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876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断电速热器,尤其是一种机械开关式速热器。
目前,常见的速热器,其自动断电开关,即电极开关采用可控硅等电子电路控制方式,采用热敏电阻控制电热管加热或断电,这样结构较复杂,且由于热敏电阻的原因,若不及时拨掉电源或速热器,等开水瓶内开水温度下降又加热,这样电热管频繁工作,易损坏,水多次沸腾,浪费电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依据热水瓶内的水位变化引导带磁性体的浮筒位移从而断开或闭合与之相对放置的电极开关,相应使电热管断电或加热的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热管、电极开关和瓶塞体的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其电热管的一端电阻丝通过电极开关与一根电源外接线相连,电热管的另一端电阻丝直接接人另一根电源外接线上,其结构特点为瓶塞体设置有电极室和与电极室相邻的开口朝下的浮筒滑腔,电极室设置有电极开关,且电热管的两端电阻丝接线柱置于电极室中,电极开关包括一块固定电极片以及另一块其一端固定和另一端处于常开状态的弹性电极片,弹性电极片的常开端采用铁质头或磁性头,此常开端设有常开触点,弹性电极片的常开触点与固定电极片设有的触点相对放置且两触点能闭合;电热管的加热部分位于浮筒滑腔的开口下部,在电热管加热部分之间设有浮筒,浮筒的上端设有磁性体且此磁性体置于浮筒滑腔中能沿浮筒滑腔上下滑动,电极开关的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隔着浮筒滑腔的绝缘壁与浮筒上端设有的磁性体相对且能相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的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瓶塞体下部还设有出水或出水蒸汽口;所述的电极开关可设于瓶塞体与电极室相邻接的浮筒滑腔的绝缘的上顶壁的位于电极室的上表面上,弹性电极片的常开端的常开触点位于固定电极片的触点之上且相对放置,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隔着浮筒滑腔的绝缘上顶壁竖向相对且能相吸而使电极开关的两触点吸合;所述的电极开关的弹性电极片设于浮筒滑腔的一个绝缘侧壁的位于电极室的一个侧面上,固定电极片固定于电极室中且其触点与弹性电极片的常开触点相对放置并且位于弹性电极片的一侧,位于弹性电极片的另一侧的浮筒,其上端的磁性体隔着绝缘侧壁与弹性电极片的常开端设有的磁性头或铁质头以横向相对且能相吸着使固定电极片的触点与弹性电极片的触点不接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浮筒上下浮动从而使浮筒上端的磁性体与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相吸从而使电极开关的两触点闭合或张开,从而能有效地控制热水瓶内的电热管加热或不加热;当把速热器拉出热水瓶时,由于浮筒重力作用向下滑动到位,此时电极开关的两触点不接触,从而避免速热器干烧现象,因而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坦式放置的电极开关断电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斜置式放置的电极开关断电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并排竖立式放置的电极开关断电工作原理图。
图5为图2的电极开关通电工作原理图。
图6为图3的电极开关通电工作原理图。
图7为图4的电极开关通电工作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如图1、2、3、4、5、6和7及8,瓶塞体1其上面盖有上盖20,瓶塞体设置有一个电极室,用于固定电极开关、电热管两端及电阻丝接线柱和导线等,电热管2包括电热管壳体22、电热管密封圈31封住的电阻丝接线柱24,电阻丝接线柱即为电热管芯,它与电源外接线或电极开关相连,电极开关包括固定不动的固定电极片3和具有弹性的弹性电极片4,电源外接线26与电极开关相连再与电热管管芯相连,电源外接线27与电热管另一管芯相连,电热管并联指示灯28。弹性电极片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处于常开状态,弹性电极片的常开端设有常开触点与固定电极片上的触点并排且相对放置,为了提高电气性能,电极片的触点采用银点25;弹性电极片的常开端采用磁性头或铁质头15,瓶塞体中设有与电极室相邻的浮筒滑腔5,一般电极室与浮筒滑腔以一层绝缘层相隔;浮筒6包括下端的浮体7和上端的磁性体8,采用连接体9把磁性体和浮体相连,浮筒置于电热管加热部分21之间,浮筒上端的磁性体置于浮筒滑腔中且能在浮筒滑腔上下滑动。为了使浮筒上下滑动平稳且浮筒上端的磁性体不滑离浮筒滑腔,一般在位于电热管之间浮体两侧设有浮体沿电热管上下滑动的定位卡子13以卡套在电热管加热部分21的两并排管壳体外上下滑动,在与浮筒的磁性体相连接的连接件上也设个卡销,目的是卡在浮筒滑腔的下开口上不让它落离此口且也起定位作用。在瓶塞体的下部设有出水或出水蒸汽口14,以便加热的沸水或水蒸汽能顺利排出此口外。