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36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化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
背景技术
化学氮肥在我国生产和施用的化学肥料中占有重要地位。统计显示,2002年我国化学氮肥施用量达到2770万t(纯养分),占化肥总用量(4442万t)的62.4%。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化学氮肥利用率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养分释放快,在土壤中常通过挥发、淋失、反硝化等方式损失。同时,单一和过量施用氮肥使植物营养不平衡、产量低、品质差、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因此如何减缓化学氮肥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提高其对植物的有效性,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已成为国内外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
目前国内外研究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1)对化学氮肥改型,生产各种缓释肥料。例如包膜尿素、大粒尿素、长效碳酸氢铵、脲甲醛(尿素异化物),这类方式通常生产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还可能增加新的环境污染源(如包膜物质等),其应用受到限制;(2)使用添加剂,即氮肥增效剂。包括添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以控制不同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进而提高氮肥利用率,这种方式以作用效果好、应用方便等优点受到不少国家研究者的重视。国外研究和应用的氮肥增效剂种类较多,以单一有机化合物为主,如硝化抑制剂中的2-氨基-4-氯-6-甲基嘧啶(AM)、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二氰二胺(DCD)等,脲酶抑制剂氢醌(HQ)、O-苯基磷酰二胺(PPD)、N-丁基硫代酰三胺(BTPT)等。这些化合物不仅成本高,而且环境污染大。我国20世纪80年代沿用国外的研究结果较多,近10年来的研究多以腐殖酸类物质为主要载体,加入HQ或DCD等,有的已经申请专利,其中HQ成本高(约3万元/t),且可能污染环境,应用受到限制。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功能多样,因此筛选利用天然植物材料作为氮肥增效剂是一种良好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天然植物材料为主要载体、无毒无害、成本低、可明显提高化学氮肥利用率的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
本发明的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由(1)等质量的植物性脲酶抑制剂和植物性硝化抑制剂混合物、(2)硼酸或硼砂、(3)二氰二胺(DCD)、(4)硫酸锌、(5)钼酸铵、(6)沸石组成,其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等质量的植物性脲酶抑制剂和植物性硝化抑制剂混合物27~45%、硼酸或硼砂5~20%、二氰二胺(DCD)8~20%、硫酸锌5~8%、钼酸铵3~5%、沸石7~20%。
本发明所述植物性脲酶抑制剂是指柠檬桉叶、桉树叶或茶树叶干粉,植物性硝化抑制剂是指桐子粕、樟树叶或夹竹桃叶干粉。二者统称为植物材料。
本发明所述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的各组分应符合以下要求植物材料粒径≤0.25mm(过60目筛),硼酸含B≥17%(或硼砂含B≥11%),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沸石粒径≤0.25mm(过60目筛)。
本发明所述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的制备方法为取柠檬桉叶、桉树叶或茶树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取桐子粕、樟树叶或夹竹桃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将两种植物材料等质量混合,取该混和物27~45%,然后取硼酸或硼砂5~20%、二氰二胺(DCD)8~20%、硫酸锌5~8%、钼酸铵3~5%、沸石7~20%,分别过60目筛,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所述氮肥增效剂。
本发明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的使用方法为将氮肥增效剂与化学氮肥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合,可作基肥、追肥等施用,其中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的配加量(质量比)占化学氮肥纯氮施用量的4~8%。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该复合氮肥增效剂中,植物性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能有效延缓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和减少铵态氮肥(碳酸氢铵等)进入土壤因硝化作用而产生的淋失;植物材料含有氮、磷、钾等多种养分物质,同时配加的硼、锌、钼等微量元素能平衡植物营养,有利于植物对氮素养分吸收;铵保护剂(沸石、DCD)可以调节不同形态氮肥(铵态氮、硝态氮)养分的释放速率,从而使氮肥肥效期大大延长,等量施氮时作物氮素利用率提高5~8个百分点,减量施氮时作物氮素利用率提高6~10个百分点。(详见实验结果)2、本发明中使用的植物材料除含有氮、磷、钾等养分元素外,还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可改良土壤结构和调节土壤有机无机养分供应能力;增效剂中的沸石还能提高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和保肥供肥能力,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促进农作物增产。
3、本发明所用植物材料来自天然,再生性强,资源丰富;产品生产成本低廉,无毒无害,使用安全,操作简便,可与多种氮肥直接混施,也可作为含氮复合肥料造粒的添加剂,能广泛推广应用。
以下是该增效剂的部分实验结果表1 复合氮肥增效剂对玉米增产和氮肥利用率的效应*(氮肥为尿素)处理产量 增产 氮素利用率 增加(kg/ha) (%) (%)(%)NPK(CK)61800 36.800NPK+复合增效剂A6616 7.05 42.26 5.46NPK+复合增效剂B6580 6.47 41.59 4.79NPK+复合增效剂C6705 8.50 44.07 7.27注在重庆地区紫色土上进行玉米(品种农大108)田间试验,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
