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03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钻孔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在钻孔内装置孔塞及放入炸药。一种新的钻孔塞亦是本发明的一部份。
虽然钻出钻孔,是方便了把炸药送到地下土工建筑物,但却产生了一个问题,便是在钻孔较靠下地带的水份,会妨碍或阻止炸药引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要使用防水的炸药,不过,这些防水的炸药通常都比其他炸药昂贵。
要在钻孔中每隔一段距离放置超过一个单位的炸药,习惯上要在钻孔的其中一部份,加上一柱水泥或类似物质,以便下一单位的炸药,能与钻孔底部有一段距离。在钻孔此部份加上水泥或类似物质既费时间,又昂贵。在钻孔中选择数个深度加上孔塞,通常叫作盖板。现今所所知的铺面方法都很昂贵,而且效率不高。
盖板的一个例子,是把一个横切面与孔的横切面大致上相配合的木或水泥圆盘,用绳子降到水面。亦有人提议使用浮于水面,而在45分钟后固化的聚酯树脂,作为盖板。更早之前,又有人提议使用浮在水面的凝胶化塑胶炸药。这些在先方法都有其缺点。木板或水泥盖板都不够可靠,而胶质炸药盖板系统则昂贵而且不容易制备。使用聚酯树脂很难避免沾污引爆芯线及膛壁,而树脂亦很难硬化。所以,便需要一种便宜,快捷而方便的盖板系统,在水面上提供可靠的屏障。
本发明的目标,便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包括含两种或以上共同反应物的钻孔塞。反应物混合时会膨胀,而存放的方法,使它们不会随意混在一起,只是有需要时才会混合。这些混合反应物都被置于一个外容器中,以便它们混合时可以把它们截留。外容选定的尺寸,则方便它能从钻孔中放下。
本发明亦包括把炸药放置于钻孔内的方法,步骤如下首先把起泡沫的反应物置于钻孔内所需的位置,形成固定于钻孔壁上的盖板,再把炸药置于盖板上。反应物可在放下钻孔前或放下后混合。
本发明比现有系统有多处优胜的地方-包装紧密;轻盈,易于携带;操作快捷,只花一分钟便能安放在所需的位置上;特别是不熟习处理危险化学品的野外调查工作者,亦不需与它们接触;储存及输都十分安全;得到所有法例规定机构的标准;多种用途;不需任何专门设备;使用浮于水线上或从一条幼绳悬垂下来的方法,可容易地把炸药置于钻孔中。
以下是本发明附图的说明图1是在钻孔中使用孔塞的例子。
图2是发明的孔塞例子。
本发明推荐的形式,是使用一袋适合置于钻孔中所需的位置的物置。这袋子内有一种可膨胀的物质。使该物质膨胀,以便可安稳地把袋子安置于钻孔中所需的位置。例如,为了把炸药与处于钻孔较低部份的水份隔绝,可把袋子下降至水线或以上的位置,让可膨胀的物质膨胀,因而把处于袋子上的炸药与水份隔绝。另一个方法,是把一袋可膨胀物质下降到绳子或类似物件上的预定位置,让该物质膨胀,令物质固定在钻孔壁上,使袋子能把炸药安置在离开钻孔底部的地方。这两个例子都在图1说明。
膨胀物质可以是任何活化会膨胀的物质。这种物质含有最少两个共同反应物,混合后体积会增加,而固化成为固体。通常会有从液体转到固体的阶段,并且产生气体,形成闭孔泡沫塑料。固体可以是硬的,也可以是柔性的。在此说明书中推荐的物质,叫作泡沫塑料。
这些泡沫塑料的例子有聚氨酯,聚苯乙烯,氯化或氯磺化的聚乙烯,亚乙烯氟及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四氟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氯乙烯,聚异氰尿酸盐多酚,环氧树脂,硅酮树脂,醋酸纤维,泡沫橡胶,胶乳泡沫橡胶,脲醛树脂,聚酰亚胺及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丙烯共聚物的聚烯烃。
