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918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
目前现有技术中生产的绞车,基本上是属于专用化的;减速机构是两级、三级的;轴向整机长度为1120mm;钢丝绳变化速度△Vmax=41.09%;卷筒直径比为D/d=17.92,干油润滑;绞车的齿轮个数多,轴承多,且噪音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结构简单、重量轻、噪音小、可一机多用、效率高和节电的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
本实用新型由机座、卷筒、防爆或非防爆电动机、减速箱装置和刹车机构组成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其特征在于采用全插入式电动机和独立传动装置,卷筒直接由两个机座支承,并将右支承与减速箱连成一体,保证了整机刚性好,结构紧凑,提高了使用场地空间利用率,外形简单美观大方;减速箱的传动装置采用单级K-H-V型正常齿,小变位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采用带式差动刹车机构,操作简单,制动灵活,安全可靠,可实现空载起动,变替刹紧和松开两个制动带;设有输出件的运动负荷“反馈缓振装置”,利用簧片曲率半径差变化,控制与调整绞车在工作中由于牵引力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减速机构振动,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设置有“主轴线性移动可调定位装置”,进行轴向的调节,稳定轴向变化,减轻了绞车工作时产生的主体构件轴向位移及振动,减少了摩擦热,同样起到了提高整机稳定性的作用,且有利于动力源转距的输入。可使本实用新型做到体积小、重量轻、整机稳定性好、效率高、振动噪音小、节电和一机多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的附图如下


图1 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正视图附图2 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剖视图附图3 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俯视图附图4 减速箱K-H-V型正常齿,小变位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由机座(1)、防爆或非防爆电动机(2)、差动刹车装置制动轮毂(3)、离合轮毂(6)、卷筒(4)、K-H-V减速箱机构(5)组成一体。
将电动机(2)全插入(或分离)卷筒(4)里,卷筒(4)安装在两个机座(1)上,右机座(1)与K-H-V减速箱机构(5)的箱体联成一体。
K-H-V减速箱机构(5),系采用K-H-V型正常齿,小变位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该减速箱机构由Z1行星轮(10)、Z2内齿中心轮(11)、输入轴与偏心套〈H行星架〉(13)V输出轴(14)、运动输出机构〈习称W机构〉(12)所组成。其传动原理由附图4表示,减速部分当Z2内齿中心轮(11)固定时卷筒被刹住,此时绞车不工作,运动由输入轴与偏心套〈H行星架〉(13)输入,通过运动输出机构〈习称W机构〉(12)由V输出轴(14)输出,所以,右边制动装置--离合轮毂(6)的闸带必须松开;当输入轴与偏心套〈H行星架〉(13)绕中心01(18)作顺时针转动时,Z1行星轮(10)则随输入轴与偏心套〈H行星架〉(13)一道绕中心01(17)公转又绕其自己的中心01(18)自转作复合运动(也称行星运动),Z1行星轮(10)受到固定Z2内齿中心轮(11)的轮齿的反作用,则Z1行轮(10)就绕自己的中心01(18)向逆时针方向作减速回转,并通过运动输出机构(12)把Z1行星轮(10)的定轴转动传递给V输出轴(14),如果Z2-Z1=1时,V输出轴(14)每转一转,Z1行星轮(10)沿内齿轮反向转过一齿,当输入轴与偏心套(13)转过Z1行星轮(10)转时,Z1行星轮(10)旋转一周,即V输出轴(14)反向转一转;当V输出轴(14)固定即右边差动制动装置--离合轮毂(6)被刹住,此时绞车工作,必须将卷筒(4)松开,运动由输入轴与偏心套〈H行星架〉(13)输入,通过Z2内齿中心轮(11)输出,显然在这时,Z1行星轮(10)仅绕中心02(17)作公转而不自转,换言之,Z1行星轮(10)只作平动而不转动。运动输出部分为了把Z1行星轮(10)的行星运动,传给绕定轴转动的V输出轴(14),必须有一个传动比i=1的平行轴运动输出机构〈习称W机构〉(12)。
采用带式差动刹车机构,由差动刹车装置--制动轮毂(3)和差动制动装置--离合轮毂(6)组成,操作简便,制动灵活,安全可靠,可实现空载起动,无极变速,变替刹紧和松开两个制动带,可实现微调钢丝绳牵引速度。
设有输出件的运动负荷“反馈缓振装置”(9),利用簧片曲率半径差变化,控制与调整绞车在工作中由于牵引力变化等因素引起K-H-V减速箱机构(5)振动,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反馈缓振机构(9)装在K-H-V减速箱机构(5)箱体内,用装在K-H-V减速箱机构(5)箱体外的调整反馈缓振装置的螺拴(19)进行调整。
设有利用球面定心浮动原理,调节差动装置--离合轮毂(6)处的调整主轴线性移动定位装置螺栓(20),进行轴向调节,稳定轴向变化,此主轴线性移动定位装置(8)安装在K-H-V减速箱机构(5)主轴及差动制动装置--离合轮毂(6)中端。支架(15)、防护板(16)。
本实用新型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的优点1、优化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参数。
最外层(9层)钢丝绳静拉力>1199kg.f;速度变化小,Vmax=0.974M/S·Vmin=0.624M/S Vcp=0.799M/S,钢丝绳变化速度△Vmax=21.9%具有稳定牵引力作用。
国家标准绞车卷筒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值为P/d≥18,本实用新型的卷筒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值则达到D/d≈29,从而提高了钢丝绳的牵引和疲劳寿命。
整机轴向长度为980mm,小于TOCT5259-68国家标准;绞车齿轮个数为三个,轴承9个,简化了结构。
2、把防爆或非防爆电动机(2)全插入(或分离)卷筒(4),使用正常齿小变位渐开线少齿差的单级K-H-V减速箱机构(5),该K-H-V减速箱机构(5)具有独立性。
3、因设有反馈缓振装置(9)和主轴线性移动定位装置(8),使该绞车在工作状态的负荷引起反馈振动误差及轮齿啮合的衰减,减小了噪音。
4、减小了整机重量,本绞车具有了共性和通性,可高效节电,能一机多用。例如用于煤矿、矿山、建筑、起重、运输(包括船舶港口在内)等行业对重物、物件牵引、提升、引吊作业。
5、用稀油润滑,有益于延长绞车零部件的寿命。
权利要求1.由机座、电动机、卷筒、减速箱机构和带式刹车机构组成的绞车,其特征在于由防爆或非防爆电动机(2)全插入(或分离)卷筒(4)、K-H-V减速箱机构(5)组成本实用新型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牵引绞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其特征在于卷筒(4)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值为360~364/12.5≈2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其特征在于K-H-V减速箱机构(5)由Z1行星轮(10)、Z2内齿中心轮(11)、输入轴与偏心套〈H行星架〉(13)、V输出轴(14)、运动输出机构〈通称W机构〉(12)、中心01(18)、中心02(17),装在K-H-V减速箱机构(5)内的反馈缓振机构(9),螺栓(19),主轴线性移动定位装置(8)、螺栓(20)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由防爆或非防爆电动机全插入(或分离)卷筒,K-H-V减速箱机构,采用K-H-V型正常齿,小变位渐开线少齿差传动,带式差动刹车机构组成,稀油润滑。使本绞车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大方、有共性和通用性、操纵方便、安全可靠、可提高绞车牵引效率、节电和一机多用。可用于煤矿、矿山、建筑、起重运输(包括船舶港口在内)等行业对重物、物件牵引、提升、引吊作业。
文档编号B66D1/12GK2057417SQ8920099
公开日1990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21日
发明者李宗浩 申请人:广东省梅田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