电极开关的排列有多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例仅列出有代表性的三种,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及图7;如图2和图5所示,电极室和浮筒滑腔以平放的绝缘隔板12相隔开,绝缘隔板的上表面放置有固定电极片和弹性电极片,弹性电极板的触点位于固定电极片的触点之上且相对放置,浮筒上端的托盘30上的磁性体隔着此隔板与弹性电极片的常开端的磁性头或铁质头相对且能相吸,当绝缘隔板12作为浮筒滑腔的上顶壁时,绝缘隔板的表面也即浮筒滑腔的上顶壁的上表面,此绝缘隔板也可斜向式放置,如图3和图6所示,两种放置方式工作原理相同,当速热器插入加满水的热水瓶中,浮筒在浮力作用下向上浮,浮筒上端的磁性体向上运动,其磁力通过绝缘隔板把电极开关的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向下吸,使常开触点与固定电极片的触点吸合,通过导线10和11把电热管的一端电阻丝接线柱接通入外电源,从而电热管加热,当烧开水时,由于水的热涨原因,水或水蒸汽不断从出水或出水蒸汽口流出,当热水瓶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浮筒受重力作用向下回位,则其磁性体不吸住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而使弹性电极片回位,电极开关断开,加热管自动停止加热。如图4和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典型结构形式,电极室安装的电极开关与浮筒滑腔竖向并排安置,弹性电极片设于相邻的浮筒滑腔的绝缘侧壁位于电极室的这一侧面上,固定电极片固定于电极室上其触点与弹性电极片的常开触点相对放置,弹性电极片另一侧并排的浮筒其上端磁性体与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横向相对并能相吸,其工作原理为速热器通常状态下浮筒的磁性体定位于与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相吸位置,使固定电极片和弹性电极片的触点处于常开状态,同理当此速热器放入加满水的热水瓶中时,由于浮力作用浮筒向上运动,克服与弹性电极片间的磁吸力,而使弹性电极片受弹力作用回位与固定电极片相触而导通电极开关从而使电热管通电加热,当水烧开时,由于水及水蒸汽从出水和出水蒸汽口溢出而使水位降低,浮筒受重力作用又回位使其磁性体把相闭合的电极开关的弹性电极片吸开而断开电极开关,实现自动断电的目的;当有人把速热器拨掉时,由于浮筒失去浮力,也能使电极开关断开,避免速热器干烧,而损坏电热管。
权利要求1.一种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包括电热管(2)、电极开关和瓶塞体(1),其中电热管的一端电阻丝通过电极开关与一根电源外接线相连,电热管的另一端电阻丝直接接人另一根电源外接线上,其特征在于瓶塞体设置有电极室和与电极室相邻的开口朝下的浮筒滑腔,电极室设置有电极开关,且电热管两端的电阻丝接线柱置于电极室中;电极开关包括一块固定电极片(3)以及另一块其一端固定和另一端处于常开状态的弹性电极片(4),弹性电极片的常开端采用铁质头或磁性头,此常开端设有常开触点,弹性电极片的常开触点与固定电极片设有的触点相对放置且两触点能闭合;电热管的加热部分位于浮筒滑腔的开口下部,在电热管加热部分之间设置有浮筒(6),浮筒的上端设有磁性体(8),且此磁性体置于浮筒滑腔中能沿浮筒滑腔上下滑动;电极开关的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15)隔着浮筒滑腔绝缘壁与浮筒上端设有的磁性体相对且能相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其特征在于浮筒构成包括浮体,浮体两侧设有浮体沿电热管加热部分管壳外上下滑动的定位卡子,浮体通过连接体与托盘相连,托盘上端设有磁性体;瓶塞体下部设有出水或出水蒸汽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其特征在于置于浮筒滑腔的浮筒的连接件上设有卡销能卡在浮筒滑腔的开口上使浮筒的磁性体不落离此浮筒滑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其特征在于电极开关设于瓶塞体浮筒滑腔的绝缘的上顶壁的位于电极室的上表面上,弹性电极片的常开端的常开触点位于固定电极片的触点之上且相对放置,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隔着浮筒滑腔的绝缘上顶壁竖向相对且能相吸而使电极开关的两触点吸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其特征在于电极开关的弹性电极片设于与电极室相邻接的浮筒滑腔的一个绝缘侧壁靠电极室的一侧面上,固定电极片固定于电极室且其触点与弹性电极片的常开触点相对放置且位于弹性电极片的一侧,位于弹性电极片另一侧的浮筒,其上端的磁性体隔着绝缘侧壁与弹性电极片的常开端设有的磁性头或铁质头以横向相对且能相吸着使固定电极片的触点与弹性电极片的触点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其特征在于电极开关所放置的浮筒滑腔的绝缘上顶壁的位于电极室的上表面设置形式为斜向式设置或平坦式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筒式自动断电速热器,包括电热管、电极开关和瓶塞体,特点为瓶塞体设有电极室和浮筒滑腔,电极室设有电极开关,电极开关包括固定电极片和其一端固定另一端带磁性头或铁质头的常开端,弹性电极片的常开触点和固定电极片的触点相对放置且能闭合,浮筒的上端设有磁性体且磁性体置于浮筒滑腔中能沿其中上下滑动,弹性电极片的磁性头或铁质头隔着浮筒滑腔绝缘壁与浮筒上端的磁性体相对且能相吸;故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H05B3/00GK2308216SQ9723567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4日
发明者李建文 申请人:李建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