表2 复合氮肥增效剂对水稻增产和氮肥利用率的效应*(氮肥为尿素)处理产量 增产 氮素利用率增加(kg/ha) (%)(%) (%)NPK(CK)71850 35.92 0NPK+复合增效剂A7939 10.49 43.57 7.65NPK+复合增效剂B7997 11.30 43.93 8.01NPK+复合增效剂C7674 6.8041.38 5.46注在重庆市北碚地区紫色水稻土进行杂交水稻(岗优22)试验,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柠檬桉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取桐子粕,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将两种植物材料等质量混合,取该混合物40 kg,然后取硼酸15kg、二氰二胺(DCD)20kg、硫酸锌5kg、钼酸铵4kg、沸石16kg,其中,硼酸含B≥17%,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分别过60目筛,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所述氮肥增效剂。
实施例2取柠檬桉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取樟树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将两种植物材料等质量混合,取该混合物300kg,然后取硼砂170kg、二氰二胺(DCD)200kg、硫酸锌80kg、钼酸铵50kg、沸石200kg,其中,硼砂含B≥11%,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分别过60目筛,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所述氮肥增效剂。
实施例3取桉树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取夹竹桃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将两种植物材料等质量混合,取该混合物45kg,然后取硼酸18kg、二氰二胺(DCD)10kg、硫酸锌6kg、钼酸铵3kg、沸石18kg,其中,硼酸含B≥17%,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分别过60目筛,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所述氮肥增效剂。
实施例4取茶树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取桐子粕,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将两种植物材料等质量混合,取该混合物450kg,然后取硼砂100kg、二氰二胺(DCD)150kg、硫酸锌80kg、钼酸铵50kg、沸石170kg,其中,硼砂含B≥11%,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分别过60目筛,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所述氮肥增效剂。
实施例5取桉树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取樟树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将两种植物材料等质量混合,取该混合物27kg,然后取硼酸20kg、二氰二胺(DCD)20kg、硫酸锌8kg、钼酸铵5kg、沸石20kg,其中,硼酸含B≥17%,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分别过60目筛,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所述氮肥增效剂。
实施例6取桉树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取桐子粕,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将两种植物材料等质量混合,取该混合物45kg,然后取硼酸5kg、二氰二胺(DCD)19kg、硫酸锌7kg、钼酸铵4kg、沸石20kg,其中,硼酸含B≥17%,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分别过60目筛,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所述氮肥增效剂。
实施例7取茶树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取夹竹桃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将两种植物材料等质量混合,取该混合物4400kg,然后取硼酸2000kg、二氰二胺(DCD)800kg、硫酸锌600kg、钼酸铵300kg、沸石1900kg,其中,硼酸含B≥17%,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分别过60目筛,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所述氮肥增效剂。
实施例8取柠檬桉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取夹竹桃叶,经风干磨细过60目筛,将两种植物材料等质量混合,取该混合物4500kg,然后取硼砂1900kg、二氰二胺(DCD)1800kg、硫酸锌600kg、钼酸铵500kg、沸石700kg,其中,硼砂含B≥11%,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分别过60目筛,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搅拌混匀,即得所述氮肥增效剂。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其特征在于,由(1)等质量的植物性脲酶抑制剂和植物性硝化抑制剂混合物、(2)硼酸或硼砂、(3)二氰二胺(DCD)、(4)硫酸锌、(5)钼酸铵、(6)沸石组成,其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等质量的植物性脲酶抑制剂和植物性硝化抑制剂混合物27~45%、硼酸或硼砂5~20%、二氰二胺(DCD)8~20%、硫酸锌5~8%、钼酸铵3~5%、沸石7~20%,其中植物性脲酶抑制剂是指柠檬桉叶、桉树叶或茶树叶干粉,植物性硝化抑制剂是指桐子粕、樟树叶或夹竹桃叶干粉;各组分应符合以下要求植物材料粒径≤0.25mm(过60目筛),硼酸含B≥17%(或硼砂含B≥11%),二氰二胺含(NH2)2CNCN≥95%,硫酸锌含Zn≥23%,钼酸铵含MO≥49%。沸石粒径≤0.25mm(过60目筛)。
全文摘要
一种天然植物载体复合氮肥增效剂,由等质量的植物性脲酶抑制剂(柠檬桉叶、桉树叶或茶树叶干粉)和植物性硝化抑制剂(桐子粕、樟树叶或夹竹桃叶干粉)混和物、硼酸或硼砂、二氰二胺(DCD)、硫酸锌、钼酸铵、沸石等按一定比例组成,该复合氮肥增效剂能有效延缓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和减少铵态氮肥(碳酸氢铵等)进入土壤因硝化作用而产生的淋失,有利于植物对氮素养分的吸收,调节不同形态氮肥(铵态氮、硝态氮)养分的释放速率,从而使氮肥肥效期大大延长。所用植物材料来自天然,再生性强,资源丰富;产品生产成本低廉,无毒无害,使用安全,操作简便,可与多种氮肥直接混施,也可作为含氮复合肥料造粒的添加剂,能广泛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C05G3/00GK1454880SQ0311766
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8日
发明者王正银, 黄云, 叶学见, 徐卫红 申请人:西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