膨胀过程最好是使用聚氨酯,聚氨酯是由异氰酸盐和多元醇反应所产生的多种产物的属名。
异氰酸盐在沃洲有两种异氰酸盐出售。
-甲苯二异酸盐(T、D、I)(主要用于柔性泡沫上)-聚合亚甲异氰酸盐(M、D、I)(主要用于硬性绝缘泡沫上)这系统中最好使用M、D、I,因为危险性较低。
不过,要注意M、D、I,是列为6.1(B)危险物品,在本发明的设计意念中要顾及这一点。
多元醇基本上有两组多元醇聚醚烯与聚酯烯。这两组多元醇在沃洲都可从多种商业产品中获得。
完成的聚氨酯产物根据多元醇的选择而有所不同。
在这系统中最好使用聚醚烯,一份聚醚烯可与两份M、D、I,起反应,形成硬性的最后产物聚氨酯。
泡沫的形成有两种基本技术去获得聚氨酯传统的蜂窝结构。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溶于多元中的氟化烃,又把这些氟化烃截留于产物内。使用这方法可产生很低密度而且绝缘特性优良的泡沫。
放出二氧化碳,多元醇中的自由水会与异氰酸盐化合形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被吸纳,形成传统的蜂窝状结构。最好的方法是“水吹系统”,就是在高温下,这系统也能让本发明有一个很长的储存限期。
内容器(图2的3和4)在储存期间,把共同反应物分离,及防止水份的进入是很重要的。
容器使用的材料成份,一定要能与化学的组份共存。
在被注满后,容器的结构与密封要能符合有关法例规定机构对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要求。
虽然任何合适的容器都可使用,但最好是用一个多螺丝盖的吹模低密度聚乙烯容器。这种容器能符合上述各项要求,对本发明的操作也很重要。
-共同反应物可通过加压使容器中流出。例如,可用脚跟加压。即是说即使是数层密封的外袋,共同反应物也能轻易地放出来。
容器的结构与使用的物质令容器就是破裂时,亦不会有能弄穿密封的袋子的刃口或尖端。
其他有关盛载的安排作出后,反应物因而在钻孔中的原位上混合。例如,可从钻孔顶位一条长索,用以打开内容器,让反应物能混合。
外容器(内袋)(图2的2)
袋子有双重作用,其一是有盛载从容器溢出的共同反应物的保险作用,其二是作为化学物产生反应的容器。
袋子最好是-透明的,以便可看见所有的共同反应物都从其个别的容器中倾出,及共同反应物已有足够的混合。
-有足够的伸缩性,以便可用于快捷方便地把共同反应物混和,亦应该有足够的坚固度,在容器破裂及后来的混合时也不至被刺穿。
-能与共同物共存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至少在袋子完全装满泡沫前,应有足够强度容纳反应物。
-能抵受反应时产生的热力而不会破裂。
-使用的材料,能方便有足够的密裂,-袋子的壁及封口都不应有裂缝。
-袋子选定的尺寸,要在泡沫往上向“钻孔”方向膨胀前,先向横往“钻孔”壁方向膨胀。
内袋最好是用低密度的聚乙烯透明不充气幼管制成,壁厚约0.004时。幼管的尺寸及袋子的长度设计,使其可适用于“钻孔”内。袋子都被热封于化学物容器四周。
也可使用,另一容器(外袋)(图2的1)。这个袋子亦有双重作用;第一是有加强防止共同反应物渗出的保险作用,第二是在反应进行期间承托内袋。
袋子最好是-透明的,以便能看见上述可内袋中进行的程序。
-有足够的仲缩性,让反应物能方便地混合,但却要有足够的坚固度,以抵受较粗暴的处理,例如,用脚跟向容器加压。
