由内部管部件形成的内周表面、由封闭壳的底板形成的底表面以及由设置在外周表面与内周表面之间的环形多孔部件形成的上表面; 所述外周筒状部件的敞开部分的一端抵靠于封闭壳的底板; 所述环形多孔部件具有小于气体发生剂的尺寸的多个孔,所述环形多孔部件设置成使得在环形多孔部件与扩散器壳的底板 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空间由外周筒状部件、扩散器壳的底板和环形多孔部件限定; 形成在外周筒状部件与扩散器壳的侧表面之间的排气路径; 所述多个排气口的总敞开面积(A1)小于从所述燃烧室延伸至排气口的气体路径的总敞开面积(A2) (A1(A2);以及 所述空间和所述排气路径通过形成在所述外周筒状部件的敞开部分的另一端上的连通部分彼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环形多孔部件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孔的第一环形平面部分、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的外周上的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以及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的内周上以及与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相同的侧部上的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环形多孔部件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孔的第一环形平面部分、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的外周上的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以及形成在第一环形平面部分的内周上以及与第一环形外壁表面部分相对的侧部上的第一环形内壁表面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用于截留燃烧残渣的环形气体碰撞部件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空间中的环形多孔部件上,所述环形气体碰撞部件具有形成径向气体路径的凹凸面,沿着所述气体路径的径向方向的外部通过形成在环形气体碰撞部分的外周部分上的第二环形外壁表面部分而被密封在凹凸面其中的一个处,以及在通过所述环形多孔部件的孔之后,所述燃烧室的燃烧气体碰撞环形气体碰撞部件,并且通过未被密封的气体路径而被排放至排气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在所述扩散器壳的底板附近,所述外周筒状部件具有用于使所述空间与所述排气路径彼此连通的连通部分,所述排气口形成为更接近所述封闭壳的侧部而不是所述连通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凸缘部分从所述扩散器壳的侧表面部分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且存在于连接所述连通部分和排气口的 虚线上。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无过滤器的气体发生器(10),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具有封闭壳(13)、具有排气口(14)的扩散器(12),和凸缘部分,在其外部限定燃烧室用于容纳气体发生剂(41)的内部管部件(20),连接至封闭壳并使得点火器从形成在封闭壳的底板(13a)的孔突伸到内部的点火器(31),环形多孔部件(50)具有小于气体发生剂的尺寸的多个孔(51),限定燃烧室上方的空间,所述排气口的总敞开面积(A1)小于从所述燃烧室延伸至排气口的气体路径的总敞开面积(A2)(A1<A2);以及所述空间和所述排气路径通过连通部分彼此连通。
文档编号C06D5/06GKCN102124297SQ201080002347
公开日2013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小林睦治, 松田直树, 深渡瀬修, 仓田智子, 野野山裕贵, 山田正, 尾崎彻 申请人: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