-有足够强度,承托整个重量;亦要能抵受内袋发出的热力而不会破裂。
-能够密封-袋子的壁及封口一定不能有裂缝。
-外袋的尺寸能让内袋完全膨胀。
外袋最好是用低密度聚乙烯透明的未充气幼管制成,壁厚约00.0006时。袋子的尺寸也是根据“钻孔”的直径而定。
把袋子揩起;整齐地围在两个容器四周,使整个组合更能抵受运输储存时的粗暴处理。
使用时,把本发明的设备带到钻孔中,把内容器打破,将共同反应物混合。设备从钻孔放下,停留于水面上,或是降至所需的水平上。它在这里膨胀及固定在钻孔壁上,形成盖板,以承放炸药。
权利要求
1.含有两种或以上共同反应物的钻孔塞,反应物混合后本膨胀。这些反应物不会随意混合,只是有需要时才会混合。它们被置于一个外容器中,便于它们混合时能把它们截留,而外容器选定的尺寸,则方便能把它从钻孔放下。
2.权利要求
(1)的钻孔塞,其中的共同反应物分别置于内容器中,共同反应物可从而流出而不需开启外容器。
3.权利要求
(2)的钻孔塞,其中的内容对压力产生反应,而把共同反应物流至外容器内。
4.权利要求
(2)的钻孔塞,其中的内容器是有螺丝盖的塑胶瓶。
5.权利要求
(1)的钻孔塞,其中的外容器是一个透明而有伸缩性的袋子。
6.权利要求
(5)的钻孔塞,其中的外容器最少在完全注满前,有足够的强度容纳共同反应物。
7.权利要求
的钻孔塞,其中的外容器的尺寸,令反应物向横膨胀。
8.权利要求
(5)的钻孔塞,其中的外容器与反应中的共同反应物的相对体积,要能防碍共同反应物的膨胀。
9.权利要求
(1)的钻孔塞,其中的共同反应物包括聚氨酯泡沫形成的成份。
系统的成份。
10.权利要求
(9)的钻孔塞,其中的泡沫形成系统包括2份重量的聚合亚甲二异氰酸盐及1份重量的聚醚烯。
11.权利要求
(1)的钻孔塞,其中的共同反应物含有所需的成份,以形成聚氨酯,聚苯乙烯,氯化或非氯化的聚乙烯,亚乙烯氟及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四氟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氯乙烯,聚异氰尿酸盐,多酚,环氧树脂,硅酮树脂,醋酸纤维,泡沫橡胶,胶乳泡沫橡胶,脲醛树脂,聚酰亚胺及聚烯烃等其中一种或以上的泡沫。
12.权利要求
(1)的钻孔塞,其中的外容器被包在另一个容器内。
13.权利要求
(12)的钻孔塞,其中的另一个容器与外容器的构造一样,而且能让外容器有足够的位置膨胀。
14.把炸药放置于钻孔内的方法,步骤如下使用以上任何一项权利要求
中的钻孔塞,混合共同反应物,以令混合物开始膨胀,把钻孔塞从钻孔放下到所需位置上,让其继续膨胀,以形成稳固地固定于钻孔壁上的盖板,及把炸药从钻孔放下,让盖板承托。
15.把炸药置于钻孔中的方法,步骤如下把起泡沫的反应物置于钻孔中所需的位置,形成固定于钻孔壁上的盖板,再把炸药置于盖板上。
专利摘要
本发明的钻孔塞能形成理想水平的层面去承 托炸药。它包括两个或以上的共同反应物,反应 物不会随意混合,只是有需要时才会混和。这些 共同反应物被置于一个外容器内,以便它们混合 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截留,而外容器选定的尺寸, 是能放下,钻孔。
文档编号F42D1/08GK85106141SQ85106141
公开日1986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8月15日
发明者M·E·克拉克森, S·J·霍尔, G·A·莫法特 申请人:特种聚氨脂应用有限公司, 杜邦公司澳大利亚分公司, 芝特艾萨矿山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